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

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

這種情況並不奇怪,前世奧匈帝國解體後,匈牙利的君主制就短暫復辟過,這也印證了匈牙利經濟上的落後,反而使他成爲哈布斯堡皇室穩定的支持者,或者說並不反感君主制繼續存在。

反倒是奧地利因爲工業化程度更高,現在民族黨和資產階級,工黨等等各路人馬,對如今君主制度感到不滿。

……

德國有民族黨,奧地利有民族黨,同爲“德意志”的東非自然也不例外,只不過就和工黨一樣,萊茵帝國德意志民族黨也不成氣候。

原因也很簡單,隨着1931年,東非七五規劃的全面執行,以贊比西河改造,北非鐵路,殖民地建設等等一系列大工程的開工,猶如一劑猛藥,直接將萎靡不振的東非經濟盤活了。

一時間,東非經濟彷彿回到了二十年前,頭兩個五年計劃期間,各種大型項目紛紛落地,並且規模更加龐大,財力更加雄厚,東非的失業率被壓低到極低的水平。

這樣一來,東非民衆都在爲生活奔波,哪有閒心像其他國家民衆加入這個政黨,那個政黨,亦或者其他羣體,還試圖推翻現政府。

達累斯薩拉姆市。

一輛汽車行駛在寬敞的柏油路面上,進入夏季的達累斯薩拉姆市,正是短雨季,溫度相對溫暖舒適,空氣也比較清爽。

唯一比較讓人煩躁的,可能就是街道上時不時傳來的工地噪音,1931年,達累斯薩拉姆市政府開始對原本的舊城區進行了改造。

達累斯薩拉姆市可是東非最早的城市之一,有許多上個世紀遺留的城市建築,很多年限甚至超過了五十年。一同被拆除的還有曾經東非的官辦煙館,賭樓,妓……這些是曾經西印度洋航線水手最流連忘返的地方。

昔日,蘇伊士運河尚未開通以前,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的紅燈區,格外紅火,波斯美女,東洋馬,還有特色的黑人……能滿足絕大多數印度洋航線客人的需求。

這應該也算東非和蘇聯的區別,同樣是積攢資金,東非的下限就很低,但不得不承認,這種明目張膽的灰色產業,確實日進斗金,且成本極低。

不過,東非作爲“文明國家”,早就取締了這些灰色產業,現在更是把這些黑暗的歷史,連同市區裡的老舊建築一塊抹除掉。

這樣一來,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市民就遭了罪,白天東城區,到處都是破碎機,推土機等車輛工作的聲音,讓人不得安生。

“今年達累斯薩拉姆市到處都在大拆大建,到處都在施工,也不知道這種情況什麼時候能結束。”汽車駕駛位上,一名二三十歲左右的壯年人,手握着方向盤,看着前方因爲道路施工,被堵塞的街道,有些無奈的說道。

副駕駛位上應該是他的妻子,她開口說:“這次達累斯薩拉姆所有老城區,都在改造範圍之內,沒有一兩年時間,估計不會結束。”

“這確實對市民出行造成了影響,不過達累斯薩拉姆市也今非昔比,以前帝國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兩座重要的港口城市,而現在,隨着東非其他城鎮的崛起,達累斯薩拉姆市在全國經濟中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前了。”

可以說自從蒙巴薩市超過達累斯薩拉姆市成爲帝國第一大城市後,達累斯薩拉姆市民衆的心氣都下降了不少。

放在二十年前,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幾乎是東非最耀眼的兩大城市,可是到了今天,東非光是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就有十幾座。

而且,東非東海岸的情況和西海岸截然不同,西海岸的羅安達和卡賓達,因爲地理位置還有自然環境的原因,可以說高枕無憂,只要不出太大差錯,在西海岸幾乎沒有競爭對手。

而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在東海岸的地位就沒有那麼穩固了,像貝拉,馬普托等,並不比他們差多少,其他諸如彭巴,克利馬內,納卡拉,新漢堡港等東部濱海城市的實力也不弱。

當然,現在東非東海岸最炙手可熱的城市,則是贊比西河出海口的欣代市,有東非經濟學者認爲,欣代市甚至可能成爲未來東非經濟最發達的城市。

因爲欣代市背靠贊比西河,只要一等到贊比西河改造完成,它在發展經濟領域的基礎優勢,幾乎無人能比,擁有廣闊的經濟腹地,也是東非中部最重要的出海通道。

相比較之下,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他們和內陸的交通,幾乎只能依靠鐵路和公路,這極大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男人對妻子說道:“即便是衰落的達累斯薩拉姆市,放眼世界,也是許多國家和地區永遠也達不到的天花板城市了。”

