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嘗試

在汽車在廣場上運行了一段時間後,恩斯特的家人紛紛試駕這種新型交通工具。

負責車輛運行的人員西裝革履,小跑到車門前,行雲流水的打開車門,然後請康斯坦丁進入後面車廂內。

“國王陛下,請你坐穩!”

康斯坦丁仔細打量了一下,車廂內空間還是比較狹隘的,遠遠比不上馬車,車座就佔去很多空間,車座是用硬皮沙發,靠在上面還是比較舒服的。

不過車廂裡的溫度就不怎麼友好了,所以天窗是打開的,用來通風透氣。

這樣的車型,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研究了幾乎十年時間,所以一經推出就已經十分完善,包括動力系統亦是如此。

前世卡爾發明的第一輛汽車時速只有十二公里每小時,而馬車的時速一般在十六公里每小時,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十年磨一劍的產品,尤其是王室特供版最高時速能達到三十公里每小時,翻了一倍還多。

其中構建的技術壁壘也能保證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長期維持世界第一的寶座。

隨着汽車發動,康斯坦丁感受到了這種車輛的不凡,最高三十公里每小時的時速比馬車快了一倍不止,而且在燃油耗盡前可以一直跑,當然,出於安全考慮,一般時速維持在二十公里每小時,但已經相當快了。

從車窗和天窗透出的涼風也使得車內變得涼爽起來,空心輪胎加上平整的路面,使得汽車運行非常穩妥。

在康斯坦丁之後,其他人也開始嘗試這種新型交通工具,其中尤其以斐迪南大公最爲興奮,夏洛特公主亦是如此,夫婦兩人要求司機把油門加到最大,嘗試飆車的快感。

最後卡琳娜是和恩斯特一起的,現在卡琳娜正在孕期,所以爲了防止意外,恩斯特讓司機把時速降低到十公里每小時。

“這種車輛未來會取代馬車麼?”卡琳娜問道。

“當然,只不過需要長期時間發展,現在生產成本太高,除了大貴族和大資本家,一般人根本消費不起。”恩斯特回答道。

實際上德意志三國宣傳的汽車,並不算最早雛形,真正意義上的“汽車”,確實是由蒸汽機帶動的,1804年,法國陸軍工程師古諾製造了第一輛由蒸汽機驅動的汽車,所以從1804年到1880之間,蒸汽汽車名副其實,只不過沒有人會購買這種交通工具來充當排面。

在燃油車出現之前是蒸汽汽車的黃金時代,但由於蒸汽機的缺陷,如在惡劣寒冷的天氣下難以燒開水和熄火,以及汽車本身制動困難,蒸汽汽車逐漸被淘汰,亦或者說這種蒸汽汽車根本就無法推廣。

而東非的汽車,更準確的名字是燃油動力車,不過這都不是問題,就像充電寶本質上是電池,但是稱之爲移動電源也沒有錯。

恩斯特接着說道:“卡琳娜,你不要看這輛車坐着很舒服,外觀也不錯,實際上也只有三國皇(王)室也才各自擁有一輛,真正要推出市場的成品車其實相當簡陋,當然,只要價錢到位,也可以享受滿配服務。”

作爲後世人,所以恩斯特推動下的王室汽車成品基本上已經和前世汽車大同小異,至少外觀上如此。

但是想把汽車當成產業發展,就必須考慮市場承受能力,就像三國王室特供車,用這個時代的發展水平來說,就和21世紀的火箭差不多,21世紀能買的起火箭的人不是沒有,但是數量非常少。

而現在的汽車也是如此,哪怕已經落後的蒸汽汽車也一樣,所以東非想發展汽車產業,就必須把汽車價格打下去,向下兼容市場。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減配,目前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打算推出最高時速在十五公里每小時的汽車,這是目前市面上的很多頂級引擎能達到極限。

就和擠牙膏一樣,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作爲內燃機領域的先發者和巨頭,手裡有更厲害的技術,就是王室特供版汽車的引擎都不算最先進。

