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

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

所以東非沿海地區貴金屬缺乏才讓傳統歐洲殖民者對本區域不感興趣,讓黑興根王室撿了便宜。

而最典型的反面例子就是和東非相近的西非地區,黃金海岸這個名詞背後就意味着當地註定不可能安生。

……

提爾皮茨最終還是要從達累斯薩拉姆乘坐列車前往東非內陸,而這次內陸之行也更加堅定了提爾皮茨和東非合作的想法。

在東非遷都後,原本的外交工作自然也由第一鎮市轉移到萊茵市,這也就意味着原本各國外交人員最遠只能在第一鎮市轉悠,變成了可以深入東非內陸進行觀察。

而外國外交人員從東非沿海的達累斯薩拉姆市到新首都萊茵市,基本只能通過鐵路,但是從達累斯薩拉姆市到萊茵市的鐵路全程可是一千五百多公里。

這一千五百多公里路程上的城市,村莊,農田等參照物能讓這些外交人員對東非國力產生更加清晰的認知。

而提爾皮茨就是如此,自從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登車後,提爾皮茨就“貪婪”的觀察着中央鐵路沿線的東非情報。

“從我們離開達累斯薩拉姆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二十三座城鎮,五十多處村莊,其中規模較大的就有第一鎮市,莫羅戈羅市,多多馬市……其中有近五,六座,從規模來看可能是東非的城市,其餘應該是鄉鎮和村莊。”提爾皮茨對着隨行人員說道。

提爾皮茨能知道東非城鎮的名稱並不是難事,每經過一處車站都會有本車站的牌子,一般情況下都是當地城鎮的名稱。

提爾皮茨的助手默德福基蘭也是頗爲震撼的說道:“伯爵閣下,我們顯然低估了東非這個國家,到目前爲止,我們列車所經過的區域,很多地方明顯已經被東非開發出來,大量的農田,村鎮,城市,公路……這些都說明東非對內陸的開發治理是極爲成功的。”

“他們的農田修建規整,並且有些完美的配套水利設施,溝渠,風車十分常見,而且沒有看錯的話,可能還有拖拉機這種大型機械,我甚至懷疑美國和歐洲的的農場也就是這個水平。”

拖拉機作爲東非農業機械化的重要設備,目前普及率極低,就算這樣默德福基蘭還是發現並且判斷出來,不得不說作爲海軍人員的視力非常好。

當然,默德福基蘭沒有多想,拖拉機即便從蒸汽機向內燃機過渡,其具體形狀沒有發生太大變化,所以他並不知道東非的拖拉機全部都是以內燃機作爲動力。

提爾皮茨嚴肅的補充到:“目前我們這列火車可能也就才走幾百公里,但是鐵路沿線的發展狀況說明東非對內陸的開發遠不是西非那些殖民地可以相比的,如果東非全國都是這個情況,那我們就必須更加對東非這個國家加以重視。”

默德福基蘭搖搖頭說道:“伯爵閣下,應該不大可能,像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區域東非都沒有佔領多長時間,應該達不到這個標準,而且東非東部應該就是東非最發達的地區,從東非這個國家名稱就可以看出來,這裡是東非的龍興之地,發展時間最早,所以能夠達到歐美水平完全說的過去。”

提爾皮茨助理說的有一定道理,東非東部在全國確實處在領先水平,不過東非中部和東部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兩地的經濟和人口總量相當,其他區域卻是和這兩個地區有較大差距。

現在提爾皮茨一行人已經隨着列車抵達東非高原省的伊林加市範圍,列車走了大約五百多公里,也就是說剛剛從東非沿海平原過渡到東非高原區域。

而距離最終目的地萊茵市,還有一大半的路程,當前鐵路沿線顯示出來的情況雖然能給予德國人一定的震撼,但還在大家預期之內,畢竟在南非戰爭時期,各國就推斷當時東非人口應該超過兩千萬,對於人口千萬的大國,沿海和周邊區域發展不錯是比較合理的,但是並不能代表東非全國發展情況。

