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2章 雅利安人

本德爾鎮的建築帶有濃郁的宗教和地域色彩,這裡原本的居民和中東地區一樣信奉阿拉伯教,加上地處沙漠,和阿拉伯半島頻繁的交流,因此,本德爾的房子大多爲中東式的夯土構造。

只有少數建築由磚石砌成,一般也是宗教場所或者權貴居住區。

東非並沒有拆除這些帶有典型宗教色彩的建築,或者說沒來得及拆除,東非徹底穩定整個非洲之角都花了好幾年時間,而正式入駐和建設本德爾更是近兩年的事。

說實話,恩斯特在見到這種異域風情的地方,反而勾起了一些回憶。

他說道:“曾經在帝國境內,包括帝國北部和東部,有大量地區都深受阿拉伯教文明影響的區域,如今幾十年過去,可能也就非洲之角還能見到這種歷史遺存。”

聽到皇帝的感嘆,沙文試探的問道:“陛下的意思是保留本德爾的這種風格?”

恩斯特搖搖頭說道:“拆了,全拆了,未來本德爾也將成爲一座典型東非風格的城鎮,沒有必要爲了這點小需求就額外破例。”

在對待阿拉伯教文明這件事上,恩斯特向來毫不手軟,而這也是東非爲了徹底征服非洲之角花了這麼長時間的根本原因,如果只是想統治非洲之角,那是很簡單就能辦到的,但恩斯特從來不給後世的聖母羣體留下話柄,每征服一個區域,伴隨而來的就是亡國滅種。

這種暴虐的擴張政策,自然也激起了當地原本土著的瘋狂抵抗。

可惜實力的差距導致他們最終還是被東非徹底抹除掉。

……

在蒙巴薩的一家報社裡,《國際新聞月報》的主編福李爾,正在狠狠的批駁一份來自德國巴伐利亞的報紙。

“豈有此理,這個阿道夫簡直就是一個跳樑小醜,什麼所謂的雅利安人,完全就是一派胡言,作爲德意志民族,他這種行爲就是認賊作父的行爲。”

“爲德意志民族尋找祖宗就算了,居然挑這個世界上最愚昧落後的野蠻民族作爲德意志民族的根源,我懷疑這個阿道夫可能是喝多了恆河水,腦子被病毒感染了。”

隨着阿道夫出獄,德國民族黨的輿論機構也再次發力,極力鼓吹它們的一些暴論,而這也引起了東非一些新聞媒體和學界人士的重視。

作爲德意志國家,東非人向來都很關注德國或者奧匈帝國的一些變化。

從歷史淵源來說,東非德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從文明的角度而言,19世紀末期以來,德國的迅速崛起,使其變成一個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這也讓很多東非人對德國充滿好感。

但是,自從一戰結束後,隨着東非經濟的崛起,國家實力和地位的提升,以及和德國越來越多的接觸,東非和德國民間的關係開始越發疏遠。

畢竟,曾經的德國對東非而言,是遙不可及的“女神”,彼時東非尚未發展起來,各個領域和德國的差異極大,加上東非在工業和軍事等領域向德國的學習,這使得東非社會有很大一部分人對德國這個遙遠國度充滿“幻想”。

這並非誇大,畢竟1910年以前,東非還處於閉關鎖國狀態,加上東非距離德國十分遙遠,因此,除了商人,留學生和上層精英以外,東非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到過德國。

加上大家又是“親戚”,因此很容易距離產生美,而現在,隨着東非的日益開放,對世界的日益瞭解,很多東非人發現,德國不僅不完美,反而有很多毛病。

尤其是德國從上到下都對東非這種“雜血”德意志的輕視和傲慢態度,更是讓東非和德國民間的關係越發冷淡。

我堂堂萊茵帝國,不管人口,國土,經濟,科技,文化,工業,軍事實力,國際影響力樣樣不輸你這個歐洲夾心餅乾,居然歧視我,兩國民間能尿到一個壺裡就怪了。

就像英國稱美國爲“暴發戶國家”,稱美國人爲“粗鄙的美國佬”,美式英語爲“墮落的英語”,而美國也反擊稱英國是“腐朽的舊世界”,“專制墮落的王國”。

某種意義上來說,現在東非和德國民間的相互聲討更加嚴重,畢竟,東非可不是德國開闢的殖民地,兩國本身就沒有直接關係,所以,東非人在懟德國方面,比美國對英國更激烈和底氣十足。

