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討論

“張總長,感覺如何?”汪海龍坐在老者的身邊,看着一臉驚歎且久久不能回神的張總長問道。

“歎爲觀止,歎爲觀止,沒想到我們和西方的差距已經到達了這個程度!”張總長無奈的說道。

透過車窗,張總長看到的不僅僅是東非的繁榮,富強和強大實力,更是看到了遠東帝國的落後,貧窮和弱小無助。

他扶着車窗的邊框,對汪海龍問道:“年輕人,你說我們還有機會超越西方國家麼?看到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建設,我甚至心裡生出一股無力感。”

對於張總長的憂慮,汪海龍安慰道:“總長不用過於擔心,雖然如今西方世界發展迅猛,但是隻要我國有識之士能夠團結起來,終究有一天能夠實現民族和國家的復興。”

“就拿東非來說,要知道上個世紀的東非情況其實並沒有比我們好上多少,在萊茵帝國皇室到來之前,整個非洲都沒有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彼時非洲最強大的文明古國,埃及也不過是一個被英法輪流折騰的半殖民地國家,而撒哈拉以南的廣大地區,更是文明的荒漠,如果不是東非這個國家的異軍突起,恐怕現在我們看到的就不是一個如此富饒強大的達累斯薩拉姆,而是一處連人煙都稀疏的荒蕪海灘。”

“而東非從一片荊棘之地發展成爲一個世界一流強國,只用了半個世紀的時間,我們遠東帝國的基礎可比曾經東非要好的多,只要能走上正確的道路,那我們一定也能複製如今萊茵帝國的成功。”

汪海龍的話還是有些誇張的,雖然曾經東非確實是從落後殖民地發展起來的,但是達累斯薩拉姆也不至於他說的那麼落後,畢竟在東非之前,桑給巴爾蘇丹國對這裡還是有一定程度開發的,並且將首都從桑給巴爾島上遷移過來。

不過,東非的存在確實極大拉高了整個非洲的上限,並且順利將東非建設成爲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之一,這也是很多遠東留學生比較羨慕的。

張總長說道:“你這樣一說,我心裡確實好受了一些,我對東非也有一些瞭解,東非確實曾經基礎條件不怎麼樣,完全由一塊殖民地發展起來,相對而言,我們當初的條件可是比東非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汪海龍:“還是有些區別的,殖民地和殖民地不同,如今世界上有很多殖民地,但是他們絕大部分都沒有做到東非這種程度,就比如南美的巴西。”

“不過東非的崛起,也正說明了我們國家,我們這個民族重新恢復漢唐盛世的希望還是很大的,畢竟東非人裡有很大一部分來自遠東,我們只是近代開始纔開始落後,先祖們創建了輝煌的成就,所以只有實現民族復興,才能對得起祖輩們的在天之靈。”

東非這個國家的出現,對於遠東帝國也是一種激勵,畢竟東非有一半血統來自遠東帝國,所以以遠東帝國的視角,東非這個國度就是由德意志人和華人共同建立的。

這說明華人絕對不是某些西方國家和人羣眼中的“低等”民族,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東非這個有一半遠東帝國移民血統的國家,怎麼可能發展的這麼強大。

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如今東非取得的成績要遠強過世界其他國家,畢竟東非的歷史也才五十多年時間,在如此短的時間裡達成許多國家一輩子都無法取得的成績,顯然更加困難。

而張總長看看車窗外的東非行人,也認同的說道:“不錯,我們的智慧絕對不遜色於歐洲人,只不過此消彼長,任何事物都有強大和衰敗的循環過程,畢竟我們民族也經歷過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等至暗時刻,更有諸子百家,漢唐盛世等輝煌階段,如今隨着越來越多國人覺醒,未來我們一定能重回巔峰。”

雖然東非混血裔佔據絕大多數,但是純白種人和黃種人也有一定存量,所以達累斯薩拉姆市的街道上,可以看見一些和遠東帝國人員外貌毫無差異的東非人。

看到這些自然融入東非社會,並且精氣神俱在的熟悉面孔,張總長對本民族和國家的未來也有了更大信心。

汪海龍說道:“很多西方國家,因爲我們一時間的落後,就給我們打上各種刻板印象的標籤,在東非卻不是如此,在這裡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知識,未來等到回國後,我們就將在東非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國家發展上。”

