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從“需”發展

赫默絲接着說道:“提升食品口感,不一定要按照常規套路來操作,就比如豆腐腦,有人喜歡甜口,有人喜歡鹹口,還有喜歡辣的,各種口感都有很大的市場,只是以往沒有太多人注意,這就是我們市食品加工企業的機會。”

“就拿麪粉廠來說,依託麪粉廠我們發展餅乾廠,而餅乾廠爲了生產更多口味的餅乾,那對於糖,鹽,乾果等東西的需求自然也會增加,那我在此基礎上又可以發展想換原材料供應工廠。”

蘭德爾等人仔細思考了一番赫默絲所描述的場景,不得不承認很有道理。

蘭德爾說道:“我們可以進行初步嘗試,如果效果顯著的話,再一步步將配套產業發展起來。”

赫默絲:“別的地方不敢說,可整個區域內絕對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如果只是滿足本市民衆需求,那規模上也不需要太大,建立中小型工廠就足夠了。”

這其實就是建立地方性食品加工企業,在東非也算比較常見,只不過現階段東非食品加工企業生產的品類太過單一,而伊林加市打算從滿足不同“需求”的角度來打造本市食品產業。

赫默絲接着說道:“食品加工業只是一個相當基礎的產業,充分利用我們市的小麥來實現相關產業佈局。”

“而我們東非其實還有一種資源被長期忽視,如果能夠利用起來,我想我們市的輕工業絕對能得到大力發展。”

赫默絲也沒有賣關子,他直接說道:“而這種資源就是勞動力,在本世紀初,我國人口就已經達到八千多萬,東非在人口領域其實已經不算太過缺乏,而將這些勞動力資源利用起來,發展加工製造業,可以彌補我們市的一些劣勢。”

“就比如紡織業,紡織業不一定非要建立在棉花產區附近,像內羅畢,布拉瓦約,傑濟拉,摩加迪沙都是典型依託棉花種植髮展起來的紡織業強市。”

“但是作爲紡織業強國的德國和英國,棉花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我們東非的新法蘭克福市的棉紡產業也是依託鐵路交通樞紐來實現的。”

“這說明棉紡織業發展確實離不開原材料,但不一定要靠近產地,而棉紡織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因素和市場因素對棉紡織業影響很大。”

“就拿德國來說,德國人口密度極高,勞動力衆多,市場廣闊,這是德國棉紡織業發展的先決條件。”

德國面積不到東非的二十分之一,但是人口卻高達近五千萬,接近東非的一半,所以就算對東非而言,德國也是一個十足的人口大國。

而人口多,工業發達,收入高,這三個特點,就決定了德國紡織業的國內市場廣闊,而豐富的勞動力人口又爲德國發展紡織業提供了便利條件,可以說德國和東非相比,除了棉花種植以外的其他條件都更有利於紡織業發展。

體現在勞動力,技術,資金,市場上都遠比東非更有優勢,而且德國除了本國市場,周邊國家消費水平都很強,國際市場上德國紡織品也大受歡迎。

“由此可以看出,我們伊林加市也不是沒有發展紡織業的條件,我們市雖然不是棉花主產區,但是距離馬拉維湖棉產區和索倫湖省棉產區都不算遠。”

“而勞動力方面,現在城鎮化水平提高,農業人口向城市流動,所以對我們而言也不是問題。”

蘭德爾打斷道:“可棉紡織業其他城市也發展的不錯,我們如何和那些國營大廠競爭?”

赫默絲解釋道:“這就要牽扯到我之前所說的需求上來,也可以理解爲市場。”

“棉紡織業是一個相當大的工業門類,牽扯到諸多產業,而能否創造價值,終究是要把產品賣出去,我們市的地理位置,以及國內棉紡產品的情況,註定了本國市場具有很大潛力。”

“東非通過十幾年的發展,可我們國家始終存在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工業產品品類單一,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就像讀《哈姆雷特》的人一樣,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審美是不一樣的。”

“而棉紡織業下游的服裝,被服等終端產品,最容易反應這種結果,我們東非世面上的服裝種類很少,這就決定了國內民衆選擇少,可選擇少就意味着民衆需求少麼?事實恰恰相反,民衆不是不想選擇,而是沒有選擇。”

