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

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

法國政府的選擇很理性,而東非方面也不遑多讓,馬斯爾斯中尉把消息上報給了上級,而東非距離馬達加斯加島本來就近,所以東非政府比法國政府更早獲得兩國邊境摩擦的消息。

“這一天我們早就有所預見,畢竟馬達加斯加島問題早在上個世紀就埋下伏筆,只不過所有人都沒想過最終會是東非和法國在該區域有分歧。”東非外交大臣赫爾曼說道。

這是廢話,東非在19世紀中後期才登上歷史舞臺,而法國早在18世紀末就對馬達加斯加島有了殖民活動,原本就沒有東非的戲份,只不過東非的橫空出世打亂了原本的英法博弈,現在英國人對馬達加斯加島的重視程度甚至比不上前世。

這也好理解,南非戰爭實際上取代了前世的布爾戰爭,代表着英國全球霸權出現衰落的萌芽,所以這個時候英國是不想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再來一次的。

當然,法國畢竟沒有和東非交過手,所以東非心裡也沒有譜,這不意味着東非沒有在本土戰勝法國的信心,在東非眼中馬達加斯加島上的東非領土也是本土的一部分。

“能談則談,不能談就打,我們和法國之間沒有根本性利益衝突,所以在這件事上先以談判開始,可以向法國政府適當釋放善意。”恩斯特說道。

恩斯特對伊默里納王國沒有太大興趣,就和對阿比西尼亞帝國一樣,畢竟這兩個國家在非洲少有的有自己獨立意識形態的國家,未來法國也佔不住這個地方。

於是,法國政府和東非政府兩國在馬達加斯加島領土主權問題都傾向於談判解決,這奠定了兩國瓜分馬達加斯加島的基礎。

1896年6月,由東非政府主動提出,且法國政府積極迴應,東非和法國兩國政府在巴黎進行了談判,經過一番討論,最終兩國決定根據事實佔領地區爲界,制訂了兩國邊界。

畢竟原本兩國交界地帶的歷史地理界限本來就是模糊的,畢竟大家領土和殖民地怎麼來的,就是一筆糊塗賬,總不可能真按照原土著的標準來。

所以直接以兩國實際佔領區作爲參考最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當然,在一些細枝末節上,兩國政府都表現了一定的“寬容”態度。

於是在一片和諧中,1896年8月,東,法兩國政府正式簽訂了《東,法領土確認協議》,該協議明晰了兩國接壤地區,即馬達加斯加島,加蓬,法屬索馬里蘭三地同東非的固定邊界線,和平解決了兩國的領土爭端,大家都認爲這次協議是公共平等的。

這也讓希望東非和法國發生衝突的某些域外國家感到失望,其中包括英國,葡萄牙和德國。

英,葡是當初上次吃了大虧,而德國則是不希望法國過的太順,同時不希望東非和法國走的太近。

當然,對於第三方國家的態度,東非和法國自然不會受到干擾,兩國都是大國,雖然法國比東非強一個檔次,但是在非洲東非的影響力是無與倫比的,而法國在非洲也存在大量利益,所以兩國相互尊重,協作的基礎就有了。

而《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簽訂對東非來說也是一件意義重大的歷史性事件。

“在該協議簽訂以後,東非本土同周邊國家,地區,勢力,包括阿比西尼亞帝國,埃及,錫格馬林根,德國(喀麥隆殖民地),比利時的邊界基本得到確認落實。”

實際上還有英國,不過英國是唯一同東非通過戰爭確認各自勢力範圍的,兩國並沒有相關的正式協議或者條約。

這其實也是英國耍的小心思,英國最喜歡的就是搞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來確保地區之間的矛盾。

幸好東非早在英國徹底殖民埃及之前就同埃及政府簽署了相關條約,要不然未來埃及說不定真有理由把“南蘇丹”問題拿出來搗亂。

而且依照東非的體量,除非埃及是隱藏非洲的“瓦坎達”,纔敢同東非這種霸權國家挑釁。

“通過該協議之前,我們東非本土的國土範圍基本確定落實,已經可以針對這次事件來對全國面積進行一次普查。”國家統計局局長格爾斯說道。

以前東非國土面積的具體數值是不穩定的,畢竟東非一直在持續擴張,在南非戰爭以後,1890年估算的東非國土面積是1300萬平方公里左右,這一次正好對全國面積重新進行比較精準的測量。

“除此外,我國行政區劃也應該重新進行調整,隨着國土面積穩定,以及東非‘三部’建設而進行的產業轉型,人口遷移活動,使得安哥拉,莫桑比克和奧蘭治等地區已經加速發展起來,爲了方便對區域的治理,對這些未設置明確行政區域的地區,也應該進行行政區劃調整。”

