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艦隊

這也是東非爲世界和平做出的一點微薄貢獻,但是歐洲社會矛盾緩和的惡果並不是消失了,而是轉移到了非洲。

尤其是南非地區,東非大量引入人口,造成的結果就是東非國力急劇上升,並且和南非其他勢力發生激烈的競爭。

憑藉人口優勢,東非無往不利,這也是這次戰爭爆發的根本性原因,東非太強大,所以其他勢力必須聯合起來,消滅東非這個“異端”。

如果不阻止東非,那未來整個非洲大陸上的其他國家都要在東非的鼻息之下生存,最惡劣的結果就是出現非洲版美國。

……

東非北端德雷達瓦市。

英屬索馬里蘭是東非德雷達瓦市的鄰居之一,不過雙方很少有所來往。

倒不是因爲兩國之間的敵對關係,而是二者之間橫放着一大片沙漠地帶,只有阿拉伯人商隊偶爾會帶着駱駝,穿行這種“危險”區域,維持着千百年來的商業貿易路線。

但是德雷達瓦也只是他們前往以前阿比西尼亞帝國的一箇中轉站,現在德雷達瓦市在東非控制下,對於他們的影響並不大。

自從德雷達瓦市開放以後,這條中斷數年時間的商路重新恢復了往日的榮光。

這裡從往日貿易的停靠點,變成了一處頗爲繁榮的商業市場,索馬里蘭,東非,意大利紅海殖民地,法屬索馬里(吉布提),在這裡形成交匯市場。

雖然現在英屬索馬里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本地的居民可不是英國人,而是土生土長的阿拉伯人,所以商業貿易從未中斷,英國和東非關係差,並不能改變當地人的生活方式。

當然,在幾年前,德雷達瓦還是一處軍事要塞,阿拉伯人只能改道德雷達瓦北部氣候更惡劣的地方,維持商路運營,那些年索馬里蘭的阿拉伯人對東非是有極大怨言的,痛恨程度僅僅比殖民索馬里蘭的英國人,還有隔壁法國人低一點。

不管是英屬索馬里蘭,還是東北的馬吉爾廷蘇丹國(位於東非索馬里地區北部,英屬索馬里蘭東部的最後一個傳統獨立索馬里王國),還是法屬索馬里,亦或者東非的索馬里地區,原本都是索馬里人的居住地。

而英,法,東非對他們而言都是入侵者,只不過東非境內的索馬里人早就已經“消失不見”,而英法兩國殖民地的主體居民依舊是索馬里人。

好在泛索馬里地區民族主義沒有興起,不然的話現在應該有很多境外索馬里人勢力會打着“民族復興主義”的旗號和東非成爲敵人。

現在唯獨一個馬吉爾廷蘇丹國躲在東非之角的角尖上瑟瑟發抖,以這個位置,遲早都會被其他國家殖民或者吞併,只是時間問題,歷史上是意大利終結了這個國家的生命,但是現在意大利實力遠不及前世,而且本身以紅海殖民地(厄立特里亞和埃塞俄比亞部分地區)爲主,想來是無力吞併這個真正意義上的非洲之角國家了。

而英國和東非對馬吉爾廷蘇丹國的興趣也都不大,或者說是因爲雙方相互牽制,而導致無法專心對付馬吉爾廷蘇丹國,馬吉爾廷蘇丹國算是因禍得福,但是隻要在東非和英國之間在非洲的平衡被打破,那勝利者都會把這個“礙眼”的國家,從地圖上消滅掉。

當然,這些矛盾和衝突,不影響當地的阿拉伯人的貿易活動,索馬里人也屬於阿拉伯人的一種,因爲阿拉伯是一種宗教文化勢力,只要有一個強力核心,他們是可以一起生活在一個國家的。

這一點就比“白人至上”效果好的多,阿拉伯文化圈內有各種人種和民族,包容性其實比歐洲要強很多。當然,這不會抵消東非對索馬里地區“黑”阿拉伯人的敵視,目前而言,純黑土著大部分都已經被東非消滅。

像阿比西尼亞帝國和馬吉爾廷蘇丹國這種混血程度高的國家,東非還是勉強可以接受的。

今天阿拉伯商隊就給德雷達瓦市的東非駐軍帶來了一條消息:一隊英國軍艦進入了英屬索馬里蘭休整。

德雷達瓦市東非最高軍事長官摩爾斯認爲這條小道消息應該值得重視。

“在英屬索馬里蘭停靠的英國皇家海軍很有可能是地中海艦隊的一部分,也有可能來自印度,但是對於我們而言絕對不是一條好消息,畢竟他們可從來沒有到索馬里蘭來過。”

“英屬索馬里蘭,是英國維護其紅海地區重要的軍事基地,遏守曼德海峽,從地理位置上,我更傾向於他們來自地中海艦隊,如果是印度地區的英國皇家海軍,他們應該會前往塞舌爾,而不是繞路英屬索馬里蘭,當然,前提是英國準備和我們開戰的假設下。”摩爾斯的副官說道。

