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

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

索馬里,拉斯坎坡裡這個昔日的小村莊因爲東非殖民地建立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繁榮而繁榮。

拉斯坎坡裡村並不屬於東非殖民地,而是位於索馬里境內,只不過當初東非殖民地圖省事,懶得給市場取名,就把當地的名字拿過來直接冠名。

所以拉斯坎坡裡市場和拉斯坎坡裡村並非一個概念,而是分屬於東非殖民地和索馬里南部的格勒迪蘇丹國,格勒迪蘇丹國前身是阿居蘭蘇丹國,阿居蘭蘇丹國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狀態,後被格勒迪蘇丹國的開創者阿德爾統一。

這個時代正是格勒迪蘇丹國強盛的末期,上代蘇丹優素福·馬哈穆德·易卜拉欣戰功赫赫,擊敗了當時的阿曼帝國(包括桑給巴爾),不過按照原本歷史,在1871年,桑給巴爾蘇丹國又打敗了格勒迪蘇丹國,成爲其附庸,直到意大利殖民者到來。

所以格勒迪蘇丹國和桑給巴爾蘇丹國一樣,已經沒落,國力只是明面上比較好看,實際上一捅就破。

許多,阿拉伯商人彙集在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從這裡採購物資和商品,向北非內陸地區推廣。

而格勒迪蘇丹國治下的拉斯坎坡裡村也因爲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受益,商人比較注意成本,所以許多小商人會選擇在拉斯坎坡裡村住宿,可以省下一筆錢。

即便如此,還是有些商人會選擇直接住在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中的旅館裡。

因爲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建築完全是歐洲風格,設施也比較完備,遠不是格勒迪蘇丹國治下一個小村子可以相比的,一些比較注意享受或者比較好面子的商人還是會選擇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中的旅館。

經過大半年的發展,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已經相當繁榮,格勒迪蘇丹國國內只有摩加迪沙等大城市才能和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相比。

這裡也成爲了東非第一塊稅收重地,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基本壟斷了整個東非殖民地和北非的貿易,原本阿拉伯商人南下行商的路線,因爲東非殖民地的擴張被強行中斷。

而且東非殖民地一不做二不休,爲了防止土著迴流和所謂探險者進入東非殖民地打探情況,直接封鎖了邊境,這樣阿拉伯商人和奴隸販子也被拒之門外。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所以東非在封鎖邊境的同時,開闢了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用來和北非的商人貿易。

加上東非殖民地並沒有對原本東非物產進行漲價,而且頻繁的戰爭導致奴隸價格不斷降低,阿拉伯商人的成本不漲反降。

按道理來說,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在東非殖民地應該不怎麼賺錢,因爲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這種沿海城市,才應該是東非商業最精華的地帶。

但是,東非殖民地政府在沿海基本不收稅,或者只是象徵性的收些服務費。

畢竟,海上的殖民者可不是好惹的,東非殖民地創建不易,還是要繼續裝孫子。

至於什麼主權,這個時代聽聽就好,即便是前世統一後的德國,沒有海上力量的支持,海外殖民地照樣是英法口中的一盤肉。

一戰後就被各國瓜分殆盡了,當然,德國海軍本身並不弱,可惜被英國人堵在家門口胖揍。

統一後的德國,那可是頂級列強,其國力之強盛,尚且如此,東非殖民地作爲一個圈地自萌的非洲“孤島”,自然沒有實力去和那些海上強國談條件。

而在歐洲人眼中已經衰落的葡萄牙,荷蘭,就是東非殖民地眼中的海上強國,更不用說英法了。

收稅簡單,東非依靠沿岸修築的防禦工事也有能力抵抗一段時間,可海上的黑興根船隻纔是東非殖民地的根本。

維持着歐洲和遠東的移民和商業路線,沒有移民人口,東非殖民地人口只能慢慢依靠本土現有的移民生育增長,而一代人成長起來至少需要二十年,二十年黃花菜都涼了。

依靠人口的自然增長東非是成長不起來的,未來頂多達到前世南非的水準,甚至比不上南非,畢竟南非還擁有豐富的資源。

東非資源雖然也比較豐富,但最重要的煤鐵石油等資源都比較匱乏。

而且人口數量達不到,面對西方列強在非洲的威脅,東非未必有能力應對,畢竟東非是德意志殖民地,如果處理不好國際關係很有可能被羣毆。

雖然,現在東非移民數量遠超前世那些殖民者在非洲的數量,可他們還有土著可以拉過來當炮灰。

總而言之,在達累斯薩拉姆等經濟發達的港口城市收稅是不可能的,在沒有蘇伊士運河的年代,那麼多商船在東非停靠,萬一惹到強敵就不妙了。

恩斯特當然不是害怕各國殖民者,而是和他們起爭端東非太吃虧,無異於犧牲自身的發展潛力也就給其他殖民者找個不痛快。

而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就不一樣,受衆主要是北非的阿拉伯人,東非殖民地懼怕那些西方海上強國的殖民者,但是面對北非的阿拉伯人可從來不慫。

