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2章 水利專家

巴拉圭,玻利維亞,烏拉圭三國在東非眼中起到的作用,就像前世日韓之於美國,好控制,同時也能牽制阿根廷和巴西。

玻利維亞和巴拉圭,能保證東非在南美內陸腹地監視和操縱當地局勢,這個戰略意義,就相當於前世美軍佔領阿富汗,從而威脅遠東帝國和俄羅斯的腹地,當然,美國最終沒有做到這一點。

而烏拉圭能保證東非海軍在南美東海岸的存在,和委內瑞拉一南一北,監控整個南美洲東海岸。

這些軍事部署,基本上奠定了東非在整個南美地區的戰略優勢,南大西洋範圍內東非軍事霸權得到了進一步鞏固。

……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實際上東非也想順手對巴拉那河流域進行改造,尤其是蘇亞雷斯港到科倫巴港之間的河段,但是這個時間段,明顯不行。

首先,巴拉那河不是東非本土河流,東非不可能自掏腰包幫助南美人疏浚河道,其次,這個時間段,因爲經濟危機的原因,南美各國也沒錢出資請東非搞工程,最後則是利益分歧。

巴拉圭,玻利維亞和烏拉圭還好說,阿根廷和巴西對巴拉那河改造沒有太大興趣,因此各國對巴拉那河改造的態度不一。

東非的水利專家摩卡,在蘇亞雷斯港邊說道:“巴拉那河的航運潛力,比國內所有河流加起來都要大,其天賦可以和萊茵河,多瑙河,長江,密西西比河處在同一檔位,可惜,這是一條國際性河流,且沿線國家經濟人口都不富裕,極大限制了巴拉那河航運的發展。”

“只需要稍加改造疏浚河道,蘇亞雷斯港就能通行萬噸船舶,即便以當前自然狀態,其也能通行小几千噸的船隻。”

“真是人比人氣死人,貨比貨得扔,要是我們東非有這樣一條河流,我做夢都能笑醒,浪費啊!”

蘇亞雷斯港到科倫巴之間,沒有改造的十幾公里天然河道,輕易就可以通行三千噸以下的船隻,而這裡還是巴拉那河支流的支流。

而僅僅距離蘇亞雷斯港不到十五公里的科倫巴港,自然條件下更是能輕易通行五千噸商船,在雨季更是能通行萬噸船舶。

也難怪摩卡如此眼紅巴拉那河的通航能力。蘇亞雷斯港到出海口之間的航道總長度超過兩千兩百公里,而東非的贊比西河總長度也才兩千六百多公里。

這就相當於贊比西河沒有人工改造和疏浚的情況下,幾乎全線可通航。

摩卡的助手希萊得也感慨的說:“真是無法想象,南美各國守着這樣一條天然黃金水道,卻不加以善用,如果巴拉那河放在帝國境內,哪裡還用費勁改造贊比西河,或者是挖掘人工運河。”

“這樣一條航運,灌溉能力都十分突出的河流,如果在國內,那當地一定能成爲東非經濟和農業最發達的地區,甚至超越萊茵河也不是沒有可能。”

巴拉那河的航運價值極高,潛力極大,同時其流域範圍內的農業條件放在全世界也是頂尖水平。

其流經的拉普拉塔平原,面積約一百五十萬平方公里,而遠東帝國全國平原面積一百萬平方公里出頭,也就是北美中央大平原,還有東歐平原才能穩壓其一頭。

當然,這裡說的是那些適合農業發展的主要大平原,其他諸如亞馬孫平原,圖蘭平原面積雖然也不小,但是可利用面積低。

氣候方面,巴拉那河流域主要以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爲主,雖然也有季節性變化,但是從名字就可以聽出這個區域的水熱條件要好過遠東帝國,還有東歐平原。

然後是土壤肥力,巴拉那河流域有豐富的黑土地資源,肥力也十分可觀。

綜上所述,也就北美中央大平原在各項數據上幾乎全面壓制拉普拉塔平原,東歐平原面積大,水量也不缺,土壤也肥沃,但是熱量和光照條件不及拉普拉塔平原。

摩卡對助手希萊得說:“算了,南美各國尤其是原西班牙殖民地和葡萄牙殖民地,基本上都是一個德行,我們不能以常理揣測他們的發展。”

“畢竟,他們真的像帝國一樣,那早在19世紀以前就崛起了,根本沒有我們東非的機會。”

“不過,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國家,確實在發展經濟和工業上的能力偏弱,這也證明了歐洲中心論的謬誤,即便歐洲各個地區,發展差異也極大。”

希萊得也頗爲認同的說道:“沒有外部的壓力和支持,這些南美國家,基本很難靠自身,實現像帝國那樣的經濟奇蹟。”

“這可能也是南美洲地理位置上的利弊,這裡可以說處於世界的角落,比北美還要孤立,也就比大洋洲強上一點,所以很難和其他文明進行頻繁交流,不過也相對比較安全。”

“加上自然條件優渥,人口壓力輕,所以也沒有進取心和動力,同世界其他地區競爭,但這又何嘗不是當地人的一種優勢呢!”