“反正他們不太可能是衝着我們德雷達瓦市來的,德雷達瓦市對於英國沒有什麼作用,除非他們想通過陸地深入東非腹地,但是有埃及作爲選項,完全沒有這個可能,就算不涉及埃及,這些龍蝦兵也只會從東非東北海岸採取進攻。”

“來的是海軍,所以大概率和我們無關,但是這條消息應該及時通知總參謀部,畢竟現在局勢下,出現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涉及到國防安全問題。”

東非普通人尚且不知道,但是東非軍隊內部都已經知道東非和英國之間可能會發生戰爭。

東非四個方向,東南西北各個邊境的軍隊都受到了消息,而和英屬索馬里蘭作爲鄰居的德雷達瓦市駐軍自然也不例外。

所以摩爾斯上校說道:“不管英國人艦隊有什麼目的,都不應該掉以輕心,讓我們得人警戒起來,尤其是巡邏隊,要沿着西北方向的沙漠邊緣仔細搜索,有任何突發情況都要及時報告,現在開始,德雷達瓦市所有駐軍都要進入戰備狀態,槍械和火炮都要進行檢驗維護,時刻保證戰鬥姿態。”

“同時給北方軍區發報,告知英國海軍在英屬索馬里大規模出現的情況。”

北方軍區,基本上囊括了前世索馬里大部分地區,肯尼亞和埃塞俄比亞部分地區,也就是東非的朱巴省,北方省和圖爾卡納省,南普魯士省和東方省五個省份。

實際上按照當前在東非地圖位置和區域,稱之爲東北軍區更爲合適,與之對應的是東非西北的尼羅河軍區,也是五個省份。

不過北方軍區的實力更強,就包括東非新組建的兩支“龍騎兵”師,就屬於北方軍區的軍隊編制。

同時摩加迪沙市也是東非海軍北方的的母港,索馬里地區海岸線雖然漫長,但是能用的港口就只有幾個,所以條件最好摩加迪沙市成了唯一選擇。

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220章 萊茵人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1236章 敖德薩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766章 集結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539章 鄰居論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182章 中間商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308章 滲透第1157章 “0”號文件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02章 爭論第688章 巡邏兵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394章 硬氣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616章 行蹤第1305章 封賞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84章 連環計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1024章 監視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84章 談判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51章 在法國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38章 開墾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560章 記者會第1220章 萊茵人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063章 推力第594章 矛盾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11章 集中營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102章 備戰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261章 威脅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523章 旱情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84章 底氣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298章 香蕉園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
第977章 情報摸底第1241章 東非的殖民地第85章 馬西米連諾一世眼中的東非第445章 蝗災和乘火打劫第432章 三個渠道第1220章 萊茵人第652章 經濟收入第102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1236章 敖德薩第983章 試點地區第363章 百萬畝橡膠林第868章 塵埃落定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690章 西部兵力部署第766章 集結第628章 引入外資第539章 鄰居論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182章 中間商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859章 登陸,被俘,遣返第1072章 七大城市羣第308章 滲透第1157章 “0”號文件第719章 騾馬帝國第1319章 擴軍話題第1149章 再臨南美第916章 鯨灣港鐵路第802章 爭論第688章 巡邏兵第216章 未來可期第1227章 缺德的尼羅河戰略第394章 硬氣第1194章 鐵礦商機第645章 馬塔貝萊省工業發展第616章 行蹤第1305章 封賞第1160章 凱波爾首相第1108章 比利時人的震撼第416章 定位不同第965章 德國人的震撼第284章 連環計第1469章 查科戰爭第1024章 監視第1452章 化工產業第184章 談判第227章 缺大德的東非人第921章 西班牙不按套路出牌第897章 遠東戰爭結束第151章 在法國第823章 西海岸開發第38章 開墾第1032章 世界最大封閉國家第759章 歹毒手段第1354章 瘟疫來了第1232章 仇恨的種子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273章 雞飛狗跳第864章 莫羅戈羅市第1542章 波西米亞紡織工人運動第560章 記者會第1220章 萊茵人第477章 李濟的責任感第562章 世界列強第1120章 巴爾幹戰爭爆發第116章 魯道夫噩夢之源第979章 西部機遇第1478章 銷燬農產品第422章 鐵路和銅礦第1063章 推力第594章 矛盾第866章 巴斯夫考察團第411章 斐迪南海軍學院第960章 開闢新市場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29章 艱苦行軍第1439章 匈牙利工黨的處境第1336章 鐵路強國第907章 三通政策第1211章 集中營第1414章 奧匈帝國危機第955章 萊茵宮地鐵站第863章 三縱三橫第1102章 備戰第253章 維森堡戰役第1327章 同意出兵第261章 威脅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523章 旱情第440章 太美麗了,維也納!第1084章 底氣第826章 德意志人費爾南德斯第1365章 銅礦帶經濟發展區規劃第1172章 第54師的不公待遇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815章 馬達加斯加島軍事管控區第298章 香蕉園第915章 西海岸的戰略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