因爲王室車輛需要考慮的第一要素是安全性,所以引擎也是以穩定爲最高標準,這和軍工產品要求差不多。

除了在速度上減配,黑興根能源動力公司推出的商用車還要在零部件,裝飾,舒適性等方面減配。

最後面向大衆市場的商用車型,恐怕也就比前世卡次發明的第一輛車強一個檔次。

這樣最低配車型就依然是敞篷三輪汽車,即便是這樣也只有富人階層能消費的起,而他們也可以根據自身經濟實力定製更高配置的車輛。

而東非或者說黑興根財團可以憑藉手中的技術優勢,在低中高產業都佔有重要地位,甚至可以說是壟斷地位。

至於說換個車道,繞開黑興根財團的技術壁壘,基本上不可能,或者拿市場威脅東非也不可能,因爲恩斯特佈局汽車產業是同時在德奧東三國同時進行的。

這樣前世日本氫能源汽車的尷尬就不會出現在東非頭上,德奧兩國是世界頂級列強,東非也算是排名靠後的列強,所以可以爲德意志汽車產業保駕護航,這也是恩斯特拉德奧兩國下水的原因。

而且汽車產業其他國家也可以盜版,雖然利潤比不上黑興根財團,但是也不至於搞不出來,但是高端市場肯定是要被黑興根財團壟斷很長時間了。

汽車產業作爲前景廣闊的新興產業,其一出現就是高端商品,而黑興根財團相當於掌握着精華中的精華。

這種情況可以這麼參考:前世非洲人能有一輛汽車的就不是普通人,而美國人卻思考着該挑選什麼樣的汽車品牌。

卡琳娜聽懂了恩斯特話裡的意思,她說道:“也就是這輛車就和你以前弄的跨洋國際電話一樣,沒有辦法大規模推廣?”

恩斯特方面爲了在歐洲本土指揮非洲,花巨資搞出來的跨洋電話,到現在都沒收回成本,更不用說推廣。

不過汽車畢竟是不一樣的,所以恩斯特說道:“一輛汽車造價再昂貴,也很有限,除非用真金白銀來打造車身和零件,而汽車產業前景很廣泛,我相信未來也不容易被取代,所以伱的擔心有些道理,不過也不至於達到那種程度。”

燃油車直到二十一世紀照樣經久不衰,現在才十九世紀,所以汽車產業至少有一個半世紀的繁榮期,就算恩斯特穿越前,所謂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就那樣,比如在許多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新能源汽車就很難取代燃油車,像加拿大,俄羅斯,中東等。

新能源汽車需要豐富的電力來支撐,而且充電也沒有加油便捷,就拿非洲很多國家來說,電力都沒有普及,更何況是電車。

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284章 連環計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230章 水權第355章 安卡村第380章 夜談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735章 廓爾喀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792章 條件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30章 入侵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45章 空軍第168章 餐具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401章 駁回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282章 學習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372章 平原省第1443章 監視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882章 出口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354章 電報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540章 鐵路橋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424章 奔逃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546章 許可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9章 岸防炮
第1216章 企業出海第284章 連環計第1086章 以法國爲底線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978章 後續影響第435章 鋼鐵和人口第1091章 英國選擇退讓第1036章 鐵路二五規劃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1133章 最後的準備第1387章 影視基地第1230章 水權第355章 安卡村第380章 夜談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339章 加大投資第1003章 鐵路系統調整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479章 英國的農業第735章 廓爾喀第350章 非洲新玩家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221章 先苦一苦尼格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792章 條件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432章 美泉宮談話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130章 入侵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45章 空軍第168章 餐具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1104章 第一百二十六 訛詐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401章 駁回第1178章 萊茵市弊端第173章 1869年農業發展方向第1187章 東非世界博覽會第413章 二元制中學第610章 軍事顧問團第1544章 蠢蠢欲動的意大利第1282章 學習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121章 康斯坦丁離世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529章 第十九路軍第1183章 撒哈拉鐵路第1372章 平原省第1443章 監視第1005章 人造纖維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155章 沙俄移民的特殊待遇第882章 出口第588章 哈拉雷市菸草廠第602章 夫妻對話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42章 三區一改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354章 電報第849章 東非醫學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1508章 鉅額援助第1205章 工業依賴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393章 東英民間衝突第1540章 鐵路橋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1196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鍊鋁廠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424章 奔逃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546章 許可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392章 戰略安全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9章 岸防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