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歸國

第711章 歸國

達累斯薩拉姆市。

威爾斯最終還是選擇前往布拉瓦約市工作,畢竟在內羅畢和基桑市之間的布拉瓦約市可以說同時兼具兩者的優勢,更容易讓人接受,當然,這也有其家人的勸說,他們更希望威爾斯上進一點,而內羅畢顯然是飽和了沒有太多上升空間。

威爾斯也不是一個人從歐洲回國的,還有他的德國妻子和兒子,畢竟在德國生活了多年,像威爾斯這種優質結婚對象本身就比較受歡迎。

實際上東非留學務工人員在德國很容易解決婚姻問題,因爲這些人的經濟狀況都很不錯,從事的大多是“高端”產業,比普通工人更有前途。

在達累斯薩拉姆市,負責接待威爾斯等人員的是移民署人員艾德利斯。

像威爾斯這種回國人才,政府有專門的接待地點,也就是達累斯薩拉姆市人才公寓。

艾德利斯拿着鑰匙打開一間房門後,介紹道:“這裡總共有三層,你們的公寓就在二樓,一家三口每人一個房間,一廚兩衛一浴室,當然,需求量更高的,還有家庭公寓,你們暫時居住的這間就是家庭公寓,就這空間住五口人都不會太擁擠,這也是最大號的公寓。”

威爾斯的妻子瑪麗非常滿意,從她隨着丈夫抵達東非之後,就徹底對丈夫口中“貧窮落後”的東非改變了印象。

“威爾斯,你不是說東非很落後麼?光是達累斯薩拉姆市估計就不比柏林差多少,中間我們還經過蒙巴薩市,看起來也不錯。”

“瑪麗,這不一樣,就像柏林是德國的首都,蒙巴薩和達累斯薩拉姆市也是東非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但是東非的國土可是德國的十幾倍,內陸情況就差很多,尤其是我長大的伊林加市,實際上市區和歐洲的鄉鎮沒有區別,更何況我是在伊林加市鄉村長大的,還有達累斯薩拉姆市也遠遠比不上柏林,柏林人口可是有一百多萬,達累斯薩拉姆市兩個市區恐怕加在一起都沒有柏林人口一半多。”

艾德利斯說道:“威爾斯先生說的不錯,柏林人口應該在一百五十萬左右,我們達累斯薩拉姆市只有不到五十萬人口,而這已經是東非最大的城市。”

瑪麗:“我就感覺達累斯薩拉姆市在城建,生活設施方面不比德國差,而且你們還有電車這種新奇的東西,恐怕歐洲也不常見,只有極個別的大城市纔有。”

“那是因爲達累斯薩拉姆市建成的晚,所以規劃設計更科學,這種優勢越是新城市體現越明顯,就比如這次你們要去的布拉瓦約,可能經濟數據不如達累斯薩拉姆市,但是我想環境上差不了多少。”艾德利斯說道。

“總而言之,光是這所公寓的居住環境就比我們在柏林租的房子要好上不少,我想知道去布拉瓦約後也是這種待遇麼?”

“當然,這種人才公寓是東非各個工業城市的標配,布拉瓦約可能只是設計不同,但是基本設施應該是一樣的。”

“布拉瓦約市是中央鐵路上的重要節點,我們在達累斯薩拉姆市中央火車站的線路圖上可以看到,而能被標註出來的城市,一般都是體量比較大的城市,而且這幾年國家在大力發展馬塔貝萊省,布拉瓦約作爲馬塔貝萊省第二大城市發展肯定不會差。”

“不僅僅是人才公寓,就連現在移民的臨時居所也得到極大的改善,七年前東非的所有移民安置點都翻新重建,包括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移民安置點。”

“艾德利斯先生,我可以去移民安置點看一看麼?”艾德利斯的話引起了威爾斯的興趣,東非的臨時移民安置點是東非老一代人的集體回憶,他的父母就是住過的,所以他很想見識一下。

“當然,不過你們要抓緊時間,下個星期六,你們就要離開了,不能在這裡常住,未來想在逛逛達累斯薩拉姆市難度就大了,畢竟布拉瓦約距離達累斯薩拉姆市可是很遠的。”

布拉瓦約距離達累斯薩拉姆市的距離,放在歐洲都足夠出國了,所以艾德利斯這麼說。……

隨後,在處理好行李後,艾德利斯就帶着威爾斯去“憶苦思甜”。

東非移民安置點依舊採用的是集體宿舍,不過都已經換成四人間,空間得到極大改善。

在集體宿舍的樓頂修建了水塔,通上了自來水,這也使得每間宿舍都有獨立的衛浴,食堂依舊是公用的,但是食堂就獨佔了一棟樓,分爲兩層。

“在東非不需要太多衣物,和牀上用品,以前配發的老式軍服也換成了世面上常見的工裝款式,如果不加上標籤,基本上看不出來和東非人的區別。”

“同時我們專門爲移民還建立了語言學校,這在以前東非是不存在的,教育的發展讓我們能提供更多的教師資源,不再需要移民自適應。”

“這就是一個超大型社區,也被達累斯薩拉姆市市民稱爲‘超大型學校’,每年可以安置一萬人居住,不過現在達累斯薩拉姆市的移民數量已經沒有之前多,每年可能也就三四千人。”

“現在東非的移民政策改變了麼?”

