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

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

第一鎮市。

在西班牙向美國宣戰後,恩斯特很快就得到了消息,兩國之間的戰爭自然也吸引着東非海陸軍的注意。

東非海軍成軍歷史短,戰績少,經驗少,所以對於即將爆發海上戰爭十分關注,美國和西班牙都是海上強國,所以這場戰爭不管誰輸誰贏都能爲東非海軍發展提供更好的數據支撐。

美國海軍更是東非的重點關注對象,畢竟美國海軍擴張也就最近這些年,大量新技術應用遠超西班牙這個落日黃花。

而東非陸軍對美西戰爭的關注不強,因爲兩國陸軍交戰屬於菜雞互啄,但是西班牙畢竟在菲律賓應用了一些東非的制式裝備,所以對於步槍,火炮,機槍等武器還是有一定檢驗效果的。

“西班牙和美國這次大戰,估計是整個九十年代最後一場大戰了,加上南非戰爭和遠東戰爭,在短短的十年間就爆發了三次大規模戰爭,這也預示着世界正處在一個激烈的碰撞期,新老勢力之間的戰鬥還遠遠沒有結束。”恩斯特感慨道。

東非對英國,日本對遠東帝國,美國對西班牙都是新勢力對國際秩序中舊勢力的挑釁。

當然,南非戰爭比較複雜,還牽扯到葡萄牙,至於英國和東非之間只能算平手,但是當英國插手南非戰爭的時候,其他國家就很容易忽視掉同樣是主力的葡萄牙,而布爾共和國就更不被關注了。

當然,這三場戰爭其實都是開胃菜,在恩斯特心裡,德國對英國霸權的挑戰纔是最終結局,在老牌國家中英國和法國最具代表性,而新興國家中自然是德國。

雖然有東非,美國,日本,這些後起之秀,但是這些國家都不在歐洲,現在世界文明中心在歐洲,所以含金量不一樣。

一戰主戰場是歐洲,而二戰就擴散到歐亞非這三個地區,當然,二戰非洲的主戰場是北非。

斐迪南大公說道:“現在國際形勢就是這樣,很多國家藉助工業革命的大潮,實現了自身的突破,但是國際社會就是一個早就瓜分好的蛋糕,後起之秀想要分一杯羹只能通過對老牌國家挑戰。”

康斯坦丁:“美國應該不算後起之秀,實際上美國一直都很強大,只不過隱藏的比較深,往往容易被忽視,所以美西戰爭對美國而言也是一個表現其軍事實力的機會,從而再獲得更多政治上的影響力。”

“岳父和父親說的都沒錯,不過也正因如此,我們東非也不能停下發展的腳步,對於東非而言,現在的國際形勢我們是比較被動的。”恩斯特說道:“一方面,我們美國等國家那種雄厚積累,另一方面東非現在國內經濟也剛剛發力,所以我們想主導國際蛋糕的瓜分中,至少還要二三十年時間。”

東非經濟實際上只是剛剛搭建好整體框架,本國的工業化還需要至少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努力。

依照目前東非經濟的發展速度,在1910年以前,東非城市化能突破到百分之三十,那就算東非政府成績十分優異了。

畢竟前世奧匈帝國在1910年,城市化水平也才百分之二十多,沙俄更是隻有百分之十幾,和現在東非相比都差了不少。

東非能躋身於世界強國行列,還是憑藉人口和國土的積累,這一點沙俄也是如此,而其他列強更多是工業實力上強大。

當然,對於提升東非的工業實力,恩斯特是不太擔心的,畢竟東非已經完成了對電力,內燃機等新興產業的佈局,這意味着未來東非科技按照時間推移就不會太差。

所以東非政府的經濟工作,主要還是繼續完善本國經濟制度,催動經濟發展活力,目前國有制佔據主導,能更加有利於東非對其他國家的追趕。

東非對國有經濟的改革從未斷續,即便如前世遠東帝國也要不斷對國企進行鞭策,而東非的國有經濟框架只會更加簡陋,現在東非政府就是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查缺補漏。

