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3章 法國動搖

通過民間輿論,挑起民衆的厭戰情緒從而來脅迫各國政府坐到談判桌上,本來就是無奈的做法,畢竟歐洲大國間政府的矛盾根本無法調節,這一點從前世協約國對同盟國的處罰就可以看出來。

當然,輿論的發酵也需要時間,所以想真正通過歐洲民衆渴望和平的民意來促成談判不可能立馬見效,爲此東非依舊需要在官方層面,對歐洲大國們進行勸說。

其中對於各國政府,東非統一陳述了這次戰爭對歐洲的危害,這也是最基礎的,實際上到了今天,歐洲各國試圖通過戰爭轉移內部矛盾的辦法已經失敗,這也是東非願意進行遊說工作的根本原因。

而針對不同的國家,東非也通過不同的方式進行勸導,就比如法國,東非重點就法國的人口問題對法國政府進行遊說。

從拿破崙時代之後,人口一直都是法國的硬傷,在一戰前法國總人口也就四千萬出頭,但是法國光是本土動員了近千萬兵力,傷亡人數更是高達五百萬,如果戰爭再進行下去,法國必然第一個撐不住,除非英國和美國良心發現,願意衝在最前線。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英國暫且不說,美國這個後半路加入的盟友,到如今也才動員一百多萬兵力,相比較於前世大打折扣,所以法國反而取代俄國成爲協約國中最薄弱的環節。

巴黎。

東非駐法國大使利波維茨正在和法國政府的高官們進行談話。

他拿着一份表格對着面色冷峻的法國政府成員們說道:“諸位,我知道和談對於法國而言是一個十分艱難的決定,但是很顯然法國已經不足以再支撐這場戰爭進行下去。”

法國政府高層目前大部分都是主戰派,畢竟法國總統克列孟梭就是其中一員,所以利波維茨的任務相對艱鉅。

利波維茨接着說道:“從戰爭到現在,法國已經動員了將近九百多萬兵力,我想你們應該知道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

“在戰爭爆發以前,法國人口才艱難突破四千萬,這就相當於戰爭期間,法國幾乎四分之一的人口投入到戰場上。”

“法國的傷亡情況,也是目前交戰國裡最悲壯的,軍民傷亡人數接近五百萬,而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壯年男性。”

“這也意味着法國已經打光了一代人,這些人本該是未來二三十年裡,法國經濟和工業建設的主力,是法國的未來,但是他們不是死在戰場上,就是成爲可憐的殘疾人,哪怕戰爭再拖延下去一年,你們就要將法國的青年送上戰爭。”

“如果,戰爭發展到這個地步,那法國連最後的希望都將徹底湮滅,在座的諸位,即便能夠帶領法國贏得戰爭的勝利,也必然成爲未來法蘭西的罪人。”

“即便,獲得戰爭的勝利,難道你們就能拿到勝利的果實麼?我估計英國人不會同意這一點,甚至如果法國的人口在戰後得不到恢復的話,未來說不定你們面對西班牙和意大利王國都難以形成競爭力。”

利波維茨的這番話可以說殺人誅心,法國的陸地鄰國中,除了德國這個頭號對手以外,其他國家也不容小覷,就算比利時也有幾百萬人口。

而即便分裂的意大利,也是人口超過千萬的國家,西班牙更是有兩千多萬,而現在,法國已經爲一戰輸掉了大量鮮血,戰後單從人口方面考慮,法國如何維持其西歐大國地位就是一個很嚴峻的考驗。

利波維茨說道:“現在結束戰爭,至少你們可以等到未來法國新一代成長起來,如果這個時候繼續一意孤行,將法國的希望也賠掉,那法國將做好未來淪爲歐洲二流國家的準備。”

隨着利波維茨話落,這也引發了法國政府內部的震盪,因爲利波維茨所描述的情況對法國幾乎是致命的。

如果說法國如今能夠一直堅持戰爭的動力是什麼的話,那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爲了維持法國長期在歐洲,乃至世界的地位。

但是,現在利波維茨卻斷言,法國很有可能因爲戰爭,成爲歐洲的二流國家,這對於任何一個愛國的法國人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

就連克列孟梭這個依靠主戰派形象上位的法國領導人,也被利波維茨的話所打動,這倒不是利波維茨的口才有多出衆,而是利波維茨所拿出的數據和描述的未來,打破了克列孟梭內心最後的幻想。

雖然克列孟梭極度仇視德國人,但是他也明白不能讓情緒左右自己思考的道理,現在東非人撕破了法國的遮羞布,讓這位之前一心規避戰爭背後風險的法國政客重新變得理性起來,作爲法國的領導人,他必須爲法國的未來負責。

克列孟梭在座椅上動了一下,彷彿做出了重要的決定,他敲了敲桌子,示意官員和軍隊將領們安靜下來。

隨後對利波維茨說道:“利波維茨大使,感謝你和貴國政府對我們法蘭西命運的關心,你的意見我會認真的考慮,現在我們內部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下討論,希望你先出去一下,望你體諒。”

