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服軟

“哼,你們海軍也就是佔了經費的便宜,我們陸軍的士兵就像牲口一樣,吃的最好也就是粗糧,你們天天只會享受,不說海軍裝備的問題,就是伙食上和陸軍一樣,我們也不會如此針對你們海軍!”

嘴上這麼說,實際上陸軍和海軍之間的爭端還是爲了政府的權力,陸軍的前身是薩摩藩,海軍的前身是長州藩,日本古代就如同戰國時代那樣,不同國家之間都是相互攻伐,而薩摩藩和長州藩是日本明治維新的重要推動力量,雙方爲了對付實力更強大的幕府所以聯合在一起,但是組成新政府後,之前的矛盾依舊存在。

加上日本倭皇也不希望手下人過於團結,因爲日本存在革命的土壤,萬一也學習法國把君主送上斷頭臺,那皇室就坐蠟了,所以倭皇作爲最高統治者,反而希望屬下不要聯合在一起,最好打的死去活來。

而日本海陸之爭還涉及到英德兩種國家形式之爭,日本陸軍學習的自然是德國道路,因爲德國之前和日本一樣也是四分五裂,並且兩國都是後發國家,加上德國逆襲法國這種勵志經歷,可以說是日本人最崇拜的。

日本海軍的模板自然也不用多說,自然學習世界第一的英國,包括英國海軍的方方面面,甚至相當魔怔。

就比如江田島海軍學校,建設的磚頭都從英國進口,這就很魔幻了,恩斯特猜測有三種可能,一是日本人對英國海軍崇拜到魔怔的地步深入骨髓,連細節都要完全一致。

二是爲了方便某些人中飽私囊,日本政府有效率,但是並不太在意腐敗問題,畢竟日本存在皇室和華族(日本貴族的稱呼)兩個特權階層。

三是爲了交好英國人,這也不是不可能,日本想學習英國海軍,那就必須付出代價,畢竟英國又不是日本親爹。

關於第三點很好理解,這個時代沒有關係是行不通的,就比如東非海軍之所以建設如此順利,自然少不了東非政府和奧地利政府之間的聯繫,而且有斐迪南大公牽線搭橋,斐迪南大公可是奧匈帝國海軍前領導人,所以奧匈帝國海軍在教東非海軍時也不會私藏。

而日本海軍就沒有這種關係,不說日本,遠東帝國海軍建設很大程度上依賴英國,結果被英國當做冤大頭,忽悠了不少錢,這也是後來遠東帝國海軍退而求其次選擇和德國合作的原因。

而日本不像遠東帝國那樣自持身份,在英國面前勇於卑躬屈膝,就像一條好狗,這樣英國才能更放心的扶持日本,不過日本這條狗是會噬主的,前世在東南亞狠狠給了英國教訓。

所以日本海軍從英國進口磚頭這件事也就好理解了,當然日本也獲得了自己想要的,那就是後來西太平洋上的海上霸權,日本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實際上完成了,只不過敵人實力過於強大,導致日本的圈只存在了極端時間。

前世日本海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是這個時空就不好說了,因爲東非興起造成了歷史的很大改動。

就比如當下,東非海軍接連在西太平洋海域拿下蘭芳海外省(加裡曼丹島西北)和南琉球羣島,尤其是南琉球羣島,這就等於在該區域釘下一顆釘子。

日本海軍可以學習前世繼續南下,但是因爲南琉球羣島的存在,風險也大爲提升,而規避這條風險除非入侵蛋灣島,但是因爲東非的搗亂,蛋灣島能不能如前世那般容易拿下是個未知數。

這就涉及到一個相當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經濟,這個時空的日本雖然發展也很迅速,但是經濟是遠不如恩斯特前世的,所以日本的財力比前世還要緊張,這也是日本海軍實力比東非遠征艦隊還不如的重要原因。