而阿道夫這個極端民族主義的出現,更是將兩國民間的隔閡,帶到了頂峰,尤其是他極力推崇的日耳曼民族雅利安人血統論,東非更是不承認。

福李爾坐在沙發椅上毫不客氣的說道:“雅利安人和德意志民族從來都沒有半點關係,這不過是英國和法國部分種族主義分子的無端臆想,甚至陰謀,但是阿道夫這個沒有腦子的傢伙,卻相信了這種論調,還大肆吹捧,這是給整個德意志民族抹黑。”

“衆所周知,波斯和印度纔是雅利安人正統所在,英國爲了加強對這兩個地區的統治和殖民活動,這樣宣傳無可厚非。”

“而法國的種族主義者戈比諾,就是一個法國貴族裡的蠢貨,妄圖恢復他們這種人在法國的地位和權勢,這麼說也情有可原。”

戈比諾就是歐洲雅利安人血統論的鼻祖之一,他將世界人種分爲三六九等,而最高貴的就是所謂“雅利安人”,並且認爲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等等文明都是雅利安人創造的。

同時提出純種雅利安人是文明的源泉,但一旦與其他種族通婚,就會導致“血統污染”和文明退化,因此他進一步聲稱古埃及、古希臘、羅馬帝國的衰亡都是因爲“種族混雜”所導致的。

把人分爲三六九等,這確實符合古波斯和印度兩個國家的歷史,一個鮮爲人知的知識,如今印度的種姓制度的根源就是古波斯傳入,畢竟,雅利安人實際上就是古代的波斯人,而他們又征服了印度半島,在原本波斯種姓制度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升級版本的印度種姓制度。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後來阿拉伯帝國征服波斯,反而促進了波斯的進步,因爲阿拉伯教比波斯原本的祆教更加公平,打破了原本波斯的階級固化。

而戈比諾作爲一個法國貴族,他推崇這種人種上的分級,無非是鼓吹貴族血統更加高貴,而結合19世紀法國貴族勢力衰落,並且法國被共和國取代的背景,這就像前世遠東帝國的遺老遺少可笑的“妄想”一樣。

因此,不管是英國還是法國的種族主義分子,宣傳這種論調,福李爾都不在意,畢竟他們這麼做確實有利可圖。

但是阿道夫這麼鼓吹雅利安血統,在他眼裡就很可笑了,你阿道夫一個奧地利出生的“小癟三”,如果歐洲真這麼算,那阿道夫頂多也就是一個“三等人”,也就是印度的“吠舍”。當然,這並不是福李爾討厭阿道夫的根本原因,本質上還是因爲如今德國民間關於德意志民族敘事已經和東非發生了衝突。

在東非學術界,關於德意志民族的起源早有定性,那就是古日耳曼人,是一個自發形成的羣體。

更通俗的來說,東非學界認爲在古日耳曼人形成以前,他們的祖先根本就不具備“文明”意識,就是一羣沒有組織性的“蠻族”。

這一點也是最符合事實的,畢竟歐洲文明最早的也就是古希臘文明,然後是古羅馬文明。

但是說實話,當時古希臘和早期古羅馬的文明程度也不高,他們只是最初級的文明,剛剛擺脫了原始社會形態,發展出國家和城邦。

而同時期,這已經是歐洲最發達的文明,但是羅馬人又認證了日耳曼人,哥特人,斯拉夫人是三大蠻族,比羅馬都要落後,那就說明這三種文明依舊處於原始社會階段。

由此,東非學者進一步衍生出了古日耳曼羅馬化理論,這個理論認爲,正是因爲受到了羅馬帝國文明的薰陶,才最終催生出了德意志文明的誕生。

因此,就算要給德意志民族找個後爹,那也是羅馬文明,而現在德國盛行的雅利安人血統論,那不只是找後爹,是直接把和德意志毫無關聯的雅利安人認成了親爹。

因此,福李爾說阿道夫“認賊作父”是完全有理有據的。

同時,這個雅利安血統論裡還有一點,東非最無法接受,那就是“血統純淨論”,這簡直就是在“點”東非呢?

