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0章 謠言

甲米府。

東非和暹羅政府的協約,給了克拉地峽領地的原住民們一個選擇難題,是繼續留在這裡,還是拖家帶口的逃亡到北部,一時間難以抉擇。

德拉功一家也受到這樣的困擾,德拉功一家只是甲米府的佃戶,常年負責給當地的種植園主工作,從而維持生計。

“德拉功,也不知道傳聞是不是真的,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要不要逃到北邊去?”德拉功的妻子詢問道。

甲米府距離暹羅的距離不遠,從這裡到萬倫只有幾十裡的路程,而萬倫也就是東非沒有要到的暹羅他彼河平原核心區域。

所以甲米府的,攀牙府等幾個和暹羅萬倫府挨着的地區,當地民衆向暹羅境內逃離的難度不大。

德拉功眉頭緊鎖着說道:“讓我再想一想,搬家事關重大,我們手裡沒有地,家產也不多,就算逃到萬倫,生存也是一個巨大難題。”

暹羅既然是封建君主國,所以土地自然集中在暹羅地主階層手中,像德拉功一家這種普通人,絕大部分是沒有自己土地的。

當然,暹羅原南部幾個府的情況好一些,畢竟暹羅對這裡的征服和開發時間短,所以當地土地兼併也相對弱一些,自耕農數量還是比較可觀的,畢竟可以開荒的土地比較多。

不過作爲熱帶雨林區域,在20世紀初,想要開發這裡難度不是一般的大,需要技術,人力,組織能力等等,還要克服艱苦的自然環境。

不要說暹羅,就是東非這種強國對熱帶雨林地區的開發都比較滯後,所以暹羅南部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已經開發出來的他彼河平原地區。

妻子說道:“從我們這裡到萬倫,也就三十四公里的路程,所以我們還是逃吧!畢竟這點路程也不算遠,我們一家六口也不用擔心路上遇到什麼危機,而且我們本來就沒有自己的土地,在甲米是給地主種地,那換個地方也沒有什麼區別。”

“最重要的是東非人比較兇殘,我們一家留在這裡的風險就太大了,相對於丟掉性命,還不如多走點路,至於生計問題,等我們到了萬倫再說。”

現在整個克拉地峽領地上,對東非的傳聞已經傳遍了,在當地人的描述中,東非基本上就是“見人就殺”的惡魔。

所以德拉功的妻子可不敢拿一家人的性命做賭注,她還是想一家人先跑路再說。

德拉功說道:“我也想跑啊!可惜你和我在萬倫沒有親戚,要不然我也不會這麼猶豫了,而且我們沒有什麼見識,去過最遠的地方也就是鎮上,所以說別看這裡距離萬倫只有幾十公里路程,可是我們真想安頓下來,恐怕這點距離只是下限,我們可能還要再往北走更多路。”

妻子說道:“這個時候就別顧慮這麼多了,村子裡想要到萬倫的人不少,我們完全可以和村裡想要走的人結伴而行,這樣也能不被人欺負。”

有逃亡甲米府想法的人自然不可能只是德拉功一家,畢竟現在整個甲米府都人心惶惶的,尤其是在一些大家族已經跑路的情況下,願意選擇留下來的那纔是真的頭鐵。

就在夫妻兩人商討的時候,屋外傳來了聲音:“德拉功在家麼?”

德拉功反應過來:“是帕尼,他來的正好,我可以問問他們家的打算。”

隨後德拉功走到院子外,對帕尼說道:“帕尼,你們一家準備去萬倫麼?”

帕尼愁眉苦臉的說道:“我也不知道,所以纔過來問問你的想法,不過村裡已經有人打算結夥一起到萬倫了,德拉功,你是什麼想法。”

德拉功說道:“自然是也想趕快逃離這裡,畢竟傳聞如果屬實的話,我們在東非人治下可討不了好,不是被屠戮,恐怕就是被奴役。”

帕尼說道:“是啊!外邊都說東非人相當殘暴,他們在南洋地區很多區域和國家都搞過屠殺,我們如果留在這裡,日後恐怕會凶多吉少。”

德拉功說道:“村長家裡怎麼說?”