前世日本海軍在這個階段,怎麼說也不會只有東非海軍四分之一的實力,都是沒錢鬧的,日本最能賺錢的兩個產業,一個是農業,主要是量大,這是所有農業國的特徵,一個是生絲產業,都因爲東非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就算是血汗錢,賺的也更不容易。所以日本海軍恨不得一張日元撕成兩半來花,海軍雖然過的比陸軍舒服一些,但是和其他國家相比那就相形見絀,所以在日本海軍看來陸軍完全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現在陸軍還詆譭自己,自然不能憑白受氣。

“鶴尾一郎,海軍本來就是燒錢的兵種,而且士兵訓練完全是在大海上,無時無刻不受到顛簸之苦,有時長途跋涉,還要經歷不同天氣變化,不像伱們陸軍‘馬鹿’,只要待在陸地上就萬事大吉,所以必須保證充足的營養。

而且海軍軍艦,本來就造價高昂,考慮國內發展,我們已經很久沒有訂購新軍艦,實力和其他國家相比,自然大大不如,如今日本敵人皆來自海外,本來我們的壓力就比陸軍大的多,你還要縮減海軍經費,真是不知所謂。”

鶴尾一郎嘴硬道:“日本的安全未必要您們海軍來保護,我們一樣可以禦敵於國門之外。”

“呵呵,難道你拿着刀去劈砍敵人的鐵甲艦麼?或者想用步槍火炮就嚇跑開着鉅艦而來的敵人?”

“哼,我們陸軍一樣可以有自己的軍艦,完全可以甩開你們自己單幹,不就是把戰場從陸地換到海洋上麼?敵人一樣是血肉之軀,只要敢拼命,沒有什麼可怕的!”

日本陸軍造艦不是笑話,因爲他們真有可能這麼幹,尤其是戰爭時期,不過現在日本政府還是很理智的,海陸軍之間的矛盾也沒有激化到那個地步。

所以,所有人只是把鶴尾一郎的話當做笑話,聽一聽就好,失心瘋了纔會那麼幹。

“好了,今天開會不是爲了聽你們鬥嘴的,而是爲了解決先島諸島問題!”

“沒有什麼好討論的,這個時候我們只能選擇隱忍,除非真和東非開戰,但是不管開不開戰,倒黴的一定是我們。”

“東非的態度是極其強硬的,爲了幾座萬里之遙的小島,就把艦隊開到遠東來,這說明他們絕對不會輕易放棄先島諸島,這一點從東非外交官口裡也可以聽出來,卡得公使說話時都夾槍帶棒,所以我們想逼東非就範,希望十分渺茫。”

“說到底還是我們國力沒有東非強大,日後日本海軍發展起來,我們一定會把先島諸島奪回來!”

總而言之,日本政府選擇和東非服軟了,尤其是日本威脅恐嚇東非的手段都起不到效果,而開戰的後果,現在又承擔不起,所以只能選擇妥協。

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467章 觀察第1324章 預謀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837章 颱風第70章 蒙巴薩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045章 教育第968章 分歧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967章 奧拓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821章 裁軍第1015章 市場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76章 開始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8章 奧匈帝國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506章 焦夫鎮第803章 威脅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552章 過往第441章 回國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711章 歸國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390章 勸離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20章 購艦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61章 檢閱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請假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506章 焦夫鎮第658章 方針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547章 登陸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77章 放牧第98章 遊歷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803章 威脅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63章 年底第1539章 中東第315章 清倉第837章 颱風第1041章 新農業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87章 勸說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28章 “圈地運動”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26章 機耕路
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467章 觀察第1324章 預謀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837章 颱風第70章 蒙巴薩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045章 教育第968章 分歧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967章 奧拓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821章 裁軍第1015章 市場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976章 開始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8章 奧匈帝國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506章 焦夫鎮第803章 威脅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552章 過往第441章 回國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711章 歸國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541章 海外鐵路業務第1310章 禍水東引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390章 勸離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820章 購艦第234章 兄弟拉扯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61章 檢閱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請假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506章 焦夫鎮第658章 方針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547章 登陸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159章 實驗基地第177章 放牧第98章 遊歷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803章 威脅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163章 年底第1539章 中東第315章 清倉第837章 颱風第1041章 新農業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87章 勸說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28章 “圈地運動”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926章 機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