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鋼鐵森林

實際上目前爲止,達累斯薩拉姆市對巴西參展人員的震撼,主要來源於三點,一個是達累斯薩拉姆市充滿超現代化氣息的高層建築,一個是街道上隨處可見的車流,最後一個則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的城市配套設施。

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這三項事物是最直觀的,恐怕這也是前世遠東帝國喜歡建設繁多超高層建築的原因,甚至出現了一種“建築高度和城市發達程度掛等號”的思維。

而因爲遠東帝國過於熱衷這種建築審美方式,以至於前世恩斯特的審美都疲勞了,畢竟遠東帝國的小縣城,哪怕是一些特殊的小鎮,都能見到多如牛毛的高層建築,在這種環境裡很多城市只能說毫無特色。

當然,如果是外國人,尤其是歐洲國家或者那些落後國家,初次踏入前世的遠東帝國,那肯定相當震撼。

這並非吹噓,而是生活環境不同導致的,歐洲大多數城市缺乏高層建築,而落後國家除了首都和幾個重要城市以外,也不可能有這樣的財力和能力。

就像20世紀初的人到美國紐約見到一堆鋼鐵混凝土澆築的森林一樣,毫無疑問,這種誇張的建築模式,會讓歐洲和其他地區的移民不由自主的生出“美國如此發達”的想法。

後車的巴西人就比前車的佩雷拉放開的多了,他們激烈討論着達累斯薩拉姆市這個城市的新奇見聞。

“約德爾,你也是德意志人,對於東非這個德意志國家如何看待?”

巴西同樣是個移民大國,所以德裔自然也很多,而約德爾成爲巴西人,還要從他的爺爺輩開始說起。

畢竟時間再晚一點,約德爾就可能不是巴西人而是東非人了,東非在上個世紀中後期從德意志地區吸納移民的規模是空前誇張的。

對於同事的詢問,約德爾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思考了片刻後說道:“夢幻,這就是我能想到的詞語。”

“如果排除掉黑人的因素,我甚至不覺得東非的人口結構和巴西有什麼區別,這根本就不符合我對德意志國家的印象,尤其和我爺爺所說的德意志完全不一樣。”

衆所周知,巴西和東非都是移民國家,而且混血人口衆多,區別則在於巴西的白人人口衆多,黑人也不少,反而本土的印第安人偏少。

而東非乾脆一個黑人都沒,至少巴西參展人員是一個都沒見到,該死,東非不是黑人的故鄉麼,怎麼一個黑人都看不到!這估計是大多數巴西人的想法。

除此外,東非的混血人口規模顯然比巴西龐大的多,畢竟在東非人口構成中,白種人和黃種人血統各佔一半。

而巴西雖然不至於像美國和阿根廷那樣極端,但是白人對其他族羣的輕視還是存在的,這也是即便到了21世紀,巴西白人族羣依舊能佔到一半的重要原因,至少說明早期巴西白人是不屑於和其他人羣通婚的。

而東非就不一樣了,東非政府強制婚配效果顯著,在東非混血人口占據明顯優勢,至少在巴西人看來,大街上隨便拉過來一個東非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概率是混血裔。

這使得巴西參展人員都顯得格格不入,畢竟巴西參展人員裡雖然不是沒有混血裔,但是九成以上都是純種白人。

這顯然和巴西的社會生態息息相關,白人在巴西國家裡處在社會頂層,畢竟能參加本次世界博覽會的人員基本都是有一定社會地位或者財富的。

約德爾的同事十分認同的說道:“相較於德意志,我反而認爲這裡更像俄國,畢竟俄國人有不少帶有明顯的亞洲血統,雖然我沒有去過俄國。”

不得不說,約德爾同事的話過於經典,估計這和俄國的歷史有關,衆所周知,俄國人當過“金帳汗國”的忠犬,更何況俄國境內確實有不少亞裔,而西方世界也喜歡拿這些“證據”,將俄國排擠在歐洲之外,除非俄國強大的過頭了。

就比如曾經整個歐洲淪陷於拿破崙鐵蹄之下的時候,歐洲人毫不吝嗇的給予俄國“歐洲憲兵”的稱謂,由此可見俄國除非強大自身,指望卑躬屈膝,當舔狗是永遠無法融入西方世界的。

在這一點上,東非和美國就相對務實多了,反正地理分割下,歐洲人也不可能讓兩國加入“歐洲籍”,而與之相比,日本的“脫亞入歐”就比俄國都要魔怔,另一個比較魔怔的國家則是如今奧斯曼帝國的遺腹子土耳其,想要加入歐洲,又想做阿拉伯世界老大哥,二者求之不得,又想跑到東方認祖歸宗。

總而言之,約德爾在達累斯薩拉姆市沒有感覺到太多“德意志”的特點,雖然他作爲一個巴西人,生活和思維早就巴西化了。

不過這不影響他對東非的一些好感,所以毫不吝嗇的說道:“東非的城市建設至少領先巴西二十年,達累斯薩拉姆市相較於里約熱內盧,明顯可以看出,城建和環境上更勝一籌。”

