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章 阿拉伯部落串聯

哈薩綠洲。

東非和奧斯曼帝國的土地交易,不僅引發了奧斯曼帝國內部一些勢力的不滿,也引發了交易土地上人員的不滿。

因爲波斯灣東岸土地,本身也是奧斯曼帝國在上個世紀重新徵服的地區,更往前在17世紀,奧斯曼帝國就統治過這裡一次,但是後來因爲帝國的衰落,不得不退出此地,直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奧斯曼帝國重新把勢力擴張到這裡。

換句話說,在東非之前,奧斯曼帝國曾經兩度統治波斯灣東岸沿海地區。

奧斯曼人在當地本來就是少數,現在奧斯曼帝國軍隊隨着協議簽訂撤出後,當地原本臣服於奧斯曼帝國的部落勢力,卻不能選擇離開。

這裡是他們世代居住的土地,所以面臨東非政府的最後通牒,他們選擇殊死一搏。

當然,當地部落顯然也知道他們和東非之間的差距,所以爲了保衛家園,當地的部落首領紛紛來到哈薩城,商討對策。

哈薩城,坐落於哈薩綠洲裡,這也是阿拉伯半島上最大的綠洲,該綠洲由衆多自流井和泉眼提供水源。

在哈薩的易卜拉欣宮裡。

“伊瑪目費薩爾酋長,如今奧斯曼人已經徹底拋棄了我們,東非人來勢洶洶,也只有你能夠帶領大家保衛我們的家園了!”哈拉林部落的酋長一臉焦急的向面前的老人說道。

伊瑪目費薩爾酋長是整個波斯灣東岸最大部落哈立德部落的首領巴尼,也是哈立德家族的族長。

他坐在羊毛編織的地毯上無奈的說道:“巴尼酋長,你不要心急,畢竟我們也不願意看到東非的異教徒搶走我們的土地,但是現在沒有了奧斯曼帝國庇護,即便是我們哈立德部落,也感覺到焦頭爛額。”

“強大如奧斯曼帝國在東非面前,都要如此低聲下氣,更何況我們這些原本帝國境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小部落呢!”

別看奧斯曼帝國這些年在國際上混的一天不如一天,但是放在中東,依舊是無可爭辯的第一強國,對於整個阿拉伯半島的影響十分深遠。

之前對於阿拉伯半島東部的這些小部落來說,除了其他帝國主義國家以外,奧斯曼帝國絕對是不可招惹的存在。

巴尼一臉愁容的怒罵道:“提起那些該死的土耳其人,我就怒上心頭,這羣混蛋根本不把我們放在眼裡。”

“否則的話,他們也不可能把我們的土地,不經我們同意,轉手就賣給東非這個惡魔。”

“當年,我們就應該不選擇屈服,堅持將這些土耳其人趕走,否則也不至於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在巴尼眼裡,奧斯曼帝國就是叛徒,當然,反過來奧斯曼帝國也視他們爲刺頭,否則的話奧斯曼帝國也不可能如此輕易就答應東非的交易條件。

在20世紀初,當地石油資源還沒有開發前,這片土地對於奧斯曼帝國而言,就是妥妥的負資產,僅僅能種植一些椰棗。

雖然有哈薩綠洲的存在,不至於讓當地真正寸草不生,但這個所謂綠洲,奧斯曼帝國完全不在乎,即便這個綠洲的面積是世界最大單一獨立綠洲,面積接近一百平方公里。

別看哈薩綠洲的面積不大,衝突倒是不少,畢竟在阿拉伯半島上水源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所以各個部落對當地水源爭奪的衝突十分頻繁。

之前也說了,哈薩綠洲的水源完全依賴地下水,也就是一個個自流井和泉眼,毫無疑問對這些自流井和泉眼的爭奪十分激烈。

任何一個部落和家族,如果想要擴張,就只能去搶奪這些有效的水源地。

而這也導致當地時常爆發衝突,沒少給奧斯曼帝國增加麻煩,而且這裡還容易引起外部勢力的覬覦,就比如沙特家族,英國等殖民勢力。

近代當地就被沙特家族,葡萄牙等統治過,而在東非之前最後一次易手,就是奧斯曼帝國趁着當地最大部落,也就是伊瑪目費薩爾所在的哈立德部落,因爲繼承問題動亂重新佔領此地。