提爾皮茨說道:“只通過我們現在的觀察,東非對內陸,尤其是鐵路沿線的開發是比較完善的,畢竟鐵路經過的區域一般經濟狀況都不錯,而沿着鐵路佈置的城鎮數量多也就屬於正常情況,就是不知道鐵路沿線之外的區域是否也是這樣。”

鐵路沿線的城鎮和數量肯定比較多,至於鐵路之外,除非是河流或者公路沿線,人口就不可能這樣密集了,當然,東部地區的農田面積還是非常可觀的,東部沿海平原和東非高原南部都是東非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成片的大規模農莊數量和東歐相比,密度上差不多。

東歐相較於中歐和西歐相比,人口密度差了不少,整個沙皇俄國人口雖然過億,但光是中歐的奧匈帝國和德國人口總和就近億,所以沙俄人口較爲稠密的東歐部分也就和東非的中,東部區域差不多,而且這個時候的沙俄是包括烏克蘭,波蘭等領土的。

而接下來,提爾皮茨等人一路上更是大開眼界,經過伊林加市市區的時候,他們認定出這也是東非的一座中小型城市,相較於達累斯薩拉姆,第一鎮市,多多馬可能有些不如,但是也比一般鎮子大的多。

接下來他們又遇到了兩座和伊林加市規模上差不多的城市,直到列車隨着中央鐵路進入姆貝亞市。

一進入姆貝亞市城區範圍,德國人們就看出了這座城市的不凡,單從肉眼觀察,其級別居然還在多多馬市和第一鎮市之上,就是同達累斯薩拉姆相比恐怕也絲毫不遜色。

以至於提爾皮茨一行人誤將此地認成東非新首都“萊茵市”,畢竟這個時候距離東非內陸已經將近一千公里,提爾皮茨等人已經很難有距離概念。

“姆貝亞市是東非五大城市之一,目前東非內陸第二大城市,並不是東非首都,萊茵市距離這裡還有六百多公里路程。”東非方面的接待人員只能向提爾皮茨一行人解釋道。

“姆貝亞市是和多多馬市一樣的省會,而且處在我國工業地帶,工業比較發達,和歐洲一些大城市相比也不差,所以被認錯也不意外。”

提爾皮茨問道:“那萊茵市規模豈不是更大?”

“並不是,萊茵市建成區雖然不小,但目前人口遠不能和姆貝亞市等傳統東非大城市比較,畢竟萊茵市完全是一座新城市。”

對於東非人的解釋,提爾皮茨很無語,對他而言,東非任何一座城市都是“新”的,畢竟東非這個國家歷史都沒有超過四十年,所謂“傳統大城市”更是莫名其妙,按照東非標準,德國的城市九成以上都歷史悠久。

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92章 挖牆角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7章 “貨物”到港第73章 消化第802章 爭論第153章 送酒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837章 颱風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42章 大捷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236章 敖德薩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2章 激戰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01章 恭賀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560章 記者會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475章 鋼鐵第1531章 協商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330章 跑路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523章 旱情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92章 入籍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811章 送行第865章 高原省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399章 加入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154章 斷案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903章 萊茵宮第471章 漏洞第1280章 達沃市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296章 接見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742章 大捷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157章 “0”號文件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163章 年底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930章 漢薩省第390章 勸離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450章 摻沙子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403章 撤資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682章 發展策略
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92章 挖牆角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7章 “貨物”到港第73章 消化第802章 爭論第153章 送酒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837章 颱風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742章 大捷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236章 敖德薩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62章 激戰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801章 恭賀第724章 臨時調整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560章 記者會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475章 鋼鐵第1531章 協商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330章 跑路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523章 旱情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213章 西南攻略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92章 入籍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811章 送行第865章 高原省第42章 移民熱潮第114章 東非的聖誕節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494章 被架空的威廉二世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379章 戰爭爆發第1399章 加入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1154章 斷案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903章 萊茵宮第471章 漏洞第1280章 達沃市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296章 接見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742章 大捷第55章 到東非去第1157章 “0”號文件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163章 年底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930章 漢薩省第390章 勸離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450章 摻沙子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403章 撤資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682章 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