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

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

新漢堡港市。

1889年10月29日。

隨着戰火平息,東非對南方的建設也提上日程,首先就是修建從新漢堡港市到馬普托的鐵路,把馬普托和東非其他城市用鐵路連接起來。

這是最簡單把馬普托和東非連接起來的方式,只需要修建一條不到四百公里的鐵路就能把馬普托這個昔日莫桑比克殖民地的首府串聯到東非鐵路網絡上。

當然,馬普托的位置未來一定會修建東西向鐵路,承擔中部馬塔貝萊省等省份的出海口重任。

不過馬塔貝萊省對馬普托的興趣其實並不大,他們優先看中的是莫桑比克中部的貝拉地區。

貝拉也就是前世莫桑比克的重要海港之一,它位於馬塔貝萊省的正西位置,是馬塔貝萊省最快的出海路線。

而馬普托對於馬塔貝萊省來說,位置過於偏向南方,而對黑興根省而言,馬普托也不是最優選項,二者之間有德拉肯斯山脈作爲阻擋。

反而是南部的新漢堡港市和黑興根省之間地形較爲平坦,中央鐵路修建時難度較低,而馬普托和東非內陸連接只能等到未來。

就目前條件而言,對馬普托最感興趣的實際上是東非海軍,他們準備把新漢堡港市的海軍力量集中到馬普托地區。

馬普托之所以能成爲葡萄牙人在西印度洋上的軍事要塞,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港口條件也在整個東非東部沿海是獨一檔的存在。

他的經濟作用反而是次要的,就像前世莫桑比克,馬普托的位置太過偏南,如果不是政治中心,頂多輻射莫桑比克南部平原地帶。

這是一種歷史慣性,就像德屬東非首府不從巴加莫約遷往達累斯薩拉姆,那巴加莫約在前世可能就是坦桑尼亞大陸部分經濟最發達的區域。

在新漢堡港通往馬普托港間的田野裡,鐵軌被整齊的碼放在草地上,新漢堡港到馬普托距離不長,地形也很平坦,所以鐵路修建難度不大。

這些鐵軌全部由新漢堡港市鋼鐵廠生產,作爲東非重要的煤炭基地,新漢堡港市也是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之一。

新漢堡港市的鐵礦主要從外地進口,這一點和東非大多數沿海城市相似,隨着南非戰爭結束海運航線重新打通,印度和中東等區域的廉價鐵礦顯然比從內陸更加便宜。

在新漢堡港到馬普托三百多公里的路途上,隨處可見施工的黑人鐵路工人,他們穿着簡陋的工作服,掄着大錘對着鐵軌銜接處的鉚釘敲敲打打。

作爲技術性工種,即便黑人鐵路工人,也是需要培養的,所以這批黑人鐵路工人其實是從東部拉到這裡的,而不是隨便在當地徵集一批黑人奴隸就可以開工。

在東非的黑人鐵路工人總共有二十多萬,基本都是一線工人,拋開黑人,東非正式鐵路職工實際只有十五萬之多。

當然,鐵路建設時會大量使用臨時工,而東非巧妙的把這些浮動性工種分配黑人勞工,維持東非鐵路職工的穩定性。

這種情況在東非十分普遍,也使得部分有技術的黑人在東非滯留時間變長,不過傷亡數字也比較高。

僅東非鐵路系統的在編人員就超過同時期遠東帝國全國的工人數量,是東非基礎工業化的象徵之一。

當然,東非鐵路工人數量多和鐵路是東非支柱性產業有關,類似的包括鋼鐵產業,電力產業,機械製造業軍事工業等等。

不過和歐美國家相比依舊差距巨大,歐美國家尤其是西歐地區,工業人口已經完成對農業人口的反超,而東非剛剛處於起步階段。

目前東非全國工人數量超過百萬,這主要歸功於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東非政策上的轉變,以及在經濟危機期間對德國和美國失業人員的虹吸,讓東非迅速縮短了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這就類似於前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世界性大蕭條之中,蘇聯僅憑藉兩個五年計劃,就實現了工業化一樣,歷史的機遇十分重要。

不過1873年經濟危機顯然不能和那場世界性大危機相比,並不能成爲東非工業的跳板,到目前爲止東非工業人口占到全國人口大約百分之五左右,而且是在不算接近兩千萬黑人的情況下的保守估算,所以東非的工業化還路途漫長。

