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4章 魚米之鄉

最近康斯坦丁也沒有閒着,當然,上了歲數,更多精力主要是到東非各地轉悠。

然後就從第一鎮市出發,在多多馬市轉車北上,經過姆萬紮,最後抵達了西大湖省。

西大湖省政府在布瓊布拉,在西大湖省的最西南側,所以這次迎接康斯坦丁的是卡蓋拉市政府的官員。

卡蓋拉市是一座坐落於大湖湖畔的港口城市,名字則來源於卡蓋拉河,是卡蓋拉河的入湖口(相當於出海口)。

流入維多利亞湖的卡蓋拉河約400公里長,是維多利亞湖最大的水源地,卡蓋拉河由南北兩條支流匯合而成,從前世布隆迪境內一直延伸到坦桑尼亞後注入維多利亞湖。

卡蓋拉作爲大湖(維多利亞湖)的水源地,卡蓋拉同時也是尼羅河的源頭,有了卡蓋拉河,整個尼羅河才達到驚人的六千六百七十多公里,穩壓亞馬遜河一頭。

西大湖省作爲東非的重要糧倉,也是水利工程建設的重點地區,卡蓋拉盆地就是重點整治地區之一。

“卡蓋拉河上游經過山區,下游則是卡蓋拉盆地,地勢相對平坦,但是多沼澤溼地和河流,經過我們長達十多年的治理,還有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大勢,才梳理好卡蓋拉盆地下游河網,同時對沼澤溼地經營治理,廣泛種植水稻等農作物,全市範圍建設標準高質量農田超過八成,使得整個卡蓋拉市成爲東非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整個大湖(維多利亞湖)流域實際上如果沒有維多利亞湖存在,本質上就是一塊不明顯的盆地地形,東西兩側東非大裂谷帶環抱,地勢高隆,中間塌陷。

這種地勢下,大湖左右兩側河流河水最終都彙集到大湖中來,形成巨大的湖盆,唯一的缺口就是北側的歐文瀑布,下游也就是白尼羅河。

水源充足的情況下,卡蓋拉盆地的糧食生產在東非名列前茅。

“你們這裡的農田看起來就十分規整,而且全部是水田,河流縱橫交錯,全域植被茂密,這一點在東非其他地區很難見到,就是放在歐洲也是一等一的好地方。”康斯坦丁誇讚道。

這也是他的真心話,卡蓋拉市農村和東部沿海的農村有很大不同,雖然東部沿海平原條件也很優越,但是水量上明顯沒有大湖(維多利亞湖)流域充沛。

這一點從兩地農作物種植情況就可以看出來,東部沿海平原的作物比較具有多樣性,小麥,水稻,各類瓜果蔬菜,劍麻等都有種植。

卡蓋拉市的作物就顯得有些單調,大片的水稻田和風車,如果從遠處看和荷蘭等歐洲國家十分相似,只不過荷蘭也是優質的牧場,卡蓋拉市則主要依賴水稻種植業,加上河網密佈,所以卡蓋拉市用“魚米之鄉”來形容也確實很貼切。

而且卡蓋拉市更勝在風景秀麗,相比之下東部沿海平原有着明顯的熱帶草原氣候特徵,所以顯得很粗獷和熱烈,這一點在沿海地區,達累斯薩拉姆市和巴加莫約尤其強烈。對於康斯坦丁的誇獎,卡蓋拉市的官員們在心裡欣然接受,因爲卡蓋拉市作爲保障東非糧食安全的重要地區,確實貢獻突出。

“陛下,卡蓋拉市能有今天的成就,也離不開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正確引導,就比如全國水利工程建設,極大加速了我們卡蓋拉市的農業發展,再此之前,卡蓋拉市的可耕地利用率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在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大助力下,我們市的耕地利用率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

“卡蓋拉市的農業開發並不比其他區域容易,所以早期在草原地帶農業開發比大湖區要快的多,而大湖區,尤其是我們卡蓋拉市,因爲地形和河流的原因,排水不暢,大面積分佈着沼澤和溼地,前期開發可以說十分困難。”

“後來,在技術人員的理論支撐下,我們對全域內的溼地進行治理,對沼澤地帶水系進行疏浚,打通溼地存水流入大湖(維多利亞湖)的通道,亦或者是修建排球渠道,建設風車等措施,改良大部分溼地,使其變成適宜耕作的水稻田。”

“同時,在全國水利工程建設的大背景下,對境內大型河流,湖泊進行綜合治理,增強境內湖泊對河流,氣候的調節能力。”

