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

隨後二五計劃計劃的其他討論主要集中在輕工業領域,東非輕工業在一五計劃期間僅增長了百分之三十,而重工業比一五計劃之前增長了百分之八十三,而東非農業比一五計劃之前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六,輕工業幾乎和農業相當。

東非在輕工業領域本來就是東非工業的短板,經過一五計劃之後,反而差距進一步加大,所以大力支持發展輕工業是二五計劃期間東非政府的必然趨勢。

輕,重工業本身是相互結合的,產業失衡如果十分嚴重,終究會導致工業體系獨木難支,尤其是對社會層面而言,輕工業更貼近民衆生活,是國家穩定的重要基石之一。

“在二五計劃期間,輕工業生產要加緊資源整合,在二五計劃完成時,輕工業產值至少要比1905年高出百分之五十,在紡織業,文具,日用品,陶瓷等等領域持續發力,大幅度提高我國民衆生活水平。”

東非政府制定的輕工業發展總目標,並不算高,即便東非在二五計劃期間加大對輕工業的扶持,也改變不了二五計劃期間,重工業佔大頭的事實。

就拿鋼鐵產業來說,二五計劃期間,東非鋼鐵產業的目標是翻一倍,在東非其他重工業領域的目標也不會低多少,而且在基礎電力等新興工業領域自然是要繼續擴充產能,鞏固東非的優勢地位。

同時,二五計劃期間國防工業將重點發展,而國防工業天然偏向於重工業,所以東非重工業在東非國家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將繼續保持下去。

……

時間悄然來到1906年,東非的工業計劃也正式由進入“二五”時代。

根據二五計劃,東非將在二五期間建設一千二百多家現代化大型輕工業企業,對應東非城市數量,平均每座城市至少建設兩家大型輕工業企業,這樣來看,二五計劃中事關輕工業發展,對東非中央和地方政府而言並不算太困難。

而在輕工業發展項目中,作爲東非最大重工業基地的波西米亞省收穫頗豐。

哈拉雷市。

市長安塔萊德正在就本市二五計劃城市發展重點和各個部門進行彙報工作。

安塔萊德說道:“根據皇帝陛下和中央政府指示,在二五計劃期間,我們市是傳統工業區轉型的重點示範城市。”

“波西米亞省作爲我國最重要的重工業基地之一,承擔了全國將近百分之二十多的工業生產活動。”

“但是我們省內城市,多數以工礦業起步,產業比較單一,尤其是輕工業生產,和沿海和部分輕工業城市相比差距甚大。”

“雖然重工業發展對於經濟提升作用很大,但是我們要認識到,礦產的存量是有限的,而且隨着經濟發展,技術進步,每年國內對礦產資源的需求都在迅速增長,就拿鋼鐵產業來說,一五計劃完成,我國鋼鐵產量幾乎翻了一倍,等二五計劃完成,又要翻倍,按照這種趨勢,未來全國鋼鐵產量達到一億噸以上,也不是沒有可能。”

“雖然我們省內煤炭和鐵礦資源比較豐富,可一些依靠小型礦產誕生的城鎮已經呈現出資源加速耗盡的趨勢,如果這些城鎮的資源枯竭,難道就直接廢棄了麼?”

“所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們省未來的重要目標之一,尤其是促進產業結構多元化,提升省內城市經濟發展潛力,而不是隻依靠資源,坐吃山空是我們省要儘量避免的情況。”

資源枯竭這個概念對於東非絕大多數資源型城市而言還爲時尚早,但是並不意味着這種情況並不存在,尤其是一些東非早年依靠小型礦山發家的中小型城鎮。

就拿前世德國傳統工業基地魯爾區爲例,魯爾區資源枯竭問題,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左右。

而現在已經是二十世紀初,也就是說如果東非工業化進展順利的話,那東非在本世紀中期很多區域也可能面臨資源枯竭問題,也就是四五十年的時間,所以提前做好城市轉型工作,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事。

