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

“敬禮!”

負責接洽防務的東非軍官和士兵,向着這些德國人表達了自己的敬意。

雖然澤維爾和他的士兵們是殘暴的殖民者,但是在這一刻,他們是將返回德國爲祖國而戰,而澤維爾和德國士兵站在船上和他們告別。

在輪船的鳴笛聲中,澤維爾一行人和非洲海岸越來越遠,直到消失在衆人的目光之中,岸上,東非官員們則繼續討論。

安德爾專員轉頭對東非首任加蓬領地總督赫萊德說道:“德國軍隊的素質還是不錯的,即便是殖民地軍隊也表現出了較高的軍事素養,希望他們能在戰爭中活下來。”

赫萊德也頗爲認同的說道:“我們的陸軍一開始就是按照德國標準建立的,在全世界範圍來看,德國軍隊的綜合能力絕對是一流的,估計也就法國陸軍能夠相提並論。”

赫萊德是國防軍出身,曾經在德國進修過,參加過南非戰爭,哪個時候赫萊德才三十多歲,所以安德爾對赫萊德的話還是比較信服的。

安德爾出於好奇的問道:“赫萊德前輩,你認爲我們東非國防軍在世界軍隊中處在哪個水平呢!如果是和德國和法國的陸軍相比,又會怎麼樣?”

剛纔赫萊德已經說了,德國軍隊屬於一流水平,而與之相比只有法國陸軍能掰一掰手腕,這裡面卻沒有提到帝國國防軍陸軍,所以安德爾纔有此一問。

安德爾可不認爲東非國防軍會差,當然,這主要指陸軍方面,至於海軍,英國肯定穩坐世界第一的寶座,先不談英國皇家海軍的素質,單是規模上就沒有國家能單獨和英國皇家海軍抗衡。

對於安德爾的疑問,赫萊德搖搖頭嘆息道:“唉,如果是二十多年前問我這個問題,那我肯定清晰的告訴你,帝國陸軍肯定是世界一流的強大軍隊。”

“畢竟,帝國陸軍最初完全以德國爲師,早期受制於條件,肯定達不到德國水平,但是後來工業和經濟能力提高後,已經和歐洲軍事強國沒有差別,就算和德國等頂尖陸軍強國相比也不遑多讓,當時,我們只在火炮上和德國有些差距。”

“至於現在的國防軍,說實話,我這種老人早就看不懂了,這十幾年來各種新奇的武器裝備,層出不窮,又是機械化,又是摩托化,機槍,火炮質量和種類都增加了不少,前幾年還成立了陸軍航空兵部隊,我脫離軍隊太久,都已經摸不清如今國防軍的戰術理念和真實水準了。”

“現在帝國陸軍可以說和世界上的其他軍隊已經形成了分化,當然,這種變化肯定是向着好的方向發展,畢竟武器裝備,軍隊建設都有所提高。”

“但正是因爲對現在帝國軍隊的陌生,以至於我不敢妄下結論,而且歐美國家的軍隊也在發生變化,雖然沒有我們東非動靜這麼大,但是在我當兵的那個時候來看,也是比較不可思議的了。”

軍隊的戰鬥力如何,說到底還是要看過程和結果,也就是實戰效果,而今東非軍隊除了在波斯灣的北部灣領地小小折騰了一把以外,基本沒有什麼大動作,所以赫萊德也不敢打包票判斷國防軍的戰鬥力如何。

而且,最重要的是東非在波斯灣地區的軍事行動表現的其實並不足以讓人滿意,雖然因爲各種原因限制,但是毫無疑問,東非國防軍的紙面實力比阿拉伯人強的多,就這還打了半年多。

當然,東非國防軍派出的軍隊,屬於目前傳統軍隊範疇,在東非國內的重視程度不太夠,像那些又是裝備汽車,又是飛機坦克的新式陸軍,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一次實戰案例。

赫萊德說道:“總而言之,我們的軍隊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非要和其他國家做比較的話,我相信國防軍肯定在其他國家軍隊之上。”

……

而在兩人討論帝國軍隊戰鬥力的時候,巴爾幹半島上,東非國防軍的觀察團,正在奧匈帝國軍營裡觀摩學習。

波蒂奧雷克總督是本次奧匈帝國針對塞爾維亞戰場的主要負責人,這位也是之前斐迪南大公遇刺時跟隨身側的那名將軍。

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的影響極其惡劣,但是頗得弗朗茨“聖寵”的波蒂奧雷克沒有因爲這件事受到絲毫牽連,反而成爲將近三十萬奧匈帝國軍隊的前線總指揮。

