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愛德華港。

“這南非的山路可真不好走,還有開普敦的英軍來看也不是完全沒有招架之力。”默爾克對着屬下們說道。

隨着東非的軍事推進,南部軍區也已經深入開普敦東部腹地,只不過受到德拉肯斯山脈影響。除了地形崎嶇以外,河流沼澤極大拖延了東非的行進速度。

而且英軍可以有效藉助狹長地形優勢,阻礙東非國防軍的攻勢,愛德華港距離德班直線距離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原本是東格里瓜蘭的地盤,東格里瓜蘭也是布爾人建立的政權之一,卡在納塔爾殖民地和開普敦殖民地之間,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英軍佔領。

所以這裡原本十分荒涼,愛德華港也建立不久,就是海邊一處小城鎮,人口也不多。

“司令,軍事推進,還是要看內陸地區,現在西部部隊應該已經越過奧蘭治河,畢竟內陸高原地區方便行軍,人口也比較稀疏,而東部是開普敦人口比較密集區域,所以英軍實力反而更強。”

南非的人口呈現團狀分佈,最南邊開普敦市以及周圍,然後是東部以東倫敦和伊麗莎白港爲核心,這兩處都是英國的核心地帶。

再往北就是納塔爾殖民地和原布爾人幾個共和國地方,人口比較稠密,而西部布爾共和國和開普敦之間的高原地區則是人口真空區域。

東部納塔爾殖民地德班港到東倫敦之間也是如此,只不過這裡的英國人比西部更多,加上原納塔爾殖民地主力英軍南下,所以默爾克部遇到的阻力也就更大。

默爾克說道:“愛德華港英國人建設還沒有幾年時間,原本東格里瓜蘭的核心區域在科克斯塔德,而不是沿海區域,所以愛德華港現在就是我們前往東倫敦的最後一道障礙。”

“不過這中間還有三百多公里路程,繼續和敵人消耗,速度實在太慢,給後方發消息,看看海軍能不能幫助我軍更快的突破敵人的封鎖。”

英軍能夠從德班安全撤出,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藉助了海上通道,從而實現有序撤退。

而之前東非海軍主要配合北部東非部隊,對莫桑比克沿海進行打擊,現在莫桑比克的戰爭已經結束。

所以默爾克就打算藉助海軍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當然,如果從新漢堡港藉助商船也可以達成默爾克的目的,只不過風險比較大。

開普敦海軍實力尚在,雖然不能北上主動進攻東非海軍,但是在區域內防範東非海軍南下還是有些作用的。

所以默爾克想走海路,就必須有海軍護航,至於陸地上的英軍完全可以只留下小部分部隊和他們糾纏。

因爲開普敦殖民地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周邊,所以只要攻破東倫敦和伊麗莎白港,東部英軍基本再無抵抗之力。

東倫敦和伊麗莎白港,同時是英軍的後方,截斷這兩個地方之間的聯繫,光是後勤上,東非就可以卡死英軍,從而達到迫使敵軍不戰而降的目的。

……

在默爾克部南下的同時。

剛剛參加完莫桑比克戰爭的東非各個部隊也開始南下,按照總參謀部的指示,增援南方戰場。中央鐵路新漢堡港(理查德港)到奧托(比勒陀利亞)市段也變得繁忙起來,自從東非重新奪回南邊疆省東部。

被英國人破壞的中央鐵路也得到徹底修繕,不過軍隊南下,難度也很大,除了維持莫桑比克穩定以外,需要留下大量人手維持秩序,還有數十萬俘虜要看守。

目前東非的打算是把這些俘虜在馬普托等莫桑比克港口地區進行安置,然後通過海陸輸送物資和口糧。

當然,養着幾十萬張嘴不是東非的作風,在鑑別出有價值的俘虜後,大量黑人直接獲得東非的“奴隸”編制,對莫桑比克的種植園,進行維護。

最讓東非頭疼的其實是印度人,首先印度人不是土著,畢竟印度那麼大一個英國殖民地就在印度洋上,但是,印度人又不屬於英國人。

現在東非最害怕的就是英國政府直接放棄這批印度人,要知道南非戰爭到現在爲止,東非俘虜的印度士兵已經超過十七萬。

這如果學習布爾人都足夠在南非成立一個國家了,所以對印度人的處理是一個大麻煩。

當然,這個麻煩是針對恩斯特而言,在東非官員看來,完全是一個小問題,恩斯特對印度人感觀差,但東非的官員看來印度人和黑人沒有區別,反正都沒有人權,直接充當奴隸也無所謂。

