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章 重要地位

大湖區的自然條件放在農業時代也算比較頂級的存在,從上個世紀這裡密集分佈的幾個王國就可以看出來,除了沿海以外,大湖區的幾個王國是東非政治文明最高的區域。

當然,大湖區的條件雖然好,也不是沒有缺點,那就是這裡水澤密佈,而且多熱帶叢林,氣候很像遠東帝國古代的荊楚一帶。

所以,想要有效的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就必須人口和文明達到一定規模,而原本的土著王國顯然做不到這一點。

而多這也解釋爲什麼大湖區能成爲東非糧食單位產量最高地區的原因,僅就土壤來說,因爲大量沼澤和季節性水淹地的存在,使得這裡的土壤多分佈黑灰色的粘土。

這些排水不暢的低窪地和溼地,有利於有機物質的迅速積累,而且因爲積水和海拔高,氣溫相對低的原因,分解速度慢。

所以,大湖區周邊的土地,可以看做東非的黑土地,土壤肥力在東非算是第一梯隊,更難的是大湖區面積廣闊,這是其成爲東非糧倉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黑色粘土區域,最適合水稻作物的生長,而東非只要做好排放水工程,就能實現旱澇保收。

而東非本身就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的基建狂魔之一,大湖區又一直是東非的重要糧食生產基地,所以東非對當地的水利設施建設是有目共睹的。

不過,現在北大湖省在政策上已經發生了調整,從原來的保障糧食生產,成爲了農業和工業並重。

曼弗雷德高官說道:“陛下,如今我們省的兩個工業區,都已經在加緊建設當中,屆時將形成兩大工業集羣,加快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

之所以,北大湖省能同時建設兩個省內工業區,這得益於其能源分佈狀況,北大湖省北部盛產石油,所以圍繞石油安排相關產業,而南部水能資源豐富,且交通便利,包括省會坎帕拉在內的一衆相對發達城市集中分佈在南方。

“我們省近幾年來,已經建設了數座大型水電站,充分利用尼羅河及其支流的水電資源,支持石油冶煉,冶金,電解鋁,化工等高耗能產業。”

如果把大湖,也就是前世的維多利亞湖所做尼羅河上游的話,整個大湖區都屬於尼羅河流域。

而北大湖省兩側多山地,其北部又是東非高原和尼羅河盆地的過渡帶,地勢落差大,所以這裡的水電開發潛力極大。

所以,就能源層面,北大湖省發展工業的優勢可以說得天獨厚,除了煤炭以外,天然氣和石油儲量都比較可觀,再加上水電開發,這使得北大湖省的電力成本是偏低的。

不過,北大湖省的石油資源主要是供應全國,因爲目前北大湖省的油田充當着東非最重要的石油產區,而西部沿海和北部尼羅河盆地雖然也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都還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利用。

而東非或者說恩斯特本身對於開發後兩個區域的積極性也比較低,現在東非在海外有穩定的石油供應渠道,所以對於進一步開發本國石油資源也就提不起興趣。

本土的石油產量合理的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主要是爲了保證最極端情況下,本土的石油供應不會因爲海外封鎖而出現困難。

但想要對東非實行封鎖,就實際情況來看,基本上沒有哪個國家可以做到這一點,所以,這種可能性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東非目前的海外石油進口,主要有三條線,分別對應美洲,歐洲和東南亞這三個地區,美洲主要是美國,加拿大和委內瑞拉三國,歐洲則是歐匈帝國和羅馬尼亞,東南亞則是自家的東加里曼丹殖民地。

而今,東非從歐洲進口的石油總量呈逐年下降趨勢,畢竟歐洲許多國家都缺乏石油,尤其是德國,這種情況下奧匈帝國的石油更傾向於自身消化或者出口德國,而羅馬尼亞地區的石油也主要被德國買走。

至於俄國這個原本的歐洲最主要石油生產國,東非早就撤走了,而且,因爲戰爭的原因,俄國的油田產能遲遲沒有恢復一戰前水平。

總而言之,東非對歐洲地區的石油進口基本上到了收尾階段,再過一段時,而這條線也是原東非最容易被掐斷的,畢竟要經過英國人控制的蘇伊士運河。

而在美洲,美國對東非的石油出口一直比較穩定,這些年倒是加拿大和委內瑞拉對東非石油出口用量在不斷增加。

最後是東非自身的東加里曼丹殖民地,其石油產區基本上是前世印度尼西亞的油田,而東非對這裡石油資源的利用,連帶着英國控制下的北加裡曼丹殖民地也加大了對當地石油的開採,其中很大一部分也被賣給了東非和德國等國家,畢竟英國自身也消化不了。

就從東非海外石油進口情況可以看出,如果想要封鎖東非的石油運輸通道,除非有國家能夠同時把東非海軍堵在印度洋和南大西洋的東非近海里,但是,很顯然沒有國家能做到這一點。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本世紀初的英國倒是有能力趁着東非海軍弱小的時候,把東非圍堵在非洲大陸,但想做到這點,恐怕也要皇家海軍全部出動,至於爲什麼是八十年代後,因爲之前東非根本沒有像樣的海軍。