在此前,東非對莫桑比克和安哥拉等地的統治就已經達到五年時間,通過三部建設,到1900年三地應該能達到全國平均水平。

對此恩斯特也是比較認同的,他對着大家說道:“既然這樣,那就開始針對全國的區劃進行新一輪的編訂,我的要求是根據各地的經濟,人口,環境承載力,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綜合因素來實行這一次區劃調整。”

“當然,不僅僅侷限於當前各地的人口和經濟水平,還要着眼於未來,就比如西部,西南非洲和安哥拉地區肯定是不一樣的,安哥拉作爲東非西海岸的重要對外通道,其潛力是不輸於東部沿海的,隨着時間推移,甚至能趕超東部沿海部分區域,所以在本輪區劃調整中,應該把目光放的長遠一些。”

“其次,對一些原有的不合理的地區區劃,也應該因地制宜做出調整,就比如西大湖省的省會布瓊布拉過於偏遠,且地形原因同省內其他區域交流不便,這一點也應該得到重視。”

布瓊布拉市在西大湖省的東南角,而且西大湖省整體偏向於大湖(維多利亞湖)流域,而布瓊布拉這個省會卻屬於索倫湖(坦噶尼喀湖)流域,而且是索倫湖流域最發達的城市,這屬實有一點彆扭。

所以按照恩斯特的想法,布瓊布拉將在這次區劃調整中不再作爲西大湖省的省會,新的省會將直接在西大湖省東部城市中選擇。

而布瓊布拉則成爲新省份的省會,衆所周知,東非三大湖中,大湖(維多利亞湖)和馬拉維湖受到的偏愛太過顯著,而索倫湖(坦噶尼喀湖)則長期被忽視,所以爲了對坦噶尼喀湖進行有效管理和開發,恩斯特有意將在湖區周邊設置一個新省份。

而這個新省份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削弱高原省,畢竟高原省的面積在東部地區中屬於偏大的。

隨着東非政府決定對國土面積重新測量,以及東非想要進行新一輪行政區劃調整,在1896年到1897年,東非政府對全國進行了新一輪的摸底和考察。

其中重點就是邊境地區,以及安哥拉,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島,奧蘭治等併入東非時間不太久,且沒有設置相關行政區劃的地區。

第1413章 拉攏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26章 鋁都第123章 誘拐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511章 聲吶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1008章 分析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536章 間諜第163章 年底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327章 南下第1280章 達沃市第184章 談判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377章 賄賂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152章 黑幫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238章 三把“刀”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254章 錫礦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113章 大借款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4章 籌措資金第447章 趣談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361章 k001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369章 送別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499章 建交熱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367章 鐵甲艦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35章 休整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30章 漢薩省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547章 登陸第616章 行蹤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360章 安排第300章 掠奪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04章 卡賓達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986章 農民進城
第1413章 拉攏第500章 德國大使第1426章 鋁都第123章 誘拐第625章 第三百一十六德雷達瓦市想法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511章 聲吶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639章 不對等交易第1008章 分析第1397章 德國的困境第1489章 各國汽車工業第536章 間諜第163章 年底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984章 一五計劃之鋼鐵產業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327章 南下第1280章 達沃市第184章 談判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377章 賄賂第1204章 茶葉市場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152章 黑幫第450章 人口危機第238章 三把“刀”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664章 隱藏的內部危機第1440章 達累斯薩拉姆的不速之客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161章 帶毒的誘餌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1254章 錫礦第18章 遠洋貿易第1113章 大借款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582章 地理分界第24章 籌措資金第447章 趣談第502章 蘭芳海外省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1520章 《巴拉那河商船通航協定》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361章 k001第655章 茶產業發展狀況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369章 送別第1188章 廢物利用第1019章 選擇路線第1060章 積極外交政策第342章 玻璃產業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034章 汽車之都第497章 準備調停第620章 步步爲營第510章 給英國找點事做第1357章 倫敦海軍會議第1240章 分險平攤第499章 建交熱第814章 捲土重來?第919章 東非國土面積和行政區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367章 鐵甲艦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996章 西部人口預期第135章 休整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962章 提爾皮茨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930章 漢薩省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547章 登陸第616章 行蹤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360章 安排第300章 掠奪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04章 卡賓達第495章 準備反攻第1075章 肉類消費第851章 前往莫桑比克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212章 蘇伊士運河第613章 工作報告第271章 新海軍基地選址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1112章 招商引資第1488章 高速發展第986章 農民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