而這些未來可能面臨資源枯竭的城市,他們作爲當前東非工業生產中的重要環節,優勢不僅僅體現在礦產資源領域。

就拿鐵路和公路建設來說,鐵路和公路建設中勢必會向着人口和產業集中的城鎮偏移,這就使得東非工業城鎮的交通基礎都不太差,而且隨着鐵路,公路定型,這種先發優勢也不容易改變。

同時在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資源等等領域,這些早期依靠資源崛起的城市目前也比東非其他區域有着巨大優勢,所以趁着現在礦業開採興盛,大力發展其他產業對於東非未來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而波西米亞省作爲東非最大的礦業開採省份,省內以哈拉雷市爲首的城市大多數都依賴礦業開採以及依靠資源優勢發展的相關重工業部門。

安塔萊德說道:“我們市作爲省內工業和經濟最發達的城市,要爲其他省內城市做出榜樣,除了繼續提高鋼鐵工業,電力工業,重型機械裝備製造工業等重工業發展以外,要積極推動我們市在棉紡織工業,食品加工業,家電製造業等輕工業部門的發展,爲城市產業多元化進行積極探索。”

波西米亞省也就是前世津巴布韋北部和東部大部分區域,而哈拉雷位於前世津巴布韋的東北部。

津巴布韋東北部不僅礦產資源優渥,同時也是津巴布韋農業條件和環境最優渥的地區。

所以以前世津巴布韋最精華地區爲核心的波西米亞省,不僅是東非的工業強省,同時還是農業強省。

菸草,棉花,玉米和小麥等農作物種植條件十分優渥,這使得波西米亞省的棉紡織業和農產品加工業也比較發達。

但是,以哈拉雷市爲核心的波西米亞省並沒有將本省的農業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畢竟在過去十幾年裡,波西米亞省所在的中部地區,最重要的就是快速提升工業產能,而波西米亞省又是當下東非各類工業礦產主要產地,所以哈拉雷市爲首的波西米亞城鎮,過去重心主要放在以圍繞採礦業爲中心的重工業發展上。

這使得波西米亞輕工業和農業雖然發展不錯,但參考重工業就比較拉胯了,所以對波西米亞省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是刻不容緩的,同時也是對未來東非發展也最有參考意義。

“依託我們市現有的重工業優勢以及農業優勢,提振輕工業發展,是培育我市新經濟增長核心的重要目的,包括大力推動紡織業和食品加工業發展,同時推動電氣化發展,打造一個新興的家電生產產業集羣。”

電氣化是東非二五計劃期間被重點提及的工業化和現代化方向,哈拉雷市自然也要響應中央政府的號召。

電力工業屬於重工業,偏向於能源工業,但是電力工業的最終消費端也就是各種電力設備或者家電產品,同樣也是電氣化進程中不可忽視的。

而家電製造業毫無疑問屬於輕工業範疇,東非家電製造業發展歷史比較悠久(和其他國家對比),所以產品已經比較豐富。

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35章 牛馬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82章 出口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44章 貿易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99章 結款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673章 象牙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992章 入籍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49章 戰敗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967章 奧拓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62章 打魚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254章 錫礦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973章 籌備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421章 鑄鐵廠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37章 戰爭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282章 學習營第72章 菸草種植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289章 教學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102章 備戰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389章 易手第153章 送酒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577章 收尾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45章 孤兒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203章 車展
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35章 牛馬第1347章 危機意識第882章 出口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000章 兩條腿走路第1176章 萊茵帝國東征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095章 《東,英和解條約》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144章 貿易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99章 結款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061章 無畏艦時代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673章 象牙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992章 入籍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949章 戰敗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967章 奧拓第1366章 德伯爾恩的野心第162章 打魚第377章 意大利的進展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235章 難以預料的發展第1254章 錫礦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973章 籌備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421章 鑄鐵廠第398章 狗都要挨兩巴掌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37章 戰爭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282章 學習營第72章 菸草種植第648章 1883年國防軍事變動報告第289章 教學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102章 備戰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129章 火藥桶上跳舞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389章 易手第153章 送酒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210章 三大艦隊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577章 收尾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545章 孤兒第622章 索馬里漁業前景第1368章 魯道夫的人口計劃第1288章 東法會晤第703章 有軌電車和東非電力發展機遇第1203章 車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