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人口長城

第831章 人口長城

人口蓄水池,是一定不能建在本國之內的,一般而言,人口蓄水池就是城市和鄉村。

就比如城市不斷吸納鄉村的青壯勞動力,從而源源不斷的獲得低端產業人口,推動城市持續發展和繁榮,因爲一般狀態下城市本身人口自然增長率低,而且發展到一定階段,在不引入外來人口的情況下大概率負增長。

人口老齡化,低端產業退化對城市發展都是致命的,對國家而言也是如此,當然,低端產業是動態發展的,畢竟技術會隨着時間推移而進步,原有產業就會成爲低端產業。

當然,解決方案也很好解決,那就是引入外來人口,或者真正實現機器取代人力,不過恩斯特這個21世紀的人知道哪怕再過一個世紀也不可能實現機器取代人力這一點,如果真實現了機器取代人力,那應該也就實現世界大同了,而這種烏托邦社會,悲觀估計大概率再過幾百年也不可能實現,甚至人類永遠也不可能實現。

所以恩斯特在制定東非國策時,多會以21世紀的人類社會問題爲參考,儘量延緩未來東非發生類似問題。

就比如人口問題,東非如果未來如果能夠成爲發達國家,自然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問題,而那個時候大概率東非會引入外來人口,要麼就像俄羅斯那樣死撐着導致人口不斷下降,經濟發展滯緩。

要麼像歐洲一樣,引入難民,但難民是一把雙刃劍,會對歐洲文化,社會秩序,底層民衆生活造成巨大影響。

而歐洲移民引入中,顯然東歐是優質人口引入地,一方面東歐人對西歐文明天然推崇,且素質高,能完美融入西歐社會,而阿拉伯人這種和基督教犯衝的文明人口,顯然很難融入歐洲社會,至少在文化層面如此,在這一點上甚至黑人都比阿拉伯人強一點,但是人都有精神潔癖,白人天然看不上其他有色人種。

恩斯特作爲一個俗人也是如此,兩世的經歷,讓他對德意志人和華人以外的人羣存在偏見。

所以,未來和東非交界的國家,必須是非阿拉伯白人或者黃種人國家,這樣就能構築未來東非國家的人口安全長城。

像阿比西尼亞帝國就只是勉強過關,膚色上勉強能夠接受,而文化上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要不然從個人情感上,恩斯特一定不會允許這樣一個國家存在。

當然,如果東非衝擊發達國家失敗,未來人口增長大概率也不會太高,因爲東非的基礎教育普及推廣成績比較優異,隨着時間的發酵,未來會“覺醒”一批不按照統治階層思想生活的國民。

這都是無法避免的問題,所以恩斯特的方案就是折中,既然避免不了未來東非人口問題,那也要引入符合東非“價值觀”的理想移民羣體。

這就是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等東非扶持殖民地建設的重要原因,這些地方就是未來東非人口的“蓄水池”。

如果不建設這些“蓄水池”,那恩斯特以後的東非統治者,顯然阻止不了北非和西非的人口滲透。

當然,恩斯特能做的也就是這些,後來的東非統治者還解決不了問題,那自己也管不住,反正那個時候自己都入土了。

至於相信後人的智慧,恩斯特是一個字都不信,問題在萌芽期比較好解決,隨着時間發展只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尾大不掉,最後只能重裝系統,如果系統重裝失敗那就沒有然後了。

……

當然,這些想法恩斯特都是埋在心裡,並不會表露出來,畢竟自己的想法不一定政治正確。

“卡爾叔叔,未來東非,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加上德屬喀麥隆如果能連成一片,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的出海口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這個時候,俾斯麥已經被威廉二世踢出德國政壇,所以作爲德國海外殖民地的喀麥隆肯定會得到“大”發展。

所以恩斯特也在考慮喀麥隆殖民地未來能否納入非洲“德意志”圈的問題。

因爲恩斯特並不看好德國能守住喀麥隆,如果歐洲爆發大戰,那喀麥隆很有可能會交給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亦或者東非託管。

