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
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前世奧匈帝國解體後,匈牙利的君主制就短暫復辟過,這也印證了匈牙利經濟上的落後,反而使他成爲哈布斯堡皇室穩定的支持者,或者說並不反感君主制繼續存在。
反倒是奧地利因爲工業化程度更高,現在民族黨和資產階級,工黨等等各路人馬,對如今君主制度感到不滿。
……
德國有民族黨,奧地利有民族黨,同爲“德意志”的東非自然也不例外,只不過就和工黨一樣,萊茵帝國德意志民族黨也不成氣候。
原因也很簡單,隨着1931年,東非七五規劃的全面執行,以贊比西河改造,北非鐵路,殖民地建設等等一系列大工程的開工,猶如一劑猛藥,直接將萎靡不振的東非經濟盤活了。
一時間,東非經濟彷彿回到了二十年前,頭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各種大型項目紛紛落地,並且規模更加龐大,財力更加雄厚,東非的失業率被壓低到極低的水平。
這樣一來,東非民衆都在爲生活奔波,哪有閒心像其他國家民衆加入這個政黨,那個政黨,亦或者其他羣體,還試圖推翻現政府。
達累斯薩拉姆市。
一輛汽車行駛在寬敞的柏油路面上,進入夏季的達累斯薩拉姆市,正是短雨季,溫度相對溫暖舒適,空氣也比較清爽。
唯一比較讓人煩躁的,可能就是街道上時不時傳來的工地噪音,1931年,達累斯薩拉姆市政府開始對原本的舊城區進行了改造。
達累斯薩拉姆市可是東非最早的城市之一,有許多上個世紀遺留的城市建築,很多年限甚至超過了五十年。一同被拆除的還有曾經東非的官辦煙館,賭樓,妓……這些是曾經西印度洋航線水手最流連忘返的地方。
昔日,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以前,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的紅燈區,格外紅火,波斯美女,東洋馬,還有特色的黑人……能滿足絕大多數印度洋航線客人的需求。
這應該也算東非和蘇聯的區別,同樣是積攢資金,東非的下限就很低,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明目張膽的灰色產業,確實日進斗金,且成本極低。
不過,東非作爲“文明國家”,早就取締了這些灰色產業,現在更是把這些黑暗的歷史,連同市區裡的老舊建築一塊抹除掉。
這樣一來,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市民就遭了罪,白天東城區,到處都是破碎機,推土機等車輛工作的聲音,讓人不得安生。
“今年達累斯薩拉姆市到處都在大拆大建,到處都在施工,也不知道這種情況什麼時候能結束。”汽車駕駛位上,一名二三十歲左右的壯年人,手握着方向盤,看着前方因爲道路施工,被堵塞的街道,有些無奈的說道。
副駕駛位上應該是他的妻子,她開口說:“這次達累斯薩拉姆所有老城區,都在改造範圍之內,沒有一兩年時間,估計不會結束。”
“這確實對市民出行造成了影響,不過達累斯薩拉姆市也今非昔比,以前帝國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兩座重要的港口城市,而現在,隨着東非其他城鎮的崛起,達累斯薩拉姆市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了。”
可以說自從蒙巴薩市超過達累斯薩拉姆市成爲帝國第一大城市後,達累斯薩拉姆市民衆的心氣都下降了不少。
放在二十年前,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幾乎是東非最耀眼的兩大城市,可是到了今天,東非光是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就有十幾座。
而且,東非東海岸的情況和西海岸截然不同,西海岸的羅安達和卡賓達,因爲地理位置還有自然環境的原因,可以說高枕無憂,只要不出太大差錯,在西海岸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在東海岸的地位就沒有那麼穩固了,像貝拉,馬普托等,並不比他們差多少,其他諸如彭巴,克利馬內,納卡拉,新漢堡港等東部濱海城市的實力也不弱。
