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機遇

休斯笑呵呵的對哥哥說道:“這一點完全不用擔心,說句難聽點的,如果東非真打過來,比屬剛果也只有投降的份,根本不可能發生歐洲那樣的大規模戰爭。”

“我們這裡總人口才幾十萬,而且大多數還是遠東移民,如果東非真對比屬剛果有野心,早十幾年東非就可以這麼幹了。”

“畢竟東非雖然地處非洲,印象中非洲可代表不了東非這個國家,東非光是人口就破億,軍事實力強悍,工業實力絲毫不遜色歐洲各國,我們比屬剛果在東非面前根本沒有任何勝算,更何況如今本土已經淪爲戰場,對作爲殖民地的比屬剛果根本顧及不來。”

在休斯看來,比屬剛果只要投降的快,基本不可能會遭到太大的打擊,而且赫爾曼的想法並不一定代表東非政府的想法。

他接着說道:“本土的戰爭,對戰雙方是德法兩個世界大國,我們比利時夾在其中,只有被反覆蹂躪的份,兩國動輒十幾萬軍隊在比利時本土爲非作歹,對民衆的傷害性極大。”

“而這種情況在比屬剛果根本不可能發生,說難聽點,我們殖民地人口加起來恐怕才和東非國防軍相當,人家一個衝鋒,我們就只能舉旗投降,而且這都是在假定東非對我們比屬剛果圖謀不軌的前提下,總而言之,比屬剛果可比本土安全的多,最主要的是這裡機遇多,也能有利於我們德克羅家族發展。”

聽完弟弟的解釋,赫爾曼恍然大悟,自己這是有些杞人憂天了,如今非洲可以說是東非一家獨大,這樣反而不會發生大規模戰爭。

而歐洲就不一樣了,五大國英法德奧俄之間實力不相伯仲,誰也不服誰,反而短時間拿對方沒有辦法,但是這也會讓戰爭的烈度和長度大大加劇,從而導致戰爭對平民的負面影響極大。

但是在非洲這片大陸,東非完全沒有對手,如果東非真策劃對比屬剛果的戰爭,恐怕絕大部分人的選擇都是直接投降而非抵抗。

殖民地終究是殖民地,大多數比利時移民只是將這裡看做一個落腳點,而沒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投降對殖民地的比利時人來說完全沒有負擔,更何況東非可是世界列強國家的一員,面對這樣的對手,投降也不丟人。

雖然說赫爾曼的想法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不過這也可以理解,主要是他們一家剛剛從歐洲戰場逃難於此,可不像就再次遇到戰爭。

兩人談話間,休斯也不忘逗弄自己的侄子們,因爲相對富裕的原因,休斯送了不少糖果給三個侄子。

“比屬剛果的糖價比本土便宜,我們本來就出產白糖,如今黑角市有不少糖廠,而且東非也是產糖大國,所以可以放開吃,這是叔叔專門買的小白兔奶糖,算是比較貴的品牌貨了,但是也不要吃太多,不然會蛀牙,而且對身體的健康也不太友好。”休斯揉着侄子們的腦袋一臉慈愛的說道。

赫爾曼:“休斯,你太破費了,這些應該不便宜吧?你還沒有結婚,花錢不應該這麼大手大腳的。”

休斯:“哥哥,你不用多說,我的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而且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這可是我專門給侄子們的見面禮。”

赫爾曼依舊沒有擺脫慣性思維,喜歡拿歐洲的習慣和常識進行說教,但是作爲比利時殖民地的比屬剛果和比利時本土差異巨大。

所以休斯接着說道:“比屬剛果遠沒有你們想的那麼落後,這裡的物價也和本土有些差別,比如很多熱帶的水果和農產品,在本土價格高,但是在這裡卻不怎麼值錢。”

“雖然這裡工業不算太發達,但是我們距離東非近,而毫不誇張的說東非可以提供我們所需的全部商品。”

比屬剛果事實上是東非的產品傾銷地之一,雖然是比利時殖民地,但是以比利時的國力,根本沒有拒絕東非在比屬剛果各種活動的勇氣。

這也給比屬剛果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除了比利時政府的投資以外,東非政府在比屬剛果的投資同樣不少,主要集中在農產品加工領域。

而目前,因爲比利時本土淪爲戰場,比屬剛果可以說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少了本土指手畫腳,比屬剛果殖民地政府的獨立性更強,能夠集中更多權力和資金髮展自身。

因爲戰爭的原因,現在比利時中央政府已經事實上失去了對比屬剛果的控制,實際上在赫爾曼一家到黑角之前,因爲布魯塞爾淪陷,比利時中央政府就已經踏上了流亡之旅,現在比利時政府已經開始在法國辦公。

