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

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

新漢堡港市。

1889年10月29日。

隨着戰火平息,東非對南方的建設也提上日程,首先就是修建從新漢堡港市到馬普托的鐵路,把馬普托和東非其他城市用鐵路連接起來。

這是最簡單把馬普托和東非連接起來的方式,只需要修建一條不到四百公里的鐵路就能把馬普托這個昔日莫桑比克殖民地的首府串聯到東非鐵路網絡上。

當然,馬普托的位置未來一定會修建東西向鐵路,承擔中部馬塔貝萊省等省份的出海口重任。

不過馬塔貝萊省對馬普托的興趣其實並不大,他們優先看中的是莫桑比克中部的貝拉地區。

貝拉也就是前世莫桑比克的重要海港之一,它位於馬塔貝萊省的正西位置,是馬塔貝萊省最快的出海路線。

而馬普托對於馬塔貝萊省來說,位置過於偏向南方,而對黑興根省而言,馬普托也不是最優選項,二者之間有德拉肯斯山脈作爲阻擋。

反而是南部的新漢堡港市和黑興根省之間地形較爲平坦,中央鐵路修建時難度較低,而馬普托和東非內陸連接只能等到未來。

就目前條件而言,對馬普托最感興趣的實際上是東非海軍,他們準備把新漢堡港市的海軍力量集中到馬普托地區。

馬普托之所以能成爲葡萄牙人在西印度洋上的軍事要塞,位置重要性不言而喻,港口條件也在整個東非東部沿海是獨一檔的存在。

他的經濟作用反而是次要的,就像前世莫桑比克,馬普托的位置太過偏南,如果不是政治中心,頂多輻射莫桑比克南部平原地帶。

這是一種歷史慣性,就像德屬東非首府不從巴加莫約遷往達累斯薩拉姆,那巴加莫約在前世可能就是坦桑尼亞大陸部分經濟最發達的區域。

在新漢堡港通往馬普托港間的田野裡,鐵軌被整齊的碼放在草地上,新漢堡港到馬普托距離不長,地形也很平坦,所以鐵路修建難度不大。

這些鐵軌全部由新漢堡港市鋼鐵廠生產,作爲東非重要的煤炭基地,新漢堡港市也是重要的鋼鐵生產基地之一。

新漢堡港市的鐵礦主要從外地進口,這一點和東非大多數沿海城市相似,隨着南非戰爭結束海運航線重新打通,印度和中東等區域的廉價鐵礦顯然比從內陸更加便宜。

在新漢堡港到馬普托三百多公里的路途上,隨處可見施工的黑人鐵路工人,他們穿着簡陋的工作服,掄着大錘對着鐵軌銜接處的鉚釘敲敲打打。

作爲技術性工種,即便黑人鐵路工人,也是需要培養的,所以這批黑人鐵路工人其實是從東部拉到這裡的,而不是隨便在當地徵集一批黑人奴隸就可以開工。

在東非的黑人鐵路工人總共有二十多萬,基本都是一線工人,拋開黑人,東非正式鐵路職工實際只有十五萬之多。

當然,鐵路建設時會大量使用臨時工,而東非巧妙的把這些浮動性工種分配黑人勞工,維持東非鐵路職工的穩定性。

這種情況在東非十分普遍,也使得部分有技術的黑人在東非滯留時間變長,不過傷亡數字也比較高。

僅東非鐵路系統的在編人員就超過同時期遠東帝國全國的工人數量,是東非基礎工業化的象徵之一。

當然,東非鐵路工人數量多和鐵路是東非支柱性產業有關,類似的包括鋼鐵產業,電力產業,機械製造業軍事工業等等。

不過和歐美國家相比依舊差距巨大,歐美國家尤其是西歐地區,工業人口已經完成對農業人口的反超,而東非剛剛處於起步階段。

目前東非全國工人數量超過百萬,這主要歸功於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東非政策上的轉變,以及在經濟危機期間對德國和美國失業人員的虹吸,讓東非迅速縮短了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這就類似於前世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世界性大蕭條之中,蘇聯僅憑藉兩個五年計劃,就實現了工業化一樣,歷史的機遇十分重要。

