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瘟疫來了

相對於東非的高等教育來說,歐美的高等教育質量水平要高於東非,這是一個短期內無法改變的事實,畢竟東非缺乏歷史底蘊。

知識同樣是能夠繼承的,而歐洲作爲近代科技文明的發源地,長期以來積累了大量的相關人才,而在科技領域本身就具有壟斷特徵。

前世,美國超越歐洲是靠着兩次世界大戰的人才收割,而本時空內東非則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除了東非對教育的大規模投入從而取得巨大成果以外,這次一戰中,東非人才引入計劃的積極作爲爲東非拉攏了不少歐洲的人才。

其中,東非政府最得意的成果就是趁着俄國內部局勢動盪的間隙,從俄國引入了大量沙皇俄國時期培養的高端人才。

同時,東非政府藉助一戰,從同盟國手中獲得了大量技術,這對於東非科技領域發展也起到了驗證,補充的作用。

而這些都將在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轉變爲東非的國力,有望直接推動東非在化工,能源,機械等工業領域的直接發展,間接促進東非前沿理論,包括數學,生物,物理和化學等理論科學的發展。

而卡賓達市自然也將享受到這波紅利,畢竟卡賓達市是東非對西歐,北美,南美等環大西洋國家開放的橋頭堡,國際性貿易港口。

卡賓達在東非,能夠取得飛速發展,除了政策的扶持以外,地理位置是一個十分關鍵的因素,雖然東非有喀麥隆和加蓬的領土,但是他們遠離東非經濟的中心,這也意味着未來也很難超越卡賓達和羅安達兩市。

……

在博爾納局長和利舍爾正在辦公室內交談的時候,突然響起了敲門聲,咚咚咚……

“請進!”博爾納說道。

辦公室的門被打開,博爾納的秘書帶着慌張的神色走了進來,一邊說道:“局長,出問題了!”

看着秘書緊張的樣子,博爾納心中一咯噔,但是臉上不動聲色的問道:“火急火燎的,發生了什麼大事?”

秘書連忙說道:“我們在通過最近的工作中,發現這幾天來自歐洲的船隻上,發生了異常情況,這幾天歐洲船隻上的疾病人數明顯多了起來。”

“在我們最近審查的二十五艘國際船隻上,有六艘出現了類似病例,這些患者統一具有頭疼,高燒,肌肉萎縮等症狀,而這六艘船隻,分別來自英國,法國和西班牙,葡萄牙四個國家。”

“因此,我們的防疫專家,由此推斷這可能是一場大型瘟疫,並且這場瘟疫主要爆發在歐洲。”

聽到秘書的話,博爾納再也不能淡定了,他猛然問道:“消息確定了麼?”

秘書說道:“有九成概率,這是我們的防疫專家給出的結論,他推斷,這場瘟疫可能剛剛在歐洲成型,受到了戰爭的影響,集中在這個時間段爆發。”

“因爲大部分船隻,並沒有出現類似狀況,甚至一些船隻的始發地港口和有疑似病例來源地相同。”

博爾納面色嚴肅的說道:“這種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立馬向海關總署報告情況,請求派遣專業人員上場調查。”

“同時聯繫卡賓達市防疫站和衛生局等相關單位,讓他們做好配合工作。”

“同時對疑似患者進行隔離工作,對於所有來自歐洲方向的船隻進行重點排查和複查。”

“告知市警察局,移民署讓他們對近期入境人員進行調查和控制。”

由不得博爾納不重視,因爲東非本身就是一個十分重視防疫工作的國家,這是東非的傳統,畢竟當初東非的條件相對惡劣,而熱帶地區本身就容易產生大規模傳染性疾病。

1919年12月29日。

眼看新的一年將要到來,歐洲的瘟疫給了整個東非政府當頭一棒,這個時間段本來屬於難得的休假階段,但是因爲疫情的爆發,東非的各個政府單位不得不迴歸崗位,忙碌起來。

萊茵市。

恩斯特對着衛生部部長加羅韋問道:“消息屬實麼?”

加羅韋說道:“是的,陛下,根據帝國頂級防疫專家團隊的確認,這就是一場源自歐洲的瘟疫。”

“我們西海岸的幾個港口,都發現了疑似病例,同時各地衛生局也彙總個別案例,可以確定,一場大型瘟疫正在向帝國席捲而來。”

東非西海岸是目前東非和西歐諸國貿易的主要對象,這是受到了之前協約國對同盟國封鎖的影響。

雖然目前兩大陣營已經停戰,封鎖結束,但是許多往來東非和歐洲貿易的船隻,已經習慣了大西洋航線。

而蘇伊士運河雖然復航,但是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緩過來。

恩斯特在心裡盤算着該如何應對,這場瘟疫恩斯特其實早有預料,畢竟前世歐洲就發生過西班牙大流感。

而古話常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整個一戰打了將近五年時間,這個時候瘟疫才爆發,就已經極其出乎恩斯特的預料了。

