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

其實說傑濟拉市和朱巴是大城市都有些擡舉這兩個地區在東非國內的經濟地位了,放在尼羅河盆地裡傑濟拉市和朱巴市分別排在第一和第二,但是放眼東非全國,兩市頂多算中等城市行列。

而東非對尼羅河盆地的開發力度也不強,就拿農業來說,尼羅河盆地區域內農業開發甚至不及阿贊德高原的幾個省份,而阿贊德高原本身就算東非比較落後的地區了。

反過來,緊挨着兩地的大湖區則完全不同,不僅糧食產量穩居東非全國第一位,人口,經濟也都排在前列,大湖區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人均收入偏低,而這和當地工業相對匱乏息息相關。

東非對大湖區的投資,過去集中於農業領域,而工業發展自然十分滯後,這只是政策上的因素,而現在大湖區經濟帶的提出,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給大湖區工業發展鬆綁。

至於說當地工業發展對農業的負面影響微乎其微,無外乎勞動力和耕地保護兩個方面,在東非放開自由市場以後,就算不發展大湖區經濟,人口同樣會流入其他區域,而耕地保護對於現在東非來說爲時尚早。

當下,東非全國人口也就是一億多,人口密度在列強國家中也就排在中游水平,而且根據恩斯特的經驗,依照現在東非城鎮化水平,以及教育普及率等因素,東非反而應該當心幾十年後生育率下降問題。

不過,恩斯特顯然對這個問題不是太擔心,東非畢竟還有一個移民國家身份,而且目前恩斯特和東非政府在海外和本土周邊積極搶奪的殖民地,這些殖民地未來本身就扮演着人口培養皿的角色。

而且,短時間裡東非人口正處於早期工業化國家所經歷的人口暴增階段,等到本世紀三,四十年代,東非人口基數也應該是相當可觀的。

話題迴歸到庫區移民上來,這次雅布倫村村民的最終目的地,是西北邊的安東萊奧鎮,該鎮距離津加市只有十公里不到路程。

“前面就是我們這次旅途的目的地安東萊奧鎮,我想你們對這裡應該也算比較熟悉了,政府新規劃了一片土地,就在安東萊奧鎮,聽說這裡建建設成爲津加市的新區,也就是說以後你們大概率會成爲未來津加市的市民。”塔羅林指着正在大興土木的安東萊奧鎮說道。

只見安東萊奧鎮已經開工建設了不少新的住房,並且從規格上來看,應該是按照市區標準施工的。

這一點很好辨別,東非鄉村地區的住房,這些年雖然發展的不錯,但是和城市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就是高度,在東非鄉村,基本上很少有超過一層的建築,而在安東萊奧鎮能看大部分都是三層的民居,甚至有一些達到了四層。

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層數設計,因爲根據東非官方統計,大部分人一般走到五層纔會感覺很累,而四層就像一個分界線,到達這個層數剛剛好。

所以目前東非城市住宅一般都以三層或者四層居多,至於更高的建築也有,畢竟市場放開以後,住房建設標準自然也要考慮市場因素,東非也開始出現更多其他層數的居民建築。

而安東萊奧鎮建設的庫區移民安置房顯然依舊是按照東非舊有標準建設的,由東非津加市的市屬工程隊建設完成。

目前東非依舊存在大量國有企業的施工團隊,這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並不是短時間裡就能取代的。

很快,在塔羅林連長和馬金鎮長的指揮下,車隊在安東萊奧鎮的鎮中心停下,再統計和核實了人員以後,開始給庫區移民安排住房。

在一位鎮政府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很快大家就來到一排剛剛建設完工不久的房屋前來。

“目前安置小區的已經正式通水通電,每戶都能分配到一處住房,包括三臥一廚一衛,社區裡配備有垃圾箱,所有的垃圾必須放到指定位置,這一點我想你們在鄉村地區應該也是如此,就不多介紹,花壇和綠化帶……”

隨着鎮政府工作人員的介紹,可以看出這裡完全是按照東非城市標準建設的,基本的生活設施一個不差。

“至於工作問題,因爲你們村子只是部分農田屬於淹沒區,其他土地現在已經併入安東萊奧鎮下的羅田村,你們的工作也就匯入到原本安東萊奧鎮國營農場,少部分則安排到津加市市區工作,從我們這裡到市區的公交車已經通車,所以交通問題不需要擔心。”

