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換牌

第207章 換牌

八月。

東南方向吹來的海風,帶來了一場大雨,雨水一連下了三天,讓整個城市的街道都變得溼漉漉的。

尤其是沒有修築道路的地方,更是泥濘不堪,走過來,鞋上都要粘滿厚厚的泥巴。

雨過初晴,街上又變得行人熙攘,車馬穿行,混亂不堪,這是東非很難看到的景象,估計也就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的開發區可以相比。

因爲東非的城市會有專門的警察維護秩序,以前是軍人,但是改革後,城市裡一部分軍人就轉職成爲了警察。

所以東非的秩序相當好,就算鄉村也是如此,鄉村也有治安人員,目前鄉野的治安人員並沒有變動,所以成爲了特殊的存在。

主要是人員太少,一個村子也就幾個人,接受鄉鎮或者臨近城市警察局管轄。

船隻照常入港,一大批商人和碼頭的幫派開始搶生意,商人主要接貨,而幫派指的是碼頭人員自行組成的派別,大部分是同村人。

碼頭上一番熱鬧景象,可是三年前誰又能想到這裡會有這般繁華盛景,德意志商業聯絡處的理查德如是想到。

三年前自己到這裡,這裡還是個小鎮般規模,人口不多,港口的設施也不完備,建築也很“古樸”,有許多泥巴房子,用草鋪設的屋頂。

唯一沒有變化的估計就是這裡的居民,依然一副面黃肌瘦的樣子,很明顯大多數人營養不良。

沒錯,這裡不是東非,而是遠東的膠州。

膠州是東非遠東移民的中轉港,華北區域的移民最後都會在這裡匯聚輸送到東非。

當然,西北也有一部分人會從這裡出發,但是數量很少,東非官方能輻射到的地方最遠也就到達河南境內。

南方目前的中轉港在上海,黑興根財團在那裡勢力極小,就是做移民生意還要和英美兩國虎口奪食。

這裡就不得不說,德意志人嘴是有點笨,造謠方面絕對比不過美國人,即便東非的許多條件都是“實打實的”,還是有許多人被忽悠到美國去當鐵路工人。

就在今年上半年美國的太平洋鐵路完成了,裡面有多少血淚史只有地底下的華人知道。

這些都是本土華人所不清楚的,不過恩斯特可沒有辦法揭穿這場騙局,美國現在不是美帝,對東非的威脅也不能忽視。

尤其在遠東這地界,除非黑興根財團不想幹了,放棄這塊移民來源地和市場。

如果是統一後的德國來做這件事,估計美國也就嘴上放個屁。

扯遠了,繼續說膠州,膠州在遠東的地位並不算高,在黑興根財團到來之前,這裡也就一個小鎮規模。

鴉片戰爭後,西夷靠着堅船利炮轟開了遠東的國門,西方商人也涌入東方沿海各處。

原本膠州就是幾個小漁村,但是這裡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比較優越,所以有少許西方商人在此做生意。

但是直到1865年,清政府纔在這裡設立哨卡,管理海運,收取稅金,由此可見膠州對清政府的重要性依然不足。

這裡可是後世山東乃至北方經濟最有活力的最重要的港口,現在麼!則是煙臺,那裡是英國人的通商口岸。

在黑興根財團到來之前,膠州只是煙臺東海關的分關。

黑興根財團,除了在這裡搞移民,現在也開始做生意了,自家公司的工業產品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東非的大米等農產品也主要出口到此地。

競爭力方面主要是便宜,從東非啓航折返的移民船隻都會在東非拉上一大批貨物運到這裡。

同時黑興根在這裡還辦了幾家小工廠,主要是紡織廠,不過規模太小不成氣候。

選擇這裡的原因很簡單,東非和德意志目前都不適合搞紡織業,東非人力不足,雖然說“勞工”幾乎是“無限”的,但指望黑人搞紡織這種細活簡直異想天開。

而德意志發展過紡織業,但效果不怎麼樣,既然有人試過水,恩斯特自然不會重蹈覆轍。

依託黑興根財團和東非的商品貿易,膠州的經濟發展的很快,尤其是關稅收入快速的上升,以至於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視,將這裡從煙臺東海關分離了出來,單獨管理,膠州的地方官僚因此都上了一個臺階。

……

就在理查德觸景生情之際,德意志商業聯絡處的牌匾已經被拆下,一個嶄新的黑興根遠東商業聯絡處的牌匾被換上。

“理查德先生,你們的牌子怎麼換了!”一個負責和黑興根財團接觸的清政府官員問道。

“是這樣的王先生,我們接到上面通知,以後就不用以前的牌子了。”

“德意志我知道,可這個黑興根是和前年新建的黑興根銀行是一個意思麼?”

