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2章 蘇聯

至於這些工業設備是否會幫助其他國家工業發展,那不在東非政府的考慮範圍之內,畢竟國際市場上的賣家可不止東非一家。

近些年很多非列強國家的工業都有所進步,而他們的工業設備來源駁雜,英、法、德、美、奧等等,錢給的夠多,連最先進的機械設備也不是沒有渠道。

對於那些非工業國而言,他們並不是不能獲得工業發展所需的技術和設備來源,而是缺乏自主研發能力,工業體系和自主發展的能力。

缺乏自主研發能力,這樣他們的產業始終在技術上落後別人一步,而缺乏工業體系,則無法壓縮工業生產的成本,難以形成競爭力。

最後缺乏自主發展能力,即某些國家雖然有能力搞好工業,但他們的發展卻受到外部勢力的阻礙,發展勢頭容易被打斷。

所以一個國家想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的難度是極大的,但凡有一步走錯,就可能粉身碎骨。

而作爲拉美小國的巴拉圭,想要在工業上有所成績,也十分不易,但是巴拉圭卻又不得不做。

先別說巴拉圭和阿根廷、巴西的歷史恩怨,單單是玻利維亞對現在巴拉圭的挑釁,就要求巴拉圭重新武裝本國,從而在領土糾紛中取得優勢。

所以,這些年人口稍微恢復規模之後,巴拉圭政府重啓了本國工業發展的一些規劃。

在這一點上,巴拉圭政府遠比阿根廷人更加居安思危,因爲上一次戰爭的失敗,巴拉圭政府更加懂得獨立發展的重要性,畢竟就巴拉圭那個地理位置,實在太容易被封鎖了。

對外溝通的渠道只有巴拉圭河,但是出海口卻不在巴拉圭手中,別說出海口,就連本國境內河流的通行權都無法自主。

而前世,巴拉圭政府之所以沒有這種雄心,主要還是人口恢復的速度太慢,連人都沒有,經濟和工業發展自然無從談起。

羅貝爾說道:“最近幾年巴拉圭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經濟發展的利好政策,尤其是部分工業領域稅收上的優惠,從而推動巴拉圭工業的發展。”

“我們巴拉圭是窮國,所以在工業投資上更要精打細算,而涉及到我個人而言更是如此,所以這次來到東非,我本身的預算並不算太多,在這方面,馬蘇德先生你要儘可能的幫我多留心一下。”

而馬蘇德自然滿口答應,這無非就是多跑幾趟,獲得更多的商業情報,羅貝爾是他在巴拉圭的重要合作伙伴,所以馬蘇德不介意和羅貝爾交好。

……

時間一轉眼進入1925年。

1925年是東非五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東非各地經濟建設如火如荼,在政府推動下,東非全國市場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的產業更新迭代。

而這次產業升級的效果,已經在1925年初有了一定的反饋,在鋼鐵,能源,汽車,電力,化工,機械製造等重要工業領域發展繼續突飛猛進。

不過,東非政府對市場的干預也導致了東非輕工業發展相對平緩,而與之相反的則是美國,因爲寬鬆的經濟政策,大量歐美資本涌入美國市場,美國經濟進入戰後繁榮時代。

兩國的經濟政策上略有區別,但是在經濟增速上都維持在高位,而歐洲和世界經濟也在這一時期蓬勃發展。

而在1924年末,國際社會也發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在國際聯盟的干預下,東歐戰爭宣佈結束。

德國和俄國在英國等國家的調停下,兩國重新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歐洲正式進入和平時期。

而在1924年,約瑟夫在俄國的政治鬥爭中,也徹底擊敗他的對手,把持了俄國的大權。

並且,在他的推動下,俄國政府決定在新拓展或者說收復的沙俄領土基礎上,正式組建新的國家聯盟,也就是蘇聯。

而這也就意味着1925年以後,俄國這個國名徹底告別歷史舞臺,而蘇聯將取代他成爲歐亞大陸上新的玩家。

“終於還是來了!”在萊茵宮,恩斯特手中拿着《真理報》感嘆道。

所謂的《真理報》是原俄國工黨黨報,當然,現在也是蘇聯最重要的官方報紙之一,通過這份報紙可以瞭解蘇聯最終的國內大政策方針。

而恩斯特手中的這份報紙,附有德語翻譯,方便的瀏覽。

弗里德里希對恩斯特問道:“父親,什麼來了?”

