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0章 客戶

在貝西霍芬和米希爾兩人在地攤上胡吃海塞的時候,一列從亞歷山大港市火車站出發的列車,正行駛在前往盧班戈的路上。

沿着亞歷山大港鐵路朝着東北方向行進,隨着地形逐漸擡升,兩側的植被也開始增多,差不多兩百多公里路程後,進入盧班戈境內後,而兩市的交匯地帶儼然從平原荒漠變成高山深谷。

亞歷山大港市是平原沙漠城市,而盧班戈卻是高原城市,所以兩地之間的橫貫着一座過渡山脈,以此山脈爲界,西部是納米布沙漠,而東側是威拉高原。

而萊塔尼亞省的省會盧班戈就坐落在這處高原之上,同時盧班戈也是東非西部第五大城市,僅在剛果省省會金沙薩之後。

而亞歷山大港—盧班戈鐵路從這座山脈的谷地穿過,一時間兩邊的風景變得險峻和雄奇。

這讓一些初次乘坐列車經過此地的乘客感覺十分新奇,議論紛紛。

“今天真是大開眼界,之前我們還處在亞歷山大港的沙漠裡,現在陡然變成一座突然隆起的高山。”

“不僅如此,這座山還雲霧繚繞,山面上顯得鬱鬱蔥蔥,格外富有生機。”

他們對眼前景象的變換感覺震撼,這並不奇怪,畢竟平原和高聳山脈,沙漠和熱帶叢林,都是兩種極端對照物,更何況萊塔尼亞省的山脈本來就比較“怪石嶙峋”,很有特色。

聽到乘客的議論,列車乘務人員韓凱德適時介紹道:“亞盧鐵路修建於本世紀初的1906年,於1910年正式竣工,是萊塔尼亞省二五計劃時期的重點工程項目之一,這條鐵路雖然只有區區不到四百公里路程,但是經過地區有草原,森林和荒漠,地形更是複雜多變。”

“從西部的平原到東部的高原,中間經過海拔接近兩千米的山脈,所以亞盧鐵路建設難度極高。”

爲了建設這條鐵路,尤其是經過山脈的這一段犧牲了不少工人。

“不過,這條鐵路建成後的貢獻和收益也極大,它的竣工進一步加速了萊塔尼亞省融入大西洋經濟帶。”

“同時,打通了萊塔尼亞省經濟發展的脈絡,區域內的鐵礦等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和開發,進而推動萊塔尼亞省鋼鐵產業發展,形成西部的重要工業基地之一。”

“所以亞盧鐵路是我國二五計劃時期的工業奇蹟之一,它的建設對於萊塔尼亞省有着重要意義。”

如果,沒有東非的鐵路建設,那萊塔尼亞省想要得到發展,就是再過幾十年也未必能有什麼起色。

雖然當地的礦產資源豐富,但是沒有對應的交通建設,別說發展鋼鐵產業,就是想把這些礦產資源變現難度都很大。

不過,萊塔尼亞省腹地通往沿海的鐵路並不只有這一條,其省會盧班戈在東非國家鐵路網中也算是一個比較重要樞紐。

萊塔尼亞省的東面能夠直達東非首都萊茵市,而西北部則連接本格拉這座重要城市,往南則是西南省,東非的兩條鐵路大動脈,西部沿海鐵路和中央鐵路西二線都經過這裡。

不過,亞盧鐵路並不屬於幹線鐵路,而是重要區域性鐵路,這一點從它修建的目的就可以看出來。

亞盧鐵路主要是爲了打通萊塔尼亞省的出海通道,爲萊塔尼亞省經濟服務,所以這條鐵路建設更多是爲了區域經濟發展需要。

韓凱德接着說道:“過了這座山脈,我們就正式進入盧班戈市境內,盧班戈市是我國鋼鐵工業中心之一,而依託鋼鐵產業,威拉高原形成了萊塔尼亞省內陸工業區。”

“也可以稱爲威拉工業區,威拉工業區以重工業發展爲核心,是西部內陸經濟和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雖然萊塔尼亞省的第二大城市木薩米迪什和第三大城市亞歷山大港市都處於沿海,但這並不意味着萊塔尼亞省經濟重心在沿海。

對於這一點韓凱德就說道:“盧班戈等一衆內陸城市,所組成的威拉工業區遠比沿海要發達的多,雖然木薩米迪什和亞歷山大港市也不錯,但是沿海也只有這兩個城市,而除了這兩地以外,因爲納米布沙漠的原因,基本沒有什麼人煙。”

