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9章 意大利啤酒館

在沉思了片刻之後,康拉德首相說道:“殿下的這個計劃,或許還可以再大膽一些,不僅僅是達爾馬提亞,我們或許可以進一步擴大移民來源。”

“畢竟,達爾馬提亞的德意志人口也就不到百萬,光是填充威尼斯都十分費勁,想依託這一個地方的人口,從而推動全國範圍的德意志化十分吃力。”

在魯道夫的勸說下,康拉德也不在乎所謂“血統”之辯了,相對於目前主體民族不足的問題,混血德意志人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甚至根本就不是問題。

投工……拋開舊窠臼,剎那天地寬,這就是現在康拉德首相內心的感受。

康拉德在魯道夫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變本加厲道:“殿下的計劃,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幾個月前,美國國內德裔的問題。”

“美國是世界德意志人口第三多的國家,我們或許可以藉助這個機會,從美國吸收一部分對美國政府不滿的德意志人迴流德意志地區。”

魯道夫說道:“不過,你的這個建議也有很高的風險,畢竟美國的德意志人經過長期美國思想的洗腦,這可能增加不穩定性。”

所謂美國思想無非就是民主和自由,曾經魯道夫也是這種思想的擁護者,現在卻反過來來維護君主專制,也可以看出魯道夫思想上的轉變。

康拉德首相苦笑道:“殿下,我自然也清楚這一點,可是當今世界,德意志人定居的主要國家中,我們很難找到合適的人口來源。”

“德國,以前德國經濟不好的時候,德國倒是有不少人到帝國定居,但是現在德國的人口外流已經徹底結束。”

“除此外,其他歐洲的德意志國家,經濟水平都不比帝國差,而且體量太小,我們對於他們沒有吸引力不說,就算他們真的人口外溢,也滿足不了我們的需求。”

“除了這些國家以外,最重要的德意志人聚集地,無非就是南美和東非,南美地廣人稀,估計移民到那裡的人也不會回來。”

“最後就是東非,東非雖然人口衆多,但是東非地大物博,經濟發展迅速,我們幾乎不可能從東非虹吸人口。”

放在上個世紀,其實還是有不少東非人移民奧匈帝國的,不過,其中很多都是東非主動往奧匈帝國摻的水。

畢竟,上個世紀,東非可是徹頭徹尾的閉關鎖國政策的執行國家,如果東非政府不點頭,根本沒有人口外流的可能性。

而達爾馬提亞王國就是東非政府最得意的傑作之一,成爲了東非反向輸出移民的典範地區。

但是,這些移民很難說是東非人,反而是遠東人的可能性更大,而事實也是如此,東非有遠東移民的渠道,奧匈帝國想要多少,就能給多少。

但是很顯然,沒有德意志化的遠東移民,奧匈帝國是不可能接受的,而達爾馬提亞王國之所以能被東非“騰籠換鳥”,靠的是東非簡易版的“德意志教育”和人口走私。

東非當初向達爾馬提亞輸出的移民,絕大部分都是黑戶,而且配套上簡化的德意志教育。

這種教育和東非本土有很大區別,具體表現就是教育質量差,除了德語一定過關以外,在其他方面幾乎沒有要求。

而東非的義務教育就不是如此,雖然早期東非義務教育受條件限制,質量也不是很高,但是除了德語以外,諸如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也一併推廣,同時東非的義務教育階段時間維度長達十年,這也是達爾馬提亞王國實行的教育所不能相提並論的。

而等到一戰前,達爾馬提亞的混血德意志人,其知識平均水平也就限於會說德語,並且會簡單的讀和寫,其他知識可能小學畢業水平都達不到。

不過,再怎麼說,這些移民的口語已經徹底變成了德語,算是半個德意志人,加上血脈的雜交,奧匈帝國也就捏着鼻子認了。

在一戰前,奧匈帝國對於達爾馬提亞王國的混血德意志人其實是很不待見的,除了血脈混雜之外,還有對東非政府這種偷偷摸摸行爲的不滿,說難聽點這是干涉奧匈帝國內政。

當然,在經歷過一戰後,奧匈帝國表示這種混血德意志人真香,雖然心裡依舊膈應,但是確實好用和聽話。

康拉德接着說道:“所以,縱觀全世界,目前找不出比美國更好的德意志人來源地,美國德意志人數量甚至比帝國都多。”

奧匈帝國的德意志人也就一千多萬,而美國的德意志人卻至少高達一千五百萬,甚至可能超過兩千萬或者更多。

這並非虛言,美國的德裔人口占比最少在百分之十五以上,而美國的人口卻接近一億水平,畢竟過去兩三百年裡,美國一直都是德意志地區的主要人口流入地之一。

也就是東非在上個世紀中後期,異軍突起,短暫成爲過德意志人的第一移民目的國,而這種情況也僅僅持續了不到四十年時間,就隨着德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而結束了。