“沒錯,黑興根是德意志的一個邦國,所以對於你們來說這種變化不大,而且來膠州做生意的主要就是我們黑興根財團的人。”

王恩科被理查德的話徹底搞迷糊了,他問道:“黑興根財團?”

“黑興根財團是德意志最有實力的大公司之一,你可以這麼理解。”

“那德意志哪去了?”

“德意志當然存在,但是我們現在不單單是代表德意志和伱們進行貿易了,所以以前的名字就不用了。”

“理查德先生恕我冒昧的問一句,貴公司還代表哪一方?”王恩科趕忙問道。

主要是有點嚇人,不單單代表德意志,那豈不是還有其他國家或者地區。

“黑興根東非王室領地。”

“這?”

“一個新國家。”

“東非是哪?”

“在非洲東海岸,非洲是一個大洲,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個比你們大清還要大的地方。”

“東非這麼大?”

“說了是非洲,東非只不過是上面一個重要的新興國家,就像你們清國是歐亞大陸上的一個重要國家一樣,而東非的全稱叫黑興根東非王室領地。”

……

雖然德意志商業聯絡處改成了黑興根商業聯絡處,但是職能沒有任何變化。

改名是黑興根王室遷徙到東非後的一個政治信號,現在東非主要在遠東搞貿易,未來建國後肯定要派駐外交人員。

那時還頂着個德意志的名號就不好了,不知道的還以爲是黑興根統一了德國呢!(樂)。

膠州除了黑興根財團和東非的商業人員,自然也有德意志其他邦國的商人,也有一些傳教士。

在普魯士還沒有完成統一大業之前,國際影響力輻射不到這裡,黑興根財團在膠州代表德意志自然沒有問題。

事實也是如此,現在德意志對遠東的貿易活動主體就是黑興根財團,其他德意志商人自然也團結在黑興根旗下。

許多交涉問題都由原來的“德意志商業聯絡處”代勞,畢竟黑興根財團在海外是武裝商團,裝有火炮的商船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不過,因爲恩斯特的原因,大家自然是和平相處,前提是不阻礙自己的移民工作,你可以不支持,但是不能反對,這對於遠東當局來說完全是不痛不癢的小問題,或者不是問題,我就是放開了讓你拉人,也趕不上大清人口的增長速度。

至於其他,見慣了英法的蠻狠,黑興根財團簡直就是西夷裡的良心,要是能不帶槍就更好了。

對此,恩斯特表示,你不放心我的良心,我還不放心你們的節操呢!

(本章完)

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67章 推銷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94章 迎接第222章 體面第936章 軍售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063章 推力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404章 暴富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968章 分歧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793章 籠中鳥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51章 坦噶港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803章 威脅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56章 平衡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361章 k001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82章 抉擇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185章 速成第810章 海岸線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539章 鄰居論第6章 戰爭臨近第1259章 同意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63章 站隊第240章 大借款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898章 太特市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220章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13章 野望第29章 艱苦行軍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591章 歸途第426章 回歐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992章 入籍第572章 停火線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286章 工人調動
第1393章 世界經濟復甦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867章 推銷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446章 第四十五個省第1370章 節水農業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194章 迎接第222章 體面第936章 軍售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1510章 九大工業區第1063章 推力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404章 暴富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518章 循序漸進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968章 分歧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793章 籠中鳥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873章 農業結構調整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51章 坦噶港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803章 威脅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299章 喀山國庫劫案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56章 平衡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361章 k001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182章 抉擇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1185章 速成第810章 海岸線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539章 鄰居論第6章 戰爭臨近第1259章 同意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463章 站隊第240章 大借款第412章 買造結合第1502章 雅利安人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898章 太特市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220章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785章 難上加難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13章 野望第29章 艱苦行軍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591章 歸途第426章 回歐第1401章 擺了一道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171章 新達爾馬提亞王國第992章 入籍第572章 停火線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286章 工人調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