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差距懸殊

德蘭士瓦共和國政府。

“總統閣下,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下去了,現實逼迫着我們必須提前動手,否則以後想捲土重來就更加困難了。”

“現在我們最主要的問題是軍費,養着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對於我們這種國家來說是極大的負擔,用一句窮兵黷武來形容也一定也不過分,現在就是加上奧蘭治人,整個奧蘭治自由邦的布爾人也不過四十萬左右,也就是隻有二十萬男性,還要去掉老弱病殘,所以一支一萬多人的常備軍,對我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根本就撐不下去。”

“以前我們德蘭士瓦共和國還存在的時候,國庫就經常跑老鼠,根本養不起軍隊,現在就是老鼠來了也要留着眼淚出去,唯一剩下的就只有一堆債務了!”

“這樣一來,即便未來複國,我們也只能不斷的給英國人還債,所以總統閣下,必須讓英國人做出選擇,要麼多提供一些免費援助,要麼現在德蘭士瓦復國軍就地解散。”

小比勒陀利烏斯面色陰沉的聽着手下的報告,因爲軍費問題,現在德蘭士瓦共和國面臨着兩個選擇:要麼把部隊解散,要麼儘快發動戰爭。

這兩個選擇對於當前的德蘭士瓦人來說都不好,把部隊解散,會嚴重打擊政府權威。

畢竟說好的“復國”軍,結果軍隊沒了,這讓奧蘭治自由邦境內的布爾人怎麼看?

爲了保持戰鬥力和維持軍隊運營,德蘭士瓦人的軍隊早就進行了幾次縮編,而這自然引起了奧蘭治人的不滿。

因爲奧蘭治人比德蘭士瓦人更積極推動“德蘭士瓦共和國復立”,這倒不是奧蘭治人“良心”發現,亦或者把德蘭士瓦人當做“手足兄弟”。

而是爲了儘快讓這羣英國佬的走狗,離開奧蘭治自由邦,而德蘭士瓦人離開奧蘭治自由邦的前提,顯然是原來的德蘭士瓦共和國重新建立起來,否則德蘭士瓦人只能寄居在奧蘭治自由邦境內。

至於儘快發動戰爭,這個選項德蘭士瓦人倒是也想,可現在德蘭士瓦人只是英國用繩子牽着的一條狗,英國政府反而成了維護地區和平的主要勢力,而造成這一結果的重要原因是現在英國還沒有做好戰爭準備。

所以小比勒陀利烏斯說道:“英國人如果不配合我們,那這場戰爭也註定是失敗的,所以現在問題不是我是否想開戰的,而是英國人想什麼時候開戰,畢竟我們和東非之間差距太大,東非人只要源源不斷的消耗我們,即便是幾場大勝也改變不了我們的劣勢。”

人口是東非的核心機密,加上東非半封閉式的國家管理制度,域外國家和勢力很難獲知東非真正人口數據。

但是通過對東非沿海的觀察,還有東非歷次戰爭的表現,其他國家公認現在東非人口應該不少於千萬,就是不知道和巴西相比哪個多一點,至於和美國一個水平,沒有哪個國家敢這麼想,畢竟東非時間存在太短。

東非樂於掩飾自己的國力,除了軍隊和貿易量基本上沒有什麼明面上可以察覺的東西讓其他國家判斷東非的國力。

畢竟每個人創造的價值不一樣,比如一臺蒸汽機創造的價值和幾十號工人差不多,就算農業出口也有十分大的彈性空間,除了不想過度破壞國際糧食價格以外,本國消耗量也很大。

不過東非畢竟是大國,各種物產豐富,糧食,各類經濟作物,工業產品,礦產,還有龐大的貿易船隊,強大的軍隊,沒有千萬人口是辦不到這樣全面的。畢竟像那些人口百萬的小國,不可能有這樣完善的產業鏈和貿易出口,所以東非只能是一個人口過千萬的大國,這一點從東非沿海港口開放城市的發展上就可以窺見端倪。