南美的地理位置,確實很偏僻,相比較之下,非洲雖然和南美緯度相近,但是非洲靠近亞歐大陸,甚至三者本來就是連爲一體的。

同時非洲大陸東臨印度洋,西接大西洋,可以說去許多地方都很方便。

在東非將非洲南部發展起來後,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聯繫,貿易也更加緊密,某種意義上來說,東非已經成爲南半球經濟的中心,同時又深入參與北半球經濟。

比如南美和大洋洲的貿易,南美和亞洲的貿易,都可以從東非中轉,加上東非所處的非洲大陸,本身也是一個資源,人口,經濟,工業,農業等條件比較突出的大洲。

這事實上使得東非正在成爲世界市場崛起的一個新經濟交互中心。

這種世界市場的經濟中心,目前全世界也只有三個,排在第一位的自然是歐洲,第二是非洲,最後是北美。

北美和非洲比較相似,二者分別靠着美國和東非,一己之力將自己所在的區域,在世界市場中的地位擡升了一個級別。

不過,歐洲近代以來積累的雄厚經濟底蘊,在短時間內是很難被美國和東非超越的。摩卡對這方面不太關注,他把話題扯回到水文領域。

“治理整個巴拉那河流域,對於目前帝國,還有區域內各國而言,是不現實的,但是從蘇亞雷斯港到科倫巴港之間的這十五公里左右航道,有治理的必要性。”

“通過大型內河疏浚船,將河流航道拓展到三米以下,就能讓蘇亞雷斯港的船隻噸位提升到和科倫巴港同一水準,通行五千噸規模的船隻。”

“改善蘇亞雷斯港船隻的停泊能力,這裡就能成爲未來玻利維亞對接大西洋貿易的核心節點。”

“玻利維亞聖克魯斯省人口少,所以人工疏浚河道並不現實,這樣一來,就只能選擇大型機械船隻做到這一點。”

“好在蘇亞雷斯港到科倫巴港之間河道距離短,並且地質條件並不複雜,河流底部完全是淤泥質河牀,十分方便大型疏浚船隻作業,把河底的淤泥抽出,工程量不大,難度也比較低,耗費不了多少時間。”

對於摩卡的想法,他的助手希萊得並不完全看好,他有些無奈的說:“摩卡先生,你的想法完全具有可行性,但我並不完全認同。”

“首先,河流疏浚船這一點,當地就很難解決,世界上有能力建造的國家都屈指可數,南美地區更是一家都沒有,我們東非雖然有能力建造,但是一艘河流疏浚的價格可不便宜,尤其是大型河流疏浚船,現在我國雖然有建造,但幾乎都投入到贊比西河,還有國內其他河流治理維護中。”

“換句話說,現在其產量,我們本國需求都無法滿足,更別說把有限的疏浚船從大洋彼岸運送到南美來,而且僅僅是治理區區十五公里的河道。”

“這完全是殺雞焉用牛刀,而南美各國恐怕也不會有購買河流疏浚船的想法,巴拉那河作爲一條國際性河流,幾乎每個國家對於這條河流的治理,都是各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想法。”

“因此,在流域內國家統一共識以前,他們根本不可能下大功夫,花錢治理巴拉那河的各個航線,我們東非也不可能自掏腰包,承擔這部分成本。”

“因此,我認爲蘇亞雷斯港到科倫巴港之間的河流疏浚工作,還不如讓玻利維亞政府掏錢,僱傭巴西,巴拉圭人進行人工疏浚更划算。”

“聖克魯斯省人煙稀少,確實無法承擔這種工程量,但是周邊其他國家,人口還是比較可觀的。”

巴西和巴拉圭人口其實也不多,但是他們有一個方面的優勢,是玻利維亞所不具備的,那就是因爲巴拉那河的存在,他們在周邊的城鎮鄉村,到蘇亞雷斯港的交通很方便。

這樣就可以沿着河流擴大招工範圍,然後建設蘇亞雷斯港的人員和物資,都可以通過巴拉那河輸送到蘇亞雷斯港。

摩卡雖然對蘇亞雷斯港的通航能力不滿意,可千噸級別的通航能力,已經不小了,前世21世紀,遠東帝國的一級航道也才差不多這個水平。

除了交通這個原因以外,希萊得還提到了一點,那就是人力成本。

“現在,因爲經濟危機的原因,南美各國也有不少失業人員,就比如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地方,他們的城鎮人工成本也大幅降低,出現過剩,所以可以以比較低的工資,吸引工人來實現這一點。”