所以,比利時中央政府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更無暇顧及萬里之遙的剛果殖民地。

實際上,因爲布魯塞爾淪陷,現在比屬剛果殖民地已經和比利時中央政府失聯,現在比屬剛果殖民地政府完全是一個獨立運營的政府機構。

一時半會,中央政府也想不到比屬剛果的存在,這就給了比屬剛果殖民地政府很大的自主權,包括對稅收上的截留。

而另一方面,德國雖然和比利時反目成仇,但是中部非洲開發了沒有結束,主導中部開發的畢竟是東非,沒有德國也絲毫不影響東非和比利時的合作,更何況東非已經獲取了北部的加蓬,如今比屬剛果三面和東非接壤,這反而更加有利於加強東非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導權。

沒有了德國,反而加快了這一進程,如今東非就在和比屬剛果政府商討萊比鐵路的建設方案。

因爲加蓬已經成爲東非殖民地,所以東非南部安哥拉地區和加蓬的陸地交通也可以進行,而連接安哥拉和加蓬就要經過比屬剛果,東非的初步計劃是從卡賓達市出發,沿着南大西洋海岸線,經過黑角等比屬剛果地區,最終聯通加蓬的利伯維爾港。

而基礎設施建設加速,顯然對比屬剛果和東非都是有利的,這是雙贏的局面,可以加強東非國防和經濟上的建設,同樣也能讓比屬剛果同東非經濟上更加緊密,而比屬剛果也可以增加自身的收入。

最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像赫爾曼這樣逃難到比屬剛果的比利時人可不在少數,這些人中有不少都是非富即貴的存在,他們從比利時本土逃亡到比屬剛果,有利於增加當地消費和投資。

畢竟能跑到這裡的都不是一般人,就拿赫爾曼來說,雖然赫爾曼家庭條件一般,但是他屬於投靠親友的類型,如果沒有他弟弟在這裡發展,想跑到這裡可不容易。

總而言之,比利時本土的戰爭對於比屬剛果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只要能利用好這個機會,接下來比屬剛果的發展是很值得期待的,尤其是最後一點,本國移民能夠帶來比屬剛果發展所缺乏的資金和人才。

如今比屬剛果的經濟基礎本來就不算太差,如果能引導這些難民落戶當地,對比屬剛果大有裨益,至少相對於本土而言,比屬剛果除了人口這個劣勢以外,大部分條件都是優於本土的。

第1239章 兵變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013章 站隊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50章 教育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595章 鼓動第1285章 挖坑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871章 “萊茵”市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02章 備戰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73章 消化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383章 引入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882章 出口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08章 歷史課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445章 凱末爾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992章 入籍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517章 過剩第353章 下一站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69章 距離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93章 入關!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925章 造船業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27章 地圖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220章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426章 回歐第609章 提升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784章 自己人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092章 菜市場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1531章 協商第850章 移民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08章 分析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81章 煤礦第1262章 慫恿第624章 要人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566章 比較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79章 閒談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53章 送酒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10章 海岸線第1333章 1919年第401章 駁回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667章 擴軍備戰
第1239章 兵變第646章 南方形勢第205章 別說沒給你機會啊!第1013章 站隊第269章 大津巴布韋遺址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516章 糧食交易和饑荒第50章 教育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846章 東非牛仔第771章 安哥拉遺產繼承(續)第595章 鼓動第1285章 挖坑第268章 “愛國者”牛肉土豆罐頭第871章 “萊茵”市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1002章 人人如龍第1102章 備戰第69章 黑興根王室領地第73章 消化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383章 引入第337章 美利堅老鄉第882章 出口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6章 水城威尼斯第108章 歷史課第745章 菜雞互啄第1445章 凱末爾第45章 羅恩羅達第146章 農業研究所第992章 入籍第1038章 資源城市問題第922章 大開殺戒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517章 過剩第353章 下一站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69章 距離感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93章 入關!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925章 造船業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52章 “雄獅”版圖第27章 地圖第587章 東美“西進運動”第220章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426章 回歐第609章 提升第1461章 南亞三國辦事處第656章 擴產和升級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784章 自己人第1231章 水電佔比第828章 奧蘭治人口危機第1092章 菜市場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349章 窮兵黷武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1531章 協商第850章 移民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972章 新興產業強國第1008章 分析第707章 貿易和市場第81章 煤礦第1262章 慫恿第624章 要人第543章 南琉球羣島第1009章 新型戰列艦第1256章 貿易重心南移第1006章 英日兩國動作第1138章 對德殖民地處理第171章 1868年發展情況第566章 比較第872章 棉花擴產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384章 德奧出兵第1423章 再臨敖德薩第857章 一分爲二第358章 戰爭準備第408章 劊子手上線第1167章 工程奇蹟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79章 閒談第468章 西南非洲第153章 送酒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810章 海岸線第1333章 1919年第401章 駁回第963章 合作想法第667章 擴軍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