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

雖然塞爾維亞的失敗主要是奧匈帝國造成的,但是保加利亞的行徑更加讓塞爾維亞人厭惡,當然,更主要的原因則是保加利亞不如奧匈帝國強大。塞爾維亞被奧匈帝國打沒了心氣,但對於保加利亞還是不服的。

不過即便如此,塞爾維亞也只能暗地裡發泄一下,作爲本次戰爭明確的失敗者,塞爾維亞只能敢怒不敢言。

倫敦。

“首相閣下,對於東非和法國的情況,我們是否有必要跟進?根據東非政府所言我國已經出現了相關病例,並且被東非海關扣留隔離。”英國的衛生大臣向首相詢問道。

大衛首相說道:“沒有必要,不過是一場小小的流感而已,根本不需要如此大張旗鼓,如今民衆本來就已經對政府頗有怨言,現在可不是火燒澆油的時候。”

戰爭結束後,英國的大衛首相受到的風波明顯比法國總統克列孟梭要小的多。

畢竟,英國在戰爭中雖然損失不小,但是本土幾乎沒有受到破壞,人口損失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一戰中損失的這些人口,過個兩三年就可以恢復過來。

當然,印度等殖民地軍隊的傷亡情況十分巨大,但是對於英國政府而言,印度人死了就死了,完全不足爲慮。

而且,一定程度上英國也達成了自己的目的,不像法國一樣顆粒無收,過一段時間英國政府主導的世界海軍會議如果順利進行的話,那大衛首相的支持率有很大概率迎來一波增長。

這也是大衛首相不願意在當前階段大張旗鼓的學習法國和東非政府應對瘟疫的重要原因。

大衛首相說道:“現在民衆需要的是慶祝,集會來發泄五年戰爭中積累下來的怨氣,我們這個時候如果採取強硬手段,這無異於自絕於民衆的意願。”

“而且,我懷疑東非政府完全是危言聳聽,我們可沒有接到關於本土瘟疫爆發的信息,你們衛生部最近有相關報告麼?”

衛生大臣搖搖頭說道:“根據下級機關和醫療機構的反饋,我們並沒有收到本土有大規模疫情爆發的情況。”

“雖然最近英國的醫療資源確實相對緊張了一些,但根據我們顧問專家的看法,他們認爲這是正常現象,畢竟歐洲的戰爭就打了長達五年之久,而戰爭期間和剛剛結束階段,疾病人數增長是正常現象。”

之所以,英國的醫療機構和專家,會得出這個結論,實際上也和英國的位置有關,英國畢竟是個島國,這在一定程度上隔離了英國和歐洲大陸的人員往來。

而瘟疫最初的策源地如果是歐洲大陸的話,那英國受到影響也會呈現滯後性。

而大衛首相在聽到了衛生部門的反饋後,更加確信的說道:“如此看來,在當前階段我們就更不應該站在民衆的對立面了。”

“對疫情的管控是需要浪費大量行政資源,且不得人心的做法,至少在世界海軍會議之前的這三個星期內,我們不應該對本國民衆做出過多約束。”

“等世界海軍會議結束,那個時候即便真的有問題,我們也來的及處理相關問題,更何況情況未必會發生。”

總而言之,大衛首相併不打算在世界海軍會議之前搞出太大的動作,更不會學習克列孟梭的相關政策。

而遠在海峽對岸的歐洲大陸上,德國首都柏林,威廉二世也正在和下屬討論相關的問題。

柏林郊區的皇家莊園內。

“你們怎麼看待法國人搞出的把戲?”威廉二世對內閣人員們詢問道。

首相赫爾曼說道:“陛下,既然能讓克列孟梭那個老家如此大張旗鼓對待的病毒,或許我們也應該跟進,萬一情況真的惡化的話,我們也好減少損失。”

有人則反對道:“陛下和首相閣下,我不贊同這個觀點,如今我們最應該做的不是處理一場並不知道具體情況的瘟疫,而是加速對國內的工黨和猶……等分子進行清算。”

“可以說自戰爭結束之後,我們才發現工黨對帝國的滲透已經達到了觸目驚心的程度,如果不是戰爭停下來,說不定帝國就要步俄國人的後塵。”

“民間的工黨組織簡直數不勝數,在報社,工廠,政府都有他們的身影,他們甚至滲透進入了軍隊,警察局等強力機關,在社會上也掌握了不小的話語權。”

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工黨在德國的真實發展情況,畢竟德國本來就是工黨活躍的地區,甚至可以說是發源地之一,在戰爭之前工黨就已經成爲了德國政治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而在戰爭期間,尤其是到了戰爭後期,德國工黨更是十分活躍,因爲這個時候威廉二世政府的所有注意力都在前線,根本無力顧及這些躲在暗地裡的工黨組織成員。

