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6章 開始

第976章 開始

上午,加冕儀式正式開始,在簡化儀式後,東非這場加冕儀式相當草率,畢竟康斯坦丁年齡太大,康斯坦丁和恩斯特本人都不想程序太過複雜。

在東非國歌奏樂中,康斯坦丁正坐在萊茵宮臨時設立的皇座上,宣講官在下方宣讀:

“公元1900年5月1日,吾皇康斯坦丁大帝建立阿非利加洲史無前例之帝國,此功載入史冊,創萬世之偉業,上帝賦予黑興根王國新晉萊茵帝國,康斯坦丁陛下當爲新帝國之皇帝……”

在長篇大論的宣讀萊茵帝國和康斯坦丁的豐功偉績後,康斯坦丁親自將皇冠戴在了自己的頭上。

東非的加冕儀式讓與會人員大開眼界,尤其是歐洲各國的外交人員,這場加冕儀式怪不得沒有邀請其他國家元首級別的人物前來,實在是太不傳統了,或者說離經叛道。

甚至東非的宗教力量都是黑興根王室的傀儡,在加冕儀式中沒有起到作用,充當了看客。

當然,在遠東帝國大使張恆和其他非歐洲外交人員看來就容易理解了,大家反正不信基督教,東非就是在怎麼玩對他們而言都沒有感覺。

“歡迎各位參與我們萊茵帝國的開國大典和我本人的皇帝加冕儀式,這次儀式的宗旨之一就是節儉,所以招待不週的地方還希望大家諒解。”不管怎麼說,康斯坦丁還是拿出了藉口敷衍大家,“在加冕儀式結束後,下午三點,我們東非將要在萊茵市舉行檢閱儀式,歡迎各位前往中央政府大廈觀禮。”

閱兵儀式毫無疑問纔是今天的重點,畢竟東非以武力建國,硬實力下就算再多人看東非不爽也只能閉嘴。

即便東非國防軍很多核心科技沒有展現出來,但本次閱兵儀式照樣能給在場人員留下深刻印象,19世紀的戰爭無非就是比誰人多槍多,火炮多,軍隊作戰勇敢,這幾樣指標,東非都符合世界大國標準。

雖然目前東非國防軍只有不到三十萬現役軍事人員,可在全歐洲能超過東非的國家也就是沙俄,德國,法國,奧匈帝國這四個國家。

下午三點。

中央政府大廈觀禮臺,受邀人員陸續就位,而此時國家大道上已經被東非政府精心佈置完畢。

雖然閱兵還沒有開始,但道路邊準備好的東非國防軍和學院生方隊已經透露出濃郁的“殺氣”。

受制於視角原因,各國外交人員還看不出具體情況,但氣氛已經渲染到位,雖然受閱部隊只有八千多人,但放在19世紀已經是難得一見的大場面。

“東非爲這場檢閱儀式做了不少準備,他們國王大道建設的很有特色,那種路面應該就是用瀝青建設的,同時路面也非常符合東非特色,不得不說在道路建設方面,東非這個國家遠超歐洲和美國。”布萊羅恩用讚賞的語氣說道。

“這一點確實如此,在第一鎮市和達累斯薩拉姆市,東非道路建設的就比歐洲寬闊,瀝青路的體驗感也相當好,不過東非本身也是殖民國家,他們的土地可不像歐洲那麼有價值,所以在道路建設上才能如此大氣。”布爾斯也實事求是的說道。

歐洲的土地價值確實不容置疑,尤其是各國首都,倫敦,巴黎,柏林,維也納等等,那都是寸土寸金的存在,如果東非和歐美一樣,顯然不可能輕鬆完成徵地任務。

當然,東非歷史短,城市規劃早於城市發展也是重要原因,而且目前東非還是農業國家,人口主要還是在廣大農村地區,很多城市已經屬於超前規劃了。

“我認爲這種道路還是缺乏歷史底蘊,柏油路的優點確實很多,但也讓東非城市規劃少了很多靈動感。”沙俄大使馬克西姆說道。

和歐美外交官尿不到一個壺裡的遠東帝國大使張恆在角落裡倒是對萊茵市建設十分讚賞,他認爲萊茵市具有很多歐美國家所不具備的大氣磅礴感,反而很多歐美城市比較小家子氣,體現不出君主的威嚴,當然法和美國那種非君主制國家另說。

當然,萊茵市建設中有遠東帝國宮廷園林設計師參與這一點也是加分項,這也讓張恆認爲黑興根王室這種來自歐洲“土袍子”有眼光。

各國外交人員對東非城市建設大多數都是持正面態度的,畢竟相較於世界其他地區,東非城市在交通,衛生,環境方面都處在領先水平,即便在挑剔的人也不可能否定這些優點。

就比如湯姆遜大使,嘴上說着英國倫敦充滿了工業美,可實際上倫敦人滿爲患,社會治安極差,空氣質量低下,河流污染嚴重……

這是目前大多數工業國家首都的情況,而萊茵市繼承了第一鎮市的特點,污染太嚴重的工業根本就不可能在當地建設,當然,萊茵市相對於第一鎮市也有所改變,不過恩斯特給萊茵宮選址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城市行政區遠離萊茵市的工業區。

