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默默的做着應對可能到來經濟危機的準備,當然,這一切僅限於皇帝和皇儲兩人知曉。
但是在東非的特殊政治形勢下,恩斯特和弗里德里希的權力是無限大的,至少在恩斯特離開人世以前,皇室依舊是東非政治毫無疑問的實際操控者。
……
萊茵市。
康斯坦丁大道,第二百零三號,一座名爲“荷爾德林”的書店,坐落於此地,荷爾德林則是一名德意志詩人的名字。
這家書店的老闆大概率是喜歡荷爾德林的詩歌,所以纔會將自己的店鋪用荷爾德林命名。
作爲萊茵市一家規模不小的書店,荷爾德林書店的裝潢十分考究,奢華,讓人能夠感覺到知識殿堂的神聖感。
當然,具體情況可能和想象的不同,知識也要看是什麼知識,誠然荷爾德林有不少書籍確實乾貨不少,可文化“快餐”也同樣流行。
今天,書店裡依舊有許多客人,不過大多數客戶是中學生,東非的中學生向來是比較有活力的羣體,在東非相對寬鬆的教育環境下,他們只要完成國家制定的教育大綱內容,基本就能混到畢業。
當然,如果是出生於重視教育的家庭,亦或者自發上進的學生,他們可能會學習的更多,這類人的目標不僅僅是中學畢業,而是進入大學。
作爲東非首都的萊茵市,教育氛圍並不算低,畢竟能在萊茵市安家落戶的人,很多經濟實力都不差。
同時,萊茵市的教育資源也更加集中,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不管數量還是質量都處在帝國的前列。
在書店的角落裡。
“李俊,你今天也在書店啊!”漢斯見到自己的同學打招呼道。
“哦,原來是你,漢斯。”李俊擡頭看了一眼來人迴應了一句。
漢斯是十分常見的名字,在東非有人開玩笑說,每一個東非人都至少有一名叫漢斯的同學。
漢斯問:“你在看什麼書?”
不等李俊回答,他就已經把頭伸了過去,但是看到李俊面前書籍的內容後,漢斯的笑容直接僵住了。
“你居然在假期,看數學工具書,這種讓人昏昏欲睡的玩意?”
李俊倒是面色比較平靜的說:“沒有辦法,我數學思維太差,學校裡的課本和知識有很多都很難理解,所以我想嘗試一下,課外書籍能否打開思路。”
對於李俊的水平,漢斯還是十分了解的,李俊毫無疑問是個比較刻苦的人,但是他的頭腦也就中等水平,算不上天才。
不過,即便如此,李俊在班上的成績也排在前三,整個年級也能擠入前二十。
在萊茵市,比李俊聰明的學生多的是,但是在萊茵市並不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像他這樣勤奮的人終究不多。
漢斯就很無語的說:“真是很難想象你的精神狀態,工人在星期天尚且要休息,我們學生在放假的時候,也應該享受這短暫的美好時光。”
李俊反駁說:“我這樣就挺好,至少過的還算開心,這應該屬於我自己的一種消遣模式吧。”
漢斯不理解,但是大爲震撼,他豎起拇指道:“活該你成績那麼好,反正我們這種俗人不理解,你平時難道不看一些休閒和娛樂類的書籍或者漫畫麼?”