“有這一原因,不過還有其他新建港口城市分流的原因,東非目前港口城市已經達到了十八座,而不是像以前只有達累斯薩拉姆市和蒙巴薩市纔有承接能力。”

在威爾斯看來,現在東非的生活水平確實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就連這種臨時的移民安置點都建設的相當不錯,那布拉瓦約肯定也是值得期待的地方。

“以前東非接收人口的標準已經被重塑,現在能到東非安家落戶的都是有學識或者技術的人才,這也是東非很大的一個變化。”艾德利斯在一旁介紹道。

“當然,東非的發展,還是通過鐵路沿線來觀察最爲直觀,剛好你們是要通過中央鐵路去布拉瓦約的,沿途就可以看看這些年來東非的建設情況。”

作爲移民署遠東,艾德利斯去過國內很多地方,所以對東非近十幾年多年來的發展,他是最有感觸的。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是東非一個大發展時期,東非在這個時期完成了對國家的再塑造,工農業都得到大力發展,農林牧漁,道路交通,水利工程,城市村鎮都可以直觀反映東非的變化。

這些建設成就,通過報紙再展示給東非國民,塑造了新一代和老一代國民的集體榮譽感,整個東非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的場景。

當然,在這種盛世場景的上空,戰爭的陰雲已經密佈,隨時可能讓整個非洲大陸燃燒起來,同時也是東非承平日久後的一次大考,檢驗東非除了善於建設以外,能否保住自己的豐收果實。

 

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36章 軍售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752章 軟柿子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49章 南下第570章 投降!第555章 羞辱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361章 k001第1182章 中間商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84章 消息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258章 夜襲第1349章 犧牲第784章 自己人第354章 電報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780章 追蹤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572章 停火線第1503章 縱火案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98章 貝拉市第290章 長絨棉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1章 煤礦第354章 電報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024章 監視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29章 艱苦行軍第204章 “流放”?“潤”!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206章 “收破爛”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3章 誘拐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193章 “理想國”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141章 學習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324章 預謀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347章 開飯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3章 “大殺器”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404章 警告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77章 放牧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356章 鐵路第696章 油井
第263章 放長線釣大魚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1514章 沙皇在東非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36章 軍售第755章 攻守易勢第752章 軟柿子第621章 歐亞果籃計劃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07章 準備插手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49章 南下第570章 投降!第555章 羞辱第571章 封鎖宮古海峽第361章 k001第1182章 中間商第787章 進攻納塔爾第84章 消息第1430章 布達佩斯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258章 夜襲第1349章 犧牲第784章 自己人第354章 電報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1283章 要命的氣候第794章 英國議會第780章 追蹤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208章 黑奴的歸途第1201章 經濟體制優勢第572章 停火線第1503章 縱火案第1087章 對英國關係解凍第791章 圖窮匕見第1434章 德語國家組織第934章 兩步溝通第1082章 工業軸心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291章 印度誘惑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1418章 亞歷山大港第219章 關係戶的重要性第642章 制裁和認慫第288章 內羅畢新市民第998章 貝拉市第290章 長絨棉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914章 他鄉故知第81章 煤礦第354章 電報第1290章 戰略要地第1358章 海軍比例第1249章 赫赫兇名第43章 行政區劃第1143章 比利時難民第956章 專家建議第117章 天倫之樂第1497章 噴氣式飛機第1367章 經濟寒冬第265章 戰前準備第1024章 監視第1043章 化工安全第1408章 技術進步第1257章 東荷再協商第29章 艱苦行軍第204章 “流放”?“潤”!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989章 學術交流第206章 “收破爛”第8章 普奧聯動第123章 誘拐第386章 兵臨城下第1147章 貿易繁榮第76章 應許之地第1255章 林業資源第33章 尋找“光明”第1193章 “理想國”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141章 學習第1051章 從“需”發展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892章 產業孵化中心第1324章 預謀第479章 牛馬帝國第527章 東英(印)貿易第347章 開飯第819章 1890年人口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103章 “大殺器”第1320章 東非軍改第1404章 警告第817章 東非糧倉第177章 放牧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356章 鐵路第696章 油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