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

恩斯特去了一趟基敦達山武器裝備試驗場,總體上還是以參觀各種武器裝備試驗爲主,至於“軍用車輛研究所”現在基本上是一個空架子,不過在整個汽車產業起步階段也很好理解,所以一天不到的時間,恩斯特就重返了第一鎮市。

財政大臣馮德萊恩給恩斯特提供了一份茶葉產業清單,這幾年茶葉產業已經發展成爲東非的重要產業之一。

“在1879年,東非茶葉產量僅次於遠東帝國和印度,但是到了1882年我們的茶葉出口量首次攀升到世界第三的位置,去年我們產業出口量僅次於印度茶區和遠東茶區,產量達到兩萬兩千多噸,其中出口一萬一千多噸左右,而遠東帝國產量應該在十萬噸上下,印度在兩萬多噸左右,我們的茶葉主要銷往德意志,東歐和地中海沿岸(包括北非),以及中東地區。”

東非增加的茶葉出口量,大多來自於黑興根財團的助力,因爲中東歐地區,並不像英國人那樣有嗜茶習慣,更沒有印度那樣的優質產地,所以想擴大市場,就必須在德意志地區投入廣告還有和經銷商合作,而遠東帝國的出口茶葉貿易也大部分被英國壟斷,當然,英國本土也是出口茶葉最大的消費國。

東非茶葉質量整體上,尚且不能和前兩國茶葉產地競爭,但也互有優劣,並不是完全沒有競爭力。

首先就是東非掌握的德意志等茶葉市場,當前全世界茶葉產量遠不及後世,前世光肯尼亞一地茶葉產量就比遠東帝國,印度和東非高,所以市場容積量還很大,尤其是不產茶的歐洲和阿拉伯地區(中東和北非)。

英國和西歐,茶葉貿易主要控制在英國,荷蘭手中,對中東歐地區影響也比較大,但是更便宜的東非茶,產量上來後對中東歐原有茶飲市場衝擊很大,目前成爲東非最重要的茶葉市場。

阿拉伯地區,主要是北非和阿拉伯半島區域,茶飲市場,東非也有一定優勢,北非除了海上通道以外,陸地茶葉貿易通道也很繁榮,尤其是撒哈拉沙漠腹地的阿拉伯商隊。

阿拉伯半島上東非茶葉能擠進去,還要多虧了阿曼人,也可以稱桑給巴爾商人,阿曼是阿拉伯地區印度洋貿易最興盛的國家,所以依託桑給巴爾商人,東非的茶葉順勢就進去了阿拉伯半島,並向其他地區輻射。

除了中東歐和阿拉伯地區以外,東非在其他區域明細競爭不過遠東帝國和印度,遠東帝國能自主的茶葉生意覆蓋整個東亞和部分東南亞,中亞,北亞(沙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除此外因爲口感和產量原因,印度茶區尚且無法和遠東帝國競爭。

“綠茶不需要發酵,但要經過“殺青”。殺青,即鮮茶葉採下後,或炒,或烘,或曬,或蒸,儘可能保持其原色原味,不過這種茶葉在歐洲銷量還是比不過紅茶,反倒是地中海地區比較受歡迎,其中奧地利和意大利地區是主要市場。”

“反而是紅茶和黑茶類產品普遍能夠長期保存,而且有越陳越香的品質使得其在海外市場大受歡迎。”

“不過我國內部對綠茶的消費量要高於紅茶,主要是遠東移民,順帶把綠茶文化引入東非。”

當然,東非的綠茶文化是很普通的底層民間茶文化,講究沒有遠東帝國大戶人家那麼多,但是這也爲東非普及茶飲做出大力。

這種飲茶文化,也就忽悠忽悠德意志地區來的移民,相對應的德意志地區移民也能把對咖啡的研究介紹給遠東移民。

實際上茶葉亦或者咖啡,對於兩大移民羣體來說,瞭解的都不深刻,更多都是身處本國文化環境下的的耳濡目染。“東非全域基本上都可以種植茶樹,尤其是東部廣大高原地區(肯尼亞、馬拉維、烏干達、坦桑尼亞、莫桑比克等),都是優良的茶葉產地,其中主要分爲兩個部分,一個是北方茶區(肯尼亞),一個是南方茶區(馬拉維湖沿岸)。”