隨着時間推移,閱兵儀式正式開始,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輛敞篷汽車,東非總參謀默爾克將軍站在車上,隨着汽車來到觀禮臺前。

“萊茵帝國國防軍總參謀默爾克向皇帝陛下報告,受閱部隊準備完畢,請您指示!”默爾克穩穩的站在車上,向康斯坦丁彙報。

康斯坦丁對着話筒莊重的說道:“我宣佈萊茵帝國第一次開國閱兵儀式正式開始。”

隨後,默爾克所在的車輛開始掉頭,而早已經準備好的另一輛車從中央政府大廈方向駛出,這輛車上的人就是恩斯特這個萊茵帝國皇儲了。

默爾克向恩斯特敬禮,恩斯特點頭示意,隨後默爾克所在車輛開始跟在恩斯特所在汽車之後,沿着國家大道向受閱方隊方向而去。

“將士們……”

看臺上的各國“友人”們驚奇的看着眼前的一幕,畢竟這種場面確實沒有見過,大家議論紛紛。

而東非新聞媒體也時刻記錄着寶貴的歷史素材,明天這些新聞材料將在東非全國鋪開宣傳。

而恩斯特的座駕在繞了一圈後,終於歸到終點,中間沒有出岔子,讓恩斯特鬆了一口氣,隨後恩斯特也進入觀禮臺,來到康斯坦丁旁邊。

接下來東非禮炮部隊開始表演,在共鳴聲中,三軍儀仗隊入場,護送國旗向着國旗臺方向鏗鏘有力的前進。

“什麼是三軍儀仗隊?”在場的外交人員在東非解說員的解說中很是費解。

三軍自然是海陸空三軍,目前東非空軍只有一個框架,但三軍儀仗隊已經提前準備,穿藍色制服的就是空軍,陸軍是灰色制服,海軍則是白色。

“可以理解成飛艇部隊吧!”東非政府高層是這樣解釋的。

飛艇部隊?那沒事了,雖然飛艇確實新奇,但單獨成軍還是和海陸軍並列,各國外交人員只能理解成東非特色。

第513章 抉擇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27章 南下第964章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03章 萊茵宮第742章 大捷第1084章 底氣第160章 革新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15章 交涉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65章 電燈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801章 恭賀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65章 電燈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290章 長絨棉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8章 遊歷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598章 新年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74章 “整肅”運動第727章 艦隊第1435章 雙總部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861章 分贓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498章 和談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506章 焦夫鎮第524章 幸福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769章 籌碼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28章 談論第802章 爭論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98章 太特市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395章 耍無賴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55章 震怖第517章 過剩第1282章 學習營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084章 底氣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215章 交涉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61章 分贓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87章 影視基地
第513章 抉擇第1088章 紅海航線的戰略意義第1026章 鋼鐵產業計劃提前完成第824章 機械化和開荒第327章 南下第964章第816章 1890年農業發展報告第903章 萊茵宮第742章 大捷第1084章 底氣第160章 革新第266章 羅馬二次光復第215章 交涉第901章 東非大運河計劃第1148章 軍火貿易第1186章 南半球經濟體系第1451章 蘇聯算盤第1509章 兩大戰略後方第65章 電燈第264章 威尼斯大逃亡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801章 恭賀第913章 外國資本第917章 東,法邊境衝突第65章 電燈第1090章 世界第二大海底電纜網絡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177章 東非的“老朋友”第279章 索馬里香蕉第855章 一丘之貉第245章 我的總督舅舅第997章 工業之基第1076章 南洋勸業會第1065章 黑人天堂第911章 工業基礎的重要性第290章 長絨棉第888章 萊茵市選址第1407章 重要地位第558章 禍水東引第1383章 局勢糜爛第662章 參會人選第767章 佔領安哥拉第98章 遊歷第262章 英俄態度第1116章 泰坦尼克號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449章 奧地利的陽謀第931章 漢斯萊頓的改革第193章 夫妻交談第598章 新年第534章 西印度洋港口之爭第74章 “整肅”運動第727章 艦隊第1435章 雙總部第1066章 壓力和治理第861章 分贓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498章 和談第1348章 二次和平會議第881章 經濟作物機械化的可行性第1506章 焦夫鎮第524章 幸福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201章 走馬上任第769章 籌碼第947章 全洲黑人人口第939章 馬尼拉防禦體系第835章 大鐵路藍圖第1219章 先兵後禮第176章 霍恩菲斯和瑪利亞第1106章 開放市場第428章 談論第802章 爭論第1548章 利比亞本土化第929章 海軍的心思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452章 東非鐵路網第898章 太特市第1533章 施瓦本省第604章 民不聊生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776章 第三階段第395章 耍無賴第895章 第二次全國水利工程第1155章 震怖第517章 過剩第1282章 學習營第891章 “米”字形鐵路第1084章 底氣第1077章 汽車訂單第951章 想法破產第1207章 法爾塔新區第912章 羅安達商人第215章 交涉第20章 第一鎮(姆蘭迪濟)第861章 分贓第920章 圖謀棉蘭老島第975章 外交風雲第1387章 影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