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章 影響

第1361章 影響

1920年2月18日。

卡賓達市。

進入二月中旬,整個卡賓達都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作爲東非對接歐美的橋頭堡城市,這輪瘟疫中,卡賓達受到的衝擊最爲嚴重。

“現在整座城市都處在風聲鶴唳之中,曾經人聲喧譁的酒館,餐廳,會所等經營場所門前冷落,街道上行人稀疏……”東非卡賓達廣播新聞的記者向市民彙報道。

聽着收音機裡的播報,卡賓達市民拉貝對妻子和兒女們說道:“現在瘟疫越來越嚴重,你們沒事不要出去瞎逛。”

因爲瘟疫的原因,卡賓達市的學校延長了假期時間,所以拉貝先生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都留在家裡。

妻子說道:“從上個月末,開始我們就很少出門了,不過,出門顯然是不可避免的,雖然柴米油鹽這些東西我們有足夠的儲備,但是蔬菜,水果,肉食還有一些不耐儲存的東西,都必須定期採購。”

拉貝說道:“即便要出門,也要戴好口罩,至少能夠起到一些作用,聽說現在歐美國家也開始戴上了口罩,之前他們還因此嘲笑我們,果然風水輪流轉,現在他們反而進退兩難。”

“聽新聞上面說,倫敦現在的病例已經高達幾十萬人,與之相比,我們卡賓達市的疫情簡直微不足道,這還是我們市最嚴重的情況下。”

卡賓達市作爲東非疫情最嚴重的地方,目前發現病例才千人左右,和倫敦的幾十萬感染者對比,確實有些小巫見大巫。

拉貝說道:“就倫敦現在的情況,我認爲應該還是最保守的數據,畢竟英國政府之前可沒有做好相關防範工作。”

妻子驚訝的說道:“我的上帝,幾十萬人就足夠可怕了,如果這還是最保守的數據,那豈不是能達到百萬規模?那幾乎是相當於我們整個市區的所有人口了。”

卡賓達市的總人口也就接近百萬水平,而想象一下全市人口都感染了歐洲大流感,這種景象實在是令人震撼。

拉貝對妻子說道:“不要大驚小怪,聽說歐洲很多城市,現在都已經停擺了,我們這裡還能維持正常的運轉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就算這樣,卡賓達市的醫院也已經人滿爲患,無法想象歐洲的醫療機構現在是怎麼一番情況,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面臨無藥可醫的狀態,只能熬過去,如果熬不過去的話,那就很危險了。”

在藥品方面,東非反而是不太缺乏的,在四五規劃期間,東非的醫藥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至少在產量上提高到世界頂尖水平。

而這得益於當初東非政府對歐洲戰爭的預判,畢竟戰爭開打後,戰場環境下,醫藥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這也是東非在戰爭之初,最賺錢的產品之一。

而現在世界大戰雖然結束了,但是東非的醫藥產業並沒有停擺,反而積累了大量生產線和工人,實現了和防疫工作的對接,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東非的醫藥產業日子依舊會比較不錯。

像拉貝這種東非普通民衆家裡就已經儲備了不少藥品,不過大多是一些基礎藥物,以降溫,退燒,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居多。

而這也正是東非政府所希望達成的目的,畢竟現在已經可以明確的知曉,疫情是防不住的,或者說防不勝防,在這種情況下,那就要讓更多的人能夠挺過去。

畢竟,歐洲大流感的真正可怕之處在於傳播速度,其死亡率維持在百分之五左右,而如果有足夠的藥品,東非或許就能將本國的歐洲大流感致死率降低到百分之二或者三的水平,甚至更低,尤其是在疫情的初期。

拉貝對妻子說道:“現在,我們的食物充足,衛生環境要強於歐洲很多城市,人口密度也比歐美城市要小一些,藥品也足夠,對比歐洲人,我們算是很幸運的了,不過最可憐的應該是那些更加落後的國家。”

“本來這次疫情,就是因爲歐洲戰爭導致的,歐洲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可以說受了無妄之災。”

“而更加糟糕的情況則是很多落後國家,他們的醫療,衛生以及政府組織能力都遠遠落後於我們這些工業國,可想而知,在受到疫情衝擊的情況下,這些國家的平民百姓會有多麼無助。”

“對於他們大多數人的命運,大概率就是硬扛過去,當這場瘟疫不存在。”

而事實上,拉貝說的確實是一個辦法,畢竟現在歐洲大流感的致死率在百分之五上下,這也就意味一百個人裡“頂多”有五個左右的人失去性命。

這其實在現實中已經十分可怕,但是對於那些落後地區的國家而言,人命的價格是十分低廉的,等熬過疫情之後,很快就能彌補回來,甚至不需要疫情之後,在疫情之中,大部分落後國家的人口都是增長的。