不過,這也挺符合疫情發生的規律,戰爭剛剛結束,這場瘟疫纔開始爆發。

而且通過東非海關防疫人員和衛生部的確認,這場瘟疫應該正處在形成階段,要不然東非海關出入境檢驗防疫局也不至於才發現,要知道東非可是世界上對防疫工作最重視的國家。

早在上個世紀,東非還是殖民地時期,東非就建立了相對發達的疫情監控和預防系統。第一批抵達東非的移民,就都是通過隔離,消毒等工作後,才落戶東非的。

恩斯特下令道:“按照我們在1917年就準備好的策略,立馬啓動緊急預案,在全國範圍內對這場疫情進行監控工作開展,全國所有港口要立馬戒嚴,尤其是歐美方向的船隻,要重點監視,向歐洲各國發出預警,將我們獲得的一些數據發給當事國。”

“同時,對於波斯灣方向的船隻也要重點關注,畢竟那裡可是也才結束了一場慘烈的戰爭,說不定也會發生大問題。”

早在1917年,東非在恩斯特的指示下,就做好了關於歐洲可能爆發大規模疫情的預防方案。

但是,這個預案一直都沒被啓用,因爲從1917年到1918年,東非都沒有檢測到相關情況的發生,個別案例最終也被認爲虛驚一場。

到了1919年,恩斯特都快忘記這件事了,沒想到時間即將來到1920年初,這場疫情才姍姍來遲。

衛生部長加羅韋說道:“是,陛下,我們馬上開始實施相關工作,保證將這次疫情對帝國的影響降低到最小。”

當天,歐洲各國就收到來自東非政府的提醒,這立馬引起了歐洲各國的重視。

實際上,有一部分歐洲國家,已經注意到了這次疫情的爆發,就比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等中立國。

這也很好理解,其他國家,尤其是一戰的參戰國有一大堆事要處理,疫情對於他們而言,反而算是小事,畢竟在戰爭期間,大量人口傷亡可比疫情要猛烈的多,而戰爭剛剛結束,他們的工作量也小不了。

光是清理戰爭遺留的廢墟,戰後重建工作就夠他們忙的腳不沾地了。

而且,因爲戰爭期間,社會秩序的破壞,物資的緊張,歐洲本身就爆發了大量疾病,這也使得疫情容易被忽視。

……

法國勒阿弗爾港。

勒阿弗爾港是法國大西洋沿岸的重要港口,同時也是法國第二大港口,在戰爭期間,這座港口極度繁榮。

各國的物資,通過勒阿弗爾輸送到法國全境,以支持法國的戰爭和社會生產所需。

但是,在勒阿弗爾市民喜迎新年和戰爭結束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疾病在勒阿弗爾大爆發。

繁華的街道上,不復往日的車水馬龍,只有巡邏人員沿着街道,挨家挨戶的宣傳。

“最近因爲疫情的爆發,大家最好不要出門和集會,勒阿弗爾已經發現了數百名病例,這是一場流行感冒,傳染性極強,現在待在家裡最安全。”

“如果發現疑似病例,請大家主動彙報,不要隱瞞,這場疫情的致死率相當高,市政府尚且有充裕的藥物和物資應對疫情的發生。”

勒阿弗爾市政府之所以有底氣的原因,是因爲在本市的倉庫裡,儲備着大量的藥品,本來這些藥品是要支援前線的,但是戰爭結束後,這些藥品就沒有了去向,也就被暫時寄存在勒阿弗爾市的倉庫裡。

勒阿弗爾市政府暫時不慌,但是這不代表法國中央政府不慌。

巴黎。

此時的法國總統依舊是克列孟梭,前世這個時候克列孟梭早就下臺了,但是現在因爲戰爭拖延的原因,所以他依舊在這個位置上。

不過,最近克列孟梭的心情很不好,一方面法國民衆對戰爭的結果並不滿意,另一方面,法國的其他利益集團貌似也想讓他成爲替死鬼。

因爲這次戰爭,法國不僅沒有拿到戰利品,同時法國也沒有完成戰前所揚言擊敗德國的戰略目標。

可想而知,法國人民的情緒會有多麼糟糕,可以說現在法國的大小媒體對克列孟梭的描述都不太好。

但是,現在法國就是一個爛攤子,也沒有人敢接克列孟梭的班。

“總統閣下,東非政府給我們發來了預警,他們稱一場瘟疫正在歐洲爆發,讓我們做出相關準備。”

克列孟梭沒好氣的說道:“看來又是一個壞消息,不過我最近已經習慣了,之前就已經有衛生部門的人報告疫情的爆發,現在看來我們又要面臨一場硬仗了。”

克列孟梭已經認命了,現在他很清楚自己成爲了“背鍋俠”,當然,這其中的責任肯定也少不了,不過像法國這種民主國家,不可能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克列孟梭頭上。

克列孟梭說道:“現在我要爲法國站好最後一班崗,雖然民衆對我的誤解很深,但是我確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們這一代人,都盲目沉溺於法國過去的榮光,但是一場戰爭打醒了我,我們已經沒有資格繼續做德國人的對手,雖然很不甘心,但是我們要承認,德國的實力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德國的國力是我們的兩倍,甚至三倍,未來歐洲的秩序可能都要由德國和英國主導,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拖延共和國的進一步衰落。”

“唉,算了,說什麼也晚了,還是說說疫情的事吧!現在全國的情況怎麼樣?”

