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

對於布達佩斯事件,各國的態度不一,德國全力支持奧匈帝國政府,而英國和法國則幸災樂禍,不過,他們雖然對現在奧匈帝國的情況抱着看戲的態度,這並不意味他們對工黨有所好感。

在英法等國家看來,奧匈帝國受到重創自然很好,但是匈牙利工黨必須被消滅。

而匈牙利工黨也有自己的支持者,主要是蘇聯和其他國家的工黨組織,甚至包括奧匈帝國其他地區的工黨,就比如奧地利工黨等等。

而遠在海外的東非,對於匈牙利工黨的態度也很明確,那就是支持奧匈帝國政府對其進行鎮壓。

萊茵宮。

東非對於奧匈帝國的本輪政治危機也極其關注,雖然三國近些年來有些貌合神離,但毫無疑問,三個由德意志人主導的世界大國,能夠幫助三個國家在全世界爭取更大的話語權。

恩斯特放下手裡關於匈牙利最終情況的情報對皇儲說道:“這些年德國和奧地利,雖然在和我們的外交中各有各的小心思,但是毫無疑問,三國之間的共同利益始終大於分歧。”

“所以,對於這次匈牙利工黨叛亂,我們也要對奧匈帝國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弗里德里希,你給哈布斯堡去一份郵電,詢問他們是否需要我們的支持!”

弗里德里希將一封電報放到桌子上說道:“父親,昨天我就已經和魯道夫皇儲進行了溝通,他說這次匈牙利叛亂,對於奧匈帝國是不亞於1848年的政治危機。”

“而哈布斯堡想要應對這次危機,不僅僅是處理工黨分子那麼簡單,還要提防國內的民族主義分子趁機興風作浪,以及蘇聯的干預,周邊國家的異動。”

“現在奧匈帝國可以說處在風雨飄搖之中,稍有不慎這個古老的帝國說不定就會徹底消失在歐洲大陸上。”

所謂的1848年,發生了震盪整個歐洲大革命,在法國,稍微統一的德國地區,意大利地區,奧地利帝國等等地方,這也代表着歐洲封建勢力的正式衰微。

而當時的奧地利帝國,直接因此變成了後來的奧匈帝國,不得不接受這種二元政治來彌合國家的創傷。

所以,魯道夫將這次匈牙利叛亂和1848年歐洲革命對比,也顯示了奧匈帝國政府對本次匈牙利叛亂的擔憂和焦慮。

對於這一點,恩斯特說道:“實際上從1848年以後,奧地利帝國變成奧匈帝國以來,它就不是一個正常國家,近些年來哈布斯堡所做出的努力,不說完全沒有效果,也是聊勝於無。”

“各個地方的離心力越來越強,這幾乎是無解的問題,除非把整個帝國打碎再重新融在一起,但維也納顯然沒有這麼做的底氣和能力。”

“當然,對於我們而言,奧匈帝國還是要儘可能的維持下去更好,這有利於我們藉助奧匈帝國來增強東非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就比如最近我們推動的德語國家組織。”

“如果,有我們,德國和奧匈帝國的共同支持,毫無疑問這將極大增強德語在全世界的推廣。”

“而沒了奧匈帝國加入,雖然不影響德語推廣的大局,但是效果可能也會打一些折扣,從而不夠震撼人心。”

所謂德語國家組織,是近期東非政府在世界範圍提出和試圖構建的新國際組織。

該組織致力於推廣德語在全世界的普及,從而推動德語成爲英語和法語,西班牙語那樣的世界性語言。

之所以英語,法語,甚至是西班牙語被稱爲世界性語言,這得益於三個國家在殖民時代的雄厚積累。

英語不需要多說,廣泛的殖民地和大英帝國在全球的威勢,以及美國的崛起,都奠定了如今英語作爲世界最具有影響力語言的基礎,而且依舊處在擴張階段。

而法語,雖然近些年已經開始出現頹勢,但整體國際接受率依舊很高,除了法國殖民地和影響地區以外,法語在歐洲的應用和影響尤其不容小覷。

就比如歐洲各國的外交活動中,就依舊以法語爲主,很多歐洲上流社會人士都會一口流利的法語,同時法語和德語一樣,是20世紀初歐洲科學交流領域的重要工具,不過,在這方面英語近些年來進步也很快。

而西班牙語完全就是吃老本,不過得益於西班牙曾經在大航海時代的家底,所以如今西班牙語依然算的上是重要的國際性語言,尤其是在拉美地區有着廣泛的影響力,從墨西哥到阿根廷,一連串的西班牙語國家。