這也導致德國後方工黨組織膨脹式發展,尤其是工廠裡的工人,前線撤下來的傷病人員最容易受到煽動。

如果放在之前,威廉二世其實並不在意這些德國的工黨組織,畢竟歐洲反對帝制的政治團體不少,工黨之前根本排不上號。

但是,自從俄國工黨奪取政權之後,情況就不一樣了,在工黨沒有成功顛覆一個國家政治制度之前,它自然不會引起太大關注。

但是,壞就壞在俄國工黨成功了,而且他們還殺掉了俄國的尼古拉二世,這就更壞了,對於威廉二世來說這是不能容忍的,畢竟他也是一名君主。

在此前,威建二世這種專制君主對於工黨的認知其實停留在這羣人主要針對資本家,畢竟這確實是工黨的主要政治口號。

但是,俄國發生的情況明確的告訴威廉二世,這羣工黨分子,同樣是帝制的死對頭,甚至君主如果落入他們手中的話,下場只會更慘。

所以威廉二世說道:“不錯,現階段對於政府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剿滅國內的工黨組織,這件事的優先級放在首位,其次是解決帝國的財政危機,清算和沒收國內不法商人在戰爭期間的不法所得。”

德國政府所謂解決帝國財政危機的辦法,自然是通過“打土豪”來解決帝國的債務問題,以及獲取戰後國家經濟恢復的資金。

而容克貴族肯定是不能動的,除此外德國最有錢的羣體也就昭然若揭,猶太人不愧是德國最有錢的羣體,通過對該羣體的清算,德國政府收斂了不少財富。

這是一場容克貴族的分贓盛宴,不少人在政府的主導下,輕而易舉的獲得了大量原猶太人開辦銀行和工廠。

這也是目前歐洲各國的主流做法,因爲戰爭突然結束,並且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者,也就無法通過戰爭賠款來彌補之前的損失,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政府只能拿本國的有錢人開刀。

而剛好,有一個歐洲的特殊羣體本身就很有錢,並且在戰爭期間更是大發了一筆,同時他們本身也不受歐洲普通民衆的待見,正好成爲各國民衆怨氣的出氣筒。

而赫爾曼首相見威廉二世這麼說,還是想爭取一下:“陛下,對工黨和猶……等組織和羣體進行清算,這並不妨礙我們對可能發生的瘟疫進行應對。”

“我國的傳染病研究專家們,就比較認同東非政府的看法,而且從歷史經驗來看,大災之後,必有大疫這是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

“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應對,而不是因爲其他原因,就忽視這方面的工作,而且我們也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學習法國封鎖邊境,控制人口流動,從而防止猶太,工黨分子逃亡出國。”

前面的話,威廉二世直接忽略,最後一句倒是讓他眼前一亮,他說道:“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順的逮捕這些不法分子,避免國有資產和德國人民財富的流失。”

“赫爾曼你這個主意倒是不錯,那我們就學習克列孟梭的一些做法也無可厚非,當前,現階段最重要的是彌補政府財政上的窟窿。”

這讓赫爾曼鬆了一口氣,只是也算是成功說服威廉二世重視這次流感了。

而之所以赫爾曼首相對這次流感如此警惕,這要得益於德國相關機構和專家的遊說。

這還要從德國發達的醫療事業說起,自從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德國的教育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時科學技術領域也處在爆發期。

這也讓歐洲成爲歐洲新的醫藥中心,尤其是藉助化學和生物,醫療領域的集中爆發,德國不管是對衛生和疾病的理論研究還是產業規模上都排在歐洲首位。

當然,這也並非沒有弊端,就比如德國成爲了化學藥劑濫用比較嚴重的國家。

可以說現代化製藥工業的發源地就是德國,德國的阿克發公司,拜爾公司,赫斯特公司都是世界比較著名的製藥企業。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當時世界上的染料企業和化工廠開始紛紛建立實驗室研究和開發新的藥物,而不管是染料還是化工,這都是德國的強項。

前世,如果不是兩次世界大戰失敗原因的話,那德國肯定在很長一段階段裡還是世界醫學和製藥工業的引領者,而不是後來被英國和美國取代。

這也很好理解,製藥行業極其暴利,但這也意味着只有強國才能把握的住這種暴利產業。

總而言之,德國的醫療機構和專家,對赫爾曼首相起到了很大影響,這纔有了他對威廉二世的建議。

……

雖然一場即將肆虐整個世界的可怕瘟疫正在醞釀之中,但是各國之間的外交活動也沒有停止。

1920年1月15日。

倫敦。

由英國主導的倫敦世界海軍會議正式召開,除了英法德奧等歐洲國家以外,東非,美國,日本等域外強國也受到了邀請。

除了俄國因爲特殊原因無法出席以外,這次世界海軍會議算是一場帝國主義的內部會議,其他國家就算想參加會議,也沒有那個國力,畢竟也只有帝國主義國家纔有實力搞規模足以影響世界海洋格局的海軍競賽。

“布魯斯先生,爲什麼你們東非人嘴巴上戴着口罩?”