下屬說道:“現在疫情基本可以確定,這是一場大型流行性感冒,尤其是北方城市最嚴重,德國,西班牙,英國也有類似情況。”

“根據東非人的數據,這場疫情甚至影響到了東非,我們可以確定這是一場世界性的傳染病。”

“畢竟,東非受到影響的話,那美國,巴西以及世界的其他地區,肯定也跑不了。”

“同時,根據東非政府的提示,這場疫情的爆發點在歐洲,他們警告我們說,這場瘟疫的殺傷力可能不遜色於之前的戰爭。”

聽到這裡,克列孟梭纔開始重視起來,他問道:“你認爲東非人是否危言聳聽?”

要知道一戰的傷亡人數可是高達數千萬,克列孟梭想象不到疫情的破壞力能夠超過一戰。

當然,東非政府沒有說疫情的破壞力能超過世界大戰,而是說可能危害不遜色於世界大戰,但是這也很不得了了。

歐洲歷史上確實有過如此威力的瘟疫,那就是黑死病,但是這次疫情明顯不是黑死病,而是流行性感冒,所以克列孟梭對東非人的說法持懷疑態度。

下屬說道:“我認爲我們應該重視起來,因爲東非政府說了這場瘟疫的傳播速度極快,他們懷疑如今整個大西洋沿岸國家和歐洲都已經被波及,如果不重視的話,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

“而且,目前這場瘟疫的致死率極高,傳染性強,傳播率高,即便他達不到黑死病的恐怖程度,也能對世界各國造成重創。”

克列孟梭皺着眉頭想了想後,問道:“如今我們國內疫情情況怎麼樣?”

下屬說道:“已經比較嚴重,不過還在可控範圍之內,但是如果真如東非所說的話,那我們恐怕要全力以赴。”

應對這種大型瘟疫,最好的辦法就是隔離,但是很顯然,這會引發民衆的不滿,畢竟隔離措施會嚴重影響到民衆的正常生活。

沒有大魄力的領導人,很難做出決定,如果是黑死病的話,那克列孟梭肯定會毫不猶豫的搞全國戒嚴。

但是,現在這場瘟疫的具體情況還不明朗,而克列孟梭的支持率也岌岌可危,如果處理不好的話,克列孟梭恐怕就真的身敗名裂,成爲法國有史以來名聲最差的總統。

不過,克列孟梭顯然不是一般人,他可是一個實打實的鐵腕人物,現在接到了東非政府的提醒和警告,克列孟梭認爲,自己有責任擔負起保證法國全體民衆生命安全的重任。

反正他現在在法國已經“臭不可聞”了,還不如孤注一擲,爲法國人民做最後一件事,即便這樣會進一步遭到民衆的厭惡。

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598章 新年第222章 體面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404章 警告第811章 送行第290章 長絨棉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418章 學徒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238章 教唆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942章 宣戰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820章 購艦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5章 羅恩羅達第207章 換牌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441章 回國第740章 古戰法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865章 高原省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766章 集結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053章 波斯灣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276章 “老朋友”第1450章 摻沙子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523章 旱情第1238章 教唆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404章 暴富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81章 消耗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64章 肉類第1531章 協商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49章 南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511章 聲吶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882章 出口第371章 生意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2章 戰場間隙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347章 開飯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81章 煤礦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1165章 抵押物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326章 野望第676章 摩托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239章 兵變第924章 海洋
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250章 敵在巴黎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598章 新年第222章 體面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404章 警告第811章 送行第290章 長絨棉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418章 學徒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223章 瑞典之行第1238章 教唆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942章 宣戰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820章 購艦第1328章 “阿奸”賽義德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5章 羅恩羅達第207章 換牌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441章 回國第740章 古戰法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865章 高原省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89章 漢堡遠洋商業貿易船隊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766章 集結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053章 波斯灣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276章 “老朋友”第1450章 摻沙子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523章 旱情第1238章 教唆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404章 暴富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081章 消耗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64章 肉類第1531章 協商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749章 南下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511章 聲吶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882章 出口第371章 生意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2章 戰場間隙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347章 開飯第68章 阿拉斯加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81章 煤礦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1165章 抵押物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326章 野望第676章 摩托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360章 防疫和經濟並重第1239章 兵變第924章 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