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

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

作爲當前世界第一能源,也是東非第一能源的煤炭,其霸主地位依舊是不可動搖的。

而在吞併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後,東非煤炭儲量進一步攀升,尤其是在莫桑比克的太特市,其就是一個重要的煤炭產區,並且緊挨着中部工業區和馬拉維湖工業區,這兩個工業區是東非重工業最密集的區域,所以沿贊比亞河鐵路,也就是從克利馬內市—新法蘭克福市鐵路,建設經過太特的原因不言而喻。

東非煤炭儲量相較於世界其他國土面積大國而言是相對較少的,像沙俄,美國,遠東帝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都是煤炭大國,只有巴西偏少。

但是東非煤炭的質量放在全世界就很可觀了,而煤炭品質對工業領域的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

就比如讓德國在鋼鐵產能領域超越英國的秘籍“托馬斯鍊鋼法”,就是通過技術手段提高煤炭利用率。

1877年英國人托馬斯和吉爾克里斯特發明了托馬斯鍊鋼法,而德國本土及普法戰爭後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地區鐵礦都以磷鐵礦爲主,長期以來無法解決脫磷問題,成本很高,大大影響了鋼鐵產量。

而托馬斯鍊鋼法通過向貝塞麥轉爐添加石灰,解決了脫磷問題,這一技術上的推廣使得德國鋼鐵產能實現了跨域式增長,1879年德國大量採用此種技術應用到鋼鐵生產中,解決了脫磷問題,並且進行了改造,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而東非在煤炭上的利用率就是比較低的,畢竟東非煤炭質量和德國又是另一回事,所以要東非本土的科研人員針對東非煤炭的特點來研發相關技術。

……

在總結了東非能源格局後,大家又開始進行下一個話題。

這次水利部的亞爾斯德說道:“王儲殿下,這次我們水利部主要要提的就是中,東部內河航運問題,目前經過全國水利建設之後,兩地河流的通航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個新水平,但是相較於東部沿海地區,還是大大不如。”

“所以這次我們水利部的想法是在東非高原和中部高原,實現東非河流的區域性通航能力提升,並且在此基礎上對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兩地河流進行改造升級,同時後兩者的水利建設也是一個大問題,畢竟葡萄牙人統治時期,葡萄牙政府對兩地的開發太低。”

水利部的這些請求,在恩斯特看來一點也不過分,雖然當初爲了興建水利設施,東非付出了“慘痛代價”,保守估計至少有七十萬人爲此喪命,當然,對於這些犧牲在東非水利建設工程中的黑人,東非只能表示哀悼。

在爲這些黑人默哀了三秒鐘後,恩斯特果斷說道:“對安哥拉和莫桑比克的農業水利設施要儘快完善,雖然葡萄牙政府時期,對當地的貢獻極小,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基礎,尤其是安哥拉地區,我們在原有的水利基礎上對當地按照東非標準,重新施工和建設。”

安哥拉的水利設施在葡萄牙人非洲兩塊主要殖民地中是最完善的,但相對於東非的建設標準而言,完全可以說是粗製濫造。

畢竟其殖民地水利建設,很多都是當地種植園各自爲戰,很少有整體上的科學規劃,同時在材料和工具上也十分欠缺。

東非黑奴雖然工作也苦,但是使用的工具和材料都是東非本土生產的,不要小看這一點,像葡萄牙殖民地只能依賴從本土進口,而進口的話成本又太大,所以爲了省錢很多種植園主完全依賴黑人“大力出奇跡”。

加上缺乏科學規劃和指導,兩地的水利設施不成體系,非常零散,且質量參差不齊。

“這一點,殿下請放心,經過三十多年來的經驗,我們水利部已經總結出了足夠的經驗,現在萬事俱備,就只缺人手和物資調動了。”

說到底,水利部還是要人,畢竟水利部下管理的黑人雖然多,但也是消耗品,至於物資調動,反倒不是太大問題,畢竟以前東非鐵路和公路系統還沒有今天發達,現在的各項硬件設施只會比從前更加先進,而東非又一直是糧食生產大國,雖然人口也在增加,但東非國土上的擴張更加驚人。

