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政府爲什麼看中玻利維亞這種小國,也是有講究的,小國遠比大國更好操縱,在南美能稱的上的大國的,也只有巴西和阿根廷,因此巴西和阿根廷在對外交流中的自主權也比其他拉美國家高許多,不管英國,美國還是東非,對這兩個國家拉攏多於打壓。
像他們這種體量,如果打壓狠了,直接投向敵方陣營,完全就是得不償失,所以哪怕東非對阿根廷,巴西的外交策略,也是以穩住他們爲首要目的,反過來,阿根廷和巴西也對東非和美國持謹慎態度,反而更加重視和歐洲國家的聯繫。
20世紀以來,阿根廷和巴西的發展也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加上兩個國家本來就有成爲強國的潛力,所以不僅是東非,美國,英國這種世界強國覬覦南美的霸權,阿根廷和巴西同樣認爲他們應該成爲南美的領導者。
……
蒙得維的亞。
這裡是烏拉圭的首都,這座位於大西洋海濱的城市,建設於18世紀,後來成爲西班牙拉普拉塔殖民地和葡萄牙巴西殖民地競爭的焦點,多次易手,這種歷史恩怨後來又延續到阿根廷和巴西身上,最終巴西帝國勝利,並且將烏拉圭變成其領土。
進入19世紀,烏拉圭的民族意識已經覺醒,1825年,烏拉圭再次趕走巴西殖民者,正式宣告獨立,蒙得維的亞成爲烏拉圭首都。
不過,獨立後的烏拉圭,就陷入到內部權力鬥爭之中,政局動盪下,蒙得維的亞直到19世紀中後期,才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1928年,蒙得維的亞人口大約五十多萬,並且得益於其地理區位的優勢,成爲唯一能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競爭的城市。
兩座城市圍繞拉普拉塔河流域的貿易主導權,矛盾比較突出,尤其是港口稅收,航運線路上的衝突,這也給了東非資本進入烏拉圭提供了契機。
在20世紀以前,烏拉圭和阿根廷市場基本被英國資本控制,不過,蒙得維的亞和布宜諾斯艾利斯二選一的話,英國資本顯然更青睞後者。
時間進入20世紀以後,情況發生了變化,自從南非戰爭結束後,東非的經濟和國力都大幅度提升,並且開始抓緊向南美地區的資本擴張。
蒙得維的亞憑藉優異的港口和地理位置條件,進入了東非的視線,而且和阿根廷,巴西不同,烏拉圭對東非的投資持歡迎態度,前兩者因爲主權問題更重視和歐洲國家,主要是和英國的合作,而烏拉圭因爲和這兩個國家都有矛盾,這就讓英國在取捨問題上,不得不偏向阿根廷和巴西兩個更大的市場。
所以,爲了制衡巴西和阿根廷,烏拉圭並不反感和東非在經濟上的聯繫,加上此前巴拉圭在東非的幫助下,經濟和人口都迅速恢復,這進一步加強了烏拉圭對東非的良好印象。
至於東非在南洋,中東,非洲的橫行霸道,這顯然不能一概而論,畢竟從這些地區中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東非針對的主要是黑人和阿拉伯教勢力。
因此20世紀以後,東非資本逐漸取代英國,成爲烏拉圭第一大投資和貿易國,1929年蒙得維的亞的經濟也比前世更加繁榮。
而1929年的玻利維亞和巴拉圭戰後談判,也在蒙得維的亞召開,東非主導這次會議,並且阿根廷,巴西也參加了會議。
蒙得維的亞市國際會議中心。
東非駐烏拉圭大使斐列格主持了這次會議,同時,東非駐巴拉圭大使,駐阿根廷大使,以及區域內各國政府要員參會。
斐列格:“巴拉圭和玻利維亞的戰爭,起因源自於兩國對北查科地區的爭議,而我們根據歷史和近年以來兩國對北查科地區的實際統治情況,最終認定在1929年以前,北查科地區屬於無主之地,並且,鑑於巴拉圭作爲戰爭勝利的一方,因此北查科地區按照國際慣例,正式劃入巴拉圭。”
“北查科地區總計二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從今天以後,正式爲巴拉圭領土,各位可有異議?”