畢竟,東非本身就是一個混血國度,種族熔爐,東西方結合形成的國家,東非九成以上的國民都屬於混血族裔。

如果接受了這個所謂的雅利安血統論,那東非的德意志民族就真成了阿道夫口中的“雜血”低等民族了。

這顯然是任何一個正常東非人都無法接受的論調。

福李爾說道:“看看阿道夫口中的雅利安人,印度還有波斯,就他們那個發展程度,這就是所謂的‘優等民族’?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阿道夫還有他的支持者,就是一羣小丑。”

“連印度他們都能認作同種同源的民族,那所謂的德國,根本就不配成爲一個文明國家,和我們東非相提並論。”

“一想到印度的衛生,我都不敢想,德國也變成那樣,萊茵河像恆河一樣混濁,用清理過污垢的手直接抓食褐黃色的糊糊狀不明食物。”

得益於恩斯特的影響,東非對印度這個國家的印象一直都比較差,在東非歷來對印度的宣傳中,印度給東非國民的印象是懶惰,無知,自大,善變,不講衛生,喜歡空談等等。

而這種典型的帶有歧視的宣傳,不僅沒有受到批評,反而因爲東非人和印度的接觸,得到了印證。

也就是如今印度沒有獨立,否則的話印度政府肯定要出來“闢謠”,“抗議”。

印度尚且如此,而另一個明確的雅利安人國家,波斯也好不到哪裡去,尤其是英國勢力範圍的波斯。

如今,波斯被東非和英國分成了兩部分,東非勢力範圍的內的北波斯和英國勢力範圍的南波斯也有很大區別。

因爲,如今波斯就和印度一樣,他們的上層統治者,原本都不屬於本民族,印度上層是雅利安人,波斯現在上層多爲阿塞拜疆人,這一點越往北越明顯,都是少數種族統治多數種族。

因此,作爲雅利安人典型國家的印度和波斯都如此不堪,福李爾更看不上推崇雅利安人的阿道夫和他的支持者們了。

福李爾手下的一名編輯趙丹說道:“阿道夫他本質上是爲了強調德國人的優越性,雖然我們東非和德國都是德意志國家,但是兩國之間的利益和認知有很大分歧。”

“而他的這種想法,看起來可笑,但在歐洲,甚至德國很有市場,說到底還是德意志文明出現的時間比較晚,而文明都喜歡往前攀附,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偉大,但是這並不具有任何實際意義。”

“像那些最早的文明,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古印度,亞述,古巴比倫早就衰亡了,他們出現的很早,可現在早就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裡。”

“所以,阿道夫攀附雅利安人就顯得很可笑,如今德國可是比那些真正的雅利安人國家文明到不知哪裡去,反而拉低了我們德意志民族的身價。”

“因此,我們東非應該趕快和德國的這種魔怔種族主義分子做切割,報社應該發表言論,駁斥阿道夫這種人的惡劣思想,爲德意志民族在世界澄清,尤其是避免讓我們東非惹得一身‘惡臭’。”

趙丹的這番話得到了福李爾的深刻認同,他說道:“我們就是要向全世界揭發阿道夫羣體的謊言,並且揭露雅利安人的真相,證明德意志和雅利安人沒有半點關係。”

“趙丹,接下來由你親自主筆,來做一個專題,發在下個月的中旬我們國際新聞版塊上,我們要向所有德意志人撕碎阿道夫的謊言。”

《國際新聞月報》實際上是一份跨國報紙,總部位於東非的蒙巴薩市,但在德國和奧匈帝國同樣有不小的影響力,其中在斯圖加特就有報社的德國分部,因此在阿道夫活動的南德意志地區,《國際新聞月報》的銷售量並不少。

當然,雖然同是德國的南德意志地區,那也是有區別的,阿道夫的基本盤是巴伐利亞,在德國東南部,而《國際新聞月報》主要影響的是巴登和符騰堡爲代表的德國西南地區。

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867章 推銷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162章 打魚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315章 交接第1145章 機遇第936章 軍售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88章 衝突升級第658章 方針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469章 鯨灣港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152章 黑幫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967章 奧拓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58章 巴拉圭第79章 閒談第727章 艦隊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164章 爭議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861章 分贓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03章 “大殺器”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574章 服軟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35章 牛馬第942章 宣戰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484章 訓練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347章 開飯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74章 搬遷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40章第444章 到家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7章 補丁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261章 威脅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577章 收尾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220章第162章 打魚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
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867章 推銷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162章 打魚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315章 交接第1145章 機遇第936章 軍售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88章 衝突升級第658章 方針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469章 鯨灣港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152章 黑幫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967章 奧拓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32章 霍亨索倫城堡第329章 落後當前版本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58章 巴拉圭第79章 閒談第727章 艦隊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164章 爭議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861章 分贓第1486章 對外標準輸出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9章 戰爭結束第103章 “大殺器”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574章 服軟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35章 牛馬第942章 宣戰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484章 訓練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347章 開飯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774章 搬遷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840章第444章 到家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7章 補丁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261章 威脅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577章 收尾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220章第162章 打魚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