“當然,前提是帝國政府支持我們這麼做,同時玻利維亞政府願意買單,不過,玻利維亞雖然經濟困難,但這麼小的工程,他們應該還是付得起價錢的。”

蘇亞雷斯港到科倫巴港航道疏浚,在希萊得和摩卡等東非人眼裡,確實是微不足道的小工程,畢竟區區十五公里,放在上個世紀,農業社會的東非都能輕鬆解決,東非甚至能在生產力水平極其低下的情況下,人工挖掘近三千公里的運河,這都是南美各國無法想象的。

雖然也不是沒有“小”缺憾,那就是消耗了幾百萬黑人勞工,可東非本國民衆也不是光監督黑人幹活,也動員了數百萬國民參與建設。

這種強大的動員能力,也是東非和南美各國最大的區別。

聽完助手的分析後,摩卡也恍然大悟,雖然疏浚船效率高,可南美地區各國的國情和東非可不一樣。

他對希萊得說道:“你說的很好,相較於我的方案,或許你的計劃更容易被政府採納,畢竟現在帝國最主要的工程還是幫助玻利維亞建設鐵路,如果河道改造的成本太高,那他們估計根本不會考慮投資其他項目。”

亞松森—利馬鐵路的建設,就足以讓玻利維亞經濟不堪重負了,所以在鐵路建設的同時,想讓玻利維亞政府出資搞其他工程,那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不過,這一點也不是不可行,因爲玻利維亞鐵路建設中,東非並非完全以短期經濟利益爲考量,因此,這條鐵路的建設成本報價並不高,幾乎是成本價。

當然,東非雖然以成本價建設這條鐵路,但是不代表東非賺的少,這條鐵路建成以後,有利於東非對玻利維亞礦產,農業和工業等領域的控制,從而換取更大的長期利益。

這也反應了東非在對南美殖民中的策略轉變,東非當初在南洋還有中東,西非,北非搞得可完全不是這一套。

在東非對南美地區的經濟殖民活動中,更傾向於軟硬兼施,互利互惠,東非雖然吃肉,但也給當地人一口湯喝,並且這種經濟殖民,未來也將成爲東非海外勢力擴張的主要形式。

畢竟,都快20世紀中葉了,隨着世界各個民族和國家的覺醒,那些粗暴簡單的殖民擴張方式,效果越來越差,甚至可能起到反噬作用。

而這種隱形經濟殖民反應在玻利維亞,就是東非對玻利維亞政府沒有太過壓迫,甚至東非免除了玻利維亞的部分欠款。

所以玻利維亞政府手裡,三瓜兩棗肯定還是有的,只要摩卡等人能說服東非政府,想要還要蘇亞雷斯港的這段航道,就有可能成功。

摩卡說道:“我們回去後,寫一份詳細的報告,看一看上面怎麼說,說不定就能夠通過政府的批准。”

有棗沒棗打一杆子,這也是科研人員獲取經費的重要方式之一,畢竟萬一通過了呢?現在摩卡就是抱着這種想法,如果通過的話,他的個人履歷說不定就能添上一筆,爲日後工作鋪好道路。

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345章 援助團第31章 部落衝突第345章 援助團第698章 魚餌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991章 抵達第766章 集結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238章 教唆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282章 學習營第204章 “流放”?“潤”!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556章 氣吐血第1248章 普吉島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333章 1919年第191章 青檸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552章 過往第1081章 消耗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518章 旅遊業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356章 鐵路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82章 出口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293章 肢解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968章 分歧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240章 大借款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504章 借人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515章 狗咬狗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165章 抵押物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861章 分贓第179章 總部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402章 妥協第206章 “收破爛”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162章 打魚第432章 三個渠道
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345章 援助團第31章 部落衝突第345章 援助團第698章 魚餌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991章 抵達第766章 集結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1238章 教唆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1282章 學習營第204章 “流放”?“潤”!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536章 阿爾圖佐夫的計劃第556章 氣吐血第1248章 普吉島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333章 1919年第191章 青檸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552章 過往第1081章 消耗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518章 旅遊業第378章 有自己的路第391章 羊入虎口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356章 鐵路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882章 出口第667章 擴軍備戰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293章 肢解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968章 分歧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240章 大借款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504章 借人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515章 狗咬狗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165章 抵押物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861章 分贓第179章 總部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402章 妥協第206章 “收破爛”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162章 打魚第432章 三個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