“也就是在東非,現代化的大城市數量太多,所以使得達累斯薩拉姆市沒有那麼耀眼,放在過去俄國,可能也就聖彼得堡能勉強在體量上壓它一頭,但實際上,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工業,科技,開放程度都甩了聖彼得堡一大截。”

“當然,現在聖彼得堡已經被工黨改成了列寧格勒,也不知道如今俄國的情況怎麼樣。”

男人帶着緬懷的語氣說道,看得出來他對聖彼得堡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妻子安慰着說:“阿列克謝,我們應該接受現實,雖然不想承認,但是蘇聯工黨最近幾年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尤其是這次經濟危機,蘇聯不僅沒有受到重創,反而逆流而上。”

“放眼全世界,可能也就東非在經濟上的表現,不至於被蘇聯比下去,俄國對於我們終究只是一場童年的夢幻,現在的俄國人,恐怕早就忘記了我們這個國家的存在。”

東非的新聞報紙,對於蘇聯的描述還是比較公平公正的,尤其是近幾年,蘇聯經濟發展領域的一些成績,東非也並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遮掩起來。

當然,蘇聯好的一方面,東非沒有隱瞞,黑暗的一面,同樣被東非掀了個底朝天,尤其是蘇聯農民的悲慘境況,還有可怕的大清洗。

不過,東非對蘇聯的描述,整體上偏向於正面,但是,這並沒有引發歐美各國底層民衆那樣對蘇聯制度的嚮往。

主要還是東非和蘇聯的行事作風,政治制度,經濟政策上的相似點比較多,以至於有部分東非學者,大言不慚的說“蘇聯經濟的成就,源自於對東非的拙劣抄襲。”

這麼說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就比如蘇聯的五年工業發展計劃,基本上在全世界的認知裡,這種工業發展制度,就是抄襲東非。 當然,東非的五年計劃,工業領域的色彩,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濃厚,而是更傾向於各個經濟領域,包括金融,科技,農業,服務業等等。

金融這方面,蘇聯基本上沒有,科技方面,蘇聯屬於後發國家,自主研發能力並不強,甚至要出動契卡組織,盜取別國的技術。

當然,這種事東非也沒少幹,尤其是上個世紀末到本世紀初,東非科教產業比德國,美國相差甚遠的時候,東非的國家安全部門有時也會客串“技術偷盜者”。

農業方面就比較特殊了,蘇聯在農業方面其實投入不小,但是最終能取得效果,那就並不是很理想了。

總而言之,當下蘇聯五年計劃的重點基本放在工業領域,尤其是重工業層面,連輕工業都沒有發展起來,所以蘇聯和其他工業大國的差距還十分顯著。

即便如此,1931年蘇聯的工業,總量也已經能排到歐洲第二位,僅次於德國。

不過,這個排名終究是有一些水分,因爲這個時候,其他歐洲國家基本上都在經濟危機中苦苦掙扎,大量企業破產,工廠停產,工人失業。

因此,其他國家的工業活動在大幅度衰減,但是,這並不意味他們的工業實力就比蘇聯差太多。

男人聽完妻子的話後,無奈說道:“不知不覺,來到東非已經將近十年,可是我們的復國大業卻看不到一絲希望,而且,其他各國都扶持了別的勢力,即便未來蘇聯真的垮臺,我們真的能重新羅曼諾夫王朝的榮光嗎……”

說話的人正是“沙皇”阿列克謝,此時,相對於剛剛來到東非時的懵懂無知,如今的阿列克謝無疑成熟了許多。

並且,他的兩個姐姐已經嫁人,而阿列克謝本人也在東非成家立業,雖然身份高貴,可落毛的鳳凰不如雞,最終阿列克謝選擇和流亡到東非的原沙俄貴族小姐結婚。

他的姐姐們倒是沒有選擇和沙俄貴族聯姻,而是選擇和東非人組建家庭,並且在阿列克謝成年後,基本不再參與政事,或者說她們的心氣早就被磨平了。

只有阿列克謝這個“沙皇”還在堅持復國大業,畢竟這是他逃避不了的責任。

阿列克謝在東非的生活時間已經超過十年,他抵達東非的時候,一戰都沒有結束,他的妻子一家則是在一戰結束後,逃亡出來的。

妻子說道:“蘇聯的政權已經徹底穩固,除非其他國家出兵干預,但是即便強大如德國,都不可能這麼做,更別說海外的這些國家了。”