當然,近些年來西班牙語事實上已經被德語超越,不管人口,影響力還是應用領域皆是如此。

自從德國統一以來,德語就成爲了歐洲的強勢語言之一,加上奧匈帝國等歐洲德語國家,這讓德語在歐洲發展進步很快。

同時,因爲德國在二次工業革命中成爲歐洲新的科學技術和文化中心,所以德語在世界範圍,關於科學,工程,哲學等領域影響力日益加深。

畢竟,德國作爲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心之一,世界其他國家想要發展本國工業和科學教育,就必然繞不開德語,很多一流和前沿的科學技術文獻,毫無疑問,會德語的人能夠更早接觸和方便學習。

而奧匈帝國在德語推廣中的作用,則主要是德語在文學,音樂等方面,強化了德語的文化地位和底蘊。

不過,真正讓德語正式在20世紀初超越西班牙語,甚至是法語,毫無疑問東非的崛起起到了一定乾坤的作用。

畢竟,現在德國和奧匈帝國再強大,它們的影響也很難走出歐洲,而東非補齊了這塊版圖。

首先,東非本身就是人口過億的超級大國,東非的存在,直接讓全世界的德語人口增加了接近兩億,畢竟除了東非本土以外。

東非還有僅次於英國和法國的廣闊殖民地,而毫無疑問,在東非的殖民地上德語是主導性語言。

除此外,還有南德意志王國,阿比西尼亞帝國,比屬剛果殖民地,達爾馬提亞的混血德意志人居住區,委內瑞拉西北部等地區,都因爲東非的推動形成了一定數量的德語人口聚集區。

所以說,東非對於德語在亞非拉三大洲的推廣起到了主導作用,極大的拓展了德語在全世界影響的範圍。

其次,東非亦是第二次工業革命革命僅次於德國和美國的次一極中心,這倒不是說東非的貢獻小,而是東非科技教育爆發已經是20世紀後,纔開始徹底發力。

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大約從上個世紀中後期就已經開始發生,當時,東非顯然無法和德國和美國進行競爭,別說德國和美國,就是很多歐洲國家的科技教育,都不是東非能碰瓷的。

不過,到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東非科教領域正式爆發後,迅速拉平了差距,如今東非已經是和德國,美國並列的世界三大世界科技中心。

而東非科教領域的爆發,毫無疑問進一步鞏固和大幅提升了德語的世界地位,就比如各國在東非的留學生數量大幅度增加,東非的學術研究和技術走向世界等等。

最後是德語的應用領域,東非功不可沒,而語言的應用,就離不開外交,貿易等方面,東非作爲比德國更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國,推動了德語在世界外交和貿易方面的極大拓展。

拿外交領域來說,東非因爲殖民地和勢力範圍的原因,天然更有利於德語推廣,很多國家,他們爲了自身利益的原因,不得不培養相關的德語外交人員。

比方說東南亞和中東,德語基本上已經成爲各國外交部必須常備相關語言專家,來解讀東非的一些官方文件還有政治通牒,從而來避免外交上的事故,畢竟東非是真的能把手伸到那裡。

而貿易領域,東非的作用也比德奧兩國要突出,之所以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在於東非的經濟體量更大,門類更多,發展更加全面。

就比如德國,雖然德國經濟也很強,但德國聞名於世的主要是工業產品,絕大部分國家從德國進口商品也主要是工業品。

而東非不僅是工業大國,同時是農業大國,礦業大國,尤其是在橡膠,棉花,茶葉,咖啡等農產品領域,鉻,錳,石油等重要礦產產品的國際貿易量都很大,甚至足以影響這些重要物資的世界價格波動。

而毫無疑問,東非工農礦業的發達,使得德語在世界貿易中的權重也越來越高,甚至這讓德語有了挑戰法語和英語的基礎。

而除了英法德西四種語言以外,世界其他語言的影響力,就小了不少。

20世紀初,漢語人數最多,但是國際影響力有限,甚至不如日本。

葡萄牙語,東非可以說是促成葡萄牙語衰落的主要罪魁禍首之一,如今葡萄牙語的影響力基本上靠巴西這個農業國支撐,至於葡萄牙本土和殖民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葡萄牙本土徹底被巴西超越,而葡萄牙的殖民地實在太少太小,基本上以一些規模不大的島嶼爲主,像佛得角,東帝汶之類的。

