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學徒

最終設計下來,野戰炊事車分爲兩個爐竈,近似正方形,一匹馬就可以拉着走,也可以由兩個人或推或拉,和普魯士的野戰炊事車有些相似但大爲不同。

(圖:普魯士版一戰)

這種野戰炊事車經過恩斯特的魔改,配重大大減輕,同時因爲只有兩個輪子,對於東非道路或者野地適應能力加強,不過因爲只有兩個輪子的原因,在固定時需要兩條可收放支架。

沒有專用烤爐和咖啡爐,實際上當前的普魯士雛形野戰炊事車也不可能配有烤爐,畢竟燒糊糊用不上,戰場要講究效率,烘培食品製作過程複雜,還有可能面臨乾淨飲用水短缺問題,面製品是需要加水揉制的。

至於前世那種一戰軍糧評測,當個笑話看看就好,那些看着花裡胡哨的東西,軍隊根本不可能每天當飯吃,用來應急還說的過去。

熱食纔是提高軍隊戰鬥力的有效保證,一直躲在戰壕裡啃着冰冷的麪包,誰受的了。

恩斯特設計的兩個爐竈,可以配置上不同的廚具,一個是圓柱狀蒸飯桶,一個是弧形鐵鍋,還有兩塊煎板,以及兩個大號燒水壺。

基本可以滿足陸軍需求,當然,這種野戰炊事車的缺點也十分明顯,那就是不能解決冒煙的問題,可能暴露位置。

不過野戰炊事車的主要應用還是爲了方便東非陸軍的行軍問題,就比如這次111師和123師從東非到南非一路跨越了兩千多公里,而中途作爲東非本土,沒有作戰需求,所以不存在上述問題。

而且煙囪的問題不是不能解決,只不過是當前無法解決,未來改進空間很大。

恩斯特看着自己設計的野戰炊事車,整體上是比較滿意的,這還要多感謝前世路邊小吃車給自己提供了豐富靈感。

恩斯特:“對於軍隊,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我們除了考慮作戰需求外,還要多從軍隊生活層面考慮問題,有時候一場戰爭的非戰鬥減員可比戰爭要大的多。”

這在東非陸軍體現的尤爲明顯,東非陸軍如今沒有遇到過強敵,戰爭烈度並不高,反而是非戰鬥減員損失高於戰爭損失。

“當然了,我不是提倡享樂主義,軍隊是用來打仗的,保家衛國的,不是來享福的,所以要做到訓練不能鬆懈,時常模擬艱苦的戰爭環境,至於改善士兵的生存環境,這也是必須的,二者之間並不衝突。”

……

1873年1月17日。

在恩斯特着手提升軍隊後勤保障問題的同時,東非兵工廠也迎來了新設備,爲此毛瑟兄弟專程從德國趕來東非指導毛瑟步槍的生產線安裝。

威廉·毛瑟:“1873型毛瑟步槍,也就是目前德國裝備的1871型步槍,在射程,精度相比較於德萊塞步槍都有巨大提升,目前德國陸軍也採納了我們的方案,不過國防部主要把訂單交給了一些老牌兵工廠生產,我們因爲產能問題無法大量供應德國陸軍。”

1871型毛瑟步槍,在東非因爲裝備時間上的和德國存在差異,所以在東非被稱爲1873型步槍。

恩斯特:“這件事我瞭解,我們在德國的兵工廠只是當初普魯士將要淘汰的一個小廠,從來都不是普魯士陸軍軍火的主要客戶,能從德軍手裡拿到一些訂單,我個人認爲已經足夠了。”黑興根財團作爲德軍的供應商之一,更加集中在食品,服裝,生活用具領域,至於軍火,不說克虜伯這種德國陸軍標誌性企業,就是一些中型企業也比東非強許多,這都是人情世故,人家能放任黑興根財團進入德軍供應體系就不錯了,黑興根財團也不能壞了規矩。

當時康斯坦丁還在普魯士陸軍任職,加上霍亨索倫這個姓氏,這也是黑興根財團能夠入場的原因之一。

恩斯特:“這次你們到東非來,剛好我也有一事相求,希望你們不要拒絕。”

毛瑟兄弟可不敢在老闆面前託大,趕忙說道:“殿下,你客氣了,沒有伱的知遇之恩,哪有我們的今天,至於要求那都是應該的,我們自然力所能及的完成。”

恩斯特說道:“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希望你們可以多帶帶新人,當然,我說的不是公司的內部人員,而是我在黑興根地區專門培養的學生,讓他們多給你們打打下手。”

