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

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

姆貝亞車站是大站,所以停靠的時間也更長,在提爾皮茨的強烈要求下,經過車站電話申請後,東非政府准許了他在車站周圍觀察姆貝亞市的發展情況。

看着像防賊一樣防着自己的東非安保人員,提爾皮茨十分無奈的說道:“我以前就聽說東非比較封閉,現在看來確實如此,只是想到這座東非城市轉轉還要受到如此多的限制。”

東非接待人員亞倫自然不可能放任提爾皮茨對自己的國家隨意“污衊”,解釋道:“伯爵閣下,東非其實也是一個比較自由的國家,只不過我們在對於外來人員的甄別和審查確實嚴格許多,畢竟東非歷史短,爲了維護地區穩定,我們有必要組織第三方勢力對東非國家安全造成威脅,但這些對於東非普通民衆的影響並不大。”

“嗯!那你看我像間諜麼?或者是對東非圖謀不軌的人?”提爾皮茨暗諷道,任誰受到這種待遇都不可能太好受,所以提爾皮茨故意如此說道。

“呵呵,伯爵閣下自然不是外人,我們東非同德國是兄弟之國,但是東非秉承依法治國的公理,所以程序上如此是無法避免的,要知道東非人口皆非原住民,所以我們要防範一些和東非有過過節的人利用土著對東非的社會秩序造成衝擊。”

亞倫說的有理有據,至於和東非有過過節的國家,毫無疑問在外人眼裡就只有英國和葡萄牙了。

對於亞倫的話,提爾皮茨這個老狐狸自然不信,畢竟東非在南非戰爭之前更加封閉,彼時東非甚至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和蒙巴薩這兩個開放城市,和鴉片戰爭之前的遠東帝國如出一轍,曾經遠東帝國只有廣州一個合法開放口岸。

當然,外界對於東非執行閉關鎖國政策的猜測衆說紛紜,卻也不至於過度關注,畢竟非洲大陸不是熱點地區,這裡除了南非戰爭時期,幾乎不怎麼被歐洲報道,南非戰爭結束後,雖然情況有些好轉,也聊勝於無。

提爾皮茨也懶得計較這麼多,現在他只對姆貝亞這座東非內陸的大城市感興趣。

現在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但是姆貝亞街道十分繁榮,人流和車馬如梭,工業區的工廠的大煙囪向着天空排放着廢氣。

姆貝亞市的樓房和建築十分多,道路整潔乾淨,路燈全部是電燈,可見東非電力發展上的不遺餘力。

提爾皮茨這一路上,也經過了不少城市,那些東非城市同樣有工廠和電力設施,這也符合東非在國際市場上電力設備和產品主要出口國家的國情。

“姆貝亞市人口有多少?”提爾皮茨向亞倫問道。

“具體數字我也不清楚,不過五十萬人應該是有的,畢竟是東非少有的幾個大城市。”亞倫老實的回答道。

而目前姆貝亞市的實際總人口就是五十多萬,排在東非城市第四位。

“這樣的話,這座城市確實不容小覷,第一眼我就知道這座城市比多多馬市更加繁華,放在德國恐怕也能排進前五。”提爾皮茨說道。

如果單從人口來說,德國只有柏林,漢堡,科隆穩壓姆貝亞市,慕尼黑和姆貝亞市相當,也是五十多萬,所以姆貝亞市的人口在德國也能排進前五。

“姆貝亞市是東非最早的重工業基地,所以有先發優勢,早期東非軍事工業和重工業集中分佈在姆貝亞市,並且隨着中央鐵路的建設,使得姆貝亞市保持着其巨大優勢。”亞倫說道。

中央鐵路和東非國家政策上的扶持,是姆貝亞市始終能保持高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前世姆貝亞市在坦桑尼亞城市中也就排在第六到第八的位置,上下浮動,而如今姆貝亞市能在東非全國排在前五,自然和東非政府對姆貝亞市的重視密切相關。

“這麼說來東非早在很多年以前,就非常重視工業發展,而且還是在國土的腹地位置,也難怪南非戰爭中東非能和英國,葡萄牙兩個大國同時戰鬥而不落下風,如果當初葡萄牙但凡對殖民地的投入和你們一樣,也不至於被你們趕回本土去。”提爾皮茨說道。