大家都對韓凱德的觀點表示認同,亞歷山大港和木薩米迪什能發展起來,屬於意外情況,畢竟兩地都屬於沙漠裡發展起來的城市。

前者能夠在沙漠地區建市,主要得益於海軍基地選址,而後者則是萊塔尼亞省省政府選擇的出海口。

亞歷山大港作爲軍港,不可能滿足萊塔尼亞省發展經濟的需要,所以萊塔尼亞省才必須選擇和建設木薩米迪什港。

而這也就是這兩地的成爲城市,客觀和主觀因素都很重要,而除了這兩地的市區以外,萊塔尼亞省沿海的廣大地區,人口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就算髮展農業,當地也要有基礎才行,而東非又不是阿拉伯半島,沒有必要和荒漠死磕,自然而然的萊塔尼亞省的人口主要流向內陸地區,尤其是位於威拉高原上的威拉工業區。

而能被稱爲工業區,顯然威拉工業區不僅僅只有盧班戈一座城市,而是連帶着大大小小十幾座工業城鎮。

這些工業城鎮的主要發展產業,基本圍繞鋼鐵產業展開,畢竟鋼鐵是工業發展的基石,屬於最基本的發展要素。

而當地除了有豐富且品位高的優質鐵礦以外,錳礦資源也比較豐富,而錳礦同樣是鋼鐵產業發展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所以威拉工業區的錳鋼產量佔比很高。

當然,當地發展工業的不利因素也有許多,就比如缺乏能源型礦產,所以,威拉工業區所需要的煤炭,石油基本依賴進口。

後者不需要多說,畢竟石油這種礦產在全世界都屬於分佈極不均勻的存在,所以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都需要進口石油,而把範圍從國家降低到城市,全世界需要進口石油的城市更是數不勝數。

而關於煤炭,東非西部煤炭產量很少,所以並非煤炭產區的威拉工業區在鋼鐵等工業發展上,嚴重依賴從外部進口煤炭。

而威拉工業區的煤炭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通過鐵路和公路從東非其他省份調運,一個則是從海外進口,再通過鐵路轉運到這裡。

關於第二條路線,看起來多一道步驟,增加了成本,但也是無奈的選擇,威拉工業區不選擇海運便利的沿海區域,而是內陸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沿海地區因爲沙漠氣候的原因,水源相對匱乏,而工業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這也是亞歷山大港和木薩米迪什爲什麼沒有部署鋼鐵產業的原因,但凡是對水量需求太高的產業,基本上和這兩個城市無緣。

不過,通過以上原因,也可以看出鐵路的建設纔是威拉工業區能夠形成的基礎條件,畢竟沒有鐵路建設,威拉工業區所需要的煤炭,也就沒有辦法大量且穩定的進口。

而沒有煤炭資源,那威拉工業區的鋼鐵產業也就無法發展,而鋼鐵產業又是威拉工業區其他產業發展的根基所在。

目前,威拉工業區的煤炭進口比較多元化,除了東非中南部以外,還有西非和南美,西非以及南美各國的煤炭,從木薩米迪什入關,然後沿着木盧鐵路進入威拉工業區。

說完了經濟層面的一些介紹,韓凱德開始科普一些關於盧班戈的其他情況:“盧班戈算是東非氣候比較優良的地區,這裡因爲海拔的原因,年均氣溫較低,而這也是導致當地小麥質量相對高的原因之一。”

小麥這種作物喜歡溫涼的氣候,而盧班戈最冷的時候,氣溫甚至能接近個位數,平時也就在十幾度左右,完美符合小麥生長的最佳需求。

而東非絕小麥種植區,基本上都處在高原地帶,就比如東非高原還有馬塔貝萊高原,當然,一般情況下還要搭配上氣候相對乾旱這個條件。

畢竟,以東非人的作風,但凡雨水充足的地區,更傾向於種植水稻等農作物,而不是小麥。

韓凱德接着說道:“同時盧班戈也是整個安哥拉溫度最低的地方,而這導致這裡成爲了全國重要的避暑勝地之一,尤其是在山區,怡人的風景和氣候,使得這裡成爲很多富人或者達官顯貴的療養地。”

在東非,溫度高的地方不稀奇,溫度低的地方反而成爲了許多人的追求。

就比如許多歐洲國家,尤其是緯度相對高的德國,荷蘭,英國以及北歐諸國,本身氣候相對寒冷,而溫帶海洋性氣候下,晴天相對較少,這很大程度上是很多歐洲人喜歡晴天曬太陽的原因。

