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

東非默默的做着應對可能到來經濟危機的準備,當然,這一切僅限於皇帝和皇儲兩人知曉。

但是在東非的特殊政治形勢下,恩斯特和弗里德里希的權力是無限大的,至少在恩斯特離開人世以前,皇室依舊是東非政治毫無疑問的實際操控者。

……

萊茵市。

康斯坦丁大道,第二百零三號,一座名爲“荷爾德林”的書店,坐落於此地,荷爾德林則是一名德意志詩人的名字。

這家書店的老闆大概率是喜歡荷爾德林的詩歌,所以纔會將自己的店鋪用荷爾德林命名。

作爲萊茵市一家規模不小的書店,荷爾德林書店的裝潢十分考究,奢華,讓人能夠感覺到知識殿堂的神聖感。

當然,具體情況可能和想象的不同,知識也要看是什麼知識,誠然荷爾德林有不少書籍確實乾貨不少,可文化“快餐”也同樣流行。

今天,書店裡依舊有許多客人,不過大多數客戶是中學生,東非的中學生向來是比較有活力的羣體,在東非相對寬鬆的教育環境下,他們只要完成國家制定的教育大綱內容,基本就能混到畢業。

當然,如果是出生於重視教育的家庭,亦或者自發上進的學生,他們可能會學習的更多,這類人的目標不僅僅是中學畢業,而是進入大學。

作爲東非首都的萊茵市,教育氛圍並不算低,畢竟能在萊茵市安家落戶的人,很多經濟實力都不差。

同時,萊茵市的教育資源也更加集中,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不管數量還是質量都處在帝國的前列。

在書店的角落裡。

“李俊,你今天也在書店啊!”漢斯見到自己的同學打招呼道。

“哦,原來是你,漢斯。”李俊擡頭看了一眼來人迴應了一句。

漢斯是十分常見的名字,在東非有人開玩笑說,每一個東非人都至少有一名叫漢斯的同學。

漢斯問:“你在看什麼書?”

不等李俊回答,他就已經把頭伸了過去,但是看到李俊面前書籍的內容後,漢斯的笑容直接僵住了。

“你居然在假期,看數學工具書,這種讓人昏昏欲睡的玩意?”

李俊倒是面色比較平靜的說:“沒有辦法,我數學思維太差,學校裡的課本和知識有很多都很難理解,所以我想嘗試一下,課外書籍能否打開思路。”

對於李俊的水平,漢斯還是十分了解的,李俊毫無疑問是個比較刻苦的人,但是他的頭腦也就中等水平,算不上天才。

不過,即便如此,李俊在班上的成績也排在前三,整個年級也能擠入前二十。

在萊茵市,比李俊聰明的學生多的是,但是在萊茵市並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像他這樣勤奮的人終究不多。

漢斯就很無語的說:“真是很難想象你的精神狀態,工人在星期天尚且要休息,我們學生在放假的時候,也應該享受這短暫的美好時光。”

李俊反駁說:“我這樣就挺好,至少過的還算開心,這應該屬於我自己的一種消遣模式吧。”

漢斯不理解,但是大爲震撼,他豎起拇指道:“活該你成績那麼好,反正我們這種俗人不理解,你平時難道不看一些休閒和娛樂類的書籍或者漫畫麼?”

李俊說:“偶爾也看,不過相對於那些東西,我還是更喜歡一些比較有文化性的經典書籍。”

“這家荷爾德林書店的書籍就很全面,不管是德意志還是遠東的各種書籍都有,當然,像我手上的教材也是,我想在萊茵市也只有國家書店在規模上比這裡大,不過有些可惜的是,國家書店距離我們這裡比較遠。不過荷爾德林書店的書籍就已經多到看不完了。”

所謂的國家書店,基本上遍佈東非每一個地方的大型國有企業,也是少有的文化類國企,在早期東非文化傳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1910年以前,東非政府基本壟斷了全國的書籍銷售業務,1910年後,市場上出現了其他競爭者,但其體量和規模,顯然無法撼動幾十年積累的東非國家企業。

漢斯說:“那好吧,我反正是看不進去這種書,還是漫畫更有意思,今天我就是來到這裡看最新一期《恐龍之王》的。”

在東非和美國這種國家,恐龍化石研究是一種十分熱門的項目,所以延伸出來的文化產品也比較多。

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東非和美國沒有其他國家的文化底蘊,歐亞大陸上衆多的文化遺存,讓他們牢牢把握着話語權。