伊瑪目費薩爾這個曾經奧斯曼帝國扶持起來的哈立德部落酋長,如今也面臨着抉擇難題。

實際上,他也對奧斯曼帝國十分不滿,畢竟在他看來,自己應該算奧斯曼帝國“自己人”,哪怕他曾經暗地裡也搞過一些小動作,從而希望逼走奧斯曼帝國,讓哈立德部落重新獨立。

但是,現在面對更加兇殘的異教徒,也就是東非這個大敵,顯然同爲阿拉伯教的奧斯曼帝國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過,奧斯曼帝國已經決心撤離此地,現在想重新給土耳其人當狗的機會也沒有了。

同時,奧斯曼帝國的撤離,也讓伊瑪目費薩爾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畢竟他曾經繼承酋長,得到過奧斯曼帝國的扶持,算是奧斯曼帝國在當地統治的代言人。

現在奧斯曼帝國轉身把他們賣給了東非,就讓他這個代言人有些裡外不是人了,所以現在的伊瑪目費薩爾恨極了奧斯曼帝國。

伊瑪目費薩爾咬牙切齒的說道:“好了,巴尼酋長,現在我們再討論奧斯曼帝國這個叛徒,也於事無補,想要對抗東非,我們只能再找助力。”

“縱觀如今波斯灣地區的周邊形勢,我們有三個選項,一個是利雅得的沙特家族,除此外就是巴林的英國人。”

“沙特家族建立的內志王國一直都對我們這裡有野心,曾經也統治過這裡,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才被奧斯曼人趕走。”

“而英國則是世界霸主,絲毫不遜色於東非的世界大國,你們認爲我們應該如何向他們求助?”

如今,這些阿拉伯部落能夠藉助的外力,也只有沙特家族建立的內治王國和英國人。

以哈薩綠洲爲核心的波斯灣東北部沙漠地帶,能接觸到的勢力只有四個,也就是北方的奧斯曼帝國,西方的內治王國,南方的東非,以及東方隔海相望的巴林,而巴林是英國的殖民地。

至於巴林,就算把他們看做獨立的勢力,顯然巴林也沒有能力幫助他們解決危機,所以他們能求助的只有巴林背後的英國。

費吉森部落的酋長阿卜杜拉皺着眉頭分析說:“如果是之前,沙特家族家族或許對我們這裡感興趣,曾經沙特家族就曾經兩度統治過我們這裡。” “即便在奧斯曼帝國時期,沙特家族和我們聯繫也沒有斷絕過,由此可見,他們必然對我們這裡感興趣。”

“所以能夠加入內治王國,對於我們自然是再好不過的選擇,可現在的問題是,面對東非這個強大的敵人,沙特家族他們有膽量站在東非人的對立面麼!”

“我認爲他們大概率是沒有這個膽量的,東非這種對手,就算我們和他們聯手,也不是可以隨意挑戰的,恐怕現在沙特家族對我們都避之不及,害怕被拖下水。”

“所以,我認爲我們的工作,應該重點放在英國人身上,英國人在波斯灣的影響力,雖然近些年有所減弱,但和東非差距不大,而且兩國關係素來不好,我們是否可以藉助這一點,從而讓英國人對我們進行支持?”