但是,如果真讓這麼多印度人在東非紮根,那未來絕對是麻煩的源頭之一,畢竟從前世非洲情況來看,只要被英國殖民的地方,就容易形成印度人集羣,而以日後印度人的繁衍速度,還有印度距離東非的距離,很容易形成印度拖家帶口到東非討生活的情況。

所以爲了應對這“劣質”移民出現的可能性,恩斯特的想法是把東非境內的印度俘虜打包送回印度,就算戰後英國人真無賴把印度人留在東非也是如此,大不了東非多掏點船費。

當然,恩斯特這麼幹,沒有歧視印度人的想法,實際上有不少印度商人在東非沿海地區從事商業貿易。

但是這種人肯定和被俘虜的印度士兵不一樣,印度士兵基本上是社會底層,除了一身蠻力根本沒有利用價值,而且他們雖然身強體壯壞毛病卻不少,作爲熱帶國家人種,印度人和東南亞土著非常懶散,恩斯特最害怕這些印度人把東非人帶進溝裡。

對於國民的“勤勞性”,一直是恩斯特看重的問題,不要認爲這是小題大做,因爲東非是一個適合躺平的地方,這裡的黑人就躺平了上千年。

像前世美國和俄羅斯的流浪漢,有些可能會受到嚴寒和食物的威脅,不得不從事一些勞動。

而東非這種“四季如春,物產豐富”的地方,說實話基礎設施如果建設完成簡直就是流浪漢的天堂。

所以爲了避免這種情況,就只能從社會風氣上下手,東非政府爲引導,讓東非國民“內卷”起來。

而像印度這種“懶散”的狀態,是非常具有負面教育意義的,當然,在19世紀,其實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印度人並不是個例。

但是,東非人口主要以德意志移民和遠東帝國移民爲主,可以毫不留情的說這兩個地區的居民是當前世界上“最勤勞”的人民。

當然,在19世紀以前英法兩國也是如此,不過隨着工業革命的推進,英國已經度過了那種把人當畜牲(實際上比畜牲還不如)的年代,而法國人喜歡享受,所以在19世紀兩國面對德國競爭,被迅速縮小差距。

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1302章 巴庫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441章 回國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395章 耍無賴第1377章 賄賂第51章 坦噶港第797章第616章 行蹤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162章 打魚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76章 酒精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981章 捷徑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156章 軟刀子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285章 挖坑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506章 焦夫鎮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326章 野望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185章 速成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182章 中間商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117章 輿論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515章 狗咬狗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390章 勸離第189章 佔領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608章 會面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13章 野望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889章 遠東戰火
第1313章 交易達成第1302章 巴庫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441章 回國第1554章 雙翼市場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395章 耍無賴第1377章 賄賂第51章 坦噶港第797章第616章 行蹤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433章 小治強工程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162章 打魚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1346章 城市轉型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443章 韜光養晦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76章 酒精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311章 秘密會議第981章 捷徑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653章 省會選擇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370章 (不用訂閱章)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156章 軟刀子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285章 挖坑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77章 “貨物”到港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1506章 焦夫鎮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188章 維斯特宮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762章 分鍋會議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1326章 野望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13章 國際調停第1185章 速成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28章 “圈地運動”第1182章 中間商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117章 輿論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515章 狗咬狗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7章 達累斯薩拉姆第390章 勸離第189章 佔領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287章 不動如山第608章 會面第896章 “草原”大遷徙第437章 霍亂和黑幕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13章 野望第1101章 東非對波斯尼亞的滲透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889章 遠東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