而且,後期東非移民人口的數據水分也很大,很多斯拉夫人也被直接劃入德意志移民範疇,而爲東非提供該類型人口的主要國家就是奧匈帝國。

當初移民到東非的德意志人裡至少有三成是直接由斯拉夫人直接轉化的,東非這也算幫助奧匈帝國遏制了斯拉夫人的增長,不然現在奧匈帝國的情況只會更加艱難。

否則很難說在經歷一戰摧殘後的奧匈帝國爲什麼沒有直接解體,這其中顯然也和東非,或者說恩斯特在奧匈帝國下的閒棋有所關聯。

康拉德接着說道:“美國的德裔人口,我們只需要挑選那些知識水平不高的即可,這樣就能把風險降到最低。”

對於康拉德所說,倒是讓魯道夫想起了曾經東非的操作,當初東非招收移民基本上就是儘可能的挑社會最底層的老實人。

這些人口的綜合素質雖然低下,但是絲毫不耽誤東非在本世紀初成爲世界上的大國。

畢竟,人口素質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提升,就像東非大規模的普及義務教育一樣,東非從原本的落後農業國,發展到如今人均受教育水平首屈一指的國家,雖然過程艱辛,但勝在穩定。

魯道夫皇儲說道:“這也是一個辦法,美國德裔因爲之前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歧視,確實在心理上比較容易拉攏,更何況帝國也算他們曾經的母國。”

德意志移民作爲曾經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羣體,因爲國家分裂的原因,反而更多偏向於以民族自居,說奧匈帝國是他們母國確實沒有太大問題。

就算今天,德奧兩國的民衆也可以互通往來,奧地利也有不少德意志人依舊抱着大德意志的思維,就比如跑到德國發展的某個落榜藝術生。

以至於前世落榜藝術生合併奧地利,都不能算侵略而是統一,而奧地利也基本沒有抵抗。

康拉德接着補充道:“不僅美國,其實東非我們也可以想想辦法,東非人口可是排在世界第三的大國,而且是最大的德意志國家。”

既然都葷素不忌了,康拉德自然在心底默認了東非作爲一個德意志國家的“事實”。

一想到東非,康拉德對於如今東非的發展也是十分嫉妒和眼熱,當年帝國或許就不應該在歐洲這個爛泥坑裡打滾,而是學習萊茵皇室到非洲開疆拓土。

畢竟,奧匈帝國當年再怎麼說也比有名無實的黑興根親王國要強大的多,結果因爲各國對非洲的不重視,讓萊茵皇室撿了大便宜。

……

在魯道夫和康拉德謀劃奧匈帝國未來的時候,在阿爾卑斯山脈的另一側,距離維也納數百公里的意大利王國首都,一羣激進的年輕人也在“暢想”着意大利的未來。

都靈。

曾經撒丁王國的首都,也是如今意大利王國的首都,可惜因爲上個世紀統一戰爭的失敗,導致所謂的意大利王國有名無實,而這個名字也代表着意大利人最後的倔強。

而都靈這座意大利最發達的城市,也是歐洲人口超百萬的大都市之一,尤其以輕工業出名,不過重工業在意大利也排在前列。

即便沒有達成統一大業的意大利王國,全國人口數量也十分可觀,在一戰前,整個意大利王國的人口就已經突破兩千多萬,這還是在許多本國民衆遠走他鄉的情況下發生的。

而龐大的人口規模,讓意大利成爲了歐洲人口大國的守門員,除了本土的兩千多萬人口外,意大利的紅海殖民地人口也有百萬之多,由此可見意大利王國發展的艱辛。

而之所以說意大利是歐洲人口大國守門員的原因在於歐洲除了幾個大國以外,人口超過兩千萬的國家只有意大利王國一家。

而大國的守門員,同時也是世界列強的守門員則是西班牙,人口也才兩千多萬,光從人口來看,意大利王國實際上並不比西班牙差多少,但其他數據意大利就和西班牙差許多了。

在都靈的一家啤酒館裡。

一名手舞足蹈的中年男子正在向大家描繪着自己的野心藍圖。

相對於隔壁奧匈帝國和法國,意大利王國對於瘟疫的管理就鬆懈的多,一方面意大利人本來就比較鬆弛,另一方面意大利王國沒有法國和奧匈帝國那樣的人口危機存在,反而本國人口密度有些過於突出。

所以,即便如今疫情在意大利十分嚴重,但是各類經營場所照樣運行。

而都靈也是如此,在街角的這家啤酒館裡,匯聚着一大批失意的意大利人,這個時代很難有人不失意,畢竟社會的大環境不好,所以一種悲觀的情緒在社會上蔓延。

而這種環境下,也最容易被野心家所利用。

“上個世紀統一戰爭的失敗,是我們意大利如今苦難的開始,該死的奧匈帝國還有政府的蠢豬,讓我們意大利統一美夢淪爲了整個歐洲的笑柄。”