李俊說:“偶爾也看,不過相對於那些東西,我還是更喜歡一些比較有文化性的經典書籍。”
“這家荷爾德林書店的書籍就很全面,不管是德意志還是遠東的各種書籍都有,當然,像我手上的教材也是,我想在萊茵市也只有國家書店在規模上比這裡大,不過有些可惜的是,國家書店距離我們這裡比較遠。不過荷爾德林書店的書籍就已經多到看不完了。”
所謂的國家書店,基本上遍佈東非每一個地方的大型國有企業,也是少有的文化類國企,在早期東非文化傳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在1910年以前,東非政府基本壟斷了全國的書籍銷售業務,1910年後,市場上出現了其他競爭者,但其體量和規模,顯然無法撼動幾十年積累的東非國家企業。
漢斯說:“那好吧,我反正是看不進去這種書,還是漫畫更有意思,今天我就是來到這裡看最新一期《恐龍之王》的。”
在東非和美國這種國家,恐龍化石研究是一種十分熱門的項目,所以延伸出來的文化產品也比較多。
而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東非和美國沒有其他國家的文化底蘊,歐亞大陸上衆多的文化遺存,讓他們牢牢把握着話語權。
而東非和美國的歷史,幾乎爲零,在考古方面,只能另闢蹊徑,而古生物化石研究也就應運而生,並且迅速發展壯大。
當然,在古生物領域,恐龍毫無疑問是明星級別的生物,誇張的體型,繁多的種類,神秘色彩等等,能夠引起絕大部分人的興趣。
而這種熱潮也隨着電影,小說,漫畫,戲劇在東非蔓延,同時更容易受到國家支持。
畢竟這種已經滅絕的生物,顯然比研究東非殖民歷史要高明到不知哪裡去。
李俊也聽說過《恐龍之王》這部最近比較熱門的漫畫,但也僅僅是聽說過,對於恐龍這種生物,他僅僅見過電影院門口粗糙的海報。
因爲技術原因,東非電影的恐龍皮套,質量十分粗劣,完全展現不出那種體型龐大古生物的霸主氣勢,反而看起來更像“弱智”蜥蜴,當然,即便是粗劣的皮套,也很容易引起東非小朋友們的興趣。
如今東非大衆對恐龍的印象就是“高大,威猛”,而實際上恐龍是一個十分龐大的族羣,千奇百怪,造成這種偏差的原因,就是文化產品的宣傳。
很顯然,小型恐龍不是沒有,但是出版商和電影拍攝者們知道,這並不有利於產品的銷量的增長。
漢斯接着自言自語道:“我和你說《恐龍之王》可好看了,尤其是各種霸氣側漏的食肉恐龍,如果他們還活着,我不敢想象人類應該怎麼活下去,也不知道坦克能不能和他們對決!”
如果後世人聽到漢斯的話,肯定會對他的無知直翻白眼,畢竟恐龍再強大,也改變不了他們碳基生物的事實,別說坦克火炮,就是稍有威力的槍支都能把他們幹掉。但是,這也不能怪漢斯無知,他對恐龍這種生物的瞭解,完全來自一些娛樂性產品,就比如在他所看的漫畫裡,恐龍就是被渲染成能夠秒殺一切的誇張生物,能幹掉恐龍的只有其他恐龍。
李俊就提出了質疑:“那恐龍是怎麼滅絕的?”
漢斯回答不出來:“誰知道呢,說不定是恐怖的天災,比如全球暴風雨之類的,讓這些史前巨獸活活凍死了,反正這個問題,以後讓科學家們頭疼去吧。”
漢斯對這些不感興趣,他只知道《恐龍之王》很好看,尤其是那些漫畫刻畫出來的巨型恐龍,鋒利且驚人的爪牙,誇張的體型,血盆大口下能夠把任何東西生吞活剝掉,十分刺激和震撼。
“算了,先不和你聊了,我要先去看看今天的漫畫週刊到沒到貨。”
說罷,漢斯朝着人比較多的貨架區域走去,這裡擺放着許多五顏六色的書本。
仔細一看,就能發現,大多數都是蒙着白色書皮的各種漫畫,至於書裡的內容,基本上都是黑白的。
周圍的讀者不少,年齡和漢斯差不多大,有男有女,都是東非的漫畫愛好者。
在東非看漫畫,在學生羣體是一件非常流行的事,就像後世沉溺於遊戲的學生羣體一樣。
一位東非老者,站在歷史名著區域,看着這羣嘰嘰喳喳的年輕人,口中悲嘆:“成何體統啊!現在的年輕人,實在太悲哀了,一點也不追求上勁,整體沉迷於這種玩物喪志的東西,我真爲國家的未來感覺擔憂。”
他身邊的一位古板中年人也說:“確實如此,不僅僅是漫畫,還有很多小說,現在也越來越低俗化,這個社會怎麼會變成這樣,以前文學作品是多麼高貴的東西,現在是個人就能出版作品。”
“不知道有多少人被這些劣質的文化商品毒害,這簡直就是在挖我們國家的根基和未來。”
“他們難道就不能多讀一讀我們德意志或者遠東的優秀文化作品麼?”