而這個時候,波蒂奧雷克正在接待這羣來自東非的“不速之客”,也就是東非國防軍組織的軍事觀察團。

“波蒂奧雷克將軍,接下來一段時間就麻煩你們了!我們早就聽說您的鼎鼎大名。”東非軍事觀察團的團長王拉得對着波蒂奧雷克說道。

實際上波蒂奧雷克對於這羣東非愣頭青很不感冒,這個所謂的東非軍事觀察團實際上來由自於維也納皇家軍事學院的東非留學生組成。

在波蒂奧雷克看來,戰場又不是過家家,這羣東非人就是一羣拖油瓶,不過人家是打着交流學習名義到前線的,還有皇室和東非背書,所以也不好甩面色。

如果是東非的一些名將,波蒂奧雷克也不至於有這種想法,主要還是從心裡低估這些年輕人。

是的,東非也有本國的名將,而且得到各國的認可,畢竟東非可是打過南非戰爭這種硬仗,有戰績傍身,雖然英國不以陸軍聞名,但是作爲世界霸主,英國陸軍實力還是不錯的,東非能踩着英國出名,南非戰爭時期的將領自然也能獲得不少關注。

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既然王拉得對自己表現的比較謙遜,同時順帶恭維了自己一番,波蒂奧雷克對他們的態度也就稍微好了一點。

但是波蒂奧雷克還是告誡道:“參觀和學習自然沒有問題,不過戰場不是你們在軍校裡過家家那麼簡單,所以你們要待在指揮部,不能在戰場上亂跑,這裡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王拉得滿口答應,待在奧匈軍隊的指揮部雖然不能近距離感受戰爭的緊張氛圍,卻也有極大好處。

這裡作爲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戰爭的指揮中心,可以親身感受一下奧匈帝國軍隊高層是如何調動和指揮前線部隊的。

這種機會可以說十分難得,畢竟這可是涉及近三十萬人大部隊的指揮協調,其中學問可不少。

而且,也只有這種大規模戰爭才能遇到這種機會,感受戰場環境和平時沙盤演練時的不同。

畢竟除了南非戰爭時期以外,東非軍隊幾乎就沒有人再接觸過這種大戰役的指揮,更何況東非的軍事學員們。

波蒂奧雷克接着說道:“任何行動都要聽指揮,你們可以在我們進行操作的時候在一旁學習討論,但是絕對不能對我們的工作指手畫腳,畢竟你們這些年輕人初出茅廬,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面對,這羣東非年輕人,波蒂奧雷克天然帶有一種優越感,所以他喋喋不休的和東非軍事觀察團的成員們說着自己的“規矩”。

而東非的年輕學員們雖然年輕氣盛,但是在波蒂奧雷克這種老資格面前確實不敢反駁。

根據波蒂奧雷克的安排,東非軍事觀察團基本被限制在戰場後方,旁觀學習波蒂奧雷克和他的下屬們如何指揮和調度前線作戰部隊。

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25章 造船業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47章 畜牧業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85章 煽動第182章 抉擇第740章 古戰法第1435章 雙總部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382章 渡河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968章 分歧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223章 “療養”第402章 妥協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62章 打魚第371章 生意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156章 軟刀子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861章 分贓第784章 自己人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964章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011章 借錢第357章 索加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394章 硬氣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264章 在東非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152章 黑幫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222章 體面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84章 談判第930章 漢薩省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318章 朱壩鎮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286章 心生傲慢
第1096章 北部灣領地第925章 造船業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847章 畜牧業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385章 煽動第182章 抉擇第740章 古戰法第1435章 雙總部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382章 渡河第578章 水利建設問題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094章 圈大一點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968章 分歧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223章 “療養”第402章 妥協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162章 打魚第371章 生意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156章 軟刀子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861章 分贓第784章 自己人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661章 柏林會議第964章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86章 “三線”計劃第1011章 借錢第357章 索加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394章 硬氣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894章 能源格局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32章 法,西大使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1264章 在東非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1152章 黑幫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590章 噓寒問暖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222章 體面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84章 談判第930章 漢薩省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318章 朱壩鎮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286章 心生傲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