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

東非政府焦急等待着歐洲局勢變化時,維也納方面卻正舉棋不定,弗朗茨以及奧匈帝國的大臣們對於斐迪南大公遇刺的態度和前世迥然不同。

前世斐迪南大公遇刺,之所以能引發戰爭的很大原因在於前世斐迪南大公的皇儲身份,而現在斐迪南大公並沒有這層身份的加持。

這就使得斐迪南大公在奧匈帝國政局中處在一個尷尬的位置,包括奧匈帝國的報紙等新聞媒體,對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的反應都沒有前世強烈。

美泉宮內,弗朗茨坐在沙發上,一臉陰沉的敲打着桌子上的文件,他眉頭緊皺,而身邊的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皇帝的指示。

半晌後,弗朗茨才終於開口:“斐迪南在薩拉熱窩遇刺,這是對帝國的嚴重挑釁,你們說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同塞爾維亞交涉?”

帝國軍隊總參謀長康拉德說道:“對於塞爾維亞我們應該進行嚴懲,這是對帝國尊嚴的挑釁,黑手組織背後的活動資金完全是塞爾維亞提供,如今斐迪南大公遇刺,塞爾維亞脫不開關係。”

作爲鷹派,康拉德對戰爭一直持支持態度,並且提倡對塞爾維亞進行一場防禦性戰爭,所以他如此主張衆人都不感覺奇怪。

而康拉德這樣一位強烈的民族主義分子,能夠在帝國政局中居於高位,自然和其能力有着重大關係,在奧匈帝國軍隊現代化中,康拉德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他的意見,自然不能決定帝國最終的戰略,對於康拉德的偏激,弗朗茨自然也是有所瞭解。

所以弗朗茨轉頭對着皇儲問道:“魯道夫,你的想法呢!”

帝國皇儲魯道夫,終究是過了叛逆的年齡,而這也使得他開始參與帝國政務。

魯道夫皺着眉頭說道:“我並不完全認同總參謀長的看法,對於和塞爾維亞的戰爭,在我看來肯定是要打的,但是我們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

聽到皇儲對自己否定,康拉德皺了皺眉頭,畢竟老皇帝年事已高,如果發生戰爭,魯道夫很有可能在接下來成爲戰爭的負責人,如果和自己意見相左,那絕對不是愉快的經歷。

不過魯道夫接下來的話沒有完全否定自己的想法,這讓康拉德眉頭稍微舒展了一下。

不過他還是開口道:“皇儲殿下的擔心,完全沒有必要,塞爾維亞和我們之間的差距還是十分懸殊的,我們有信心在戰爭中將塞爾維亞完全擊潰。”

魯道夫則表示道:“我對於塞爾維亞確實也沒有好感,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應該輕視敵人。”

“光是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時期,塞爾維亞就動員了二十多萬兵力,而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同樣表現不俗,這也就意味着塞爾維亞已經積累了至少二十多萬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和一批軍事能力不俗的軍官。”

“而帝國雖然強大,但是面對二十多萬作戰經驗豐富的軍隊壓力同樣不小,而塞爾維亞在巴爾幹戰爭中的表現,也說明兩次戰爭中塞爾維亞的潛力不小,通過兩次戰爭,塞爾維亞積累了高昂的士氣,面對這種軍隊,我們如果抱有輕視的態度,難免會產生不利影響。”

“而且塞爾維亞通過宣傳‘南斯拉夫’概念,在波斯尼亞以及克羅地亞引發了不少斯拉夫人的同情,甚至是支持,這次斐迪南遇刺就波斯尼亞地區塞爾維亞人策劃的,這也就意味着帝國軍隊進入波斯尼亞,很有可能遭到背刺,不利於軍事行動的開展。”

“最後,就是我們同塞爾維亞開戰,必然引發國際社會的干涉,英,法,俄等國家,都有可能給予塞爾維亞支持來消耗我們,其中,俄國甚至可能因此對我們宣戰,那樣我們所面對的局勢將更加被動。”

康拉德則表示道:“皇儲殿下多慮了,我們已經收到了德國的保證,只要俄國對我們宣戰,德國必然不會袖手旁觀,我們單獨應對俄國肯定有風險,但是兩個德意志大國聯手,俄國必然拿我們沒有辦法。”

