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第964章

斐迪南大公和提爾皮茨相聊甚歡,畢竟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同爲海軍的共同話題也很多。

“通過大批量的潛艇,對敵人的海上運輸通道進行打擊,潛艇的隱身性能能完美達成類似效果,並且可以悄無聲息的突破封閉海域……”提爾皮茨向斐迪南大公描述着自己對於潛艇在未來戰爭中的前景。

“潛艇麼!如果按照你所說確實有一定作用,不過我們的潛艇部隊在訓練中就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不能清晰分別船隻類別,從而造成誤判,不過在戰爭的最後一刻,恐怕也沒有人會講究國際道義,這種情況下潛艇或許能發揮巨大作用。”斐迪南大公說道。

斐迪南大公的預測還是比較合理的,前世德國無限制潛艇戰戰之所以沒有取得成績,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誤傷”太多。

不過不可否認,德國潛艇在戰爭中給予協約國沉重打擊,實現了了其他艦種無法做到的成績。

作爲比較傳統的海軍將領,斐迪南大公對潛艇並不看中,當然,這毫不影響恩斯特對潛艇的重視,所以東非海軍潛艇部隊不僅成立,並且得到了大力扶持,在未來東非海軍中甚至有可能成爲主要作戰力量。

這是斐迪南的看法,不過恩斯特肯定是要喊冤的,恩斯特重視潛艇不錯,並且未來幾年東非海軍潛艇部隊得到的扶持力度最大也沒有問題。

但這是在當前東非財政緊張情況下的特殊處理手段,畢竟戰列艦太費錢了。恩斯特的觀點實際上是“全體系”海軍思維,不管戰列艦,潛艇,還是未來的航母都不能包打天下。

但是在恩斯特“未來十年無大戰”思維下,東非當下首要目標還是以發展經濟爲己任,所以軍事上能享受到的資源比較有限。

“你的思維總歸有一定道理,至少對德國海軍而言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過我們東非和德國國情不同,在海洋方面兩國有着截然不同的外部環境。”斐迪南大公說道。

東非直面兩大洋,所以東非海軍基本不會遇到被封鎖的情況,除非英國皇家海軍全部出動,恐怕才能達到這個效果,而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

所以在斐迪南大公看來,發展大型水面艦隊纔是東非海軍未來的目標,同樣是受到地理原因,東非海軍不容易被封鎖,也意味着東非海岸線容易遭受攻擊,而東非附近缺乏島嶼,島鏈等天然防護。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被東非海軍視爲眼中釘,肉中刺的塞舌爾島,這個島嶼相對於東非而言,就猶如夏威夷羣島之於美國。

當然,這些假設條件還要看本國海軍的具體實力而言,像遠東帝國原本的海域情況就非常好,南有海南島,東有琉球羣島,北有朝鮮這些天然天然避障,但是都因爲近代輕視海防沒有發揮作用。

提爾皮茨嘆了口氣道:“東非的海域情況在世界範圍來看也是相當優異的,與之相比,德國和奧匈帝國的海域情況相當糟糕,甚至可以說羣狼環伺,波羅的海,地中海即便是小國,海軍實力也差不了多少,而東非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範圍可以說一家獨大。”

斐迪南擺擺手道:“太誇張了,東非周邊雖然多是未開化的國家,但是各方勢力不容忽視,就拿印度洋區域來說,從埃及到英屬索馬里蘭,然後是也門,阿曼,波斯灣,印度,馬六甲海峽到處都是英國的軍艦,我們東非也只能在家門口擺擺威風,而西非如今也是各國主要獵場,我們東非想發揮作用也不太可能,南美洲更是英國人勢大。”

東非海軍的境遇並不算太好,至少在英國海軍衰落前,東非海軍都不太可能在周邊區域發揮太大作用。

提爾皮茨笑着說道:“正因如此,德國和東非兩國才應該精誠合作,尤其是海軍領域,我們德國的工業和技術在全世界都是最頂尖的,而東非擁有巨大的潛力和優勢地緣,兩國海軍間合作才能實現德意志民族的全球霸業”

