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9章 百花齊放

當然,挖掘機的出現在東非的時間還要早許多,不過早期產物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自然也沒有大規模推廣的必要。

在世界其他地區和地區自然也有挖掘機處於使用階段,不過都是些機械式挖掘機,傻大笨粗,一般多用於礦山,在東非的一些礦山也有機械式挖掘機應用,最典型的就是煤礦。

機械式挖掘機的靈活性遠不如液壓式挖掘機,尤其是剷鬥的靈活變動,往往只能進行簡單的上下往復。

而液壓式挖掘機的靈活性就很強了,這還要得益於東非拖拉機和坦克製造上積累的豐富經驗。

液壓式挖掘機的出現,可以說改變了東非基礎建設的模式,這也是貝爾港建設時的一大特點。

當然,東非對液壓系統的應用顯然不侷限於這一點,將其裝配在卡車上面,就能實現運輸運輸車輛的卸車工作,尤其是在運輸土方,糧食,石料等物品,大大提高了裝卸效率。

這一點在貝爾港的建設中就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羅布克茨發言完畢後,貝爾港的工人們開始了各自的表演。

第一步是將湖水抽乾,東非工人已經將施工區域,用圍堤圈出來,隨後大功率抽水機將圍堤內的湖水抽乾。

隨後在指揮人員的引導下,挖掘機入場,開始將淤泥一鏟,一鏟的挖出來,緊接着運輸車車輛入場。

挖掘機將淤泥和正常泥土倒入車輛的車斗內,這些運輸車輛再將泥土拉走。

看着繁忙的工地,羅布克茨不禁感慨道:“真不敢相信短短几年時間,如今工程建設的模式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還記得二十多年前,我剛剛從學校畢業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可沒有現在這樣的條件。”

“所有工程,基本上看人托馬拽,肩扛手挑,而現在一臺挖掘機就能頃刻間挖走過去好幾個人幾分鐘才能挖掘的土量,像這種淤泥地質人工難度更大。”

“過去挖淤泥,連湯帶水的,一鐵鍬下去,能溜走一大半,效率特別慢,湖底的水草更是難以清理。”

“而挖掘機這種東西,一剷鬥下去,連水帶泥,以及水草全部都解決了,這纔是真正的暴力美學。”

羅布克茨的學生在一旁說道:“時代變化的太快,自從進入20世紀以後,東非可以說一天一個樣,我小時候哪有現在這麼多汽車和機械裝備。”

“感覺二五計劃完成以後,東非和其他工業國就已經發生了極大差別,不管電力,內燃機械,還是家電設備,亦或者汽車等產業,帝國都進入了一個爆發期。”

“在19世紀,我們在這些領域頂多算是走在世界前列,那個時候還有美國和德國等國家和我們並駕齊驅,現在在這些新興產業方面,我們已經處在了遙遙領先的位置。”

東非對內燃機,電力等新興產業的佈局雖然比較早,但是真正發力還是進入20世紀以後。

畢竟上個世紀,東非的底蘊遠不如歐美的老牌工業強國,而進入20世紀以後,東非進入產業轉型,經濟發展重心徹底由農業轉爲工業後,情況很快就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上個世紀教育投入進入成果產出期,大量合格的產業工人和科研人員涌現,其次是原始積累充分,資金方面東非家底也算雄厚,最後是政策和戰略佈局,兩個五年計劃讓東非正式晉升世界頂級工業強國行列,而以前佈局的產業配合東非生產效率提高也順勢進入爆發期。

羅布克茨說道:“帝國正處在高度發展時期,現在歐洲各國打的不可開交,等到戰後,世界的格局恐怕也將發生重大轉變,等到彼時歐洲各國打完仗後,恐怕才能意識到世界已經完全變了個樣。”

“不過這些也不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現在對於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將貝爾港改造擴建完成。”

“如果貝爾港改造擴建順利的話,將給我們的履歷和經驗上增加更多的內容,這次你們也要多學習和積累一些實踐經驗。”

“貝爾港是雖然受到國家的重視,不過在此前,整個大湖區最重要的港口還要算基蘇木港,就是不知道這次大湖經濟帶政策下,北大湖省能不能打個翻身仗。”