這一點從世界大戰就可以看出來,世界大戰導致了數千萬人口的傷亡,但是全世界人口卻依舊是增長狀態。

從這一點來說,歐洲大流感的威懾力實際上遠比不過黑死病,要知道黑死病下,整個歐洲人口損失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當然,這也受到了時代的影響,在黑死病時代,人類的技術和醫學水平還很差,而20世紀初,人類社會已經經歷了兩輪技術革命,同時醫學領域也在爆發式發展,現代醫療產業也開始出現並且蓬勃發展。

而且,就黑死病爆發時代,歐洲人的衛生環境,誇張一點說和豬圈也沒有太大區別,所以黑死病猖獗也不足爲奇。

不過,拉貝並不知道的是,目前歐洲大流感的致死率可能比他所瞭解的要高,畢竟東非政府統計的數據,來源主要是國內的病例,但是東非國內的醫療條件和衛生環境,放在全世界來說,也屬於中等偏上,甚至就是最優水平。

妻子說道:“那也很可怕了,這場瘟疫就像抽籤一樣,昨天新聞裡已經說了,全國目前已經有一百多人因爲這場瘟疫死亡,而現在依舊沒有特效藥能夠處理這次疫情,根據政府的預測,接下來的幾個月,國內的患者數量可能呈指數性增長。”

拉貝倒是不太在意的說道:“這就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了,東方的古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就好了。”

“把防護做到位,那即便最終被感染,我們也是最後一批,要知道國家也在對這次疫情進行研究,說不定到了最後,就能研發出相關的特效藥。”

對於拉貝這個想法,其實也比較符合如今世界,尤其是工業強國民衆的看法,因爲科技的飛速發展,這讓20世紀初的民衆心態有些膨脹,不可避免的認爲人定勝天。

畢竟,現在社會甚至初步實現了種種等不可思議的壯舉,飛機,汽車,輪船,潛艇,無線電等等每一項發明的出現,都直接對當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影響。

……

吃過早飯後,拉貝穿上衣服準備上班,瘟疫雖然在卡賓達開始擴散,但是卡賓達的企業,尤其是大中型企業依舊在正常運轉。

只有一部分商店,作坊沒有開門,不過就算開門營業現在的生意也不太好,畢竟很多消費者現在都窩在家裡哪也不去。

拉貝是卡賓達市傢俱廠的工人,這家工廠位於卡賓達市的東部,這也很正常,畢竟卡賓達本身就是一座被雨林環繞的城市,所以木材加工是卡賓達重要的產業之一。

卡賓達作爲一座大城市,本身就有不錯的消費能力,所以拉貝所在傢俱廠的生意一直都很不錯。

“早啊!拉貝。”一位戴着口罩的鄰居隔着院子向剛剛走出門外的拉貝打招呼道。

“早,弗拉德。”拉貝迴應道:“最近工作怎麼樣?”

弗拉德皺着眉頭說道:“別提了,昨天晚上我們廠的副廠長給我打電話說廠裡的工友漢斯感染了歐洲流感,他已經被居家隔離。”

“我們廠裡通知,其他人要做好防範工作,一提到這裡我就感覺頭疼,畢竟已經出現了一名感染者,那說不定廠裡可能已經有其他人被感染了。”

“這就讓我感覺進退兩難,如果去上班,可能會被感染,不去廠裡又不批假。”

聽到鄰居弗拉德如此說,拉貝先生不得動聲色往自己家院子裡走了兩步。

他說道:“弗拉德,不要擔心,畢竟歐洲流感的致死率不算太高,也就百分之五左右,如果服用退燒藥物的話,大部分人都應該沒事。”

弗拉德擺擺手說道:“你不用安慰我,我感覺大部分人應該都躲不掉這次瘟疫,畢竟防疫部門也說了,除非完全斷絕和外部的交流,否則很多人都有被感染的風險。”

“但是,對於我們這些不同人來說,這顯然是不現實的,畢竟我們要工作,要生活,不可能躲在家裡什麼也不幹,而且城市是人口密集區,這更有利於歐洲流感的傳播。”

“說到這,反而是鄉下更安全,而且鄉下還能夠自給自足,我都有些想回到我家鄉的村子了。”

無錯版本在6Ⅹ9Ⅹ書Ⅹ吧讀!6Ⅹ9書一吧首一發一本小說。六九書吧讀

對於這一點,拉貝也十分認同:“現在鄉下確實最安全,可惜我們的工作在城市,要是有經濟能力的話,我肯定帶着家人先到鄉下避一避。”

這個時候,康拉德說道:“拉貝先生,你的兒女現在應該已經停了吧!既然如此,爲什麼不把他們先送到鄉下,讓他們的祖父母帶着一段時間。”

