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

這一點就像前世生活水平提高以後,人的欲求也會相對應的提高,就比如實現了天天大魚大肉的人,他可能最回味的反而是曾經生活困苦時吃過的食物。

庫莫耶夫之前在烏克蘭,面對過戰爭下的物資短缺,也經歷過後來在巴士拉難民營的艱難生活,正是經歷過這些困難,反而讓他更珍惜如今的生活。

……

第二天。

貝茨多夫按時的出現在教室裡,他說道:“今天,我們就展開第一次實踐課,所有人按照號碼次序和我走。”

貝茨多夫帶的這個班有六十多人,庫莫耶夫和列布利亞也在這個班裡。

隨後,全班人在貝茨多夫的帶領下,來到了學習營的倉庫。

“每個人領一把斧頭,一把柴刀,你們兩個把這塊磨刀石帶上。”庫莫耶夫和列布利亞被選爲了揹着磨刀石的人。

一塊磨刀石的份量可不小,從外觀來看估計就相當於三四塊紅磚的大小,而且磨刀石的密度要大的多,同時,他們還要帶着斧頭和砍刀。

但是,面對貝茨多夫的指派,庫莫耶夫和列布利亞可不敢扎刺,只能自認倒黴。

隨後,貝茨多夫就帶着一羣人來到了學習營邊的林區,一行人走了將近兩公里才抵達。

其實,學習營最開始就是建設在林區邊上的,但是隨着達沃市面積的擴大,周邊森林面積減小,就造成了這個結果。

“你們顯然也知道了,今天我們要幹什麼!沒錯就是伐木,在棉蘭老島伐木是最基礎的工作。”

“你們也應該初步瞭解了棉蘭老島的環境,那就是雨林多,這裡的森林覆蓋率可以說在九成以上。”

“而我們所需要的土地,就是從這片龐大的雨林中獲取的,而南洋的樹木和雨林,和你們在歐洲見到的森林完全不同。”

“除了伐木以外,還要注意毒蛇,毒蟲等威脅,在棉蘭老島有不少人都因爲被毒蛇或者毒蟲叮咬,從而失去性命,所以在伐木時要格外注意,先用木棍將周邊可能存在的威脅驅趕走,還要當心樹上的威脅。”

“樹木上說不定就有盤踞的毒蛇,而且他們的顏色不容易察覺,躲在樹葉和樹枝上很難發現,所以接下來你們就要注意了。”

“同時,我還要求你們每個人掌握工具的保養,這裡的斧頭和柴刀,都是公家物品,不能丟失,同時要保持刃部的鋒利……”

貝茨多夫侃侃而談,並且親自演示瞭如何正確的保養工具,以及如何對付雨林的樹木和植被,還有遇到各種毒蛇,蜥蜴,甚至可能是鱷魚等危險生物下如何避險等等。

隨後,就開始帶隊“學習”伐木工作,這其實相當於白嫖他們的勞動力,就是在這樣一批又一批學員的“學習”中,達沃市的面積不斷擴大。

正如貝茨多夫所說,整個棉蘭老島可用土地,都是從雨林中索取來的,在棉蘭老島,任何村子和鄉鎮,都是要先清理出一片空地,隨後日復一日的擴張。

機械在這裡並不好使,只能通過人工的方式,不斷拓展耕地和空地。

畢竟,雨林的情況複雜,植被茂密,多水澤,根本不適合拖拉機等大型機械在這裡運作。

而且棉蘭老島還有大量的山地,地形複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東非開發南洋地區的艱難。

當然,想要加快對海外殖民地的開發當然,也有捷徑,那就是解決人口問題,不限於引入移民,提高當地生育率等方式。

而這也是最困擾東非的地方,如今已經過了獲得移民的最好階段,尤其是歐洲移民。

而一戰給東非提供了一個短暫的窗口期,這也是東非爲什麼不擇手段從歐洲引入戰爭難民的主要原因。

即便如此,東非對白人移民的需求和目前移民速度相比,還是有些杯水車薪。

庫莫耶夫和列布利亞兩人自然而然的選擇了一起行動,兩個人拿着斧頭各自對着兩棵比較近的樹木劈砍。

列布利亞說道:“這裡的樹木很多都長的比較奇怪,樹幹光禿禿的,葉子格外大,這一片葉子拿來當墊子都沒有問題。”

“我就看見這裡的一些房子,還真是拿這種葉子做的屋頂,估計可以用來防雨。”

