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

隨後二五計劃計劃的其他討論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領域,東非輕工業在一五計劃期間僅增長了百分之三十,而重工業比一五計劃之前增長了百分之八十三,而東非農業比一五計劃之前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六,輕工業幾乎和農業相當。

東非在輕工業領域本來就是東非工業的短板,經過一五計劃之後,反而差距進一步加大,所以大力支持發展輕工業是二五計劃期間東非政府的必然趨勢。

輕,重工業本身是相互結合的,產業失衡如果十分嚴重,終究會導致工業體系獨木難支,尤其是對社會層面而言,輕工業更貼近民衆生活,是國家穩定的重要基石之一。

“在二五計劃期間,輕工業生產要加緊資源整合,在二五計劃完成時,輕工業產值至少要比1905年高出百分之五十,在紡織業,文具,日用品,陶瓷等等領域持續發力,大幅度提高我國民衆生活水平。”

東非政府制定的輕工業發展總目標,並不算高,即便東非在二五計劃期間加大對輕工業的扶持,也改變不了二五計劃期間,重工業佔大頭的事實。

就拿鋼鐵產業來說,二五計劃期間,東非鋼鐵產業的目標是翻一倍,在東非其他重工業領域的目標也不會低多少,而且在基礎電力等新興工業領域自然是要繼續擴充產能,鞏固東非的優勢地位。

同時,二五計劃期間國防工業將重點發展,而國防工業天然偏向於重工業,所以東非重工業在東非國家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將繼續保持下去。

……

時間悄然來到1906年,東非的工業計劃也正式由進入“二五”時代。

根據二五計劃,東非將在二五期間建設一千二百多家現代化大型輕工業企業,對應東非城市數量,平均每座城市至少建設兩家大型輕工業企業,這樣來看,二五計劃中事關輕工業發展,對東非中央和地方政府而言並不算太困難。

而在輕工業發展項目中,作爲東非最大重工業基地的波西米亞省收穫頗豐。

哈拉雷市。

市長安塔萊德正在就本市二五計劃城市發展重點和各個部門進行彙報工作。

安塔萊德說道:“根據皇帝陛下和中央政府指示,在二五計劃期間,我們市是傳統工業區轉型的重點示範城市。”

“波西米亞省作爲我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承擔了全國將近百分之二十多的工業生產活動。”

“但是我們省內城市,多數以工礦業起步,產業比較單一,尤其是輕工業生產,和沿海和部分輕工業城市相比差距甚大。”

“雖然重工業發展對於經濟提升作用很大,但是我們要認識到,礦產的存量是有限的,而且隨着經濟發展,技術進步,每年國內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都在迅速增長,就拿鋼鐵產業來說,一五計劃完成,我國鋼鐵產量幾乎翻了一倍,等二五計劃完成,又要翻倍,按照這種趨勢,未來全國鋼鐵產量達到一億噸以上,也不是沒有可能。”

“雖然我們省內煤炭和鐵礦資源比較豐富,可一些依靠小型礦產誕生的城鎮已經呈現出資源加速耗盡的趨勢,如果這些城鎮的資源枯竭,難道就直接廢棄了麼?”

“所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們省未來的重要目標之一,尤其是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提升省內城市經濟發展潛力,而不是隻依靠資源,坐吃山空是我們省要儘量避免的情況。”

資源枯竭這個概念對於東非絕大多數資源型城市而言還爲時尚早,但是並不意味着這種情況並不存在,尤其是一些東非早年依靠小型礦山發家的中小型城鎮。

就拿前世德國傳統工業基地魯爾區爲例,魯爾區資源枯竭問題,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左右。

而現在已經是二十世紀初,也就是說如果東非工業化進展順利的話,那東非在本世紀中期很多區域也可能面臨資源枯竭問題,也就是四五十年的時間,所以提前做好城市轉型工作,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事。