恩斯特乾脆利落的說道:“蘇聯。”

對於蘇聯,弗里德里希完全沒有太大感觸,他說道:“這個所謂的蘇聯,就是俄國政府改了個名字,弱化版的沙俄而已。”

說是弱化版的沙俄,從版圖角度來說確實沒有太大問題,畢竟即便通過戰爭,俄國工黨依舊沒有收復全部帝俄時代的領土,波蘭和烏克蘭依舊存在,只不過這兩個國家的面積大幅度縮水。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蘇聯還不如沙俄,而經濟和工業層面上來看,目前蘇聯也比帝俄時代沒有太大優勢。

而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則在於這些年來俄國接連不斷的戰爭,從一戰到俄國內戰,好不容易消停一點,結果又爆發了東歐戰爭。

這導致從俄國到蘇聯成立這一時間段內,俄國根本得不到休養生息,俄國的經濟增速甚至還不如帝俄時代,工業層面也沒有太大改變。

所以,弗里德里希對於如今的蘇聯,抱有一定的輕視之心。

而恩斯特解釋道:“俄國是世界大國,而蘇聯的成立,基本也意味着俄國工黨正式獲取了前沙皇俄國的全部工業區,以及全部出海口,大部分礦產資源。”

“下一階段,蘇聯的發展大概率會轉向經濟恢復上來,而這勢必會給原俄國的工業帶來新的變化。”

“而蘇聯的新領導人,約瑟夫是一個手腕比較強硬的政治人物,在鞏固蘇聯權力後,他必然會全面整合原俄國的一切資源,從而推動蘇聯工業的發展。”

“當然,更重要的是,如今蘇聯的根基已經牢固,且隨着蘇工的崛起,蘇聯的社會問題大部分已經得到解決。”

“而這也就意味着,約瑟夫等蘇聯工黨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志和理想來徹底改造這個國家。”

“所以你不要輕視蘇聯,說不定過幾年後你就能發現,它的經濟發生鳳凰涅槃一般的蛻變。”

對於之前的俄國而言,最重要的任務是消化沙皇俄國的政治和經濟資產,這其中包括原沙皇俄國的領土。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徹底收復沙俄在東歐的全部領土,基本上已經成爲泡影。

而接下來,新成立的蘇聯,必然會將發展的重心轉移到經濟層面上來。

而基於前世的經驗,恩斯特對於接下來一段時間蘇聯經濟發展還是十分看好的。

所以,恩斯特說道:“現在蘇聯政壇已經徹底穩定,而蘇聯要發展經濟,這勢必會形成一個重要的窗口期,我們或許可以利用這個窗口期,從蘇聯獲取一些利益。”

弗里德里希問道:“父親,這恐怕有些困難,畢竟蘇聯工黨的信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甚至處理不好,我們可能在蘇聯栽一個大跟頭。”

事實上,這並非是蘇聯工黨的信譽問題,而是東斯拉夫人的信譽問題,畢竟帝俄時代俄國的信譽就很低,這幾乎成爲了國際共識。

恩斯特說道:“這一點不用擔心,我們本來就不打算和蘇聯進行深度的合作,而是相互利用關係。”

“如今,蘇聯的大經濟環境還是不錯的,依舊延續了新經濟政策的做法,歐美不少國家,就偷偷的和蘇聯有貿易關係。”

“我們這個時間段加入進去,完全不會引人注意,而且,接下來蘇聯政府要發展工業,必然要爲資金問題頭疼。”

“這就是我們的機會,沙俄時代俄國的積累還是比較深厚的,這一次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蘇聯籌集資金的急迫性,從而挖掘沙俄時代許多潛在的遺留價值。”

“而且,這次我們產業調整,國內剛好有大量機械設備需要處理,蘇聯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也就意味着我們甚至不需要付出多少真金白銀,就能從蘇聯分一杯羹。”

“而且,蘇聯再怎麼說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市場,我們也可以提前鋪路,從而奠定我們和蘇聯未來合作的基礎。”

新經濟政策推行後,俄國就恢復了對外貿易,不過當時俄國的對外貿易,完全由原俄國工黨政府,也就是現在的蘇聯政府壟斷。

而世界各國嘴上說着要封殺蘇聯,但都嘗試着和蘇聯重新建立貿易關係,試圖重新控制原俄國市場。

而在恩斯特看來,這完全是癡心妄想,再過幾年,等到約瑟夫調整經濟政策後,蘇聯勢必會開啓新一輪的國有化,而到時候蘇聯的外國投資者顯然又會栽一個大跟頭。

所以,近些年來東非和俄國的貿易和對俄投資,基本上以短期爲主,並不打算在俄國置辦太多產業,尤其是礦山,工廠等。

當然,和蘇聯的貿易,依舊是有利可圖的,就比如機械設備出口以及糧食出口。

前者不需要多說,而關於後者,蘇聯一直都是一個糧食比較缺乏的國家,蘇聯的農民因爲蘇聯經濟政策的原因,生產積極性並不高,畢竟糧食賣不上價格,他們也不願意投入太多精力和勞力進行大規模農業生產。