俄語,俄語也隨着沙皇俄國時代的擴張,成爲比較有影響力的語言,但這些地方基本被沙俄吃幹抹淨,成爲俄國,也就是如今蘇聯的一部分。

雖然,蘇聯很大,人口很多,但是這顯然不足以支撐現階段俄語成爲世界語言之一。

對比,現在不僅德語國家數量衆多,而且經濟大部分都不錯,體量也比較大,世界分佈也比較均衡。

唯一穩穩壓德語一頭的,僅剩下英語,而東非所倡導的德語國家組織,其目的就在於推動德語追趕英語,至少兩者應該並肩齊驅,當然,能超越英語就更好了。

恩斯特說道:“奧匈帝國是重要的德語國家,如果它解體,毫無疑問,在如今奧匈帝國境內,德語的影響力將大大萎縮,所以單從這個角度來說,奧匈帝國保留下來,就對我們是有利的。”

雖然奧匈帝國是多民族國家,而且政體上匈牙利和奧地利共享權力,但毫無疑問,德語在奧匈帝國佔據絕對優勢。

除了奧地利以外,在匈牙利,波西米亞,達爾馬提亞等等地區,也有大量德意志人居住。

再者,奧匈帝國的政治,文化,經濟領域也以德意志語爲主,就比如匈牙利的統治階層,他們嘴上反對奧地利,但是大部分人肯定也會德語,這種情況在奧匈帝國的其他區域同樣存在。

所以,整體上來說,奧匈帝國是一個德語國家。

弗里德里希說道:“確實如此,如果奧匈帝國解體的話,那分裂出來的國家政府,必然會選擇本民族語言作爲官方語言。”

“甚至他們可能爲了鞏固權力,說不定還會打壓德語的發展空間,畢竟他們獨立的話,就必須和奧匈帝國做切割。”

恩斯特說道:“所以對於奧匈帝國進行支持,符合我們的利益,這些方面,你看着辦,而且,單單是打壓匈牙利工黨這一點,也不會落人口實。”

打壓工黨是如今世界各國,除了蘇聯以外政府的政治正確,當然,英國工黨政府應該算例外,不過,英國工黨雖然和蘇聯有些曖昧,但是他們對於蘇聯反對態度更多,畢竟道不同,不相爲謀。

而東非就完全沒有顧慮了,工黨的危害對東非皇室更甚,所以,打壓奧匈帝國的工黨,對東非來說毫無壓力。

弗里德里希說:“既然如此,那我們也只能在經濟領域給予奧匈帝國一些幫助了,畢竟奧匈帝國距離我們太遠,我們也不可能像德國一樣,出兵幫助哈布斯堡。”

事實上東非在情報領域,是能給奧匈帝國提供支持的,但是,東非的情報組織屬於見不得光的存在,所以這一點自然弗里德里希也沒有提。

恩斯特說道:“也只能如此了,我們能給奧匈帝國的幫助,也僅限於在一些非關鍵債務上的免除或者延期,現在哈布斯堡財政困難,而評判也是一大筆開支,所以這估計也是魯道夫最想從我們這裡拿到的結果。”

“只是,希望他們不要翻車,真讓匈牙利工黨做大,畢竟,如果戰爭規模太大的話,對於奧匈帝國又是一次傷筋動骨。”

和德國不同,奧匈帝國自從一戰後,恢復元氣的速度就很慢,所以,如果再經歷一次高強度的內戰,那還真有可能對奧匈帝國造成重創,甚至有導致奧匈帝國解體的風險。

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89章 教學第420章 安若泰山請假第1549章 潰兵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68章 餐具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4章 飲食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8章 “圈地運動”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600章 嘗試第381章 國禮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38章 換血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40章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13章 野望第640章 工地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862章 後續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39章 利薩海戰第499章 建交熱第1117章 輿論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章 穿越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403章 撤資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324章 預謀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404章 警告第207章 換牌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539章 鄰居論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356章 鐵路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598章 新年
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289章 教學第420章 安若泰山請假第1549章 潰兵第41章 衣錦還鄉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168章 餐具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04章 飲食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28章 “圈地運動”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600章 嘗試第381章 國禮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38章 換血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40章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13章 野望第640章 工地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862章 後續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39章 利薩海戰第499章 建交熱第1117章 輿論第5章 火熱的製造業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1章 穿越第1363章 基特韋市的轉型之路第403章 撤資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324章 預謀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19章 對奧斯曼貿易第1404章 警告第207章 換牌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1168章 法國前線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434章 遙遙領先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539章 鄰居論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356章 鐵路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592章 巡視巴加莫約第598章 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