克列孟梭雖然比較激進,但是涵養很不錯,所以他先將利波維茨這個東非人請出了會議室。

利波維茨說道:“當然,如果能幫到貴國,這對於我和東非而言,也是樂見其成的。”

隨後,利波維茨退出了會議室,當他離開後,會議室內頓時陷入了沉寂之中。

法國的高層們沒有開口,而是盯着克列孟梭這位現在法國最高領導者,希望他能打破僵局。

過了良久,在克列孟梭纔開口道:“諸位,不知道你們認爲利波維茨先生剛纔所說的話是否正確?大家可以暢所欲言,這是決定法國命運的大事,我想大家都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想法。”

但是沒有一個人開口,因爲和談,尤其是和德國人和談,這是政治不正確,法國爲了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太過沉重,誰敢承擔這個責任!

看着一衆平時威風凜凜,張口閉口要給德國佬一些顏色看看的的高層,這個時候都猶如鵪鶉一樣縮着脖子。

克列孟梭在內心中嘆了一口氣,他有些無力的說道:“雖然利波維茨這個人的言辭十分難聽,但是他說的都是實話。”

“東非人瞭解法國現在的情況,我們更加了解,有一點利波維茨說的十分正確,那就是人口是帝國最致命的問題。”

“我們不能對此視而不見,正如利波維茨所說,我們這一代人實際上已經完蛋了,實際上我們已經成爲了法蘭西的罪人,未來十幾年內,法國都不可能再有所作爲。”

“這是十分殘酷的現實,我無法想象,單單是現在數百萬的傷殘人員,在戰爭結束後,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將徵兵年齡範圍擴大,但是整個法國的男性也就兩千萬上下,但是我們卻把一千萬人送上了戰場。”

“如果再繼續戰爭,就如利波維茨所言,法國的未來都將徹底斷送在我們手中,可以說利波維茨先生的話打醒了我,我們不應該再將這個錯誤進行下去。”

如果是前世,克列孟梭自然不會這麼說,畢竟前世美國參戰後,德國的崩潰已經肉眼可見,但是這個時空裡,沒有任何人敢打包票,何時,何地,哪個國家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總統閣下,難道我們真的要向德國人投降麼?”法國政府的軍事顧問霞飛不忿的說道。

克列孟梭無奈的說道:“霞飛將軍,雖然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是,這並不是投降,而是要對法蘭西的未來負責,實際上我們都低估了戰爭對法國的傷害,當初你主動辭職不也正是這個原因嗎?”

霞飛是之前索姆河戰役的指揮人員,而他辭去軍隊工作的原因,就是傷亡太大,從而引發了法國內部的指責。

“在1914年,我們從來都沒想過,這場戰爭會進行到現在,整整將近五年時間,更無法想到這場戰爭對法國的傷害。”

“現在我們也必須承認,在短時間內,法國不可能戰勝的德國,尤其是在英國和美國出工不出力的情況下,我們無法承受戰爭對法國的傷害。”

“甚至,戰爭再持續一年,說不定我們就將面對俄國之前所面臨的窘境,前線的士兵和後方民衆,不是無情的機械,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的內心早已經麻木,甚至充滿了對政府的怒火。”

“屆時憤怒的人羣,將把我們完全吞噬,而這一次不是巴黎公社,而是整個法蘭西全國的暴動。”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一點,我自然是不會妥協的,畢竟如果能夠帶領法國開疆拓土,擊敗德國,我願意承擔一切罵名,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辭。”

“但是,我真正擔心的問題恰恰不是人民對政府的態度,而是法蘭西的未來,所以我的良心告訴我,應該接受東非人的善意,爲未來的法國保留火種。”

克列孟梭說的這些話,反而符合他的過往經歷,因爲早期的克列孟梭確實是一個帶有理想主義的政客,他支持共和,反對帝制,反對殖民主義,甚至研究過工黨的一些政策,在巴黎公社運動中保持中立等等。

可以說在除了對德國的態度以外,克列孟梭對很多事物和思想都是比較寬鬆的一個人。

而現在,這位最反德國的法國總統,卻願意爲了法國的未來,向自己的敵人低頭,這需要莫大的勇氣。

當然,就目前法國人對德國的態度來說,和談和投降幾乎沒有區別。

在克列孟梭說完這番話後,法國現在的軍隊總指揮貝當元帥也開口道:“我支持總統的看法。”

“諸位,我們現在無非就是在法國的榮耀和現實問題中進行取捨,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所謂榮耀不過是一塊遮羞布,如果我們犧牲整個民族的未來,那這塊遮羞布現在不被扯下來,未來也會被別的國家掀開。”

“現在如果能夠藉助東非的力量,體面的退出戰爭,雖然對法國民族情感的傷害很大,但是相對於將整個法蘭西民族的前途斷送,這根本算不上什麼。”

“我們應該承認,自從戰爭到現在,法國的國力已經無力支撐我們和英國,德國這些國家的競爭。”

“事實上,現在法國就是歐洲的二流國家,從1870年以後,我們就再也不是英國和德國的對手。”

“法國的人口,工業,資源都無力支撐我們和德國,英國同臺競技,現在我們和英國的同盟也不過是成爲英國人的馬前卒。”

“要知道,英國的人口是遠超過我們的,但是這個所謂的盟友,本土動員兵力只有我們的一半,這難道不可笑麼?”