當然,現在東非東海岸最炙手可熱的城市,則是贊比西河出海口的欣代市,有東非經濟學者認爲,欣代市甚至可能成爲未來東非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因爲欣代市背靠贊比西河,只要一等到贊比西河改造完成,它在發展經濟領域的基礎優勢,幾乎無人能比,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也是東非中部最重要的出海通道。
相比較之下,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他們和內陸的交通,幾乎只能依靠鐵路和公路,這極大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男人對妻子說道:“即便是衰落的達累斯薩拉姆市,放眼世界,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永遠也達不到的天花板城市了。”
“也就是在東非,現代化的大城市數量太多,所以使得達累斯薩拉姆市沒有那麼耀眼,放在過去俄國,可能也就聖彼得堡能勉強在體量上壓它一頭,但實際上,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科技,開放程度都甩了聖彼得堡一大截。”
“當然,現在聖彼得堡已經被工黨改成了列寧格勒,也不知道如今俄國的情況怎麼樣。”
男人帶着緬懷的語氣說道,看得出來他對聖彼得堡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妻子安慰着說:“阿列克謝,我們應該接受現實,雖然不想承認,但是蘇聯工黨最近幾年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這次經濟危機,蘇聯不僅沒有受到重創,反而逆流而上。”
“放眼全世界,可能也就東非在經濟上的表現,不至於被蘇聯比下去,俄國對於我們終究只是一場童年的夢幻,現在的俄國人,恐怕早就忘記了我們這個國家的存在。”
東非的新聞報紙,對於蘇聯的描述還是比較公平公正的,尤其是近幾年,蘇聯經濟發展領域的一些成績,東非也並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遮掩起來。
當然,蘇聯好的一方面,東非沒有隱瞞,黑暗的一面,同樣被東非掀了個底朝天,尤其是蘇聯農民的悲慘境況,還有可怕的大清洗。
不過,東非對蘇聯的描述,整體上偏向於正面,但是,這並沒有引發歐美各國底層民衆那樣對蘇聯制度的嚮往。
主要還是東非和蘇聯的行事作風,政治制度,經濟政策上的相似點比較多,以至於有部分東非學者,大言不慚的說“蘇聯經濟的成就,源自於對東非的拙劣抄襲。”
這麼說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就比如蘇聯的五年工業發展計劃,基本上在全世界的認知裡,這種工業發展制度,就是抄襲東非。 當然,東非的五年計劃,工業領域的色彩,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濃厚,而是更傾向於各個經濟領域,包括金融,科技,農業,服務業等等。
金融這方面,蘇聯基本上沒有,科技方面,蘇聯屬於後發國家,自主研發能力並不強,甚至要出動契卡組織,盜取別國的技術。
當然,這種事東非也沒少幹,尤其是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東非科教產業比德國,美國相差甚遠的時候,東非的國家安全部門有時也會客串“技術偷盜者”。
農業方面就比較特殊了,蘇聯在農業方面其實投入不小,但是最終能取得效果,那就並不是很理想了。
總而言之,當下蘇聯五年計劃的重點基本放在工業領域,尤其是重工業層面,連輕工業都沒有發展起來,所以蘇聯和其他工業大國的差距還十分顯著。
即便如此,1931年蘇聯的工業,總量也已經能排到歐洲第二位,僅次於德國。
不過,這個排名終究是有一些水分,因爲這個時候,其他歐洲國家基本上都在經濟危機中苦苦掙扎,大量企業破產,工廠停產,工人失業。
因此,其他國家的工業活動在大幅度衰減,但是,這並不意味他們的工業實力就比蘇聯差太多。