大湖區周邊城市衆多,而其中最出名的也就是基蘇木,姆萬紮,坎帕拉和卡蓋拉三市。

基蘇木屬於普魯士省,位於前世的肯尼亞境內,而之所以基蘇木能力壓大湖區一衆港口城市,成爲區域第一大城市。

這主要得益於基蘇木市的地理位置,基蘇木是連接大湖和蒙巴薩鐵路的中間節點,可以說在過去,大湖區的貨物和客流運輸,大部分都必然經過基蘇木市。

而且基蘇木屬於東部,距離蒙巴薩和內羅畢等大城市近,這也便於產業和技術上的接觸和積累。

而北大湖省自然不甘人後,畢竟拋開海運交通這個短板以外,大湖省的基礎條件可比普魯士省強的多。

但是北大湖省的城市不要說和內羅畢相比,就是連基蘇木這個普魯士省排名第二的城市都比不過,這就有些說不過去了。

而近些年來,隨着內羅畢地位的下降,這也讓北大湖省看到了超越普魯士省的機會。

而過去北大湖省的底氣在於艾伯特湖石油資源的開發,以及省內其他礦產的豐富儲備,這些都不是普魯士省可以相提並論的。

而全國運河計劃,鐵路,公路建設等等,使得北大湖省的出海通道,並不再是唯一,雖然從成本上來說,現在依舊是從東部蒙巴薩出海最爲便宜。

當然,最讓北大湖省看中的還要當屬政策上的扶持,隨着大湖經濟帶的提出,東非“四五”期間,大力發展大湖區的政策落地,這可以說讓北大湖省看到了機會。

而爲了超過普魯士省,北大湖省將重點發展省會坎帕拉,以及坎帕拉旁邊的恩德培市,從而形成大湖區雙子星的格局。

同時利用艾伯特湖的石油資源,省內天然氣資源,打造北大湖省的油氣和化工產業集羣,這一點對於北大湖省極爲重要。

畢竟東非北方是相對缺乏能源的,以前和當下世界主要能源依舊以煤炭爲主,這導致東非早期工業基地基本分佈在東非南方,中部和沿海地區。

而石油,天然氣這些新興能源,可以說是北大湖省最突出的能源性資源,有了這些新興能源託底,北大湖省就能夠建設一批新興工業。

當然,因爲耕地和生態保護的限制,東非政府對北大湖省的安排是重點發展省內的中大型城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所以這就使得坎帕拉市和恩德培市等省內城市發展在北大湖省的戰略地位更加突出。

而坎帕拉和恩德培兩地的距離,其實完全可以看做一座城市,如果發展到姆貝亞,或者哈拉雷市那種規模,兩地必然會銜接在一起,這也就意味着未來大湖區很有可能崛起一座新的東非大城市。

當然,北大湖省有自己的發展戰略,其他省份自然也不是吃素的,普魯士省將重點發展基蘇木市,而大湖省將同時發展姆萬紮和卡蓋拉兩座城市,整個大湖區沿岸的其他城市也都想分一杯羹,區域內經濟競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效果。

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30章 多多馬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222章 體面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469章 鯨灣港第803章 威脅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71章 戰鬥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114章 抉擇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81章 酒館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40章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53章 土豆種植第469章 鯨灣港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3章 野望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389章 定居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333章 1919年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792章 條件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04章 卡賓達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38章 開墾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457章 爆金幣第1463章 代理人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77章 收尾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207章 換牌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82章 出口第1238章 教唆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469章 鯨灣港第98章 遊歷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67章 鐵甲艦第315章 清倉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24章 海洋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444章 蒙巴薩島
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30章 多多馬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467章 回籠資金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842章 優勢互補第222章 體面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469章 鯨灣港第803章 威脅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1181章 產業衝擊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93章 姆特瓦拉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1471章 戰鬥第980章 大西洋經濟區第1085章 兩國交易第1127章 創業團隊第1134章 奧匈帝國內部爭議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1114章 抉擇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81章 酒館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332章 軍事半島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63章 攻克桑給巴爾王宮第840章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039章 哈拉雷市工農業發展計劃第53章 土豆種植第469章 鯨灣港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3章 野望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1047章 奧匈海軍求助第1389章 定居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1333章 1919年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792章 條件第480章 英法合謀第904章 卡賓達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605章 奧蘭治人起義第38章 開墾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1457章 爆金幣第1463章 代理人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577章 收尾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27章 高等教育大手筆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940章 遷都工作開啓第207章 換牌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82章 出口第1238章 教唆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469章 鯨灣港第98章 遊歷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483章 北非鐵路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367章 鐵甲艦第315章 清倉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924章 海洋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1444章 蒙巴薩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