第791章 圖窮匕見

“羅伯茨伯爵,你好!”

西部軍區總司令萊德恩滿面春風的和這位曾經戰功赫赫的英國老將握手。

面對這位比自己年輕十幾歲的東非將領,如果不是這種環境下,羅伯茨伯爵肯定是非常欣賞的,但是戰敗的慘痛陰霾在羅伯茨伯爵心頭纏繞難以消弭。

他面部肌肉僵硬,一臉無奈的說道:“恭喜你們,這一次是你們贏了。”

對於戰爭的結果,雖然難以接受,但是東非就是勝利了,成王敗寇無需多言。

而且這次東非是堂堂正正的擊敗了聯軍,沒有投機取巧的手段,所以羅伯茨伯爵對於這種對手的評價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可畏”。

“伯爵先生不要沮喪,雖然戰爭失敗,但是罪責絕對不在你身上,這次戰爭結果中英軍表現十分出色,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準備不充足,還有後續支援不到位,所以此敗非戰之罪,您已經完成了歷史交付給你的責任。”

只不過東非這麼做,是因爲東非面臨的外敵比較少,非洲北面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除了奧斯曼帝國,埃及以外,沒有一合之敵。

截止到目前爲止,東非總共動員了四十多萬兵力,僅南非戰場就達到了三十六萬之衆。

唯獨在南非這個邊緣地帶折戟沉沙在東非國防軍手中,所以羅伯茨伯爵對東非這個國家的印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一個已經徹底在非洲大陸崛起的強大帝國!

羅伯茨伯爵對萊德恩說道:“萊德恩將軍,你們在戰爭中的表現,令我印象深刻,我甚至感覺不是在非洲打仗,而是在歐洲和德法等世界頂級強國作戰。”萊德恩:“伯爵閣下過於謙遜了,英國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這次你們也只不過是稍微用了點力,如果和我們進行全面戰爭,那我們肯定招架不住,至於歐洲大陸上的國家,那是一些怪物,不是當前我們東非可以挑戰的,他們動輒就是幾十上百萬的動員潛力,我們東非與之相比差的很遙遠。”

萊德恩安慰道,英軍的戰績在南非戰爭中還是可算了點的,不過後續英國和葡萄牙本土支援不利,加上聯軍內部魚龍混雜,羅伯茨伯爵能帶着這支隊伍和東非打了整整一年之久,這在萊德恩看來完全對的起羅伯茨伯爵之前的聲望。

所以同樣的軍費,分攤的人少了,自然可以在武器裝備,後勤補給方面每個士兵分到的更多。

在19世紀,如果有人說德國能夠以一己之力和其他幾個列強同時開戰,那絕對是異想天開,就算加上奧匈帝國也是如此。

就像英國,如果英國動員百萬軍隊(包括殖民地),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並且不會對國內經濟造成太大影響,二戰時德國幾乎以一己之力和整個世界對抗,德國卻能堅持長達六年之久,這幾乎是現在人不可想象的。

這些東非陸軍的服裝不算華麗,但是戰鬥力卻超乎尋常,帶着灰色鋼盔,一身戎裝的東非士兵表現出了世界頂級軍隊的實力。

至於葡萄牙軍隊和印度軍隊,還有倉促組建的黑人僕從軍,在萊德恩看來,並沒有對南非戰爭有太大幫助,反而在一些關鍵時刻拖了羅伯茨伯爵和英軍的後腿,有利有弊,功過相抵。

當然,萊德恩的安慰對於羅伯茨伯爵而言沒有起到太大作用,羅伯茨伯爵清晰的知道這場戰爭的結果,是戰爭初期自己的幾場失誤指揮導致的。

與東非最相似的應該是沙俄,但是沙俄人口幾乎多了兩到三倍,面積是東非的二倍還多,底蘊深厚,就算這樣,沙俄動員百萬軍隊也非常吃力,就像一戰時很多沙俄士兵連一把像樣的武器都湊不出一樣。

所以縱觀沙俄周邊唯一可“欺負”的對象,就只剩下日本這個小島國,不過日本的實力還沒有展現出來,等到日俄戰爭爆發時,沙俄就應該明白,這個島國的能力,不是靠着一條西伯利亞鐵路可以抵消的。