“就拿我的女兒舉例,上個星期,我的大女兒購買了一件多多馬市產的裙子,但是這套裙子很難看,所以在她母親的幫助下,給裙子縫上了不少花紋。”

“那這條裙子很難看,爲什麼我的大女兒還要購買呢?因爲她覺得國營商店的裙子沒有最醜,只有更醜,當然,我女兒的審美或許和別人不一樣,但這是不是一種新的需求,如果市面上有我女兒喜歡的裙子,她就不需要對買來的裙子進行改動。”

“所以我們市在發展輕工業產品的時候,應該根據本國民衆的需求,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產品,這樣一來市場銷路就不會成爲問題。”

“我們不一定要發展上游棉紡織產業,完全可以在成衣,桌布,窗簾等等需要布料的終端產業上發力。”

“而原材料可以通過向其他城市進口,我們在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加工改良,這樣一來就構建了完美的閉環,帶動本市輕工業發展。”

“反映在其他產業上也是如此,就比如陶瓷製造業,我們可以通過創新,製造好看的產品從而獲得市場,不一定要古板的通過是否耐摔,用料是否紮實來判斷產品的優劣。”

赫默絲的一席話可以說給伊林加市的政府官員們上了一課,工業發展終究要把產品賣出去,而想把產品賣出去,終究要看客戶的需求,而這種需求不一定是質量和價格,也可能因爲個人的審美而產生不同。

蘭德爾市長高興的說道:“赫默絲的一番話,可以說讓我醍醐灌頂,接下來我們市的工業投資也要按照這個思路來,就像赫默絲說的,只有生產人民需要的商品,這纔是我們市工業發展的秘訣。”

“而且通過這種形式,我們也能和其他城市形成差異化競爭,加快我市工業的發展,我們市在重工業方面發展確實容易受到限制,包括人才,教育,礦產資源,交通,工業基礎等等,而輕工業就是我們不落後其他城市的法寶,而發展輕工業更要注重市場的需求。”

“我們市不是沿海地區,所以要更加關注國內市場,以國內市場爲根基,大力發展食品加工業和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爲我國提供更多的輕工業產品品類,滿足社會的多元化需求。”

說到底,伊林加市這種城鎮,想在工業化階段有所突破,還是要立足於輕工業,世界範圍來看輕工業佔據主要地位,而東非並非輕工業強國,所以現階段那些城市能夠抓住機遇,就能在東非工業體系之中通過輕工業佔據一席之地,甚至超過一些重工業城市。

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810章 海岸線第71章 海底電纜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976章 開始第961章 危與機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291章 “偷國”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200章 電氣化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236章 敖德薩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483章 新民族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784章 自己人第93章 姆特瓦拉第833章 拖拉機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045章 教育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596章 壓迫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128章 開端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513章 抉擇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850章 移民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17章 過剩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658章 方針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053章 波斯灣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97章 日常第295章 拒絕第775章 紹奎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21章 裁軍第1220章 萊茵人第780章 追蹤第749章 南下第809章 事後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155章 震怖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82章 抉擇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77章 放牧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262章 慫恿第953章 新家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182章 中間商
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810章 海岸線第71章 海底電纜第954章 恩斯特“上班”路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976章 開始第961章 危與機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291章 “偷國”第410章 海軍問題第643章 西班牙和菲律賓第1200章 電氣化第1209章 世界第四海軍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1236章 敖德薩第1343章 法國動搖第483章 新民族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412章 六月事變第420章 安若泰山第10章 各國反應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784章 自己人第93章 姆特瓦拉第833章 拖拉機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684章 黑人力量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150章 投資和挑撥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045章 教育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596章 壓迫感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158章 歷史淵源第831章 人口長城第1128章 開端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72章 擴張和移民問題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335章 初級工業強國第957章 農林牧漁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513章 抉擇第706章 東阿外交關係升級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850章 移民第702章 東非的“政治資產”第517章 過剩第375章 第一鎮市的安全形勢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658章 方針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053章 波斯灣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1314章 非洲之角戰爭第97章 日常第295章 拒絕第775章 紹奎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659章 對阿貿易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821章 裁軍第1220章 萊茵人第780章 追蹤第749章 南下第809章 事後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155章 震怖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82章 抉擇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77章 放牧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1262章 慫恿第953章 新家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273章 尼古拉二世下臺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1042章 工業反哺農業第1182章 中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