就算德國不放棄喀麥隆,未來大概率也會獨立,畢竟喀麥隆都快趕上現在的德國面積了。

顯然,19世紀的歐洲人是想不明白這一點的,哪怕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英法都以爲可以在殖民地國家繼續作威作福,直到被美蘇混合雙打。

卡爾親王說道:“當然,利奧波德早就代我和威廉二世有所交流,在公用出海口問題上,威廉二世是支持我們的。”

目前錫格馬林根在德國的話事人就是卡爾親王的大兒子利奧波德王子,依舊在德國軍隊擔任要職,所以利奧波德王子也成了錫格馬林根和威廉二世直接對話的聯絡人。

“不過你們對喀麥隆不感興趣麼?”卡爾親王問道。

實際上東非西北部距離德屬喀麥隆殖民地距離也不遠,如果東非有想法完全可以直接通過德屬喀麥隆打通一條通往大西洋的通道。

當然,卡爾親王這麼問,最主要的還是希望東非能帶頭建設一條通往喀麥隆沿海的鐵路或者公路。

因爲在非洲具有大基建能力的國家,除了北非的一些國家和開普敦以外,只有東非能夠做到。

目前德屬喀麥隆殖民地和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都沒有這樣的能力,或者足夠人口來完成這種工程。

恩斯特搖搖頭道:“現在我們東非主要精力集中在南部,完全脫不開身搞其他事情,甚至我們的人口都感覺不夠用,新佔領區的面積都不小,而且在葡萄牙人和布爾人時期,幾乎沒有得到有效開發。”

“就拿布爾共和國來說,他們那裡甚至不如現在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建設的好,只有布隆方丹勉強算一座城市,金伯利實際上是英國人管理和投資建設的,其他區域和大牧場沒有任何區別。”

聽到恩斯特的煩惱,即便卡爾親王年齡大了,也有些“妒忌”,這種煩惱他也想要啊!

東非的人口他是知道的,那可是足足七千多萬(包括黑人),單就本土人口而言,東非僅在遠東帝國,沙俄和印度之後。

就這恩斯特還嫌人口少,等東非南部建設完成後,那該有多少人口,之前上億,說不定等到本世紀結束東非人口就能直接破億,卡爾親王如此想到。

當然,在恩斯特看來還是有難度,他沒有卡爾親王那樣樂觀,畢竟東非還要繼續淘汰黑人,而去掉黑人那就是近兩千萬人口,而十年時間都不夠人口迭代的,所以東非想在本世紀突破一億人口還是比較困難的。

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380章 夜談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35章 休整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695章 納塔爾第552章 過往第298章 香蕉園第194章 迎接第287章 西逃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545章 孤兒第878章 無線電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211章 集中營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871章 “萊茵”市第424章 奔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2章 戰場間隙請假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269章 距離感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21章 裁軍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293章 肢解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447章 趣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08章 歷史課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298章 香蕉園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063章 推力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01章 招人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474章 討論第84章 消息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23章 “療養”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473章 警示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50章 移民
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597章 軍紀敗壞第990章 敲骨吸髓第380章 夜談第1353章 博爾納局長第900章 “三部”建設第135章 休整第1069章 德國討論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695章 納塔爾第552章 過往第298章 香蕉園第194章 迎接第287章 西逃第1261章 試圖拆分第545章 孤兒第878章 無線電第1391章 國際會議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1211章 集中營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871章 “萊茵”市第424章 奔逃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779章 登陸成功第1046章 毅力號戰列艦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388章 人才招聘第12章 戰場間隙請假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269章 距離感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821章 裁軍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293章 肢解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123章 東非的顧慮第447章 趣談第721章 1885型重機槍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08章 歷史課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298章 香蕉園第966章 參觀姆貝亞第508章 經濟制裁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1150章 羅德斯公司第1352章 戰爭結束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778章 跨海作戰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063章 推力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101章 招人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507章 兩頭通吃第474章 討論第84章 消息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406章 糧食安全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223章 “療養”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473章 警示第1444章 蒙巴薩島第2章 恩斯特的改變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312章 非洲之角第850章 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