“而且戰爭也是在我們法國境內打的,我們的損失十分慘重,可以說戰爭區域,本來就是我國經濟最重要的地區。”

“所以,不管從軍事還是經濟上,這次戰爭都是一個錯誤,我們應該承擔罵名,保存法國的火種,不再一錯再錯下去。”

貝當元帥和克里孟梭總統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不想再打了,當然,主要是法國也打不動了,如果法國的生育率和人口能夠達到德國同一水平,兩人說不定都不會做出這種決定。

而當法國政府和軍隊兩個最有權勢的人都統一了思想,政府內部的其他人員,也開始了對戰爭的反思。

最終,法國內部終於決定和談,克列孟梭將利波維茨叫回會議室對他說道:“我們願意爲歐洲的和平做出一份努力,但是貴國也應該說服德國,放棄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拿出和談的誠意。”

利波維茨一口答應道:“這是自然,總統閣下,要知道我們東非對於歐洲的和平是一直秉持着支持態度的,並且一直都在爲此做出努力。”

利波維茨的這話也算不錯,至少從1914年開始,東非就一直呼籲歐洲各國保持冷靜,促成世界和平。

當然,在1919年之前,東非也就是喊兩句口號,巴不得歐洲打的熱火朝天,但是如今形勢變了,東非爲了自身利益,現在更希望歐洲能夠恢復到戰前格局。

“帝國政府這次不僅僅是派我到貴國進行遊說,我們同樣在柏林,倫敦和維也納等地方進行了交涉,一個和平的歐洲是東非所希望看到的,這對於大家都有好處,尤其是在俄國發生革命的情況下。”

“大家應該重視工黨的危害,如果歐洲一直不能結束戰爭,那恐怕最終整個歐洲都將被工黨趁虛而入,要知道工黨可沒有國家和民族概念,如果他們真的煽動底層民衆,那法國,德國,奧匈帝國恐怕都將從地圖上消失。”

這也不算危言聳聽,畢竟前世蘇聯就是國家同盟,將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置於一個國家之下,當然,這套辦法雖然最後失敗了,但是對於20世紀初的歐洲各國而言,未必不能實現,尤其是如今歐洲各國工黨親如一家人的情況下。

全世界團結起來,這是工黨的口號,但也正是東非等帝國主義的夢魘,當然,利波維茨拿工黨說事,僅僅是爲了給法國政府一個臺階,消除他們關於和談問題,心理上的不適感。

第782章 近衛師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976章 開始第572章 停火線第424章 奔逃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968章 分歧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56章 平衡第1012章 萌芽第291章 “偷國”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28章 打探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16章 萊茵盾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369章 送別第1422章 蘇聯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230章第958章 巴拉圭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356章 鐵路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505章 提速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40章 新品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89章 佔領第1422章 蘇聯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96章 西北悲歌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574章 服軟第204章 “流放”?“潤”!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285章 挖坑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970章 世界第四還在審覈……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8章 衝突升級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52章 夏威夷第199章 結款第559章 誣陷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154章 斷案第1437章 徵兵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300章 掠奪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1269章 距離感第299章 預判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77章 收尾第130章 入侵第1473章 警示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011章 借錢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32章 押解第618章 良知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78章 跨海作戰
第782章 近衛師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311章 意大利王國的想法第1266章 富瓦河水庫第1144章 背靠東非好乘涼第976章 開始第572章 停火線第424章 奔逃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54章 美泉宮談話第968章 分歧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56章 平衡第1012章 萌芽第291章 “偷國”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267章 各自戰場第128章 打探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796章 強硬態度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316章 萊茵盾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369章 送別第1422章 蘇聯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230章第958章 巴拉圭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356章 鐵路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505章 提速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583章 三六九等第140章 新品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89章 佔領第1422章 蘇聯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731章 損失慘重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96章 西北悲歌第671章 西北的機遇第574章 服軟第204章 “流放”?“潤”!第64章 一日政治第1285章 挖坑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970章 世界第四還在審覈……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107章 新經濟政策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636章 分擔壓力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8章 衝突升級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90章 送行和交待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852章 夏威夷第199章 結款第559章 誣陷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1154章 斷案第1437章 徵兵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300章 掠奪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1269章 距離感第299章 預判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77章 收尾第130章 入侵第1473章 警示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011章 借錢第1340章 準備干預歐洲戰爭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832章 押解第618章 良知第1558章 美洲“白蓮花”第1556章 總參謀部熱帶雨林海島作戰小組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778章 跨海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