帕尼回答道:“村長也打算跑路了,之前村裡的其他兩個大戶就已經搬去曼谷了,村長他們家人多,而且在當地產業也多,所以才拖到現在還沒有走。”

德拉功所在的村,土地基本集中在三個家族手裡,村長家實力最雄厚,但是同時也意味着村長家在當地的關係最複雜,所以反而是另外兩個家族先跑路。

德拉功說道:“那他們的地不要了?”

帕尼說道:“這個時候就是做選擇題了,要地就意味着不要命,你知道東非的殖民手段麼?聽說東非本土都沒有地主存在,土地實行國有化,而東非在南洋的幾個殖民地則更是徹底,連人都不留,那些土地也被東非政府統一收上去管理。”

這也算一種形式的“土改”了,而東非之所以沒有被其他列強國家針對,完全是因爲東非的土地全部都是通過殖民手段獲得的,既然是殖民地,那性質自然就不一樣。

東非政府的行爲完全是慷他人之慨,而土著的命運可不被西方國家放在眼裡,畢竟英法那些殖民地的土地也是白來的。

當然,換一種場景,假設東非是一個歷史悠久國家,而東非政府將這些土地從自己人手裡強徵國有,那就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帕尼接着說道:“而且村裡的三個家族怎麼可能那麼傻,他們可不像我們一窮二白,這裡距離萬倫又不遠,他們可以隨時監控甲米的情況,如果東非人好說話的話,大不了再搬回來,畢竟地契在他們手裡。”

克拉地峽的上層家族們自然不可能心甘情願的任人宰割,畢竟他們的財富,權利,地位都在當地。

但是甲米這個地方比較特殊,畢竟處在邊境位置,所以甲米地區的大部分家族可不會學習其他府的家族那麼頭鐵,他們大多數選擇跑到萬倫先觀望情況。

如果東非並不如傳聞所說的那樣,大家完全可以共存麼!畢竟英法殖民地也沒有走趕盡殺絕,反而要依靠當地家族和上流社會穩固自己的統治。

甲米和整個克拉地峽領地的原土著上層自然也有這種想法,他們不可能因爲東非政府和曼谷的一紙條約,就白白犧牲自己的利益。

如果東非不用強,那結果自然皆大歡喜,而如果東非復刻東加里曼丹的政策,那當地勢力肯定要給予反擊。

而事實上,目前克拉地峽領地南部不少地區的家族勢力,已經開始了大量收購和囤積軍火,尤其是北大年地區的土著,他們本身長期和暹羅政府對抗。

所以這種頑固分子怎麼可能因爲畏懼東非的威脅,就乖乖的撤出克拉地峽領地。

而事實上,目前東非人還沒有到來接管克拉地峽領地的窗口期,一些地方勢力已經勾結在了一起,尤其是南方也北大年爲典型的阿拉伯教勢力地區。

而東非對於當地人的態度是顯而易見的,事實上目前克拉地峽領地內流傳的各種謠言和傳聞,對東非恐怖色彩的渲染,很多都出自東非軍情局之手。

軍事局同樣是東非的情報機構,不過主要爲軍隊服務,而對克拉地峽領地的控制,顯然軍隊要發揮主要作用,所以纔會由軍情局來執行這次任務,而不是常年在海外興風作浪的國防安全局。

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694章 訛詐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821章 裁軍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774章 搬遷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862章 後續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474章 人口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03章 萊茵宮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942章 宣戰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240章 大借款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926章 機耕路第460章 衝突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438章 倒計時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619章 繳獲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193章 “理想國”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318章 朱壩鎮第973章 籌備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207章 換牌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63章 年底第395章 耍無賴第598章 新年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94章 迎接第752章 軟柿子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61章 分贓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784章 自己人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20章 購艦第797章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673章 象牙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04章 茶葉市場
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705章 德蘭士瓦人的算盤第694章 訛詐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821章 裁軍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774章 搬遷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862章 後續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1530章 高緯度作戰問題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1338章 政治互信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474章 人口第501章 四海兩湖兩內陸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03章 萊茵宮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942章 宣戰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635章 第三百三十六 五萬以內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240章 大借款第743章 第一階段第926章 機耕路第460章 衝突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438章 倒計時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619章 繳獲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193章 “理想國”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318章 朱壩鎮第973章 籌備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207章 換牌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63章 年底第395章 耍無賴第598章 新年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194章 迎接第752章 軟柿子第43章 行政區劃第861章 分贓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784章 自己人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20章 購艦第797章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673章 象牙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04章 茶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