玻利維亞政府代表德爾埃斯特羅第一個跳出,義憤填膺的說道:“斐列格閣下,我反對!你們這是對巴拉圭的包庇,北查科地區也不是所謂無主之地,它一直都是我們玻利維亞自古以來的領土。”
斐列格對德爾埃斯特羅的話完全不在意,他說道:“反對理由無效,德爾埃斯特羅先生,我知道你們玻利維亞作爲戰敗一方,對於北查科地區並不死心。”
“但是關於北查科地區的主權問題,我認爲並不存在爭議,在1929年以前,北查科地區的歸屬本來就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而在20世紀以前,不管你們還是巴拉圭,在北查科地區都沒有實際統治和投入。”
“包括現在,北查科地區的居民,依舊是印第安人,因此真要嚴格計較的話,北查科地區應該屬於當地印第安人的土地。所以我將北查科地區認定爲無主之地,這也符合過去幾百年來,國際社會對無主之地的認定辦法。”
“因此,你們兩個國家,誰能在軍事上實現對北查科地區的佔領,保障當地印第安人的權益,並且取得其承認,誰就能拿到這片土地,現在玻利維亞輸掉了戰爭,完全就是咎由自取的結果,畢竟,這場戰爭還是玻利維亞率先挑起的。”
在這裡,斐列格定下了一個基調,那就是佔領北查科地區的國家,必須保障當地印第安人的權益,這樣一來,巴拉圭就必須接納這片土地上的印第安人爲本國公民,這符合東非在國際上的一貫做法,進一步深化巴拉圭的民族融合進程。
像阿根廷這種“白人至上”的國家,反而不爲東非所喜,畢竟東非本身也不是一個純白人國家。
德爾埃斯特羅當然不清楚東非的這些小算盤,現在他不謀求整個北查科地區的領土主權,也要強行爲玻利維亞分一杯羹。
他說道:“斐列格閣下,雖然我們玻利維亞確實輸掉了戰爭,但是我認爲將北查科地區全部劃入巴拉圭也是不合理的,玻利維亞可以接受恢復戰前雙方實際控制線,作爲兩國邊境,但無法容忍巴拉圭強奪所有北查科地區領土。”
斐列格還沒有開口,巴拉圭代表皮裡薩爾先反駁道:“哼,德爾埃斯特羅先生,不知道當初你們入侵我們巴拉圭北查科地區控制區的時候,有沒有想到今天這個結果。”“玻利維亞對巴拉圭不宣而戰,本來就是不義之舉,如果不是我們反應快,以巴拉圭本來就孱弱的國力,恐怕早就亡國了。”
“戰前玻利維亞本身領土就是我們的數倍,人口更是巴拉圭的兩倍之多,所以,玻利維亞對巴拉圭的入侵,本來就是以大欺小,貪得無厭。”
“所以,你們還妄圖站在道德制高點,這簡直就是可笑,玻利維亞在戰爭之中的表現,完全就是不仁不義。”
“而且,從19世紀以來,玻利維亞幾乎和幾乎所有鄰國,都發生過領土爭端,這充分證明了玻利維亞就是一個好戰的野蠻國家,你們對北查科地區的貪婪,也證明了這一點。”
皮裡薩爾這一番話,可以說起到了極佳的效果,這次參加會議的國家中,智利,秘魯,阿根廷和巴西,同樣和玻利維亞有過領土問題,他們顯然不能站在玻利維亞的角度,指責巴拉圭,畢竟如果反駁皮裡薩爾的話,那他們從玻利維亞獲得的領土,就少了一分合法性。
此前,他們和玻利維亞關於領土的問題,其實和北查科地區的爭議都是相似的,所以,錯的只能是玻利維亞。
同時,皮裡薩爾將巴拉圭包裝成一個“弱小”國家,自帶受害者背景,這種情況下,玻利維亞輸了,那隻能怪玻利維亞自己軍隊不爭氣。
當然,爲了進一步逼迫玻利維亞接受現實,皮裡薩爾接着加碼說道:“如果,德爾埃斯特羅先生,不認同如今會議的結果,那也好辦,我們巴拉圭可以給你們機會,將戰爭繼續下去,如果你們能奪回北查科地區,那我們巴拉圭也就認了,但是繼續戰爭的後果,玻利維亞必須全盤接受,到時候,就不只是北查科地區一地的問題了!”
