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龍騎兵

第700章 龍騎兵

南普魯士省。

涅裡市是前世肯尼亞西南部城鎮,肯尼亞中央省首府,區域咖啡、茶葉、劍麻、穀物、畜產品集散地,和前世一樣涅裡市在東非也是農業比較發達的地區。

東非最大的軍馬場就建在涅裡市東南35公里外的廣闊草原上,培育有馬匹三萬多匹。

涅裡軍馬場場長赫爾曼接見東非軍方的人員。

馬爾斯少將:“根據政府的命令,就地成立兩個新的騎兵師,我們在這裡展開爲期半年的軍事訓練。”

南普魯士省坐擁地利之便,北方就是東非最大的畜牧業基地,南普魯士省則是處在驟然隆起的東非高原的北部邊緣,以內羅畢爲省會,同時擁有基蘇木這座大湖(維多利亞湖)之畔的繁華城市,省內經濟放在整個東非也是非常發達,和東邊的東方省(省會蒙巴薩)共同組團構建了北方工業帶的核心。

從北方牧場挑選出來的馬匹可以就近接受高原訓練,高原氣候畢竟和平原還是有些區別,所以南普魯士省一直是東非騎兵的一處絕佳訓練場所。

實際上,南普魯士省也有自己的高原軍馬場,只不過南普魯士省的種植園業更加發達,所以聲名不顯。

南普魯士省的熱帶高原地形非常適合軍馬養殖繁育,這裡的氣溫常年維持在十幾度左右,比較涼爽,是戰馬比較喜歡的環境。

就像前世,肯尼亞擁有全世界環境最優良的馬拉松訓練場一樣,不知道這種環境對馬匹有沒有影響,不過涅裡軍馬場的各種條件確實比北方牧場要好的多。

“新成立的兩個師劃在北方軍區,新番號爲221師和222師,是模仿歐洲龍騎兵組建的騎乘步兵,按照步兵訓練方式結合騎兵的機動性組建的新式機動部隊。”

實際上221師和222師就是歐洲的“龍騎兵”,再籠統來說就是騎馬的步兵。

東非之前有四個騎兵師編制,東部軍區就有三個,西部軍區一個,近衛師還有單獨的騎兵旅,實際上和一般意義上的騎兵師沒有區別,所以在1887年以前,東非實際上有五個騎兵師。

之前的東非騎兵,還屬於傳統騎兵範疇,而這次的221師和222師屬於機動步兵,兩者有根本性區別。

在此之前東非騎兵師存在的意義就是爲了對付處於冷兵器時代的土著,現在東非的敵人已經從冷兵器變成了熱武器的現代化軍隊,所以東非軍方也要做出調整。

兩者武器裝備也有很大差別,最明顯的就是東非龍騎兵配有工兵鏟,當他們突進到某戰略地點並轉入防禦的時候,則可以使用工兵鏟構築防禦工事。

鶴嘴鋤則是歐洲龍騎兵的傳統工具,源自古羅馬時代,在比較重視傳統的歐洲仍然是主流。

而工兵鏟被重視起來還是在1869年,丹麥人馬德斯·利納曼發明了一款兵工鏟,然後在沙俄軍隊裡大規模使用。

受前世影響,東非工兵鏟設計是相當“大膽”的,根據軍隊需求,進行了各種“改良”,以適應不同部隊的需求。 全新的戰場環境,要求每個士兵必須隨身攜帶掘壕工具,只有如此,他們才能迅速構建掩體保全性命。只是,這種新的作戰方式仍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在那些傳統悠久的軍隊中,對構建壕溝的抵制尤其強烈。

而東非國防軍就沒有這種“保守”的觀念,作爲由“底層”組建的新軍隊,同時積極吸收普魯士陸軍的務實性,所以東非在武器裝備上也講究實用性和便捷性。

赫爾曼:“將軍放心,我們一定配合好你們的工作,只不過我們也只能提供訓練場地,相關的基礎設施並不完善,尤其是一次性提供兩個師的生活和訓練設施,這就十分爲難我們了。”

“這一點你們不用擔心,我們有的是人手來自己解決這些事,只不過需要馬場的人配合指導,要不然把這裡搞得亂七八糟,你們也不好交代。”馬爾斯少將說道。

馬爾斯少將帶着八千多人的新兵,他們是充當勞動力的主力軍,還有兩千老兵,是從123師,近衛師抽調的,他們將成爲兩個新騎兵師的骨架,帶領這些新兵迅速成長。

在涅裡軍馬場和涅裡市政府的配合下,僅用了一週的時間,就基本解決了居住問題,因爲涅裡市北部就是林區,所以方便就地取材,同時通過北方鐵路,可以補齊其他欠缺的物資裝備。