常規殖民者和東非的最大區別就是索取大於建設,以前葡萄牙兩塊殖民地僅重點開發了沿海地區,內陸完全放養,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和奮發圖強的東非競爭。

提爾皮茨接着說道。“姆貝亞這座城市的城市規劃,建築水平,產業發展都是合格的,雖然只是管中窺豹,但我可以斷言,其他東非城市都如姆貝亞這樣,那東非未來就是下一個美國。”

“原本我以爲東非只是對沿海進行了有效開發,但是這一路上的見聞,讓我明白東非的發展遠不是外界所展示的那樣,恐怕很難有歐洲人想象到,在非洲大陸距離海岸線已經將近的一千公里的腹地位置,也有一座絲毫不遜色於歐洲大城市的都市。”

“放在之前,我也是這種想法,但是見識到姆貝亞市之後,我才發現自己以前的認知有些可笑。”

那提爾皮茨原來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呢!答案是和很多未開化地區一樣,尤其是南美洲那樣,內陸幾乎沒有文明,東非大草原上獅子等野獸成羣,只有稀疏的殖民據點散佈在東非的內陸。

但是中央鐵路沿線的城鎮和村落,成片的農田和種植園,都訴說着東非人的開拓史,他們和美國西進運動一樣,瘋狂的向着非洲大陸的深處,不斷拓展着自己的土地,並且將已經佔領的土地,改造成連片的宜居地帶。

而姆貝亞,多多馬,伊林加等城市有證明東非不僅僅是在內陸發展農業,他們同時有能力建設絲毫不遜色歐洲的都市,如果未來東非一千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都像中央鐵路沿線這番景象,那就太可怕了!

要知道沙俄那種巨無霸國家,雖然壓迫感很強,但是其周邊的大國也不少,像遠東帝國,伊朗,奧斯曼,奧匈帝國,甚至德國本身都能對沙俄形成牽制,美國則孤懸海外,巴西和澳大利亞則是未開化之地,人口稀疏。

雖然東非的人口相對國土面積而言也不太多,但在提爾皮茨想來恐怕也有四五千萬,這已經和德國相當,但是德國國土小,能享受到的人均資源遠不如東非。

“伯爵閣下,謝謝你的讚美,不過我們東非和德國的差距還很大,雖然我們也有幾座大城市,但大多都是人口堆砌出來的,如你所見,我們東非其實是以德意志文化爲主的混合制國家,而華人移民在東非建設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早期東非開發中。”

“而遠東帝國作爲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其人口資源幾乎是無限的,作爲海軍人員,我想你對遠東帝國沿海城市也有所瞭解,雖然遠東帝國整體比較貧窮落後,但是他們的沿海城市發展相當不錯,我們東非幾個大城市應該也是類似情況。”

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803章 威脅第1475章 鋼鐵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837章 颱風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430章 客人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673章 象牙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00章 嘗試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315章 清倉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62章 打魚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62章 激戰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369章 送別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801章 恭賀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211章 集中營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3章 “大殺器”第850章 移民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265章 新世界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524章 幸福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64章 肉類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154章 斷案第1014章 輕工業第140章 新品
第26章 遠道而來的人們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229章 百花齊放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274章 第一次接觸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243章 東非自導自演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803章 威脅第1475章 鋼鐵第419章 危機爆發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80章 足球國度第372章 再臨非洲第1428章 金融產業第837章 颱風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430章 客人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673章 象牙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600章 嘗試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315章 清倉第237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232章 裁區設省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1382章 紅旗升起夜空下第1493章 阿道夫出獄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270章 忠心愛國的威尼斯商人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62章 打魚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448章 1874年行政區劃第62章 激戰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369章 送別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801章 恭賀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1211章 集中營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03章 “大殺器”第850章 移民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265章 新世界第465章 準同盟關係第524章 幸福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64章 肉類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246章 領土細節爭議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525章 視察軍隊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154章 斷案第1014章 輕工業第140章 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