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

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

“東非目前的國力是不足以支撐遠洋海軍建設的,而且英,法等傳統海洋大國,以及美國這個後起之秀,他們海軍本身就佔有極大優勢,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我們加大海軍建設,只會引發各國之間的海軍競賽,這種你追我趕中,並不能縮小各國海軍之間的差距,所以東非海軍的每一筆資金都要精打細算,而不是投入到永無止境的海軍軍備競賽中去。”東非國防部長菲利克斯對提爾皮茨說道。

如果是兩國合作,一般情況下,盟友的實力越強越好,這等於己方陣營更加強大,就像前世德國選定的盟友意大利,哪怕不拖後腿可能都會對世界格局造成巨大影響。

而東非政府顯然只願意和德國海軍在軍事技術,常規演習訓練等領域進行有限合作。

對於東非政府的胸無大志,提爾皮茨自然有些失望,在他看來東非完全有能力成爲德國海軍在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有力幫手。

“東非作爲兩洋國家,甚至三洋(包括太平洋,東非殖民地主要分佈在太平洋區域)國家,你們還擊敗過英國,如果得到我們德國的全力支持,完全可以在印度洋海域取得更大的話語權,成爲新國際秩序的奠定者之一。”提爾皮茨還是嘗試拉東非下水,所以儘可能的給東非畫餅。

德國和東非地區具有極強的互補性,兩者一個在北半球,一個主題在南半球,沒有利益衝突,文化人種相近,如果可以把東非綁定在德國戰車上,德國政府做夢都能笑醒。

其他不說,如果東非海軍進行擴張,那最緊張的就是印度洋的英國人,能夠極大分擔德國海軍的壓力。

當然,這是德國的想法,東非政府則有三條路線可以選擇,一是完全站在德國一邊,二是保持中立,三是站在英國人一邊。

如果選擇一,也就意味着未來東非極有可能走上和德國聯手對抗協約國的道路,這對於恩斯特來說風險太大,前世德國爲首的同盟國和協約國在軍事上其實部分上下,如果東非這種體量國家加入戰爭能否改變戰爭結局。

答案是不一定,雖然看似東非東非站隊同盟國能加大同盟國勝率,但對於歐陸戰爭,東非實際能夠起到的作用並不大。

這還要從東非的地理位置說起,東非和歐洲之間的聯絡通道主要有三處,分別是英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英國直布羅陀殖民地控制,英吉利海峽。

所以即便東非想要支援德國也不是短期時間內能做到的,而且英,法還有一個大血包美國作爲後勤保障中心,更加大了戰爭的不確定性。

至於選擇三,目前也不太現實,東非和英國的關係太差,兩國合作的可能性很小,當然,也不是不可能,畢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如果英國人開價高,東非也不是不可以站在英國人一邊。

最後就是中立路線了,這條路線對東非同樣具有吸引力,前世美國在戰爭前中期就是這條路線,不過這也使得戰後美國沒有改變原本的世界秩序,只能繼續看着英,法兩國主導世界局勢。

三條路線都有可行性,但是就恩斯特而言,他更偏向中立,主要還是風險最低,而前兩者都可能把東非拉入戰爭深淵。

當然,最終還是要依據實際情況再選擇東非的國策,這三條路線的可能性在恩斯特心裡是三比四比三。

不過當前東非是肯定不會加入德國和英,法之間衝突的,這就涉及到恩斯特未來十年不可能發生大戰的判斷。

所以恩斯特說道:“世界格局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我們東非太過落後和弱小,尚且沒有能力參與到世界權力爭奪的遊戲當中去,當然,從民族情感和利益上來說,我們肯定更加願意德國來主導未來的世界格局。”

反正說好說不要錢,恭維德國肯定沒有問題,如果是面對法國,恩斯特可能會說類似的話。

恩斯特話總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雖然沒有達到提爾皮茨的心理預期,但毫無疑問,目前東非和德國關係密切這一點是鐵定的事實,兩國在文化,政治和經濟上的共同利益更多。

至於東非不熱衷於世界權力之爭,也無可厚非,東非雖然發展狀況不錯,但是和歐美國家還有不小差距,當前階段,東非主要以發展國內經濟和工業爲主,不需要像美國和德國那樣迫切需要世界格局的重塑。