不過1873年經濟危機顯然不能和那場世界性大危機相比,並不能成爲東非工業的跳板,到目前爲止東非工業人口占到全國人口大約百分之五左右,而且是在不算接近兩千萬黑人的情況下的保守估算,所以東非的工業化還路途漫長。

當然,依照東非目前的體量,百分之五左右那也是大約兩三百萬人口,放在世界上比一些國家的總人口都要多,這也就是所謂“大就是強”理論的有效證明。

前世印度作爲一個“世界強國”,雖然經濟水平差,但是五常之下印度就是國力世界第一,而且下英法衰落的情況下未必比印度更具優勢。

當然,如果深究印度的戰鬥力,東亞很多國家肯定比印度強的多,這一點恩斯特從來不懷疑,就是越南如果和印度發生戰爭,在不動用核武器的情況下,兩者說不定都能打個五五開。

這並不是瞎說,而是從印度人的國民性考慮,印度社會作爲典型的熱帶國家,社會效率基本和非洲,東南亞維持在一個效率水準,而在熱帶國家中,效率最高的就是新加坡,其次就是越南。

又潮又溼的環境下,很難讓人打起精神,這一點東非部分地區體現的非常明顯,最典型的就是尼羅河盆地和剛果雨林地帶。

就比如尼羅河行省省會朱巴爲什麼能成爲東非的練兵場,不是因爲環境有多優越,而是太過艱苦。

能在朱巴維持日常訓練的軍隊,以後在條件更加艱苦的地方,也能發揮更強的戰鬥力。

畢竟尼羅河盆地南部環境太過溼熱,整個地區猶如一個“蒸籠”,如果365天都生活在這種環境之下,是非常艱難的。

東非雖然是一個熱帶地區,但大部分區域氣候以乾爽爲主,就比如首都第一鎮市,夏季偶有高溫,但是溼度並不大,勉強也能算宜居地區。

這體現在尼羅河行省也是如此,尼羅河行省經濟最強的區域就是北部的傑濟拉平原,而傑濟拉平原以及周邊是典型的熱帶沙漠氣候,屬於撒哈拉沙漠的邊緣地區,反而更適合農業生產活動和工業開展。

而東非的高原地帶就更是氣候優勢明顯,天然乾爽,降水量和蒸發量適宜,地形平坦開闊,以東部和中部爲核心的高原地區也是東非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的地方。

未來南非高原地帶,以及莫桑比克,還有西部安哥拉的高原地區也是東非發展的重點,氣候因素是其中一個重要先決條件。

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318章 朱壩鎮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81章 國禮第1324章 預謀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967章 奧拓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264章 在東非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66章 集結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73章 籌備第220章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315章 清倉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418章 學徒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46章 災情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98章 貝拉市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71章 “萊茵”市第353章 下一站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469章 鯨灣港第220章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566章 比較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862章 後續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700章 龍騎兵第1349章 犧牲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140章 新品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62章 後續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71章 海底電纜第618章 良知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55章 到東非去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156章 軟刀子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54章 發“貨”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
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995章 服務型政府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829章 逮着一隻羊薅第1275章 新三角貿易第879章 軍方的重視第457章 插旗佔地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9章 疾病防控第1317章 流亡政府第318章 朱壩鎮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381章 國禮第1324章 預謀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967章 奧拓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264章 在東非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766章 集結第1153章 雷霆手段第973章 籌備第220章第584章 黑森鐵路設想第542章 生個艦隊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315章 清倉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329章 兇名在外的劊子手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418章 學徒第709章 人才召回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446章 災情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998章 貝拉市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871章 “萊茵”市第353章 下一站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469章 鯨灣港第220章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566章 比較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485章 戰爭推演第218章 跑歪的會議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1527章 德國兩黨戰爭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18章 啤酒館聚會第862章 後續第167章 文化滅絕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700章 龍騎兵第1349章 犧牲第1496章 交通產業第140章 新品第1512章 維也納密謀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92章 拆分研發部第1456章 內訌和逼宮第843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62章 後續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71章 海底電纜第618章 良知第455章 劍指南洋第55章 到東非去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414章 新漢堡港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1526章 全軍突擊檢查第1156章 軟刀子第1100章 莫斯塔爾水電站第166章 招聘廣告第12章 戰場間隙第154章 發“貨”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第1380章 前線戰場第567章 電工技校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