“還有政府部門,他們的審查也不知道審哪裡去了,居然讓這麼多毫無營養的書籍在東非大肆流行。”
“這樣搞下去,我斷定整個一零後都會成爲廢掉的一代人。”
東非的新生代,也就是是1910年出生的一代人,他們一出生就遇到了東非社會的劇變,生活模式也隨之發生重大轉變。
東非社會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升,城市化已經達到一定程度,民衆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換句話說,許多東非民衆從農村轉入城市生活和工作,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
因此,在老一輩看來,一零後,同樣是生活在“蜜罐”裡的一代,至少對比他們年輕的時候,幸福太多,不用爲生活和物質斤斤計較。
所以,老者和中年人的話,引發了不少人的共鳴,當然,也有一些人不以爲意。
他們說:“不過是多讀了些沒用的書,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小時候,還經常逃課,到田野裡玩耍呢。”
“現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所以年輕人只不過也改變了娛樂方式,只要沒有太大問題,那就讓他們這樣下去也不錯。”
“反正是人都會死,所以生活的輕鬆一些,也不至於留下太多遺憾……”
雙方的爭議,就這樣不了了之,前者更在意東非下一代是否能成才,後者則更多傾向於做普通人沒有什麼不好。
20世紀初,整體世界都是偏向於保守的,尤其是文學,在許多人看來就應該高高的供起來,作家這一身份在許多國家,更是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不管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亦或者蘇聯皆是如此,但是,東非卻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嚴重的商業化,導致文化產品門檻極低,這也使得作家羣體在東非的地位大打折扣。
就像之前中年人說的,是個人在東非都有發表自己大作的機會,哪怕沒有藝術性,只要民衆喜歡就能迅速傳播開來。
這讓不少“有識之士”感覺悲憤,他們認爲政府的不作爲,在埋葬國家的未來,毒害東非的青年。
不過,站在恩斯特的角度,那就完全不一樣了,誠然,傳統文學有不少優秀的作品,整體創作態度也更認真,甚至許多人真的試圖促進社會的進步。
但對於恩斯特這種獨裁君主而言,有時候社會太進步並不全是好事,尤其是傳統文學界的清高姿態,更是讓他反感。
很多國家的文人,享受着國家的供養,但是也照樣不會筆下留情,他們心安理得的認爲社會應該按照他們的想法執行,政府完全是“反派”角色。
直接打壓這類人,顯然會引發他們更大的反感,引發強烈的反抗,甚至是抹黑和醜化東非政府,既然如此,那不如在一定程度上放開文學創作的門檻。
從而讓一些確實沒有水平的普通人,也參與到文化產品的創作中來,推動文化進一步商業。
這並不一定是壞事,畢竟20世紀初的底層民衆本來就過的夠苦了,爽文和漫畫,至少能夠麻醉一部分人的精神,給他們一個心靈上的避風港。
同時,這樣也可以打擊傳統文人的社會地位,讓他們變得不再高高在上。
這也是如今東非低俗小說和漫畫十分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反正東非政府可以宣稱這是“言論自由”,“市場化”的一部分,是東非社會包容和進步性的體現。
而且,這也確實造成一部分沒有太多文化素養的普通人,成爲作家,逆天改命,同樣是社會進步的一種表現。
除了這些原因以外,在恩斯特看來,這同樣是抵制資產階級和工黨“毒瘤”思想,在東非擴張的一種手段。
提供大量的劣質文化產品,能夠一定程度上讓東非民衆眼花繚亂,就像後世的瀏覽器一樣,大堆垃圾信息,可以將真實且有效的信息掩埋住。
萊茵皇室和東非政府不需要太多的“明白人”,不會學習蘇聯那樣,妄圖提高全部民衆素養,把所有人培養成學才兼備,手高眼低的“完人”,這既做不到,也吃力不討好。
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有時候活的太清楚,也意味着更加痛苦,這樣一來,生活本就困苦,再加上精神的折磨,那就是苦上加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