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9章 西部機遇

第979章 西部機遇

和布爾斯抱有同樣想法的人不在少數,其中法國的勞倫斯大使就在給法國政府的報告中寫道:“決計不能讓東非和德國達成一致,我們無論如何也要讓東非政府不站在德國人的一邊,哪怕他們保持中立。”

遠東帝國大使張恆也彙報了本次東非閱兵的情況,他提出:“東非是列強中態度比較友善的國家,其軍事實力強大,版圖面積還在帝國之上,人口不下歐洲諸國,在此帝國存亡危機時刻,和東非保持友善交流對我國尤爲重要。”

黃海之戰後,遠東帝國遇到的麻煩也更多,雖然比歷史同期好上不少,但也好的有限,所以在國際社會上,遠東帝國酒肉朋友都不多,各個都是想上來吸一口的吸血鬼,在這種情況下,遠東帝國自然和東非外交關係上越走越近。

當然,走的近是如此,東非也不可能幫遠東帝國避難,畢竟靠人人倒,東非的面子也就對一些小國有威懾力,這種小麻煩遠東帝國自己都能解決。

英國的威爾遜大使則對東非的情況沒有過多重視,他對下屬說道:“英國的利益從來都是在海洋,哪怕東非陸軍再強大,只要他們不擴充海軍,那就沒有威脅,反之,東非哪怕在海軍上有任何異動,我們都是不允許的。”

按照威爾遜所言,估計未來五年內,英國和東非之間都不會有太大沖突,畢竟這幾年時間裡東非沒有擴充海軍的想法,也不打算出海多佔塊殖民地,這樣在海外東非也基本遇不到什麼大事。

當然,五年之後會怎麼樣,那就不在東非得考慮之內了,到時候恩斯特是一定要加強海上力量的,而英國恐怕也沒有精力來找東非的茬了。

……

開國大典結束後,萊茵帝國政府繼續工作,基本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在新世紀,東非政府計委也開始了第一次正式本國工業計劃的編訂。

思維特:“在過去幾年,我們已經進行了初步的嘗試,五年工業計劃的方案總體上是可行的,過去五年東非工業增速極高,工業規模擴大了一倍還多,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得到了大力發展。”

“形成了以貝拉市爲核心的南方經濟發展新熱點,而該區域本來就靠近東部和波西米亞(津巴布韋)等工業較爲發達區域,所以建設速度最快。”

“多條鐵路建設更是打通了莫桑比克地區發展的任督二脈,可以說莫桑比克地區是東部沿海經濟帶和中部波西米亞和洛林兩個工業省的延伸拓展。”

“在莫桑比克的貝拉市,太特市,彭巴市,納卡拉市,科利馬內市,欣代市,馬普托市,紹奎市,伊尼揚巴內市等都得到了飛速發展,不管人口,基建,產業,農業都實現了跨越式增長,補缺了從新漢堡港市到姆特瓦拉市之間的發展空白地帶。”

“而在新的五年計劃中,也是我們計委第一次正式編訂五年計劃,我決定把重點放在以安哥拉地區爲核心的西海岸。”

“雖然過去西海岸發展不弱,但是和莫桑比克相比得到的支持並不算多,我們只是在整合了葡萄牙人遺留資產的基礎上優化和部分拓展,而安哥拉的區位優勢顯然比莫桑比克地區更加重要,所以安哥拉的發展應該得到重視,使其成爲東非未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思維特的話顯然十分具有魄力,要知道前世安哥拉因爲長期戰亂,導致殖民時代遺留下來的工業幾乎被摧毀殆盡,成爲世界上工業基礎最薄弱的國家之一。

如果沒有石油資源託底,那安哥拉在前世恐怕會成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估計經濟比坦桑尼亞也好不了多少。

所以東非對安哥拉地區設立的目標顯然也是相當高的,當然,如今安哥拉可以說比前世狀況好了不少,至少說基礎要好不少。

在上個世紀(19世紀)九十年代,東非對安哥拉沿海地區進行了大手筆的投資,其中包括能源,礦產,農業,漁業是主要內容。

東非政府在能源領域直接投資包括三家煉油廠,其中兩座在卡賓達,一座在羅安達,值得一提的是當前兩地石油產業主要原材料來自於大洋彼岸的美國。

雖然安哥拉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暫時還沒有開發和勘探,所以爲了提前佈局當地的石油產業,恩斯特特意將卡賓達和羅安達定位爲東非的石油工業中心。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未來東非開發安哥拉石油,當地已經有一定的產業基礎和積累相當經驗,不至於手忙腳亂,其次東非西海岸本身正在形成一個大市場,對石油的需求遲早要向中,東部地區看齊,所以提早佈局沒有壞處。