而這些未來可能面臨資源枯竭的城市,他們作爲當前東非工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優勢不僅僅體現在礦產資源領域。

就拿鐵路和公路建設來說,鐵路和公路建設中勢必會向着人口和產業集中的城鎮偏移,這就使得東非工業城鎮的交通基礎都不太差,而且隨着鐵路,公路定型,這種先發優勢也不容易改變。

同時在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資源等等領域,這些早期依靠資源崛起的城市目前也比東非其他區域有着巨大優勢,所以趁着現在礦業開採興盛,大力發展其他產業對於東非未來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而波西米亞省作爲東非最大的礦業開採省份,省內以哈拉雷市爲首的城市大多數都依賴礦業開採以及依靠資源優勢發展的相關重工業部門。

安塔萊德說道:“我們市作爲省內工業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要爲其他省內城市做出榜樣,除了繼續提高鋼鐵工業,電力工業,重型機械裝備製造工業等重工業發展以外,要積極推動我們市在棉紡織工業,食品加工業,家電製造業等輕工業部門的發展,爲城市產業多元化進行積極探索。”

波西米亞省也就是前世津巴布韋北部和東部大部分區域,而哈拉雷位於前世津巴布韋的東北部。

津巴布韋東北部不僅礦產資源優渥,同時也是津巴布韋農業條件和環境最優渥的地區。

所以以前世津巴布韋最精華地區爲核心的波西米亞省,不僅是東非的工業強省,同時還是農業強省。

菸草,棉花,玉米和小麥等農作物種植條件十分優渥,這使得波西米亞省的棉紡織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也比較發達。

但是,以哈拉雷市爲核心的波西米亞省並沒有將本省的農業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畢竟在過去十幾年裡,波西米亞省所在的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就是快速提升工業產能,而波西米亞省又是當下東非各類工業礦產主要產地,所以哈拉雷市爲首的波西米亞城鎮,過去重心主要放在以圍繞採礦業爲中心的重工業發展上。

這使得波西米亞輕工業和農業雖然發展不錯,但參考重工業就比較拉胯了,所以對波西米亞省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是刻不容緩的,同時也是對未來東非發展也最有參考意義。

“依託我們市現有的重工業優勢以及農業優勢,提振輕工業發展,是培育我市新經濟增長核心的重要目的,包括大力推動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發展,同時推動電氣化發展,打造一個新興的家電生產產業集羣。”

電氣化是東非二五計劃期間被重點提及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方向,哈拉雷市自然也要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

電力工業屬於重工業,偏向於能源工業,但是電力工業的最終消費端也就是各種電力設備或者家電產品,同樣也是電氣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

而家電製造業毫無疑問屬於輕工業範疇,東非家電製造業發展歷史比較悠久(和其他國家對比),所以產品已經比較豐富。

第195章 拜訪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31章 部落衝突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76章 摩托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850章 移民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22章 卡賓達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305章 封賞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28章 打探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255章 五五開第524章 幸福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382章 渡河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239章 兵變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299章 預判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145章 機遇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483章 新民族第1265章 新世界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364章 燃燒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053章 波斯灣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92章 挖牆角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418章 學徒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606章 後悔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64章 肉類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474章 人口
第195章 拜訪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1217章 出兵蘇丹第31章 部落衝突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76章 摩托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850章 移民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822章 卡賓達第278章 三千多公里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1252章 軍事安排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305章 封賞第132章 躍躍欲試第1132章 皇室商討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28章 打探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255章 五五開第524章 幸福第737章 奇葩的印度人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579章 東非模式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382章 渡河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239章 兵變第529章 申請回國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00章 威尼斯變化第733章 四面楚歌第765章 南非戰爭下面目全非的歷史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299章 預判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272章 亞得里亞海海戰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145章 機遇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483章 新民族第1265章 新世界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364章 燃燒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1053章 波斯灣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92章 挖牆角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418章 學徒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606章 後悔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64章 肉類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1474章 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