美國和德國的發展已經接近本土所能容納的極限,所以迫切需要更多的市場和原材料產地,而本國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已經接近極限,兩國綜合國力已經達到能夠和任何國家同臺競技的標準。

而東非顯然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東非全國還有大量未開發區域,工業化程度也不高,全國經濟和人口分佈也不均衡,還有很大潛力亟需開發。

所以當前東非對外部市場的需求並不如德國和美國那樣強烈,而東非本身又是資源大國,至少在當前工業發展階段不缺任何原材料,所以對原材料的需求也不像德國那樣旺盛。

所以當前東非的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本土,在東非完成本國的資源開發和經濟建設之後,纔會考慮更深遠的問題。

雖然,東非政府對兩國合作的態度並不能滿足德國的胃口,但有用還沒有好,所以提爾皮茨只能將自己來時制定的龐大計劃按照東非政府要求進行縮減。

而在這種情況下,德國自然也不可能全力扶持東非,實際上也扶不動,東非的體量太大,德國最多也就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就這樣,一份閹割版的“東,德海軍合作方案”出爐了,提爾皮茨在東非又待了一個星期就返回德國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了。

東,德海軍合作方案,主要在技術裝備領域實現部分技術裝備的共享和開發,同時東非爲德國提供一定的便利,支持未來德國海軍在太平洋等海外區域的活動。

技術裝備的共享和開發,東非看中德國戰列艦技術,而德國,或者說提爾皮茨對東非潛艇技術更感興趣,兩國科研人員會在相關領域展開交流與合作。

而支持德國在太平洋等海外區域的活動,主要就是給德國海軍提供港口上的便利,不過作爲獨立國家的東非也只是支持,不可能將本國領土劃給德國作爲軍事基地使用,頂多是給德國海軍提供臨時落腳點和維護服務。

東,德海軍合作方案只能算有限度的合作,在這份合作方案下,東非海軍依舊採取保守政策,不過和德國海軍交流更加通暢,有利於本國海軍取長補短,避免閉門造車。

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938章 換血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99章 討論第1037章 電氣化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515章 狗咬狗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145章 機遇第315章 清倉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572章 停火線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930章 漢薩省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28章 打探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44章 魯道夫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422章 蘇聯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99章 結款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44章 魯道夫第797章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504章 借人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298章 香蕉園第1014章 輕工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680章 緩衝區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99章 岸防炮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316章 對話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53章 新家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87章 西北之亂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483章 新民族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10章 海岸線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973章 籌備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711章 歸國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47章 聯姻事宜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
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576章 人蔘種植第938章 換血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199章 討論第1037章 電氣化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282章 “進步”的桑給巴爾蘇丹國第515章 狗咬狗第493章 海軍對壘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1145章 機遇第315章 清倉第845章 北莫桑比克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572章 停火線第712章 鐵路所見第548章 東非歷史課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930章 漢薩省第1180章 東華商業聯盟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128章 打探第1068章 世界震動第844章 魯道夫第568章 宜居城市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1422章 蘇聯第156章 焚燒(內容可能引起不適)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26章 邊境巡邏隊第199章 結款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844章 魯道夫第797章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504章 借人第1472章 重返歐洲第538章 霍亨索倫版“非洲刮分計劃”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298章 香蕉園第1014章 輕工業第950章 巴黎會議第744章 心態調整第1139章 三色旗落下第680章 緩衝區第442章 東非威脅論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99章 岸防炮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1192章 鋼鐵森林第1316章 對話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427章 經濟答卷第1300章 喀山軍政府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953章 新家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303章 馬拉維湖重工業區第87章 西北之亂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483章 新民族第623章 摩加迪沙港改造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485章 半殖民地第810章 海岸線第374章 熱鬧的南非第586章 忽悠合資第973章 籌備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178章 葉克王國第923章 壞事做盡第711章 歸國第246章 1870年德意志戰爭的第一槍第47章 聯姻事宜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723章 東非的戰略目標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489章 戰爭歸戰爭,貿易規貿易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