男人聽完妻子的話後,無奈說道:“不知不覺,來到東非已經將近十年,可是我們的復國大業卻看不到一絲希望,而且,其他各國都扶持了別的勢力,即便未來蘇聯真的垮臺,我們真的能重新羅曼諾夫王朝的榮光嗎……”
說話的人正是“沙皇”阿列克謝,此時,相對於剛剛來到東非時的懵懂無知,如今的阿列克謝無疑成熟了許多。
並且,他的兩個姐姐已經嫁人,而阿列克謝本人也在東非成家立業,雖然身份高貴,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最終阿列克謝選擇和流亡到東非的原沙俄貴族小姐結婚。
他的姐姐們倒是沒有選擇和沙俄貴族聯姻,而是選擇和東非人組建家庭,並且在阿列克謝成年後,基本不再參與政事,或者說她們的心氣早就被磨平了。
只有阿列克謝這個“沙皇”還在堅持復國大業,畢竟這是他逃避不了的責任。
阿列克謝在東非的生活時間已經超過十年,他抵達東非的時候,一戰都沒有結束,他的妻子一家則是在一戰結束後,逃亡出來的。
妻子說道:“蘇聯的政權已經徹底穩固,除非其他國家出兵干預,但是即便強大如德國,都不可能這麼做,更別說海外的這些國家了。”
“尤其是近些年,東非政府對我們的支持明顯越來越少,現在,這個所謂的流亡政府,更像是一羣落魄者集會追憶的地方。”
東非扶持沙皇俄國流亡政府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給蘇聯添亂,而是當初希望利用阿列克謝,把原俄國的貴族,有錢人和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吸引到東非來,爲東非經濟添磚加瓦。
因此,在沙皇俄國流亡政府剛成立的前三四年裡,東非政府還比較積極,可是之後,對這個流亡政府,基本也就沒有多少關注了。
畢竟這個時間段,蘇聯已經奪取全國政權,並且對原權貴抄家滅族,至於能跑的,之前就跑光了,後面即便有逃出蘇聯的俄國上層階級,基本也是一些“窮光蛋”。
當然,東非政府對阿列克謝等人,也不是完全不管不問,至少他的安全,東非政府還是比較在意的。
但是,近些年來,隨着蘇聯政府對沙皇俄國流亡政府的興趣大大降低,東非在阿列克謝安全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少。
至於蘇聯方面,爲什麼會放棄阿列克謝這些沙皇俄國餘孽,主要還是阿列克謝等人,對蘇聯已經構不成任何威脅。
反倒是,其他國家扶持的俄國資產階級流亡政府,吸引了蘇聯安全部門的全部關注。
阿列克謝嘆了口氣說:“東非政府從一開始,對我們就只是利用,事實上,他們從來沒有出資幫助我們策劃過一些大的活動。”
“甚至連東非政府和蘇聯之間的外交,都不如其他國家和蘇聯之間那樣強烈,因此,指望東非幫助沙俄復辟,還不如指望豬能上樹。”
東非在對阿列克謝的支持上,力度十分有限,沙俄流亡政府早期,還能借助俄國的人脈,搞一些破壞活動,可蘇聯工黨徹底掌握全國政權後,他們昔日的人脈,也不復存在,要麼在西伯利亞大監獄服役,要麼掃大街。
而流亡東非的原本沙俄支持者們,顯然也不可能一直自掏腰包,支持帝國復辟,東非政府也不撥款,甚至經常限制他們搞出一些過激行動。
因此,現在的沙俄流亡政府,基本上就是一個俄國失意者俱樂部。
阿列克謝的妻子,反而對所謂的復國大業不感興趣,她說道:“這也是好事,至少我們的安全性還是可靠的,復國對於我們本來就是鏡花水月,而且,即便真的復國,那最後繼承蘇聯遺產的,也不可能是我們。”
他的妻子心態放的很開,因爲她知道俄國人永遠也不可能再接受沙皇的統治,即便是東非人,也不可能認爲君主制度是什麼好玩意,也就是如今東非經濟和社會穩定,所以絕大部分人不計較這件事罷了。
基本上去君主制的國家,想要再恢復,就很困難,而且會隨着時代的發展,難度越來越大,如果安心當吉祥物,才能保證君主制的延續。
當然,恩斯特的特殊性在於他是開國君主,且在他統治下,東非還沒有出現問題,因此,皇室還能掌握大權,但是隻要恩斯特死後,這種格局大概率會發生改變。
因此,萊茵帝國皇室,也一直在尋找後路,並且最終完成權力的平穩交接,這其中就包括皇室人員的分散問題,以前萊茵皇室人丁稀薄,很多想法無法實現,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恩斯特的直系血脈就接近三十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