而與之剛好相反,東非估計是全世界不喜歡曬太陽的國家,畢竟東非本來就熱,而且高原環境下紫外線還十分強烈。

而盧班戈這種氣候偏低的地區,在東非這種熱帶國家容易受到追捧也就並不例外,類似的還有許多東非人在冬季前往南部看雪,東非南部有一部分區域處於南迴歸線以南,加上地形因素,所以也有冬天和降雪。

而盧班戈沒有降雪,但是卻多大霧天氣,同時還有在東非十分難得的霜凍現象。

爲此,韓凱德特意提醒道:“從亞歷山大港到盧班戈,海拔提升了將近一千多米,而這也導致兩地的氣候差異大,甚至超過了十度,所以各位在盧班戈下車後,最好能夠做好保暖工作。”

當然,做不好也沒有太大影響,畢竟盧班戈的氣候也不可能凍死人,就是兩地溫差太大,所以適應需要一個過程。

很快,乘客們就見識到了韓凱德所說的溫差,列車經過將近幾個小時的行駛,抵達盧班戈已經是晚上。

而白天亞歷山大港的溫度超過三十多度,而在盧班戈,這裡的溫度現在只有十四度,兩地氣溫直接差了十幾度。

不過,大部分人雖然感覺不太適應,但也不是沒有準備,因爲亞歷山大港的晝夜溫差很大,所以東非人常備一件厚衣服。

盧班戈的溫度雖然更冷,但咬咬牙也能堅持,而這個時候,盧班戈火車站的月臺上,人來人往還是很多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盧班戈火車站本來就是省會大站,再加上它的樞紐功能,使得這裡的停靠車輛十分頻繁,很多人需要在盧班戈進行中轉,再前往其他地區。

而這個時候,剛剛從亞歷山大港抵達盧班戈的馬蘇德等人也從盧班戈火車站走了出來。

“盧班戈可真冷啊!”馬蘇德頂着寒冷的空氣,打了一個冷顫。

他的同伴羅貝爾說道:“難怪,你們東非人說東非的氣候不錯,我還以爲東非大部分地區應該像很多熱帶地區,就比如亞歷山大港那樣炎熱呢!”

馬蘇德對羅貝爾笑了笑後說道:“羅貝爾先生,我們東非的氣候是捉摸不定的,畢竟東非是一個面積龐大的國家,就是我也有很多地方沒有去過。”

羅貝爾說道:“這一路下來,我已經發現,你們東非的建設確實比我們巴拉圭強太多,而巴拉圭和很多國家相比,確實小了太多,更別說和東非這種超級大國相比。”

當然,羅貝爾的所謂超級大國,單純是用來形容東非本土的面積,如果這樣計算的話,那俄國顯然也是一個超級大國,兩個國家的面積都超過了一千萬平方公里。

而英國雖然面積大,但是殖民地偏多,所以英國反而給不了羅貝爾這種震撼。

對於羅貝爾的誇讚,馬蘇德並不太在意,畢竟他的客戶們,經常會這麼說。

馬蘇德的客戶一般都來自南美,而整個南美洲的經濟不說一團稀爛,也應該屬於平平無奇的那種,這個時代,南美各國其實過的還不錯,尤其是在這個歐洲,美國和東非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而南美大陸因爲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成爲了三個地區正向拉攏的對象。

當然,這個過的不錯,也僅僅是政府層面,至於絕大部分南美百姓,除了阿根廷以外,基本上過的很不如意。

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78章 無線電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165章 抵押物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259章 同意第1013章 站隊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211章 集中營第752章 軟柿子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399章 加入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570章 投降!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958章 巴拉圭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44章 魯道夫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475章 出手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0章 農業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請假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32章 押解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389章 易手第714章 伊林加第570章 投降!第938章 換血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850章 移民第766章 集結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75章 大逃亡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86章 咖啡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304章 調停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261章 威脅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789章 態度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49章 王位第521章 申請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867章 推銷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810章 海岸線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3章 在柏林第809章 事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
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878章 無線電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1165章 抵押物第1403章 歹毒計劃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47章 橡膠種植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259章 同意第1013章 站隊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211章 集中營第752章 軟柿子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399章 加入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570章 投降!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958章 巴拉圭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844章 魯道夫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475章 出手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0章 農業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請假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32章 押解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389章 易手第714章 伊林加第570章 投降!第938章 換血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850章 移民第766章 集結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75章 大逃亡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86章 咖啡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47章 聯姻事宜第18章 遠洋貿易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304章 調停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261章 威脅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789章 態度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149章 王位第521章 申請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867章 推銷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810章 海岸線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3章 在柏林第809章 事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