“這樣一來,也增強了河流的通行能力,就比如卡蓋拉河,原本通行能力不足一百公里,目前可以達到兩百公里水平,一直到上游的穆因加市,同時卡蓋拉河水系,也成爲我們卡蓋拉市最重要的交通運輸通道,在卡蓋拉市進入大湖(維多利亞),通過大湖航運,中轉基蘇木市,供應北方工業帶,從蒙巴薩市出口,亦或者在姆萬紮市上岸,週轉多多馬最後匯入中央鐵路幹線,支持鐵路沿線開發地區的糧食供應。”

實際上,從姆萬紮市到卡蓋拉市也有鐵路連接,屬於中央鐵路多多馬到布瓊布拉的支線的一部分,不過鐵路運輸終究比水運差一些。

聽完卡蓋拉市政府的話,康斯坦丁大概也瞭解了卡蓋拉市這些年來的發展狀況,他說道:“卡蓋拉市是農業大市,和東非那些工業重鎮或者綜合性城市相比,確實有些差距,畢竟現在是工業化的時代,但是工業是建立在農業大發展的基礎上,卡蓋拉市作爲港口城市,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爲保證東非糧食安全,還有糧食出口做出貢獻。”

卡蓋拉市的官員保證道:“陛下,我們一定不負衆望,不過隨着糧食產量年年攀升,我們的短板也十分明顯,那就是糧食加工機器短缺,相關的工廠缺乏,大部分糧食在豐收以後,都只能運往姆萬紮市,基蘇木市加工。”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光發展農業,卡蓋拉市未來的前景肯定不明朗,而像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那樣的綜合性城市,幾乎是東非所有城市的目標。

當然,卡蓋拉市政府也是比較有自知之明的,要說港口,卡蓋拉市確實有,可這個港口僅僅是大湖的港口,而不是海港,價值大打折扣。

然後就是資源,目前爲止,卡蓋拉市沒有發現什麼特殊的資源,主要還是農業任務限制其地質勘測等活動,畢竟作爲東非的糧食生產基地,主要任務還是以糧食種植爲重心。

至於資源方面,東非其他地區,尤其是中部三省,十分豐富,而大湖區顯然沒有這個條件,發展工業的任務也分配不到卡蓋拉市頭上。

所以卡蓋拉市政府趁着這次康斯坦丁巡遊,主動提出困難,最主要的是相關農業的食品加工業在卡蓋拉市搞上一套,

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774章 搬遷第1166章 體驗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73章 籌備第991章 抵達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37章 戰爭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008章 分析第1471章 戰鬥第1238章 教唆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713章 不畏戰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472章 備戰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8章 密謀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505章 提速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0章 蒙巴薩第1248章 普吉島第726章 深入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77章 放牧第925章 造船業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801章 恭賀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248章 普吉島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616章 行蹤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454章 軍演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6章 戰爭臨近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69章 鯨灣港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681章 金沙薩第243章 70式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
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43章 奴隸制經濟第649章 新法蘭克福市第774章 搬遷第1166章 體驗第637章 大缺大德第1251章 二手艦隊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73章 籌備第991章 抵達第1417章 四大鋼鐵核心地帶第1020章 反向移民第37章 戰爭第764章 計劃調整第773章 消極的英軍第1477章 金融業大整頓第1274章 巴士拉的商人第296章 拿下威尼斯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834章 1890年各國鐵路情況第1321章 羅馬尼亞加入同盟國第400章 互不侵犯條約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319章 總部搬遷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1008章 分析第1471章 戰鬥第1238章 教唆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713章 不畏戰第754章 東非海軍困境第472章 備戰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1237章 角落裡的奧斯曼第807章 只有葡萄牙受傷的世界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747章 費特河戰役第58章 密謀第1137章 領土交易第242章 爲什麼是馬約特島?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697章 石油產業佈局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505章 提速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839章 強大的東非電力第70章 蒙巴薩第1248章 普吉島第726章 深入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079章 水利建設情況第1318章 歐洲形勢第177章 放牧第925章 造船業第14章 王國的野心第801章 恭賀第458章 太平洋“明珠”第1547章 移民申請第1248章 普吉島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616章 行蹤第1103章 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第670章 人口流動第454章 軍演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1289章 東法關係靠英國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818章 馬普托鐵路第1431章 第三個工黨政權第1442章 公園取經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1342章 奔走呼籲第535章 落後農業國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6章 戰爭臨近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580章 達累斯薩拉姆市電纜國營一廠第15章 從阿姆斯特丹到威尼斯第469章 鯨灣港第734章 戰備狀態的新漢堡港市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436章 惡意競爭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681章 金沙薩第243章 70式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