庫莫耶夫說道:“這裡也就是所謂的雨林,真的很難相信,這麼多年,這裡都沒有得到過開發,聽說,東非人也是後來才把這裡搶過來的。”

“不敢相信,在東非人到來之前,這裡的土著文明有多落後,我一直聽說俄國在歐洲算是比較落後的國家,遠不如英法德,但是到了這裡,我感覺這裡的原住民肯定比我們想象的更加不堪。”

“也難怪,歐洲各國隨便就能在海外搶奪如此多的土地。”

庫莫耶夫並不相信這裡的雨林是不能開發的,而這裡的原住民生活繁衍了上千年,都沒有什麼文明發展,不敢想象曾經的達沃有多荒涼。

列布利亞說道:“面對這麼龐大的雨林,估計也只有國家才能大規模開發,這需要強大的組織能力,很顯然這就是我們和土著的區別。”

“聽說,歐洲以外的很多地方,都沒有國家,而是一個個小部落,曾經東非本土也是這樣。”

“雖然那些原始人也在發展,但是速度很慢,以前我不瞭解,現在看到這龐大的雨林,如果人少的話,想要開發這裡還真有些無力,聽說熱帶的植被生長的很快,沒有一定人口,恐怕砍伐速度,都比不上植被的再生速度。”

“還有工具上,東非人的工具質量不錯,沒有高效的工具,想要開發這種自然雨林,那就更困難了,而很多土著連冶金都不會。”

“再加上這糟糕的天氣,十分悶熱不說,還容易下雨,我現在就已經渾身溼透了,以前在俄國,我還討厭過冬天的寒冷,可是現在我懷念那種天氣了。”

“畢竟天冷的情況下,幹活還能暖暖身,而在這裡,越賣力就出汗越多,簡直像是小瀑布,渾身難受。”

糟糕的天氣,確實是南洋開發的難點之一,東非本土當初開發絕對沒有這麼困難,畢竟東非也不會隨時下雨,溫度也相對舒適。

而在棉蘭老島,幾乎隔一小段時間,就下一場雨,下雨的同時,氣溫反而絲毫不會下降,就像一口大蒸鍋一樣。

更別說這裡還有十分多的蚊蟲,泥土,植物的葉子,絨毛,因爲各種原因沾在身上,又熱又癢,十分難受。

對於生活在烏克蘭那種氣候長時間偏向陰冷的斯拉夫人來說,棉蘭老島的氣候簡直要了老命。

肉眼可見的汗水順着他們的衣裳,往地面流入,僅僅是過了一會,所有人的精神狀態就顯得十分萎靡,有氣無力的舉着斧頭和柴刀劈砍着。

而貝茨多夫則早就料到會是如此,他也沒有催促,畢竟這批斯拉夫人初到這裡不久,如果真幹太多活的話,說不定會出大問題。

等他們到了分配地後,再考慮這些問題也不遲,而那時這批人也不歸自己管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斯拉夫人都是這個待遇,就比如女性斯拉夫人,在棉蘭老島這種光棍遍地的地方,還是十分受歡迎的。

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29章 艱苦行軍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552章 過往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47章 趣談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976章 開始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37章 颱風第300章 掠奪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203章 車展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811章 送行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081章 消耗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83章 新民族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21章 裁軍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852章 夏威夷第1448章 竊聽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878章 無線電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32章 押解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775章 紹奎第570章 投降!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282章 學習營第364章 燃燒第345章 援助團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0章 農業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822章 卡賓達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80章 追蹤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967章 奧拓第700章 龍騎兵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792章 條件第79章 閒談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460章 衝突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942章 宣戰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961章 危與機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430章 客人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0章 教育第438章 倒計時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167章 工程奇蹟
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29章 艱苦行軍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552章 過往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447章 趣談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976章 開始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37章 颱風第300章 掠奪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203章 車展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811章 送行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461章 弗里德里希第1081章 消耗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483章 新民族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821章 裁軍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852章 夏威夷第1448章 竊聽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878章 無線電第763章 威脅本格拉第832章 押解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775章 紹奎第570章 投降!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1282章 學習營第364章 燃燒第345章 援助團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80章 農業第1242章 “非法”辦學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822章 卡賓達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780章 追蹤第1115章 農村大發展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967章 奧拓第700章 龍騎兵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792章 條件第79章 閒談第1330章 選定地點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460章 衝突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942章 宣戰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961章 危與機第59章 桑給巴爾宮廷政變第430章 客人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29章 西北將戰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50章 教育第438章 倒計時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167章 工程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