哈拉林部落的巴尼酋長搖搖頭否定道:“阿卜杜拉酋長,你有些過於樂觀了,如果仔細瞭解這些年的世界局勢,就可以知道,如今英國正處於一個衰落的階段。”

“隨着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崛起,尤其是美國,東非,德國這些新興國家,他們對原本的世界秩序,造成了極大的衝擊,而英國和法國這種傳統大國也隨之沒落。”

“就拿波斯灣地區來說,以前英國可以說是隻手遮天的存在,強如奧斯曼帝國,波斯這些大國都屈服於英國人的威勢之下。”

“英國的殖民地和影響力更是輻射整個阿拉伯世界,所以放在一戰以前,英國毫無疑問可以充當整個地區的仲裁者。”

“但是,現在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那就是東非崛起,我們都清楚的知道,如今東非在波斯灣地區的影響力和軍事實力越來越強。”

“可有一點,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那就是東非在波斯灣地區的擴張,本質上就是因爲英國衰弱引起的。”

“曾經英國人將這個波斯灣地區視爲自己的勢力範圍,不斷的向區域內滲透,東非在波斯灣地區的擴張,毫無疑問,相當於闖入英國人的後花園,如果放在19世紀,恐怕英國人早就採取各種辦法,把東非排擠走了。”

“但是,這些年我們看到的情況卻是,面對東非的擴張,英國大部分時間都選擇裝聾作啞,甚至連自己的殖民地都能放棄掉!”

“大家都知道,曾經的海盜海岸,還有卡塔爾,那些地方其實都是英國的殖民地,雖然只是名義上,東非佔領這些地區,也等於挑釁英國。”

“可是,卡塔爾還有海盜海岸被東非吞併的時候,英國人連屁都沒放一個,所以,即便此時我們投靠英國,他們真的會選擇爲我們和東非爲敵麼!”

面對巴尼酋長的質問,在座的各個部落首領,面面相覷,一時間整個房間裡都沉默了。

正如他所說,英國人連自己名義上的殖民地都能放棄,大家和英國的交情基本爲零,英國人怎麼可能會爲了他們趟這攤渾水,這麼簡單的道理,卻是所有人都不願意承認,又必須接受的事實。

阿卜杜拉眉頭緊鎖的問:“那巴尼酋長,你說我們應該怎麼辦?現在我們能夠指望的只有沙特還有英國人,如果連他們都不行,難道我們直接向東非投降?”

投降也就意味着必須離開他們世世代代所居住的土地,按照東非人的要求,遷徙到其他區域去。

可這也不是大家能接受的,畢竟遷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就他們這些人,能去的地方,無非就是奧斯曼帝國和內治王國。

可跑到人家的地盤上,同樣意味着任人宰割,同時丟棄如今地位和財富。

巴尼說道:“那就要看大家的決心和態度了!如今我們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誓死保衛家園,二是流亡異國他鄉。”

“關於前者,我們大概率不是東非人的對手,當然,如果操作得當的話,或許可以讓東非人知難而退。”

“我們也不是完全沒有優勢,就比如我們比東非人更熟悉這片土地,而且這裡有不少山地和沙漠,可以和東非人周旋,難點在於,我們的水源地是固定的,如果離開泉水和水井,那情況會異常艱苦。”

“而關於第二點,流亡異國他鄉,這也是一個辦法,先把命保住,再談其他,這也是人之常理,當然,我們哈拉林部落,顯然不想將家園拱手讓人。”

關於第二點,就像蘇聯改革國內時期,那些寧願保全財富而被掛路燈,也不願意接受蘇聯工黨改造的資本家一樣,所以,有的時候,一些人就是把身外之物看的比命更重要。

而大部分部落酋長的想法都和巴尼類似,可他們很難下這個決心,所以,他們只能將目光轉向伊瑪目費薩爾酋長這個地區話事人。

“伊瑪目費薩爾酋長,你說我們該如何做,現在我們都聽你的!”