當然,關於放開民營經濟的枷鎖,現階段恩斯特依舊不會鬆手,畢竟現在東非國有經濟依舊處在上升期,並且有利於東非政府集中國家資源同其他國家競爭。

等東非國有經濟相對成熟,能夠主導國家經濟發展之後,纔是恩斯特下一步改革開始的時候。

……

因爲東非的挑撥,西班牙推遲了宣戰時間,這使得菲律賓的西班牙駐軍準備時間更加充足。

而在兩國宣戰後,駐紮在香江的美國亞洲艦隊正式向着菲律賓方向而來,而等到美國海軍摸到菲律賓沿海,時間就已經來到了六月份。

而菲律賓的西班牙海軍採取了前世策略,準備依靠馬尼拉灣的地形優勢同強大的美國海軍周旋。

6月3日中午,美國海軍最終抵達馬尼拉灣,和西班牙海軍展開對峙,因爲薩拉戈薩號和薩貢託號的加入,西班牙菲律賓海軍軍艦數量增加到十一艘,包括九艘巡洋艦,兩艘炮艇。

其中僅有薩拉戈薩號,薩貢託號,克里斯蒂娜號爲鋼鐵裝甲,所以西班牙海軍依舊處於明顯劣勢。

雙方僅一個照面,西班牙海軍就被揍的灰頭土臉,衝在最前的克里斯蒂娜號直接被炸出一個大口子,海水迅速向艙室灌入,其他軍艦也或被擊沉或被擊傷,好在薩拉戈薩號和薩貢託號沒有大礙。

這使得西班牙菲律賓海軍不至於信心全失,不過隨着第一輪正面較量,西班牙海軍也不敢再戰,此時西班牙海軍已經損失了四艘軍艦,所以西班牙海軍指揮官果斷下令全軍向馬尼拉灣內逃竄,避免被美軍全殲。

而在逃亡過程中,不出意外又有一艘軍艦被擊沉,而薩貢託號因爲反應不及也身中一炮,唯有薩拉戈薩號還能組織有限反擊。

而在見到菲律賓海軍逃跑後,杜威果斷下令美國海軍追擊慘敵,但是面對家門口作戰的西班牙軍隊,這次美國海軍就沒有這麼好運了。

首先是這次西班牙在馬尼拉灣鋪設了水雷,同時岸防炮也有所升級,所以在追擊馬尼拉灣入海口時,爲了規避西班牙岸防炮的攻擊,一艘美國軍艦向北行駛,一頭扎入了馬尼拉灣的水雷區域。

隨着一聲巨響,這艘美國軍艦很不幸成了美國海軍在美西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軍艦。

而這對於西班牙而言就已經算意外之喜了,當然西班牙政府肯定不這麼想,畢竟他們也不知道前世馬尼拉海戰,美國連一艘軍艦都沒有損失,就輕而易舉的全殲了西班牙的亞洲艦隊。

而這次西班牙亞洲艦隊雖然已經損失近半,但是還有一戰之力,並且擊沉美軍軍艦一艘,不至於讓戰爭輸的太難看,至於後續馬尼拉灣海戰結果如何,還要看兩國下一步操作。

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898章 太特市第1254章 錫礦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92章 挖牆角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20章 購艦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37章 戰爭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20章 購艦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302章 巴庫第803章 威脅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992章 入籍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305章 封賞第1254章 錫礦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457章 爆金幣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13章 野望第810章 海岸線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54章 發“貨”第444章 到家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752章 軟柿子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385章 煽動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924章 海洋第1199章 討論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460章 衝突第566章 比較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008章 分析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430章 客人第833章 拖拉機第1349章 犧牲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73章 籌備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504章 借人第184章 談判第1156章 軟刀子
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898章 太特市第1254章 錫礦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92章 挖牆角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259章 意大利:這次該輪到我上場了吧!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820章 購艦第1534章 航空工業會議第614章 尼古拉特斯拉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25章 魯道夫的變化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37章 戰爭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682章 發展策略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820章 購艦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302章 巴庫第803章 威脅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992章 入籍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305章 封賞第1254章 錫礦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457章 爆金幣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13章 野望第810章 海岸線第405章 運河背後第154章 發“貨”第444章 到家第1457章 爆金幣第1309章 領土置換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752章 軟柿子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385章 煽動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627章 特別行政市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924章 海洋第1199章 討論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229章 開足馬力第460章 衝突第566章 比較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208章 選擇困難症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1008章 分析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20章 熱帶疾病研究中心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430章 客人第833章 拖拉機第1349章 犧牲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73章 籌備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504章 借人第184章 談判第1156章 軟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