當然,依照東非目前的體量,百分之五左右那也是大約兩三百萬人口,放在世界上比一些國家的總人口都要多,這也就是所謂“大就是強”理論的有效證明。

前世印度作爲一個“世界強國”,雖然經濟水平差,但是五常之下印度就是國力世界第一,而且下英法衰落的情況下未必比印度更具優勢。

當然,如果深究印度的戰鬥力,東亞很多國家肯定比印度強的多,這一點恩斯特從來不懷疑,就是越南如果和印度發生戰爭,在不動用核武器的情況下,兩者說不定都能打個五五開。

這並不是瞎說,而是從印度人的國民性考慮,印度社會作爲典型的熱帶國家,社會效率基本和非洲,東南亞維持在一個效率水準,而在熱帶國家中,效率最高的就是新加坡,其次就是越南。

又潮又溼的環境下,很難讓人打起精神,這一點東非部分地區體現的非常明顯,最典型的就是尼羅河盆地和剛果雨林地帶。

就比如尼羅河行省省會朱巴爲什麼能成爲東非的練兵場,不是因爲環境有多優越,而是太過艱苦。

能在朱巴維持日常訓練的軍隊,以後在條件更加艱苦的地方,也能發揮更強的戰鬥力。

畢竟尼羅河盆地南部環境太過溼熱,整個地區猶如一個“蒸籠”,如果365天都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下,是非常艱難的。

東非雖然是一個熱帶地區,但大部分區域氣候以乾爽爲主,就比如首都第一鎮市,夏季偶有高溫,但是溼度並不大,勉強也能算宜居地區。

這體現在尼羅河行省也是如此,尼羅河行省經濟最強的區域就是北部的傑濟拉平原,而傑濟拉平原以及周邊是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屬於撒哈拉沙漠的邊緣地區,反而更適合農業生產活動和工業開展。

而東非的高原地帶就更是氣候優勢明顯,天然乾爽,降水量和蒸發量適宜,地形平坦開闊,以東部和中部爲核心的高原地區也是東非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地方。

未來南非高原地帶,以及莫桑比克,還有西部安哥拉的高原地區也是東非發展的重點,氣候因素是其中一個重要先決條件。

第55章 到東非去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7章 戰爭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1008章 分析第367章 鐵甲艦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426章 回歐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435章 雙總部第84章 消息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211章 集中營第76章 應許之地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474章 討論第182章 抉擇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981章 捷徑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30章 入侵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555章 羞辱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499章 建交熱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62章 後續第1372章 平原省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8章 打探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463章 站隊第119章 農忙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045章 教育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383章 引入第30章 多多馬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58章 方針第1372章 平原省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615章 交流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98章 貝拉市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38章 換血第820章 購艦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75章 大逃亡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387章 初交手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381章 國禮第736章 第九旅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519章 百萬黑奴
第55章 到東非去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37章 戰爭第1331章 巴達維亞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1008章 分析第367章 鐵甲艦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409章 薩丁迪達平原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426章 回歐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435章 雙總部第84章 消息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211章 集中營第76章 應許之地第757章 潰不成軍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491章 進攻失敗第657章 安哥拉防務第644章 量身定做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474章 討論第182章 抉擇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981章 捷徑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130章 入侵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466章 各國態度第555章 羞辱第317章 《東埃邊界劃定協議》第362章 第一鐵路總體設想第1131章 刺殺失敗第1410章 東北非博弈第499章 建交熱第944章 賽爾號起飛第1398章 歐洲共識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62章 後續第1372章 平原省第970章 世界第四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128章 打探第297章 軍隊換血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537章 過去的七十年代第1350章 達成一致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28章 “圈地運動”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463章 站隊第119章 農忙第506章 賊心不死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593章 巴爾特庫姆造船廠第1045章 教育第1441章 交通強國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383章 引入第30章 多多馬第530章 朱巴綜合訓練基地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86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658章 方針第1372章 平原省第725章 戰前算盤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615章 交流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998章 貝拉市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409章 比屬剛果第938章 換血第820章 購艦第482章 波斯尼亞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718章 奧賽羅“販奴”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75章 大逃亡第1001章 王子婚事第224章 國王瀑布第387章 初交手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05章 葡萄牙人第381章 國禮第736章 第九旅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381章 拿下警局第1052章 齊頭並進第519章 百萬黑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