伊瑪目費薩爾感覺自己被架在火上烤,但是他又不得不做出決定,畢竟哈立德部落作爲當地最大的部落,也是當地最大利益者,其他家族和部落,反而壓力沒有他那麼大。

面對衆人炙熱的目光,伊瑪目費薩爾酋長深思熟慮了片刻後說:“眼下,我們能夠選擇的餘地幾乎沒有多少。”

“既然如此的話,我提議做多手準備,首先第一條就是我們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眼下我們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應該將一部分力量,放在安全的地方。”

“比如將一些後輩,送到奧斯曼帝國或者內治王國去,甚至是海外,這樣即便我們失敗了,也不至於全部死在這裡。”

伊瑪目費薩爾的這個提議是老成之言,瞬間就讓大家心服口服,畢竟他們不願意離開這裡,但是可以把自己的家人送到那些安全的地方,爲家族留條後路。

大家紛紛表達了對伊瑪目費薩爾的支持和讚譽,這讓伊瑪目費薩爾稍微放心下來。

他接着說道:“其次,我們應該嘗試和東非政府進行談判,雖然東非政府以往的行爲並不算光彩,可我們依舊要嘗試,是否能夠和他們達成一些意見,哪怕接受一些比奧斯曼帝國更加嚴苛的統治條件也未嘗不可。”

而事實上,過去奧斯曼帝國雖然統治這裡,但是這些家族和土皇帝也幾乎沒有差別,過的十分安逸,所以在伊瑪目費薩爾看來,只要東非不趕盡殺絕,接受一些嚴苛條件也不是不能談。

這一點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同,雖然說東非兇名在外,但是萬一……哪怕只有萬億分之一的機率,大家還是想嘗試一下。

最後,伊瑪目費薩爾說道:“當然,我們同樣要做好鬥爭到底的準備,關於這一點,不管是內治王國還是英國,甚至是漢志王國,波斯,我們都應該馬上派人和他們接觸,爭取他們對我們的支持,而不應該侷限於一家,哪怕多送我們一條槍,也比坐上觀璧有用的多。”

第577章 收尾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30章 入侵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958章 巴拉圭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37章 颱風第1498章 移民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49章 疾病防控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403章 撤資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417章 炊事車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36章 濱海區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54章 發“貨”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395章 下藥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77章 放牧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484章 訓練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60章 安排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629章 教育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013章 站隊第474章 討論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809章 事後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291章 “偷國”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82章 中間商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54章 發“貨”第48章 訂婚第898章 太特市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766章 集結
第577章 收尾第1553章 準備後路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969章 有限度合作第352章 東印度洋的海上馬車伕第130章 入侵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427章 赫爾曼親王號第958章 巴拉圭第476章 高等教育第335章 生豬養殖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13章 國際調停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790章 王旗跌落第860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第837章 颱風第1498章 移民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49章 疾病防控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675章 水鐵聯運第470章 奧蘭治投英第841章 大國使團第853章 秘密進入第1415章 貝尼託的隱忍第403章 撤資第1277章 霍爾木茲海峽第417章 炊事車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941章 “萊茵帝國”第1023章 俄國海軍靠岸第36章 濱海區第169章 費舍爾的工作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313章 盜版“斯圖加特”第1392章 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第326章 “中央運河”工程第943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1470章 巴拉圭動員第154章 發“貨”第1067章 城市化和國力第1395章 下藥第397章 普魯士在下一盤大棋第177章 放牧第875章 海軍售後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1425章 文物買賣第484章 訓練第630章 勞務合作第827章 種植園改農場第239章 弗朗茨究竟再搞什麼?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887章 北方八市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360章 安排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1482章 魯道夫改革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416章 東非“工黨”第1455章 日本人的野心第629章 教育第902章 帝國大廈第858章 蔫壞的英國佬第909章 第二百二十六 裝甲部隊設想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48章 奪取馬尼拉第1125章 打破海軍發展限制第856章 最後的準備第1376章 地下組織第885章 經濟殖民地的覺悟第1501章 亞丁灣駐軍第1013章 站隊第474章 討論第985章 第一大路橋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795章 難兄難弟第809章 事後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438章 會議召開第291章 “偷國”第601章 橡膠種植業前景和危機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1433章 德國打算第93章 姆特瓦拉第1411章 工程建設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182章 中間商第883章 全面東非化第154章 發“貨”第48章 訂婚第898章 太特市第1198章 遠東人員第554章 背後的東猶之爭第766章 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