原來是這件事,這不就是帶學徒麼!毛瑟兄弟也是這麼過來的,不過主要是跟父親學手藝的時間更長一些,這還不是你一句話的事?兄長威廉·毛瑟說道:“只要殿下,你說一聲就可以了,我們絕不會私藏。”

恩斯特點點頭道:“那就好,他們都是年紀不大的孩子,有些人甚至德語不是很熟練,所以你們要多擔待一下。”

恩斯特給毛瑟兄弟安排的學徒,就是黑興根學校裡的學生,也不多,就五個人,不過恩斯特認爲五個足夠多了,其中兩個來自遠東。

目前,恩斯特培養的學生,進入德意志地區大學學習的沒有幾個,還都是天賦異稟的天才,不要說大學,就是德意志地區的中學,現在人都很難進,除非砸錢,恩斯特可不當這個冤大頭,那不是一筆小數目,恩斯特自己在黑興根設立的中學,實際教育質量就不能和德國其他中學相比較,因爲目前中學也屬於精英教育。

拋開大學,能學到頂級知識的,就是跟着毛瑟兄弟這樣的武器研發專家當學徒了。學徒制現在在歐洲很普遍,所以恩斯特提這個要求也不算過分,最主要的是能讓學生學到東西。

毛瑟兄弟也是中學學歷,不過這並不是他們能成爲武器研發專家的主要原因,更多的還是受家世影響。

所以恩斯特給毛瑟兄弟配備的助手也是黑興根中學的學生,所以學習上不會有太大障礙,主要還是積累經驗,學習設計思路。

能不能成功不好說,但是萬一成了,東非可就賺大了,不成也能在東非兵工廠擔任專業技術人員。

恩斯特接着說道:“在工作領域,德國的環境肯定更好,不過東非也不算差,尤其是東非陸軍,是你們堅強的後盾,一些槍械武器的數據,也能給你們提供豐富的一手資料,德國位於寒溫帶之間,而東非則地處亞、熱帶之間,豐富的應用場景,這對於武器研發大有裨益,所以你們可以多來東非走動走動。”

威廉·毛瑟:“殿下,您放心,在槍械研發上,我們肯定也會多考慮東非因素。”

雙方都保持默契,沒有提常駐東非這件事,東非的環境是個大問題,並不能吸引高端人才入駐,這個環境更多指的是綜合環境,東非開發程度不高,尤其是更宜居的內陸地區,沒有得到有效開發,恩斯特可不敢讓他們在沿海多待,達累斯薩拉姆雖然在熱帶屬於最繁華的城市之一,可氣候上多少有些炎熱,和德國相比要差不少,東非的內陸氣候上則要強於德國,但是基礎設施又跟不上。

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882章 出口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012章 萌芽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79章 總部第1473章 警示第821章 裁軍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471章 漏洞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563章 熱心腸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6章 船隊第822章 卡賓達第276章 “老朋友”第1184章 通吃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78章 無線電第343章 屯田第596章 壓迫感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10章 數據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165章 抵押物第961章 危與機第1399章 加入第1473章 警示第200章 分裂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471章 漏洞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332章 稻種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62章 打魚第830章 蓄水池第82章 麪粉廠第981章 捷徑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422章 蘇聯第371章 生意第162章 打魚第878章 無線電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300章 掠奪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507章 大水災第701章 城市化第39章 利薩海戰第471章 漏洞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8章 遠洋貿易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193章 “理想國”
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882章 出口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012章 萌芽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79章 總部第1473章 警示第821章 裁軍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808章 塵埃落定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471章 漏洞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337章 麥哲倫海峽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260章 南轅北轍的猜想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563章 熱心腸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6章 船隊第822章 卡賓達第276章 “老朋友”第1184章 通吃第45章 羅恩羅達第878章 無線電第343章 屯田第596章 壓迫感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10章 數據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708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第1165章 抵押物第961章 危與機第1399章 加入第1473章 警示第200章 分裂第1055章 東非向北第471章 漏洞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225章 東非王國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1028章 1904年經濟狀況第1260章 深度合作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332章 稻種第429章 薄弱基礎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62章 打魚第830章 蓄水池第82章 麪粉廠第981章 捷徑第660章 貿易和產業第1422章 蘇聯第371章 生意第162章 打魚第878章 無線電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1175章 登陸三馬林達第1490章 新成員國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356章 歐洲大流感第373章 五十步笑百步第300章 掠奪第982章 達累斯薩拉姆城市圈第1375章 《東波友好互助條約》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507章 大水災第701章 城市化第39章 利薩海戰第471章 漏洞第1278章 英國的悔恨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8章 遠洋貿易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193章 “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