“在我看來,東非的成功經驗絲毫不遜色於日本,雖然兩國幾乎同一時間發展成爲世界強大國家,但是當初東非的基礎甚至比日本更加薄弱,而東非與我國有諸多相似點,值得我們借鑑。”

日本這個時代對於遠東帝國的影響還是巨大的,從遠東帝國留學情況就可以看出來,其遠東帝國留學生數量遠超其他國家。

當然,來東非留學的留學生對日本這個國家就不太待見,一方面兩國存在歷史恩怨,另一方面顯然是受到了東非輿論的影響。

東非對日本的描述肯定也好不了,畢竟兩國有琉球羣島的領土爭議,日本政府一直都在抗議東非“非法”侵佔南琉球羣島。

至於汪海龍所說曾經東非基礎比日本差,那就見仁見智了,日本明治維新和東非殖民地開拓幾乎是同一時間,誠然日本本來就有千年積累的家底,但是東非也白嫖了非洲大陸上億年未開發的各種資源。

而當初東非發展最大的短板也就是人口基礎不足,而這一點日本就不一樣,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人口數量就已經相當多,所以說兩國的基礎條件各有優劣,不過整體上肯定是東非要好一些。

日本前期發展條件要優於東非,但是隨着時間推移,東非引入足夠移民後,在各個方面東非都比日本強的多。

張總長說道:“日本毫無疑問是我國的心腹大患,不過日本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崛起,顯然也有可取之處,如今我國盛行到日本求學風潮,這其中不乏一些人被日本國收買,可惜政府對這些認知不到位,其他國家或許也存在這種情況,所以你們在東非留學也不要一直被東非牽着走,要有自己的理性和思考。”

張總長常年和西方國家以及東洋人打交道的經驗告訴他,這些列強,乃至一些自視甚高的白人國家,都是滿口道德,卻心狠手辣,從來都是吃人不吐骨頭存在。

所以東非雖然和遠東帝國關係不錯,但是也不得不防,東非也僅僅是一堆不講道理的列強國家中相對而言比較講道理的一個。

當然,曾經被東非壓榨的黑奴,南洋的土著,阿比西尼亞帝國,葡萄牙,布爾人等被東非狠狠欺凌的國家,地區和人羣要是知道他這麼想,肯定會狠狠吐槽一番,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東非的無恥和蠻橫。

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727章 艦隊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008章 分析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700章 龍騎兵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326章 野望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1102章 備戰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97章 建議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766章 集結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2章 麪粉廠第517章 過剩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53章 送酒第471章 漏洞第383章 引入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02章 爭論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63章 年底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91章 青檸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361章 k001第958章 巴拉圭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464章 勸說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372章 平原省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86章 咖啡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968章 分歧第381章 國禮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98章 貝拉市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章 普奧聯動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102章 備戰第316章 萊茵盾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265章 新世界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64章 肉類第1037章 電氣化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269章 距離感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878章 無線電第55章 到東非去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
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727章 艦隊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127章 拉斯坎坡裡交易市場第22章 殖民地開發第512章 給俄國人提供舞臺第1008章 分析第549章 自行車產業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1459章 禍水南引第700章 龍騎兵第813章 馬達加斯加島第1326章 野望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252章 戰爭爆發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174章 食品產業獨立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1226章 世界第一人工大水庫第1102章 備戰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97章 建議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766章 集結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049章 農業危機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146章 趁虛而入第82章 麪粉廠第517章 過剩第674章 魚米之鄉第838章 鋼鐵“怪物”第1170章 奧匈戰場第153章 送酒第471章 漏洞第383章 引入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802章 爭論第275章 南部界限第163章 年底第532章 圖謀琉球第191章 青檸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361章 k001第958章 巴拉圭第331章 插翅難飛第1359章 瘟疫肆虐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464章 勸說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372章 平原省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1111章 佈局遠東第131章 攻克卡揚扎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134章 第一階段作戰任務結束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86章 咖啡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968章 分歧第381章 國禮第585章 變革時代第998章 貝拉市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203章 穢土轉生第781章 大環套小環第1190章 南方國家盛會第906章 東非計劃經濟委員會第8章 普奧聯動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1102章 備戰第316章 萊茵盾第100章 近海防禦系統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191章 今非昔比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265章 新世界第738章 雙方謀劃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164章 肉類第1037章 電氣化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269章 距離感第1284章 法國人的家底第878章 無線電第55章 到東非去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