對這些新兵的“馴化”也就此展開。

馬爾斯少將:“隨着軍事科技的發展,步槍性能提升,機槍和火炮的大力發展,實際上傳統騎兵的作用正在大大被削弱,我國現有的五個騎兵部隊,實際上是半過渡性質的騎兵部隊,而這次組建的兩支騎兵部隊,正式向着歐洲的騎兵模式發展。”

“龍騎兵雖然不同於傳統意義的騎兵,但是他的作用在歐洲戰場上越來越得到凸顯,更能適應時代發展,這是之間五支騎兵部隊沒有按照歐洲騎兵標準來建設的重要原因。”

畢竟東非之前的對手,除了德蘭士瓦人,東非國防軍就沒有見過其他騎兵部隊,實際上布爾人的騎兵也不正規,他們面對的祖魯人也是強悍的步兵。

“所以你們不要認爲龍騎兵地位低於傳統騎兵,至少在東非不是這麼安排的,理所當然的,你們也要像傳統騎兵部隊一樣,愛護自己的馬匹,同時注意衛生工作。

戰馬是你們的夥伴,生死搭檔,馬匹管理要嚴格按照規定和程序嚴格執行,每天按時清理馬廄,填充草料和水槽,鞍具定期保養維護,保證存放室乾燥通風,馬匹生活的地方要保持乾淨衛生,防止疾病的傳播。馬匹糞便要及時清理,保證馬場的清潔衛生。”

在歐洲,龍騎兵的地位因國而異,不過像德法等主流歐陸國家,龍騎兵地位不及胸甲騎兵,槍騎兵,驃騎兵等。

在英國龍騎兵的地位就大大提升,是重騎兵範疇,不過英國是島國和歐洲大陸不同很容易理解,還有瑞典的龍騎兵也比較特殊,瑞典龍騎兵在實際使用中是按照輕騎兵和火槍騎兵的戰術用途運用的。

普遍情況下龍騎兵都處於比較尷尬的狀態,類似於傘兵和海軍陸戰隊剛組建的時候。

不過在19世紀末,龍騎兵終於開始受到各國重視,並且得到大力發展,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

不過騎兵發展屬於“落日餘暉”,未來隨着車輛技術的發展,還有各種剋制騎兵的武器,戰術等等,不再被時代所需要,但是這不是當前時代各國所考慮的問題,就比如東非國防軍,倒是想用汽車來替代馬匹,但是從現在的技術,質量還有產量上都是不可能實現的。

(本章完)

第631章 準備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07章 迂迴第1117章 輿論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402章 妥協第676章 摩托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345章 援助團第320章 雙標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014章 輕工業第103章 “大殺器”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837章 颱風第802章 爭論第981章 捷徑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024章 監視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472章 備戰第850章 移民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72章 備戰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847章 畜牧業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13章 站隊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372章 平原省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961章 危與機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536章 間諜第612章 美食節第775章 紹奎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347章 開飯第624章 要人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616章 行蹤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422章 蘇聯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797章第1084章 底氣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821章 裁軍第871章 “萊茵”市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435章 雙總部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87章 勸說
第631章 準備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607章 迂迴第1117章 輿論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402章 妥協第676章 摩托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41章 下次還敢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111章 第一百一十像 文明論第280章 巴加莫約造船廠和文化戰爭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345章 援助團第320章 雙標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256章 意大利“難民”接收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217章 恩斯特的小算盤第1014章 輕工業第103章 “大殺器”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837章 颱風第802章 爭論第981章 捷徑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1024章 監視第305章 伯明翰和平協議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472章 備戰第850章 移民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472章 備戰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847章 畜牧業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1074章 市場和矛盾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083章 憂心忡忡的英國人第138章 第一百三十六 那基瓦力湖戰役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310章 援助非洲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24章 籌措資金第1013章 站隊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372章 平原省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1029章 國防工業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961章 危與機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536章 間諜第612章 美食節第775章 紹奎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783章 馬普托陷落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347章 開飯第624章 要人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616章 行蹤第1097章 三五計劃第1422章 蘇聯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797章第1084章 底氣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1206章 “情同手足”第821章 裁軍第871章 “萊茵”市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233章 又水一章(勿訂)第1297章 熬過光明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435章 雙總部第406章 黑色產業鏈第187章 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