對於提爾皮茨所描述的美好願景,斐迪南大公倒是頗爲心動,但也僅限於暢想一番。

“兩國海軍的合作是必然趨勢,畢竟這對於我們東非和德國都有益處,不過我現在已經不太管事,所以你還是要和恩斯特交流後才能實現目的,如果你早來幾個月,或許就不用這麼麻煩,那個時候東非還沒有遷都,到第一鎮市很方便,而新首都萊茵市位於內陸腹地,光是坐火車恐怕就要浪費不少時間。”

“這對於我來說並不算麻煩,畢竟爲了這次合作,光是走海路就花了很長時間,國內很多事務都沒有辦法處理,等我回去恐怕都脫不開身。”提爾皮茨笑着說道。

這也反映了提爾皮茨和德國對這次東非之行的重視,如果能和東非達成合作,對於德國海洋事業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多花些時間也是值得的。

說實話,德國對於東非的地理位置和條件其實也是非常羨慕的,甚至兩國如果能是一個國家就更好了,毫不客氣的說,如果兩國能合併,其聲勢絲毫不比如今的大英帝國差。

在黑興根王室治理下,如今東非展現出來的潛力,絲毫不比美國差,當然,也僅限於潛力,能不能成爲下一個美國還有待觀察,畢竟還有巴西這個反面教材。

這是外界對東非的“保守”估計,如果東非的真實情況暴露出來,恐怕很多人都睡不好覺。

光是東非的人口這一項數據就已經達到了世界大國標準,而東非人口數據從未公開過,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樂觀推測,東非人口可能也就四五千萬左右。

主要還是東非沿海地區無法反映東非的全國真實情況,相對於歐美,甚至遠東帝國而言,東非沿海地區還是比較“荒涼”的,雖然有達累斯薩拉姆,蒙巴薩等大城市,即便在世界範圍都不可小覷。

可誰知道東非內陸是什麼情況,萬一和巴西一樣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也說不定。

這是各國在西非親身體會下得出的非客觀結論,如今西非已經亂成一鍋粥,但是毫無疑問,各國的殖民活動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內陸地域雖然廣大,但各國投入也少。

所以換位思考,很多人並不相信東非內陸情況會好於沿海地區,而實際情況則是東非內陸更加宜居,人口總量遠超沿海地區。

東非海岸線雖然長,但是人口主要成團塊狀分佈在二,三十個主要城市及其周邊地區。

而且沿海地區氣候更加溼熱,更容易引發瘧疾等疾病,這也是歐洲人早期對非洲殖民活動受阻的主要原因。

歐洲殖民活動主要從沿海展開,但是非洲沿海偏偏不太宜居,而且東非沿海地區相對西非海岸又比較缺乏黃金等礦產,所以早期非洲殖民活動並不活躍。

最早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活動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通過和當地人的貿易和交流確定當地是否存在金礦,而有無金礦也是殖民者判斷當地是否具有殖民價值的重要標準。

像印度,美國,南美大多是這個情況,而東非的金礦大多分佈在內陸地區,距離沿海最近的估計就是黑興根省(德蘭士瓦共和國),但受到德拉肯斯山脈阻隔,並且幾乎沒有什麼人煙。

第113章 野望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903章 萊茵宮第74章 “整肅”運動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426章 鋁都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231章第936章 軍售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435章 雙總部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389章 易手第560章 記者會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008章 分析第37章 戰爭第1280章 達沃市第220章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566章 比較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598章 新年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33章 尋找“光明”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98章 貝拉市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53章 借款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68章 阿拉斯加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577章 收尾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284章 連環計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361章 k001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395章 下藥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594章 矛盾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94章 迎接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
第113章 野望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903章 萊茵宮第74章 “整肅”運動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426章 鋁都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231章第936章 軍售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1435章 雙總部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281章 勞務輸出第389章 易手第560章 記者會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008章 分析第37章 戰爭第1280章 達沃市第220章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566章 比較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598章 新年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33章 尋找“光明”第211章 “口袋”計劃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031章 軍火貿易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98章 貝拉市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453章 借款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68章 阿拉斯加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577章 收尾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284章 連環計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361章 k001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395章 下藥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594章 矛盾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94章 迎接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