“尤其是近些年,東非政府對我們的支持明顯越來越少,現在,這個所謂的流亡政府,更像是一羣落魄者集會追憶的地方。”

東非扶持沙皇俄國流亡政府的目的,本來就不是給蘇聯添亂,而是當初希望利用阿列克謝,把原俄國的貴族,有錢人和他們所擁有的財富吸引到東非來,爲東非經濟添磚加瓦。

因此,在沙皇俄國流亡政府剛成立的前三四年裡,東非政府還比較積極,可是之後,對這個流亡政府,基本也就沒有多少關注了。

畢竟這個時間段,蘇聯已經奪取全國政權,並且對原權貴抄家滅族,至於能跑的,之前就跑光了,後面即便有逃出蘇聯的俄國上層階級,基本也是一些“窮光蛋”。

當然,東非政府對阿列克謝等人,也不是完全不管不問,至少他的安全,東非政府還是比較在意的。

但是,近些年來,隨着蘇聯政府對沙皇俄國流亡政府的興趣大大降低,東非在阿列克謝安全上的投入,也越來越少。

至於蘇聯方面,爲什麼會放棄阿列克謝這些沙皇俄國餘孽,主要還是阿列克謝等人,對蘇聯已經構不成任何威脅。

反倒是,其他國家扶持的俄國資產階級流亡政府,吸引了蘇聯安全部門的全部關注。

阿列克謝嘆了口氣說:“東非政府從一開始,對我們就只是利用,事實上,他們從來沒有出資幫助我們策劃過一些大的活動。”

“甚至連東非政府和蘇聯之間的外交,都不如其他國家和蘇聯之間那樣強烈,因此,指望東非幫助沙俄復辟,還不如指望豬能上樹。”

東非在對阿列克謝的支持上,力度十分有限,沙俄流亡政府早期,還能借助俄國的人脈,搞一些破壞活動,可蘇聯工黨徹底掌握全國政權後,他們昔日的人脈,也不復存在,要麼在西伯利亞大監獄服役,要麼掃大街。

而流亡東非的原本沙俄支持者們,顯然也不可能一直自掏腰包,支持帝國復辟,東非政府也不撥款,甚至經常限制他們搞出一些過激行動。

因此,現在的沙俄流亡政府,基本上就是一個俄國失意者俱樂部。

阿列克謝的妻子,反而對所謂的復國大業不感興趣,她說道:“這也是好事,至少我們的安全性還是可靠的,復國對於我們本來就是鏡花水月,而且,即便真的復國,那最後繼承蘇聯遺產的,也不可能是我們。”

他的妻子心態放的很開,因爲她知道俄國人永遠也不可能再接受沙皇的統治,即便是東非人,也不可能認爲君主制度是什麼好玩意,也就是如今東非經濟和社會穩定,所以絕大部分人不計較這件事罷了。

基本上去君主制的國家,想要再恢復,就很困難,而且會隨着時代的發展,難度越來越大,如果安心當吉祥物,才能保證君主制的延續。

當然,恩斯特的特殊性在於他是開國君主,且在他統治下,東非還沒有出現問題,因此,皇室還能掌握大權,但是隻要恩斯特死後,這種格局大概率會發生改變。

因此,萊茵帝國皇室,也一直在尋找後路,並且最終完成權力的平穩交接,這其中就包括皇室人員的分散問題,以前萊茵皇室人丁稀薄,很多想法無法實現,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恩斯特的直系血脈就接近三十人。

(本章完)

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53章 送酒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520章 發電廠第792章 條件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404章 暴富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233章 抓捕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30章 入侵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443章 監視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594章 矛盾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315章 清倉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967章 奧拓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797章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37章 颱風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556章 氣吐血第572章 停火線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540章 鐵路橋第1524章 整合資源請假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507章 大水災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467章 觀察第330章 跑路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211章 集中營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780章 追蹤
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25章 軍事工業初級門票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53章 送酒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520章 發電廠第792章 條件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277章 騰籠換鳥之計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404章 暴富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233章 抓捕第1021章 海外領地建設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30章 入侵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552章 1933年貿易形勢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443章 監視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999章 新制鹼工藝第594章 矛盾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315章 清倉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967章 奧拓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797章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1345章 能源結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1522章 水利專家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837章 颱風第687章 近衛師境況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556章 氣吐血第572章 停火線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540章 鐵路橋第1524章 整合資源請假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507章 大水災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467章 觀察第330章 跑路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211章 集中營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780章 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