畢竟北非的商道主要在陸地上,在海上東非確實菜,在非洲陸地上,東非那就是列強般的存在。

所以東非的關稅都集中在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而北非市場不算小,尤其是撒哈拉沙漠和綠洲里居住的那些部落,什麼東西都缺。

非洲在東非殖民地開闢之前,大規模種植糧食作物的只有埃及和埃塞俄比亞和西非部分國家,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雖然也有種植糧食,但是他們缺乏優良的種子,就比如小麥,水稻,玉米……這些主糧都是後來移民者殖民非洲時帶過來的。

所以說非洲土著的種植業一言難盡,就拿東非剛剛消滅的西北八國來說。

其還處在半耕半牧半漁半狩獵的狀態,東非殖民地在其原本耕種的土地上,偶爾也能看到一些技術上的創新。

比如梯田,水利設施等,在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但是非洲落後的現狀沒有讓這些創新傳播開來。

在西北各國發現的這些創新也是個例,原因很簡單,非洲太安逸了,搞種植完全沒有直接坐等各種熱帶果蔬成熟來的方便。

щшш ◆t t k a n ◆C ○

而且缺乏良種子的非洲,農作物產量未必就比的過那些野生的植物,加上非洲氾濫成災的動物,要是恩斯特當一個非洲人也沒有動力去搞種植業。

非洲本來農業產量就不行,加之北非受阿拉伯文化影響,飲食習慣也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完全不一樣。

所以北非想進口糧食主要是依靠地中海或者中東地區,現在東非殖民地爲其多提供了一個渠道,尤其是索馬里地區的阿拉伯商人也可以參與到同地中海和中東商人的競爭中去。

(本章完)

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388章 換師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193章 “理想國”第53章 土豆種植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606章 後悔第945章 空軍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55章 到東非去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30章 漢薩省第809章 事後第513章 抉擇第499章 建交熱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688章 巡邏兵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284章 連環計第38章 開墾第1224章 收網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430章 客人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77章 收尾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330章 跑路第555章 羞辱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018章 磋商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166章 體驗第566章 比較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93章 籠中鳥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54章 發“貨”第1293章 肢解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240章 大借款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94章 矛盾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269章 距離感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62章 打魚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51章 坦噶港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20章 雙標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89章 佔領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383章 引入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222章 體面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351章 過往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1章 煤礦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844章 魯道夫
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1429章 潛在危機第388章 換師第987章 經濟危機和一五計劃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453章 國民經濟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83章 拯救馬西米連諾一世第1193章 “理想國”第53章 土豆種植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073章 交通大變局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1140章 塞爾維亞戰場第606章 後悔第945章 空軍第1110章 中非經濟合作組織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1364章 城市間合作第55章 到東非去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930章 漢薩省第809章 事後第513章 抉擇第499章 建交熱第691章 南非形勢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688章 巡邏兵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284章 連環計第38章 開墾第1224章 收網第1197章 老天爺賞飯吃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1135章 一戰爆發第430章 客人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577章 收尾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330章 跑路第555章 羞辱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018章 磋商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1166章 體驗第566章 比較第1098章 造船業影響第793章 籠中鳥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154章 發“貨”第1293章 肢解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240章 大借款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715章 短暫團聚第594章 矛盾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269章 距離感第1174章 1914年鋼鐵貿易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1298章 別列佐夫卡匪幫第162章 打魚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988章 彀中計劃第51章 坦噶港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551章 交給時間檢驗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20章 雙標第665章 東英必有一戰第133章 西北移民工作第189章 佔領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383章 引入第599章 世界“第一”第222章 體面第1537章 蘇聯一五計劃結算第141章 中亞馬匪第351章 過往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48章 教育移民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81章 煤礦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844章 魯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