而東非和美國的歷史,幾乎爲零,在考古方面,只能另闢蹊徑,而古生物化石研究也就應運而生,並且迅速發展壯大。

當然,在古生物領域,恐龍毫無疑問是明星級別的生物,誇張的體型,繁多的種類,神秘色彩等等,能夠引起絕大部分人的興趣。

而這種熱潮也隨着電影,小說,漫畫,戲劇在東非蔓延,同時更容易受到國家支持。

畢竟這種已經滅絕的生物,顯然比研究東非殖民歷史要高明到不知哪裡去。

李俊也聽說過《恐龍之王》這部最近比較熱門的漫畫,但也僅僅是聽說過,對於恐龍這種生物,他僅僅見過電影院門口粗糙的海報。

因爲技術原因,東非電影的恐龍皮套,質量十分粗劣,完全展現不出那種體型龐大古生物的霸主氣勢,反而看起來更像“弱智”蜥蜴,當然,即便是粗劣的皮套,也很容易引起東非小朋友們的興趣。

如今東非大衆對恐龍的印象就是“高大,威猛”,而實際上恐龍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族羣,千奇百怪,造成這種偏差的原因,就是文化產品的宣傳。

很顯然,小型恐龍不是沒有,但是出版商和電影拍攝者們知道,這並不有利於產品的銷量的增長。

漢斯接着自言自語道:“我和你說《恐龍之王》可好看了,尤其是各種霸氣側漏的食肉恐龍,如果他們還活着,我不敢想象人類應該怎麼活下去,也不知道坦克能不能和他們對決!”

如果後世人聽到漢斯的話,肯定會對他的無知直翻白眼,畢竟恐龍再強大,也改變不了他們碳基生物的事實,別說坦克火炮,就是稍有威力的槍支都能把他們幹掉。但是,這也不能怪漢斯無知,他對恐龍這種生物的瞭解,完全來自一些娛樂性產品,就比如在他所看的漫畫裡,恐龍就是被渲染成能夠秒殺一切的誇張生物,能幹掉恐龍的只有其他恐龍。

李俊就提出了質疑:“那恐龍是怎麼滅絕的?”

漢斯回答不出來:“誰知道呢,說不定是恐怖的天災,比如全球暴風雨之類的,讓這些史前巨獸活活凍死了,反正這個問題,以後讓科學家們頭疼去吧。”

漢斯對這些不感興趣,他只知道《恐龍之王》很好看,尤其是那些漫畫刻畫出來的巨型恐龍,鋒利且驚人的爪牙,誇張的體型,血盆大口下能夠把任何東西生吞活剝掉,十分刺激和震撼。

“算了,先不和你聊了,我要先去看看今天的漫畫週刊到沒到貨。”

說罷,漢斯朝着人比較多的貨架區域走去,這裡擺放着許多五顏六色的書本。

仔細一看,就能發現,大多數都是蒙着白色書皮的各種漫畫,至於書裡的內容,基本上都是黑白的。

周圍的讀者不少,年齡和漢斯差不多大,有男有女,都是東非的漫畫愛好者。

在東非看漫畫,在學生羣體是一件非常流行的事,就像後世沉溺於遊戲的學生羣體一樣。

一位東非老者,站在歷史名著區域,看着這羣嘰嘰喳喳的年輕人,口中悲嘆:“成何體統啊!現在的年輕人,實在太悲哀了,一點也不追求上勁,整體沉迷於這種玩物喪志的東西,我真爲國家的未來感覺擔憂。”

他身邊的一位古板中年人也說:“確實如此,不僅僅是漫畫,還有很多小說,現在也越來越低俗化,這個社會怎麼會變成這樣,以前文學作品是多麼高貴的東西,現在是個人就能出版作品。”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這些劣質的文化商品毒害,這簡直就是在挖我們國家的根基和未來。”

“他們難道就不能多讀一讀我們德意志或者遠東的優秀文化作品麼?”

“還有政府部門,他們的審查也不知道審哪裡去了,居然讓這麼多毫無營養的書籍在東非大肆流行。”

“這樣搞下去,我斷定整個一零後都會成爲廢掉的一代人。”

東非的新生代,也就是是1910年出生的一代人,他們一出生就遇到了東非社會的劇變,生活模式也隨之發生重大轉變。

東非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城市化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民衆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換句話說,許多東非民衆從農村轉入城市生活和工作,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因此,在老一輩看來,一零後,同樣是生活在“蜜罐”裡的一代,至少對比他們年輕的時候,幸福太多,不用爲生活和物質斤斤計較。

所以,老者和中年人的話,引發了不少人的共鳴,當然,也有一些人不以爲意。

他們說:“不過是多讀了些沒用的書,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小時候,還經常逃課,到田野裡玩耍呢。”

“現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所以年輕人只不過也改變了娛樂方式,只要沒有太大問題,那就讓他們這樣下去也不錯。”

“反正是人都會死,所以生活的輕鬆一些,也不至於留下太多遺憾……”