東非的兩大城市,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和歐洲的那些大城市相比絲毫不落下風,而且工業發展和歐美水平差不多,所以可以確定東非東部沿海達到了歐洲水平。

而東非龐大國土,還能夠鞏固國防,和葡萄牙,德蘭士瓦,英國,以及北方邊境一羣國家爲鄰,則說明東非軍隊存量非常可觀,而這麼多軍隊是需要人口涵養的。

而最讓英國諜報人員感覺不安的是,東非這個國家這些年來一直在去軍事化。

就像達累斯薩拉姆市以前街上全是穿着軍裝的東非人,那時候東非被過往船隻稱爲“軍人國家”,後來達累斯薩拉姆市服裝樣式多了些,但是警察數量攀升,又成了“警察國家”,現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等幾個開放城市,則完全和歐洲普通城市無異,走在街頭上感覺和德國,奧匈帝國城市沒有差別。

這無不再說明,東非向着正常國家方向發展,但是在這種狀態下,東非軍事力量不弱反強,甚至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新海軍。

這隻能說明一點,東非的國力在增長,並且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武裝全國”,這是自信力的體現,而東非人的底氣顯然和東非國家的國力增長有關。

英國人的情報,自然就等於德蘭士瓦人的情報,而且德蘭士瓦人本來就可以近距離接觸東非邊境。

東非常年在南部地區維持一支數量龐大的軍隊,邊境上建立了衆多防禦工事和軍事要塞,軍事支出一定不小,東非東部經濟卻依然得到迅速發展,這就是一個讓德蘭士瓦人感覺恐懼的情況了。

南部邊境兩個省(南邊疆省,新巴登省),常年駐軍五萬人左右上下,加上爲軍隊服務的軍屬和人員,差不多就有幾十萬人,何況南邊疆省(祖魯王國和德蘭士瓦共和國南部)省會新漢堡港市是目前南非地區毫無爭議的第一大城市,人口多達十三萬,而排名第二的開普敦僅有五萬人左右。

所以東非僅在南部兩個和奧蘭治自由邦接壤的省份,人口就和奧蘭治自由邦人口差不多,而像這兩個省僅僅是東非經濟排名比較靠後的省份,東非二十多個省份和地區,也只有西南非洲和剛果雨林,以及部分西部省份比這兩個省份人口少。

“我們和東非之間的實力懸殊,所以做任何事都必須依賴英國人,如果沒有英國,恐怕東非早就跨過費特河,對我們這些德蘭士瓦共和國分子出手了。”小比勒陀利烏斯清楚的知道東非和德蘭士瓦共和國之間的差距,所以略帶悲壯的說道。

“總統閣下,現在不是考慮兩國國力差距的問題,復國大業是我們這一代布爾人的責任,重現當年布爾人的輝煌,南非這片土地的主人是我們,英國和東非都是小偷,而我們目前只有先解決掉東非這個心頭大患。

我們和東非差距最小的反而就是軍事上,只要所有布爾人團結起來,有英國人支持,我們未必不能拿到普魯士那樣逆襲法蘭西的劇本。”

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374章 波斯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045章 教育第809章 事後第222章 體面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30章 漢薩省第177章 放牧第837章 颱風第231章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249章 熱度第135章 休整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792章 條件第48章 訂婚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128章 開端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967章 奧拓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374章 波斯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008章 分析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404章 警告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章 各國反應第86章 咖啡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24章 籌措資金第343章 屯田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
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374章 波斯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045章 教育第809章 事後第222章 體面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30章 漢薩省第177章 放牧第837章 颱風第231章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249章 熱度第135章 休整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1093章 英國的誠意迪拜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792章 條件第48章 訂婚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128章 開端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967章 奧拓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1374章 波斯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008章 分析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404章 警告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章 各國反應第86章 咖啡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24章 籌措資金第343章 屯田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254章 不歡而散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