康拉德是典型的大德意志支持者,因此他毫不避諱的將奧匈帝國說成德意志國家,當然,這也和他的工作經歷有關。

作爲帝國軍事的重要負責人,也是推動奧匈帝國軍事現代化的主要推手,必然會對匈牙利議會感覺反感,畢竟匈牙利總是對帝國軍隊的擴張持反對態度,康拉德所推行的軍隊現代化必然會受到資金上的限制,所以不要說康拉德,實際上很多軍方人士對匈牙利議會都不滿意。

魯道夫沒有因爲德國的支持就驕傲自滿,他還是說道:“我們不能迷信德國,誠然現在德國軍事已經有問鼎歐洲首位的趨勢,但是德國同樣面對法國的壓力,這幾年法國一直想着對德國復仇,而法國和俄國的關係有比較密切,所以德國根本不可能拿出全力支持我們,他們會被法國牽扯。”

“而帝國軍隊遠沒有德國那樣強大,俄國作爲世界軍事強國,完全能同時頂住我們兩個大國之間的壓力。”

“如今帝國軍費在歐洲主要軍事強國中,長期處在墊底的位置,而且我們的軍隊長期處於和平狀態,如果同俄國開戰,輸贏很難預料。”

奧匈帝國內部關於戰爭的爭議終究要討論俄國這個避不開的大山,所以兩人的談話不知不覺中還是轉移到俄國這個話題上。

魯道夫接着說道:“如果和俄國開戰,我們就要做好長期戰爭的準備,而這也就意味着我們必須做好軍隊方面的準備,畢竟俄國對戰爭的承擔能力在帝國之上,每一次俄國介入歐洲大國間爭端,幾乎都會是一場持久的戰爭。”

“而近些年來,各國都在瘋狂擴充軍隊,只有帝國因爲各種原因,在軍事上的支持長期墊底,甚至不及東非和美國,我們是否有能力支持長期戰爭這是一個十分值得懷疑的問題。”

“如今戰爭形式已經和上個世紀截然不同,各個大國幾乎常備幾十萬規模的龐大軍隊,並且裝備着殺傷性和威力更強大的武器,並且各個大國還有龐大的預備兵力,這也不是我們的優勢。”

奧匈帝國作爲一個多民族且沒有主體民族的國家,雖然人口高達五千多萬,但是兩個核心民族,德意志和匈牙利人口加起來都不足百分之四十,這必然對奧匈帝國軍隊儲備上造成嚴重影響。

魯道夫接着說道:“我們可以拿巴爾幹戰爭爲例,光是巴爾幹同盟,兩次戰爭就集結了高達上百萬的兵力,而大國之間的戰爭顯然會更加殘酷,我們面對俄國的百萬大軍,這個時候開戰,必然會處在不利的地位。”

畢竟奧匈帝國不僅要面對俄國壓力,塞爾維亞,意大利兩個方向肯定也不能忽視,這樣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兵力。

而對於奧匈帝國來說,還有因爲語言,民族問題導致內部指揮系統以及後勤系統的問題,這些魯道夫都一一指出。

奧匈帝國和俄國都有嚴重的民族問題,但是俄國情況比奧匈帝國要強的多,俄國至少有主體民族,而且烏克蘭和波蘭等語言和習俗還有共同點,遠不像奧匈帝國各民族那樣差異極大。

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3章 在柏林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356章 鐵路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780章 追蹤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961章 危與機第878章 無線電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8章 普奧聯動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976章 開始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84章 底氣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903章 萊茵宮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421章 鑄鐵廠第609章 提升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930章 漢薩省第1222章 會面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484章 訓練第1395章 下藥第487章 太特城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79章 總部請假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95章 下藥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51章 過往第109章 聖誕節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361章 影響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184章 通吃第353章 下一站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
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3章 在柏林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480章 有實無名的殖民地第641章 一進一出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359章 來了就別走了!第356章 鐵路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780章 追蹤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961章 危與機第878章 無線電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8章 普奧聯動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976章 開始第1010章 海軍發展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84章 底氣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903章 萊茵宮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1421章 鑄鐵廠第609章 提升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930章 漢薩省第1222章 會面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484章 訓練第1395章 下藥第487章 太特城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79章 總部請假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395章 下藥第292章 先進的包稅制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421章 東非大鐵路計劃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351章 過往第109章 聖誕節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361章 影響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184章 通吃第353章 下一站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325章 恩德貝萊人的支持者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