礦產領域,安哥拉地區資源也比較豐富,尤其是當地的金剛石礦產是主要出口礦產,東非對葡萄牙殖民時代的礦山和工坊進行了整合,使西海岸成爲東非在大西洋地區的金剛石加工和銷售中心。

除此外鐵,銅,錳,鉛,錫,鋅,鎢,黃金等資源在安哥拉也有分佈,不過因爲東非對安哥拉佔領時間晚,所以這些資源想要得到開發還需要勘測和分析。

農業方面,安哥拉種植作物主要包括甘蔗,棉花,花生,玉米,木薯,水稻,小麥,豆類等,這些農作物基本都是葡萄牙殖民體系下安哥拉農業的延續。

而依託當地農業特徵,東非在西海岸建設了一批製糖廠,榨油廠,紡織廠等等。

在葡萄牙殖民時期,安哥拉作爲葡萄牙本土最近的原材料產地,這些農產品基本上會輸送到葡萄牙本土,再進行加工,提高附加值後銷售。

而東非對當地的投資後,使得這些農產品在本地就完成各項加工程序,直接成爲商品,最後通過大西洋航線銷售到西歐,北美和南美各國。

漁業資源開發更是在東非全國中排在前列,當然,受本格拉寒流影響,最優質的漁場在西南省(納米比亞)沿岸,所以鯨灣港大概率會成爲東非未來的漁業中心之一,尤其是在鯨灣港鐵路建成後。

所以現在東非面對的安哥拉地區,條件並不算太差,雖然早期受到過南非戰爭影響,但經歷了長達十年的穩定和高速發展。

當然,本次開發重點,除了安哥拉還包括西南省,烏班吉省和東,西阿贊德省等地區(主要包括安哥拉,納米比亞,剛果,中非),也就是整個東非的西部。

西南省受制於地形和氣候因素,不需要太多投入,而烏班吉省則僅次於安哥拉地區各個省份,雖然處在內陸,但烏班吉省同時和比利時,法國,德國殖民地接壤,這就是其區位優勢。

不過最重要的還是安哥拉地區的開發,東非政府希望其能在較短時間內成爲和中,東部形成競爭力的經濟發達區域,畢竟東非都已經遷都萊茵市了,要是西海岸發展不起來,就無法形成恩斯特所設想的東非銜接兩大洋的核心經濟地帶。

第354章 電報第24章 籌措資金第345章 援助團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793章 籠中鳥第1220章 萊茵人第509章 起步第609章 提升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39章 利薩海戰第801章 恭賀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861章 分贓第64章 一日政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03章 威脅第840章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713章 不畏戰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59章 誣陷第822章 卡賓達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844章 魯道夫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272章 犀牛園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74章 “整肅”運動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008章 分析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3章 尋找“光明”第536章 間諜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255章 五五開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93章 入關!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024章 監視第387章 初交手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07章 迂迴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82章 麪粉廠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732章 雙輸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377章 賄賂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736章 第九旅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483章 新民族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48章 訂婚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
第354章 電報第24章 籌措資金第345章 援助團第544章 奎河拱水壩第793章 籠中鳥第1220章 萊茵人第509章 起步第609章 提升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39章 利薩海戰第801章 恭賀第557章 江戶諜影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861章 分贓第64章 一日政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803章 威脅第840章第1213章 三五計劃成績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713章 不畏戰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884章 深入合作第559章 誣陷第822章 卡賓達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526章 文明燈塔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333章 三角聯盟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1142章 莫斯塔爾議會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844章 魯道夫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348章 城鎮化率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272章 犀牛園第324章 珠海通商區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74章 “整肅”運動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94章 巴拉圭移民到賬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806章 “小會”辦大事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008章 分析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33章 尋找“光明”第536章 間諜第1373章 干涉俄國會議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876章 白麪閻羅第255章 五五開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293章 入關!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024章 監視第387章 初交手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07章 迂迴第4章 萬事開頭難第82章 麪粉廠第456章 帝國主義第717章 南非版“三國同盟”第175章 村落選址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306章 交接馬約特島第732章 雙輸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307章 東美地緣衝突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1377章 賄賂第804章 獅子大開口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212章 奔向自由世界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736章 第九旅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483章 新民族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67章 大臣路線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48章 訂婚第1057章 軍火生意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