在會場外,東非代表團的一行人格外引人注意,因爲這羣東非人都戴着口罩,顯得十分鶴立雞羣。

布魯斯說道:“我們聽說最近歐洲有瘟疫爆發,所以這是我國醫療人員的建議,他們說這樣可能起到一點作用。”

“呵呵,就算真的有瘟疫,一塊破布能起到什麼作用,我還是建議貴國人員將這種醒目的東西摘了吧!”接待人員說道。

口罩,或者說專門應用於醫療衛生領域的口罩,其實出現的時間並不長,前世就有說法,現代醫療口罩源於遠東帝國。

當然,在恩斯特這個時空裡,醫療口罩的發明國自然是東非,從殖民地時期開始,東非人就習慣了在應對大規模傳染性疾病時戴口罩的習慣。

而醫療口罩更是東非醫療機構的必備物資,在東非的醫院裡,戴口罩的醫護人員十分常見。

但是,如今的歐洲卻不一樣,很多人並不認同口罩能起到作用,甚至這是歐洲主流醫療人員的看法,或者說在過去,他們就沒有見過戴口罩行醫的。

布魯斯反倒沒有絲毫影響,他說道:“不用了,謝謝你的關心,你把這看做我們東非的一種習慣就好。”

他也懶得和這些人解釋,其實如果不是事情比較重要的話,布魯斯等東非人員都不太願意參加這次會議。

畢竟,聚集在這個倫敦“疫區”,很大概率會被歐洲大流感波及。

布魯斯等人對國內醫療機構發出的消息還是十分認同的,畢竟這是東非幾十年歷史中積累的經驗。

在上個世紀,東非是一個瘟疫比較氾濫和流行的國家,而事實證明在瘟疫爆發的時候,注重衛生,戴口罩,消毒等等一套組合拳才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的安全。

當然,布魯斯等人的行爲,毫無疑問遭到了各國代表團的指指點點,一時間東非人彷彿變成了笑料。

有不少東非參會人員臉都氣綠了,布魯斯則安慰道:“做好我們的事別在意他們的看法,當年我在非洲打仗的時候遇到一些瘟疫,有些戰友也和他們一樣,但是,事實證明只有根據醫療機構的提醒,才能規避一些風險,一些不聽勸的人反而提早下了地獄,沒有死在戰場上。”

布魯斯是軍人,所以難免遇到一些特殊情況,畢竟戰場上總會遇到一些瘟疫爆發的情況,這在上個世紀的東非十分常見。

所以,布魯斯在這方面的經驗是很充足的,更何況東非軍隊時常會接觸到一些特殊任務,比如封鎖疫區,處理因爲瘟疫等非自然原因死亡的屍體等等。

於是,東非代表們只能忍受其他國家的風言風語,無視他們話裡的調侃,而這也讓英國等國家的新聞媒體獲得了一批不錯的素材。

一時間,東非在全世界淪爲笑柄,給本次倫敦海軍會議增添了笑點,不過,未來經歷過歐洲大流感的洗禮之後,他們就都笑不出來了,反而今天嘲笑東非的人員,成爲後來人的笑柄。

第1531章 協商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42章 宣戰第84章 消息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248章 普吉島第844章 魯道夫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736章 第九旅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953章 新家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981章 捷徑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499章 建交熱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968章 分歧第1361章 影響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50章 教育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207章 換牌第523章 旱情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7章 聯姻事宜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261章 威脅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521章 申請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803章 威脅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84章 訓練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1230章 水權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51章 在法國第930章 漢薩省第1152章 黑幫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64章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91章 青檸第404章 暴富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89章 佔領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546章 許可第1330章 選定地點請假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696章 油井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264章 在東非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207章 換牌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
第1531章 協商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42章 宣戰第84章 消息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777章 聖誕節攻勢第1248章 普吉島第844章 魯道夫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736章 第九旅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953章 新家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981章 捷徑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499章 建交熱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968章 分歧第1361章 影響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50章 教育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207章 換牌第523章 旱情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47章 聯姻事宜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261章 威脅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521章 申請第799章 威尼斯會議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803章 威脅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84章 訓練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130章 薩拉熱窩街頭第1230章 水權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151章 在法國第930章 漢薩省第1152章 黑幫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964章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91章 青檸第404章 暴富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89章 佔領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546章 許可第1330章 選定地點請假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696章 油井第748章 第二階段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264章 在東非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41章 不嫌事大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207章 換牌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