如果是以往,英軍憑藉於武器裝備以及後勤優勢,完全可以逆轉戰爭,但是在南非戰場,羅伯茨伯爵所面臨的情況和以往完全不同。

南面英國人倒是能給東非帶來不小的壓力,但是也不多,而沙俄接壤的國家就沒有一個簡單的,德奧兩國不用說,北歐在歷史上和沙俄多次交鋒,甚至在瑞典強盛時期完全壓制沙俄,南面奧斯曼帝國和沙俄是世仇,再往南伊朗和阿富汗也不太好惹。

雖然東非佔據了主場優勢,但是這種客場作戰,同樣是英軍的強項,在歐洲平原上,君士但丁堡,克里米亞半島,阿比西尼亞帝國,印度,阿富汗,波斯,遠東帝國……英軍都打出了出色的戰績。

而最令羅伯茨伯爵印象深刻的就是東非陸軍對各種新式武器的應用,還有完備的後勤補給系統,這也是東非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反之則是己方的不足。

種種跡象都表明,東非國防軍已經有了世界強軍的樣貌,或者說本身就是世界最強大的軍隊之一。

軍隊調度基本上沒有大的差錯,說明東非指揮系統完善,士兵士氣高昂,精神飽滿,軍隊建設很是用功,各項戰術應用自如,尤其是戰爭後期,東非軍隊提升更快,對戰場形勢應對更加順心應手,補齊了最後的短板。

如果進行極限動員,百萬以上的對東非而言也不是太困難,但是能動員這麼多兵力,且維持基本生產秩序並且提供充足的武器裝備就不容易了,這就是東非和其他幾個頂級列強的差距。

畢竟東非是本土作戰,且各項數據都不比英軍差,人數卻是英軍的三倍之多,所以羅伯茨伯爵並不算失敗。

東方有遠東帝國,雖然暫時被壓制,可沙俄也不好受,上一次西域戰爭勝利者就是遠東帝國。

東非國防軍當然不至於像沙俄那樣“貧窮”,但前提是東非國防軍兵力不多,就像現在,戰爭時期東非國防軍人數都沒有突破五十萬,在此之前更是僅僅維持二三十萬的水平。

寒暄了一會,萊德恩終於開始進入正題:“羅伯茨伯爵,實際上你們西部的主力部隊尚且沒有失敗,他們還在以聖若熱爲中心的區域附近負隅頑抗,所以我們希望伱可以主動幫助我們勸降他們,當然,莫桑比克總督府的命令也同樣重要。”

莫桑比克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西面還有聯軍五萬多人的主力部隊,且以英軍爲主,這支部隊也是一直和西部軍區從開戰打到現在的勁旅,如果要全殲他們,東非估計要付出不小代價,所以藉助羅伯茨伯爵和莫桑比克總督府的名義,讓他們主動投降纔是好不過的結果。

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請假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953章 新家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343章 屯田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67章 推銷第998章 貝拉市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844章 魯道夫第865章 高原省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46章 災情第49章 疾病防控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357章 索加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316章 對話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61章 分贓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114章 抉擇第1053章 波斯灣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556章 氣吐血第780章 追蹤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546章 許可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3章 在柏林第953章 新家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387章 初交手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596章 壓迫感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98章 太特市第74章 “整肅”運動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215章 交涉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371章 生意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99章 加入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1章 煤礦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7章 日常第1452章 化工產業
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請假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953章 新家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439章 非酋結婚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343章 屯田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867章 推銷第998章 貝拉市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1071章 計劃尾聲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34章 世界第三人口大國(二合一)第575章 達成共識第844章 魯道夫第865章 高原省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46章 災情第49章 疾病防控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357章 索加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1316章 對話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61章 分贓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114章 抉擇第1053章 波斯灣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556章 氣吐血第780章 追蹤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546章 許可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3章 在柏林第953章 新家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387章 初交手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74章 “整肅”運動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596章 壓迫感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98章 太特市第74章 “整肅”運動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215章 交涉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371章 生意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99章 加入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1章 煤礦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7章 日常第1452章 化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