德爾埃斯特羅被氣的面紅耳赤,卻吭吭哧哧說不出話來,皮裡薩爾完全就是赤裸裸的威脅,但他完全拿這個巴拉圭人有一點辦法。
隨着北查科地區戰爭的結束,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的戰爭卻依舊在進行,如今巴拉圭軍隊已經深入玻利維亞東部國土範圍內。
隨着,前線主力的崩潰,後續玻利維亞雖然極力挽回,卻也無力迴天,除了巴拉圭的威脅以外,玻利維亞國內的地方勢力也蠢蠢欲動,一個不小心,玻利維亞就有可能四分五裂。
無奈,德爾埃斯特羅只能代表玻利維亞政府,接受戰敗這一惡果,除了割讓北查科地區以外,同時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
巴拉圭方面的主要收穫,就是國土面積達到了四十八萬多平方公里,而玻利維亞面積只剩下一百萬平方公里出頭,整個北查科地區的二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不像前世一樣,一分爲二,巴拉圭和玻利維亞一起分享。
至於其他條款,實際上的好處則歸於東非,像戰爭賠款,用來抵消此前巴拉圭向東非藉助的戰爭貸款,這次巴拉圭爲了戰爭勝利,購置了大量武器……
這樣一來,巴拉圭和東非都取得了好處,只有玻利維亞受傷,至於其他國家,在東非霸權之下,敢怒不敢言,畢竟玻利維亞的下場已經不言而喻。
同時,他們這個時間段,就算求助其他大國,來抗衡東非也做不到,就比如玻利維亞背後的支持者美國。
因爲1929年,美國經濟危機爆發,現在美國自己都焦頭爛額,哪有閒心顧得上玻利維亞局勢的發展,這也是玻利維亞爲什麼輸的如此徹底的重要原因。
除了美國以外,在南美比較有影響力的國家只剩下英國,可英國現在也步入美國的後塵,更別說英國早就在南美盡顯頹勢,根本無法和東非,美國競爭,至於區域大國,阿根廷和巴西,他們最多自保,想幹預東非這種大國的決定,根本不可能實現。
隨着《蒙得維的亞議定書》的簽訂,巴拉圭和玻利維亞戰爭徹底劃上句號,巴拉圭軍隊將從玻利維亞撤出,退回北查科地區這個如今巴拉圭領土之內。
同時,東非也藉此機會,徹底打開玻利維亞的國門,在經濟上玻利維亞因爲戰爭賠款,東非政府成爲其債主,玻利維亞和東非後續重新編定通商條約,全面對東非開放市場。
交通上,東非主導建設的亞松森—利馬鐵路也將開工,玻利維亞完全納入東非經濟勢力範圍,同時,東非將進一步主導玻利維亞後續一些交通線路的建設,從而將其經濟重心,從太平洋轉向南大西洋。
軍事上,東非擁有在玻利維亞的駐軍和通行權,這也意味着,東非的軍事力量徹底深入南美腹地,以玻利維亞爲中心,對周邊包括秘魯,智利,巴西,阿根廷在內的南美各國影響力進一步加強。
文化層面,東非雖然沒有過多要求,但是很顯然,接下來德語人羣將在玻利維亞佔據重要地位,玻利維亞本身移民中德意志移民就不在少數,其德語人口,基本是由上個世紀德意志地區移民組成,如今玻利維亞就有不少礦區,擁有許多德語社區。
經過這一次,巴拉圭和玻利維亞戰爭,玻利維亞實際上徹底淪爲了半殖民地國家。
其經濟重心,也將向東部轉移,經過巴拉圭,通過鐵路和航運,最終和東非市場對接,成爲東非經濟上的附庸。
而控制了玻利維亞,也間接敲打了整個南美國家,尤其是阿根廷,巴西這種國家,過去東非對他們的威懾主要來自海洋,而隨着玻利維亞成爲東非半殖民地,東非軍隊進入,日後,東非在南美的陸軍也要得到加強。
除此外,太平洋沿岸的秘魯和智利兩個國家,在國家利益考量中,也因爲這一變化,必須更加重視和東非的關係,雖然東非過去和智利在麥哲倫海峽有所合作,但是這條海運通道,畢竟控制在智利手中,現在,通過玻利維亞,東非可以從陸地上,對太平洋沿岸形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