“北方茶區是我們東非的優質茶區,引入的最早的一批茶葉,其中有三個茶葉品種經過多年深耕,已經比較成熟。

另外,北方茶區因爲其茶葉葉片完整度高、色澤亮、有花般的東非香氣、略帶苦澀的口感,氣味十分濃郁鮮烈、湯色紅豔透亮、口感甘醇、品質上乘,別有一種風味,所以在德意志地區比較受歡迎,其中兩款爲紅茶,一款爲黑茶,工藝上主要復刻了遠東帝國技術,但是我們也正在研究相關機械設備,在不影響口感的前提下提高產量。”

得益於北方茶區優越的地理條件,年均氣溫二十度上下,充足的光照、充沛的降水,相對較少的害蟲,以及一千五百米的海拔高度,還有略帶酸性的火山灰土壤,使北方茶區成爲優質高地茶葉的理想產地。

而且東非的茶樹全年常青,以北方茶區爲例,每年六七月間,茶農平均每兩三個星期就會採摘一輪茶葉;而在每年十月採茶的黃金季節,五六天就可以採摘一次,所以東非茶葉可全年生長,沒有休眠期,這使得東非茶葉在同等面積下,產量更高。

“今年在蒙巴薩市我們成立了蒙巴薩茶葉拍賣所,用來提供給奧地利,德國,阿曼等國商人競拍。”

東非北方茶區,目前已經形成了初步口碑,這屬於老天爺賞飯吃,同樣的品種,種在遠東可能籍籍無名,但是在東非口感就大爲提升,頗有一種橘生淮南的韻味。

“南方茶區年產量約爲四千多噸,主要產紅茶。茶湯清澈,品質中上等,茶種屬於印度種,所以分級方法和印度茶相同,並且同樣採用茶葉拼配的製作方法。”

“南方茶葉產區,產品主要以“印度茶”爲招牌,銷往西歐,我們通過荷蘭茶商合作,以低於正品印度茶百分之三的價格,出售,不過算上運費,因爲印度茶區主要位於東北部,所以比東非航線要多大約一千多公里的路程,這就使得馬拉維茶葉產區的成本更低。”

這也算東非茶葉出口的一個策略,畢竟東非算是新晉茶葉產區,所以在非黑興根財團業務核心區不可避免的要藉助遠東帝國或者印度這兩個茶葉產業比較成熟的口碑來打通市場。

當然,山寨貨不是長久之計,東非也在着力發展自己的茶葉品牌,這也是北方茶區的主要任務,北方茶區是東非最優質的茶葉茶區,尤其是已經比較成熟的三種茶葉質量,可以和遠東帝國許多茶葉相媲美。

所以北方茶區茶葉憑藉價格和質量優勢,在德意志地區銷量不錯,而價格路線是東非茶葉的一個發展重點。

畢竟從前世茶葉的發展路徑來看,歐美國家對茶葉檔次並不是十分看中,或者說是沒有東亞地區濃郁的茶葉文化底蘊和氛圍,反而是大工業生產加工下的茶葉品牌,更容易被接受。

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02章 爭論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90章 長絨棉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357章 索加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882章 出口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450章 摻沙子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437章 徵兵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25章 造船業第361章 k001第1章 穿越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272章 犀牛園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40章 新品第3章 在柏林第681章 金沙薩第713章 不畏戰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355章 安卡村第162章 打魚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099章 鋼鐵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389章 定居第727章 艦隊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949章 戰敗第1章 穿越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28章 開端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469章 鯨灣港第46章 船隊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61章 檢閱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222章 會面第483章 新民族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797章第898章 太特市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612章 美食節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862章 後續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
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626章 封閉和開放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802章 爭論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1169章 戰場問詢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290章 長絨棉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357章 索加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346章 移民過渡點第550章 戰友敘舊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678章 “民主”東非第1362章 醫療產業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882章 出口第202章 收攏軍權第1450章 摻沙子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1437章 徵兵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158章 閉塞的東非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25章 造船業第361章 k001第1章 穿越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272章 犀牛園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40章 新品第3章 在柏林第681章 金沙薩第713章 不畏戰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355章 安卡村第162章 打魚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74章 推銷移民地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099章 鋼鐵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389章 定居第727章 艦隊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949章 戰敗第1章 穿越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1128章 開端第286章 工人調動第469章 鯨灣港第46章 船隊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161章 檢閱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1222章 會面第483章 新民族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797章第898章 太特市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612章 美食節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862章 後續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