“你看西方那幾棟摩天大樓,充滿了超現代化的氣質,這和美國紐約完全不同的建築風格,雖然缺乏古典的藝術性,但是很舒服,並不突兀。”

雖然東非依舊限制高層建築,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也進行了適當調整,限制並不意味不建設,而達累斯薩拉姆市的高層建築能在整個東非排在第三位。

第一則是達累斯薩拉姆市的老對手,曾經和達累斯薩拉姆市並列爲東非城市雙子星的蒙巴薩,至於第二則是東非首都萊茵市。

蒙巴薩的高層建築衆多,甚至不輸於紐約以外的任何城市,這是東非政府刻意爲之的,毫無疑問,在20世紀初,鋼鐵混凝土森林是奇缺貨,能極大加深世界大多數人對一個國家的印象,所以作爲東非和世界交流窗口的蒙巴薩就被委以重任。

至於爲什麼是蒙巴薩,而不是達累斯薩拉姆市,這又迴歸到位置優勢上,蒙巴薩作爲東非在印度洋沿岸偏北的城市。

也正是東非和印度洋沿岸,遠東地區,中東歐地區文明交流的橋頭堡,更靠近歐亞大陸這個文明中心。

所以將蒙巴薩建設的誇張一點,就能讓上述地區的那些“土包子”們大開眼界。

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印度洋沿岸不用多說,除了東非根本沒有世界強國,要麼十分落後,要麼乾脆是殖民地,而遠東地區雖然有一個日本,但是日本作爲一個列強,確是實打實的“貧窮帝國主義”國家,中東歐地區情況稍微好一點。

但是就算將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個世界強國算在其中,也不過和東非處在同一水平,而在往東的國家和地區,根本沒有東非的對手。

所以這次展會如果選擇在蒙巴薩,或許可以給各國人員更加震撼的視覺盛宴。

不過東非政府沒有這麼幹,自然有其道理,首先就是承載力問題,達累斯薩拉姆市城市圈有其他城市可以分擔壓力,而蒙巴薩一直有的都是一城獨大的路子,至於曾經蒙巴薩城市圈,現在已經徹底和蒙巴薩融爲一體,變成了蒙巴薩市的樣子。

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797章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73章 消化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8章 密謀第581章 “火車頭”第210章 小丑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552章 過往第179章 總部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78章 無線電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33章 拖拉機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96章 交戰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475章 鋼鐵第1399章 加入第71章 海底電纜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832章 押解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545章 孤兒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290章 長絨棉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740章 古戰法第964章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524章 幸福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01章 駁回第300章 掠奪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13章 野望第284章 連環計第1250章 謠言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803章 威脅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293章 入關!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811章 送行第504章 借人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354章 電報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367章 鐵甲艦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49章 戰敗第525章 血清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379章 黃金葉
第1394章 形勢判斷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797章第486章 外交打壓第812章 驅趕葡萄牙人第1268章 人口分佈第459章 工作會議第257章 雙方算計第890章 鐵路建設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73章 消化第40章 移民軍回國第58章 密謀第581章 “火車頭”第210章 小丑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553章 大公無私第1323章 富查伊拉地區第552章 過往第179章 總部第170章 第一百六十八 購物第462章 由德國引發的危機:狼來了!第878章 無線電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833章 拖拉機第44章 新歐陸局勢第1162章 弗朗茨四世來訪第528章 與時俱進第91章 說明:請大家不要划走,一定要看完,第669章 工農聯動第710章 鞏固經濟第1386章 萊茵盾國際化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96章 交戰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1475章 鋼鐵第1399章 加入第71章 海底電纜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832章 押解第937章 戰爭倒計時第1484章 查科戰爭結束第545章 孤兒第1301章 將軍跑路第90章 新行政區劃(彩蛋章地圖供參考)第1378章 欺軟怕硬第1371章 東水西調第290章 長絨棉第1546章 南斯拉夫聯盟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994章 經濟外援第740章 古戰法第964章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1351章 士兵的“奮鬥”第524章 幸福第1056章 以德國爲首第632章 前往歐洲第1400章 俄國停戰打算第986章 農民進城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1465章 1928年經濟奇觀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228章 內陸水運貝爾港第899章 東非鋁產業第401章 駁回第300章 掠奪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113章 野望第284章 連環計第1250章 謠言第686章 1885式國防軍用鋼盔第803章 威脅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540章 文化宗教事務局第293章 入關!第683章 瓜分世界第一階段完成第716章 突擊檢查第811章 送行第504章 借人第1468章 亞松森利馬鐵路第1279章 溫斯頓的計劃第354章 電報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908章 第二百二十五 可持續發展第870章 前期工作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367章 鐵甲艦第933章 法國主導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949章 戰敗第525章 血清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379章 黃金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