雙方的爭議,就這樣不了了之,前者更在意東非下一代是否能成才,後者則更多傾向於做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好。

20世紀初,整體世界都是偏向於保守的,尤其是文學,在許多人看來就應該高高的供起來,作家這一身份在許多國家,更是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不管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亦或者蘇聯皆是如此,但是,東非卻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嚴重的商業化,導致文化產品門檻極低,這也使得作家羣體在東非的地位大打折扣。

就像之前中年人說的,是個人在東非都有發表自己大作的機會,哪怕沒有藝術性,只要民衆喜歡就能迅速傳播開來。

這讓不少“有識之士”感覺悲憤,他們認爲政府的不作爲,在埋葬國家的未來,毒害東非的青年。

不過,站在恩斯特的角度,那就完全不一樣了,誠然,傳統文學有不少優秀的作品,整體創作態度也更認真,甚至許多人真的試圖促進社會的進步。

但對於恩斯特這種獨裁君主而言,有時候社會太進步並不全是好事,尤其是傳統文學界的清高姿態,更是讓他反感。

很多國家的文人,享受着國家的供養,但是也照樣不會筆下留情,他們心安理得的認爲社會應該按照他們的想法執行,政府完全是“反派”角色。

直接打壓這類人,顯然會引發他們更大的反感,引發強烈的反抗,甚至是抹黑和醜化東非政府,既然如此,那不如在一定程度上放開文學創作的門檻。

從而讓一些確實沒有水平的普通人,也參與到文化產品的創作中來,推動文化進一步商業。

這並不一定是壞事,畢竟20世紀初的底層民衆本來就過的夠苦了,爽文和漫畫,至少能夠麻醉一部分人的精神,給他們一個心靈上的避風港。

同時,這樣也可以打擊傳統文人的社會地位,讓他們變得不再高高在上。

這也是如今東非低俗小說和漫畫十分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反正東非政府可以宣稱這是“言論自由”,“市場化”的一部分,是東非社會包容和進步性的體現。

而且,這也確實造成一部分沒有太多文化素養的普通人,成爲作家,逆天改命,同樣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除了這些原因以外,在恩斯特看來,這同樣是抵制資產階級和工黨“毒瘤”思想,在東非擴張的一種手段。

提供大量的劣質文化產品,能夠一定程度上讓東非民衆眼花繚亂,就像後世的瀏覽器一樣,大堆垃圾信息,可以將真實且有效的信息掩埋住。

萊茵皇室和東非政府不需要太多的“明白人”,不會學習蘇聯那樣,妄圖提高全部民衆素養,把所有人培養成學才兼備,手高眼低的“完人”,這既做不到,也吃力不討好。

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有時候活的太清楚,也意味着更加痛苦,這樣一來,生活本就困苦,再加上精神的折磨,那就是苦上加苦了。

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559章 南美德意志化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49章 王位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73章 籌備第595章 鼓動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572章 停火線第31章 部落衝突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44章 魯道夫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631章 準備第1326章 野望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421章 鑄鐵廠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20章 購艦第364章 燃燒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255章 五五開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68章 分歧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203章 車展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45章 空軍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02章 爭論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333章 1919年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332章 稻種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1013章 站隊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727章 艦隊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525章 血清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833章 拖拉機第1463章 代理人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011章 借錢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506章 焦夫鎮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617章 行動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383章 引入第1280章 達沃市第160章 革新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27章 地圖第1404章 警告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39章 鄰居論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519章 會議
第1543章 德國應對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1559章 南美德意志化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825章 不同抉擇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149章 王位第1070章 法德相爭第407章 軍事改革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973章 籌備第595章 鼓動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572章 停火線第31章 部落衝突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44章 魯道夫第235章 想搞事,又不想出力的恩斯特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631章 準備第1326章 野望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1308章 趁火打劫第1421章 鑄鐵廠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820章 購艦第364章 燃燒第314章 貿易和衝突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255章 五五開第1054章 地緣博弈第968章 分歧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1203章 車展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45章 空軍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02章 爭論第1105章 第一百二十七 雜交水稻第1333章 1919年第756章 紡織業危機第334章 三角聯盟(續)第332章 稻種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1495章 工程選址第1013章 站隊第323章 恩德貝萊大起義第1500章 阿根廷經濟崩潰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727章 艦隊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525章 血清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833章 拖拉機第1463章 代理人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011章 借錢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506章 焦夫鎮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617章 行動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1016章 日俄戰爭爆發第1017章 沙皇政府的急躁第383章 引入第1280章 達沃市第160章 革新第384章 臨危受命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27章 地圖第1404章 警告第634章 方案選擇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1258章 君臣對話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514章 喀布爾大起義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539章 鄰居論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519章 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