康拉德的這個建議讓拉貝眼前一亮,他說道:“你不說,我還真忘了這一點,不過我父母早過世了,但是可以把三個孩子放到我哥哥那裡去。”

大部分東非人,在鄉下都是沾親帶故的,畢竟東非城市化加速發展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很多涌入城市的新市民,以前都是生活在農村。

他們來到城市並且獲得新的戶籍身份,但是他們的親人未必如此,就比如拉貝的哥哥,就生活在東部的一處村子裡。

拉貝說道:“過段時間,我就把他們送過去,順便也讓他們感受一下,我當年的生活。”

康拉德說道:“希望這場瘟疫趕快結束,要不然我們也不至於如此提心吊膽了。”

兩人簡單閒聊了幾句也就結束了,畢竟還要趕着上班。

拉貝來到自家的停車坪上,打開汽車的門,擠了進去。

所謂停車坪就是用水泥砌在拉貝家院子裡的一處水泥地,因爲東非發達汽車工業的原因,很多普通家庭也能購買的起汽車,拉貝自然也不例外。

本身在戰前,東非的汽車產業就已經十分發達,而在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軍隊大規模採購東非生產的車輛,以及非歐洲的海外市場訂單爆發,這讓東非汽車工業更加強大。

截止到1920年,東非的汽車普及率甚至到達了百分之六十,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東非家庭都有一輛汽車。

而現在,東非的汽車價格比之前更加便宜,主要還是受到歐洲戰爭結束的影響,這讓東非車企們剩下了一批存貨。

拉貝開着汽車,就出了門,街道上因爲疫情的影響,行人和車輛比平時少了許多,現在這個時間點,在路上的大部分都是和拉貝一樣,趕着去上班的人。

而東非城市本來就在交通建設上毫不吝嗇,不像歐洲城市一樣,道路狹窄且路況複雜,所以拉貝很快就順利抵達了工廠。

“早啊!拉貝先生。”工廠的保安對拉貝問候道。

“早安,克魯斯。”拉貝回覆道:“還是老規矩?”

名爲克魯斯的門衛說道:“當然,現在這個階段,所有人都要爲自己負責麼!尤其是我們這種人羣密集的區域。”

說着,克魯斯拿着一個噴壺就對着拉貝噴了起來,裡面裝的主要是酒精。

接着,拉貝嫺熟的拿出一根體溫計,當着克魯斯的面量起了體溫。

“三十六度八,正常,恭喜你拉貝先生又是健康的一天。”克魯斯拿着鋼筆在登記表上記錄道。

很顯然,東非對歐洲流感的檢測手段比前世要落後許多,甚至溫度計都需要民衆自備,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畢竟這個時代沒有測溫槍,而水銀溫度計是要接觸人體的。

所以很難共用,這樣一來拉貝等人只能自備溫度計來測量體溫,不過,對於東非這種工業國來說,溫度計也不貴,人人都買得起,而在歐洲流感傳播時期,東非更是做到了家家戶戶必備溫度計,用來隨時檢測體溫是否正常。

“下一個……”在拉貝進入工廠的大門之後,克魯斯對着後面的人說道。

爲了應對歐洲流感,這幾乎成了目前卡賓達市各個工廠的常態,稍微有點規模的工廠和企業,都會做好防範工作。

不過,這也就維持一段時間,且是在感染人羣不多的情況下,要真是大部分人被歐洲流感傳播,那也就沒有必要再搞如此複雜的程序了。

所以說在歐洲流感爆發的初期,反而對東非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反而最大,後期,等到大家都患了歐洲流感,也就沒有必要再做這些防範措施了,不過那個時候,歐洲流感的威力也隨之下降了不少。

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903章 萊茵宮第1081章 消耗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496章 交戰第136章 道路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473章 警示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355章 安卡村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354章 電報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316章 對話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45章 羅恩羅達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58章 密謀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673章 象牙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09章 起步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67章 奧拓第606章 後悔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330章 跑路第837章 颱風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1019章 選擇路線還在審覈……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552章 過往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6章 船隊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308章 滲透第809章 事後第1333章 1919年第1014章 輕工業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775章 紹奎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
第893章 天然氣產業起步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903章 萊茵宮第1081章 消耗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496章 交戰第136章 道路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473章 警示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522章 列強守門員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355章 安卡村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354章 電報第516章 愛國教育第1316章 對話第236章 “羅馬”之謀。第1022章 南德意志王國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1004章 鐵路併網第45章 羅恩羅達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58章 密謀第848章 教育資源集中化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673章 象牙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509章 起步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67章 奧拓第606章 後悔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330章 跑路第837章 颱風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1019章 選擇路線還在審覈……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552章 過往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321章 基圖伊煤礦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46章 船隊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308章 滲透第809章 事後第1333章 1919年第1014章 輕工業第473章 新總督的煩惱第775章 紹奎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