而新增人口,又需要糧食,糧食生產提升可能要進一步開墾土地,剛好東非國土又增加了,有了更大的空間來發展農業,農業發展又離不開水利建設,這樣就形成了閉環。

“這次我們水利部,至少需要直接動員全國勞工數量兩百萬以上,除了對安哥拉,莫桑比克的水利設施建設,全國其他區域的水利建設也要進一步完善,所以這需要其他政府部門的積極配合。”亞爾斯德說道。

“嗯,水利建設一直是東非的國策,上一次全國水利建設開始的時候,我國國土還沒有今天這麼大,所以水利部要求更多的人手是完全合理的。”

恩斯特對於這一點自然是支持態度,只不過這樣一來,東非黑人勞工的工作量就更大了,去年東非黑人勞工數量已經下降到一千九百多萬,等於這四年來下降了三百多萬。

由此可見,東非對黑人勞工的壓榨程度,當然,這消失的三百多萬黑人,肯定不全是在工地上累死的,很大一部分是被東非送出去了,畢竟東非有黑人勞工報廢制度。

這次水利建設,對於東非的影響肯定是極爲深遠的,畢竟水利建設不同於鐵路,鐵路需要的黑人勞工人數高峰時期也就才三十多萬。

而水利建設所需的勞工數量動輒就是以百萬計,更何況不完全是黑人勞工出力,還有大量東非本國公民參與水利建設。

依照第一次全國水利建設的經驗,這次全國水利建設參與人數保守在兩千萬以上。

水利建設是一個全國性工程,基本能覆蓋到全國各個區域,畢竟涉及到上萬條河流,成千上萬的水庫,甚至每一處田裡的溝渠都屬於水利建設的一部分。

在沒有機械化的今天,這些工程全部都只能依靠人力來完成,而且東非走的是“速通”派,如果不用極限動員模式,三十多年時間東非也不可能實現國力的跨越式增長,成爲世界重要糧食生產國,經濟作物第一大國。

所以在恩斯特看來,水利部要求的兩百萬黑人都是非常保守了,以前世遠東帝國爲例,在二十世紀中後期,爲了修建全國水利,動員了全國數億的人口。

而遠東帝國的水利開發有上千年曆史,東非卻僅有三十多年曆史,這樣一看,東非就是拍馬也比不上遠東帝國。

所以,這樣一來只能在動員東非各地民衆的基礎上,給黑人勞工增加更多的擔子,水利建設工程的任務有大有小,就像農田新建溝渠,基本上是土地開荒時順帶就完成了,而開挖運河,修建水庫這些纔是真正難度較大的。

第926章 機耕路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496章 交戰第1113章 大借款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513章 抉擇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3章 誘拐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862章 後續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41章 衣錦還鄉第844章 魯道夫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182章 中間商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72章 停火線第183章 到達第600章 嘗試第596章 壓迫感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248章 普吉島第396章 推測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404章 暴富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992章 入籍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09章 人才召回還在審覈……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92章 條件第383章 引入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304章 坎帕拉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64章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58章 巴拉圭第792章 條件第552章 過往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780章 追蹤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616章 行蹤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383章 引入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37章 戰爭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65章 電燈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81章 產業衝擊斐迪南大公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
第926章 機耕路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496章 交戰第1113章 大借款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513章 抉擇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123章 誘拐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862章 後續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41章 衣錦還鄉第844章 魯道夫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182章 中間商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572章 停火線第183章 到達第600章 嘗試第596章 壓迫感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1248章 普吉島第396章 推測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404章 暴富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992章 入籍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709章 人才召回還在審覈……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340章 淮海經濟區第792章 條件第383章 引入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503章 多管閒事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304章 坎帕拉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964章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958章 巴拉圭第792章 條件第552章 過往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294章 安達手錶第1436章 街頭爆炸案第780章 追蹤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616章 行蹤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383章 引入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37章 戰爭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301章 奧地利商業考察團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65章 電燈第61章 桑給巴爾新朝雅政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81章 產業衝擊斐迪南大公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