帝俄時代的農民,爲了生存,必然會想方設法的增加糧食產量,畢竟糧食產量越高,他們的收入也越高。

而蘇聯的農民,抱有的想法則是反正糧食賣不上價,還不如少種一些,反正只要夠家庭自給自足就夠了,而這導致的結果自然是蘇聯糧食供應相對緊張。

當然,蘇聯依舊是世界農產品出口大國,畢竟農產品的涵蓋範圍很廣泛,而糧食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除了糧食以外,棉花,橡膠等蘇聯不能種植的農業作物,其農產品也是蘇聯需要大量進口的必須物資,而這些方面,東非和蘇聯的貿易量就不小。

農產品領域,東非和蘇聯的之間的貿易,算得上是長期生意,畢竟兩國各取所需,蘇聯和東非的氣候具有互補性。

而且,兩國之間的貿易在蘇伊士運河的加持下,也比較便利,至少相對於其他熱帶國家,除了印度以外,東非的優勢更明顯。

而印度陸地上距離蘇聯更近,海運層面和東非只能說旗鼓相當,而且印度能夠給蘇聯提供的農產品不管種類還是規模都更少。

東非也不害怕蘇聯賴賬,畢竟蘇聯在不解決自身問題的情況下,只有從外部進口這一個渠道。

就比如前世,蘇聯爲了滿足自身的棉花種植需求,在中亞建設了大量棉花田,而目前蘇聯沒有幾十年時間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這也就是說東非和蘇聯之間的棉花貿易,至少還能維持個幾十年時間。

當然,這種長期且穩定的貿易,並不在這次恩斯特的考慮範圍之內,恩斯特是想借助約瑟夫在全面調整蘇聯經濟之前撈一筆。

所以,恩斯特說道:“趁着這幾年時間,多賣一些我們淘汰的工業設備給蘇聯,我們並不一定非要真金白銀,他們可以拿一些我們稀缺的礦產,或者是文物來換。”

“沙俄時代,從世界各地掠奪了大量文物,而我們可以通過和蘇聯的貿易,將一些我們重視的文化產品,引入到國內。”

在上一次俄國內戰時期,東非就從俄國搞到了不少文物,現在恩斯特想要的更多,畢竟之前俄國的文物因爲比較有價值,所以被私藏起來的也多。

而蘇聯工黨掌權以後,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在蘇聯工黨的經濟政策下,很多過去在俄國值錢的文化收藏品價格大幅度縮水,甚至變得“一文不值”,而且蘇聯政府對於這些“封建殘餘”也不太重視,更傾向於用這些東西,換取國家發展的外匯和工業設備。

而接下來幾年,隨着約瑟夫的掌權,蘇聯政府勢必會放出更多的好東西,流入到國際市場上,畢竟約瑟夫可是極力推動蘇聯工業發展的人,而他的經濟計劃可是相當宏大,對資金的要求也更多,所以爲了籌措更多的資金,約瑟夫政府必然要想盡一切辦法。

第109章 聖誕節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898章 太特市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343章 屯田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372章 平原省第196章 鐵路第438章 倒計時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448章 竊聽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258章 夜襲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766章 集結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61章 k001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596章 壓迫感第820章 購艦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861章 分贓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79章 閒談第1264章 在東非第197章 建議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215章 交涉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471章 漏洞第1374章 波斯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616章 行蹤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536章 間諜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695章 納塔爾第936章 軍售第9章 接觸戰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254章 錫礦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372章 平原省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80章 夜談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
第109章 聖誕節第786章 風水輪流轉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152章 恢復聯絡第1059章 戰爭販子第770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第898章 太特市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1458章 廢掉的一代第1454章 戰士歸來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302章 考察團續第343章 屯田第722章 人員再培訓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692章 差距懸殊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1372章 平原省第196章 鐵路第438章 倒計時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448章 竊聽第1247章 五萬平方公里第258章 夜襲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766章 集結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361章 k001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478章 馬普托的情報第1245章 交易達成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307章 德國誕生第1050章 伊林加市工業探索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596章 壓迫感第820章 購艦第1385章 年末經濟會議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651章 西南非洲第1064章 人口和城市第399章 還是要請爹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918章 《東,法領土確認協議》第861章 分贓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910章 坦克試驗場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159章 交易和威脅第122章 北境開發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198章 烏龍對話第285章 柏林毛瑟兵工廠第79章 閒談第1264章 在東非第197章 建議第344章 印度洋之都達累斯薩拉姆第1267章 成功的秘訣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109章 四國會議第215章 交涉第836章 交通狀況第471章 漏洞第1374章 波斯第751章 西線反攻第616章 行蹤第971章 經濟狀況第536章 間諜第654章 軍用車輛研究所第668章 都需要時間第695章 納塔爾第936章 軍售第9章 接觸戰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1517章 契卡出動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254章 錫礦第1030章 加入海軍競賽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611章 打入內部第1372章 平原省第974章 方隊組成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380章 夜談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