很顯然,本次移民遷置的前期工作早就已經安排到位,並不是因爲沿湖經濟發展戰略提出後纔開始發展。

實際上早在本世紀初,恩斯特就預想到興國水庫的建設,所謂興國水庫也就是前世的歐文水庫。

歐文水庫依託維多利亞湖建設,靠着這個優勢,歐文水庫一躍成爲世界最大的人工水庫,當然,很多人並不把歐文水庫當做正常人工水庫看待,畢竟它和維多利亞湖是一體的。

而維多利亞湖作爲一個水域數萬公里的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泊,修建一座大壩,就變成人工水庫確實有些自欺欺人,畢竟歐文水庫大壩高度才三十多米。

當然,歐文水庫建成後也確實擡高了維多利亞湖的水位,刨除掉原本維多利亞湖水量,新增加的容量也能達到兩千多億立方米。

東非所建設的興國大壩正是前世歐文水庫大壩的“盜版”,而興國水庫也就是歐文水庫的“盜版”。

這多出來兩千多億立方米的水量是什麼概念,幾乎相當於五個三峽水庫庫容。

不過因爲興國水庫依託大湖(維多利亞湖)建設,而大湖本來面積就大,所以水量分攤以後,效果並不如三峽水庫那樣顯著。

畢竟爲了騰出三峽的位置,前世遠東帝國移民高達一百三十多萬,而東非本輪庫區移民人數卻只有不到四萬人。

就拿被遷移的雅布倫村來說,之所以整村遷出,主要是因爲這個村距離大湖太近,而且屬於地勢低窪區域,算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但絕非普遍案例。

大部分大湖沿岸村莊,頂多也就是淹沒一些土地,甚至可能不是耕地,影響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這也很好理解,三峽建成後上游水位被擡升了足足一百多米,而興國水庫對原大湖水位的擡升只有將近三米,而大湖區本來就類似一個盆地地形,大湖就是這個盆地地勢最低的地方,而根據湖邊的地勢,這也是爲什麼大湖區東北岸最容易受到影響的原因。

其實從大湖區的出水口,也就是尼羅河就可以看出來,整個大湖區整體地勢就是東北相對低,要不然維多利亞湖也不可能成爲尼羅河的源頭之一。

當然,即便這樣興國水庫建設在東非也絕對算是一個大型工程了,畢竟也算是世界第一大人工水庫,所以早在1905年,恩斯特就開始指導東非水利部門,根據維多利亞湖和尼羅河的特點,建設興國水庫。

而三五計劃期間,東非就正式開啓了興國水庫建設的前期工作,包括建設新的圍堤,移民安置點建設,水文觀測站等等一系列工作。

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238章 三把“刀”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629章 教育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69章 鯨灣港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540章 鐵路橋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19章 農忙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695章 納塔爾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426章 鋁都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316章 對話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61章 危與機第570章 投降!第1053章 波斯灣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96章 鐵路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03章 “大殺器”第680章 緩衝區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878章 無線電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555章 羞辱第942章 宣戰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711章 歸國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973章 籌備第124章 水井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章 各國反應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02章 契卡第822章 卡賓達第936章 軍售第1395章 下藥第742章 大捷第958章 巴拉圭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369章 送別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316章 對話第524章 幸福第793章 籠中鳥第958章 巴拉圭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973章 籌備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43章 行政區劃
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238章 三把“刀”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21章 姆萬紮船廠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629章 教育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469章 鯨灣港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540章 鐵路橋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19章 農忙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695章 納塔爾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426章 鋁都第589章 繁榮新城第157章 風車磨坊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466章 蒸蒸日上的美國第1316章 對話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61章 危與機第570章 投降!第1053章 波斯灣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1179章 鷹擊號航母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96章 鐵路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14章 自己人,別開槍?第103章 “大殺器”第680章 緩衝區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1555章 雨林裡的直升機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878章 無線電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555章 羞辱第942章 宣戰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1151章 東非人打過來了!第711章 歸國第21章 軍事化管理第973章 籌備第124章 水井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章 各國反應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02章 契卡第822章 卡賓達第936章 軍售第1395章 下藥第742章 大捷第958章 巴拉圭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369章 送別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1316章 對話第524章 幸福第793章 籠中鳥第958章 巴拉圭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973章 籌備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43章 行政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