“而在世界大戰之中,政府的唯唯諾諾又讓我們錯失了收復東倫巴第和威尼斯失地的大好良機,政客們應該爲自己的膽小,懦弱飲彈自盡,他們斷送了整個意大利的未來。”

“我們偉大的意大利,本來應該成爲一個強大的國家,坐擁四千多萬人口和諸多優良海岸,成爲整個地中海的大國。”

“要知道上個世紀,意大利海軍還曾經超過奧匈帝國,而現在卻只能萎縮在利古里亞海和第勒尼安海,這是意大利人的恥辱……”

放在平時,中年男人的話很難引起大家的共鳴,不過現在顯然是特殊時期,歐洲流感和經濟蕭條的影響下,大家的日子都苦哈哈的。

所以,都靈啤酒館裡的一衆三教九流,聽到誰罵當局,那就跟着喝彩。

而中年男人看着眼前的景象,心裡獲得了極大的滿足,這不正意味着他的理論深得人心麼!

作爲原意大利工黨的一員,他對於這種發動底層羣衆的把戲很擅長,當然,學會了工黨的那一套煽動人心的辦法,但是他又不滿足於工黨的各種條條框框,或者說工黨的很多政治理念,所以他退出了這個組織。

就比如意大利工黨不支持他擴張意大利領土的主張。

這個中年男子名叫貝尼託,出生在一個意大利工黨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活躍的意大利工黨成員,這也是早些年貝尼託參加意大利工黨的原因。

而正是因爲這份經歷,讓他掌握了工黨的組織和宣傳手段,在1919年,他開始自立門戶,成立了屬於自己的政治團體,意大利戰鬥隊。

“諸位,有沒有人願意加入我們,一起爲意大利的偉大統一事業共同進步和努力?”貝尼託眼見時機成熟後問道。

貝尼託雖然抨擊意大利王國,但是他很聰明的將政治口號定位成爲統一,讓意大利成爲世界大國,這樣一來,貝尼託雖然在如今意大利政府那裡掛着號,卻被當局認爲是一個沒有威脅的政治活動家。

畢竟,支持統一的意大利人比比皆是,至少在意大利王國境內如此,因爲即便幾十年過去了,意大利王國依舊是最有希望統一意大利半島的國家。

其餘兩個意大利半島國家,教宗國毫無進取之心,而歐洲社會顯然也不允許他們有進取心,而那不勒斯則是奧匈帝國扶持的傀儡,雖然在一戰期間獲得了自主權,擺脫了奧匈帝國的操縱,但是很不得人心。

而貝尼託的意大利戰鬥隊實際上是一個跨國組織,其成員遍佈意大利王國,教宗國和那不勒斯王國三個國家,同時在奧匈帝國控制的東倫巴第也有滲透。

“貝尼託先生,我想和你們一起做出一番事業!”

“加上我,早就看王國當局的那羣蟲豸不爽了。”

陸陸續續啤酒館裡貝尼託又獲得了一批追隨者。

而於此同時,意大利工黨卻承受着意大利各國的嚴厲打擊,這讓貝尼託的團隊撿了大便宜,開始迅速向整個意大利半島蔓延,一個規模過萬的龐大政治勢力在意大利半島上悄然升起,而他的出現,將對未來的歐洲產生不確定的影響。

第35章 牛馬第867章 推銷第945章 空軍第924章 海洋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618章 良知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012章 萌芽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56章 軟刀子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220章 萊茵人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76章 開始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609章 提升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472章 備戰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166章 體驗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34章 動員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749章 南下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228章 留學生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38章 三把“刀”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69章 距離感第1166章 體驗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96章 壓迫感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305章 封賞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04章 暴富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356章 鐵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417章 炊事車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445章 凱末爾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460章 衝突第151章 在法國第658章 方針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43章 70式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878章 無線電第1045章 教育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93章 姆特瓦拉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38章 開墾第1518章 旅遊業第464章 勸說第295章 拒絕第384章 臨危受命
第35章 牛馬第867章 推銷第945章 空軍第924章 海洋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45章 菸草工廠第618章 良知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012章 萌芽第1532章 轉移文化資產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56章 軟刀子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220章 萊茵人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76章 開始第1136章 糟心的威廉二世第609章 提升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472章 備戰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166章 體驗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34章 動員第226章 遠東大使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195章 新能源城市第749章 南下第519章 百萬黑奴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228章 留學生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238章 三把“刀”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269章 距離感第1166章 體驗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750章 葡萄牙士兵的抱怨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71章 海底電纜第596章 壓迫感第699章 兵役登記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305章 封賞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959章 南美國家關係第1033章 一五計劃尾聲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04章 暴富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356章 鐵路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417章 炊事車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1445章 凱末爾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460章 衝突第151章 在法國第658章 方針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243章 70式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878章 無線電第1045章 教育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93章 姆特瓦拉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854章 美國人密謀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38章 開墾第1518章 旅遊業第464章 勸說第295章 拒絕第384章 臨危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