而事實上自從南非戰爭後,英國基本上就失去了對東非全面封鎖的能力,那個時候東非海軍已經發展到了一定規模,而英國作爲世界霸主,也不可能只盯着東非一個國家,讓其他國家撿了便宜。

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英國霸權的衰落,這不是拼盡全力把東非按下去就可以做到的,畢竟就當時英國人的視角來看,美國和德國甚至俄國的威脅還在東非之上。

這幾個國家,英國按下去一個,或者兩個都沒有太大作用,就比如前世,真正被英國按下去的國家實際上只有德國,但是最後英國的霸權還是被美國和蘇聯瓦解掉了。

而這個時空裡,英國人的處境更加困難,在恩斯特的干預下,英國人連德國都擺平不了,海外對美國和東非更是無計可施,眼下也就是俄國工業還沒有發展起來,否則又是一個英國擺平不了的國家。

換句話說,現在英國所謂的世界霸主,完全可以看做一個有名無實“名譽頭銜”,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世界上的主要大國還沒有把英國一個名譽頭銜去掉的想法。

當然,之前德國想這麼幹,但是失敗了,而東非和美國則比德國要穩健許多。

畢竟,就算掀掉了英國的遮羞布,大家也拿不到“世界霸主”的寶座,依舊會互相牽制,所以還不如讓英國繼續當這個“虛君”。

不過,英國這個虛君也當不了太久時間,主要還是英國自身有心無力,而世界霸主代表着權力的同時,同樣代表着責任。

現在的情況是英國的權力因爲其他大國的崛起,還有殖民地和落後地區的民族覺醒而日益萎縮,實際好處拿不到,卻還要承受世界霸主的責任。

就像現在很多國家和區域衝突,大家都會選擇英國這個“老大”作爲調解人一樣,這顯然是費力不討好的事。

過去,英國作爲世界霸主,同時實力強悍,巴不得英國以外的地方衝突不斷,然後英國好從中獲利,但是現在,就算英國費盡心思調解衝突,也很難拿到太多利益,甚至會因爲其他大國的干預,得不償失。

這也就是說世界霸主的頭銜對於英國正在從收益向着負擔轉變,當然,現階段下,英國的收益還是大於負擔的,所以英國依舊在竭心竭力的維持着舊有的國際體系。

但這並不意味,英國會死抱着這個舊體系不放手,雖然英國是這套體系的制定和構建者,但隨着時代的發展,體系和制度必然會老化。

就像上個世紀英國從支持全球自由貿易的主要推動者變成現在堅定不移的“高關稅壁壘”忠實擁躉一樣。

這就和前世美國從支持全球化到“圈地自保”是一個道理,原本的自由貿易體系下,最大的受益者變了,這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

同理,英國構建的國際體系下,隨着英國自身工業的衰落,受益者變成了德國,美國,東非這些國家,英國自然不能接受,但是英國卻毫無辦法。

英國甚至想“圈地自保”都做不到,畢竟英國本土的體量太小,這注定了日後英國的海外利益被新興大國們逐步剝離,而前世的具體表現就是美國和蘇聯主導下,徹底瓦解和摧毀舊殖民秩序。

當然,這些現在和東非沒有關係,東非短時間裡也不可能推翻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畢竟真推翻了東非也坐不到那個位置。

現在世界各國,尤其是新興國家都在積蓄力量,這樣才能在舊國際秩序徹底瓦解的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撈到好處。

而表現在東非身上,就是進一步提升本國的工業實力,補足其他領域短板,不斷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提升本國工業實力這一點,毫無疑問是最有效,且最穩妥的辦法。

所以恩斯特對曼弗雷德等一衆北大湖省高官說道:“大湖區的工業,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着全國工業化的下限,畢竟大湖區的人口規模,對於全國各項人均數據能起到明顯的影響。”

“而在整個大湖區周邊,北大湖省是最有潛力的省份之一,你們的能源優勢,是其他很多省份所不具備的。”

“如今,已經不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煤炭和鐵礦對於工業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減弱的,而你們省剛好缺乏的就是煤炭資源。”

“所以,你們省要充分利用好水能,石油和天然氣三種資源,尤其是水能建設,水能開發和利用,不但環保,而且能夠循環利用。”

大湖區雖然也有雨季和旱季,但是因爲靠近剛果盆地和大湖對區域氣候影響的原因,降水季節變化沒有東非其他地區突出,而且有諸多湖泊的調節作用,降水,這進一步提升了當地水能的利用效率。

簡單來說,在大湖區建設水電站,基本上可以實現全年無休工作,這樣一來,電力供應就也就趨於穩定,從而爲當地工業和生活用電提供有利保障。

恩斯特接着說道:“除了自身發展以外,北大湖省同時要加強和周邊,尤其是北部地區省份在經濟上的聯繫,甚至有可能的話,未來北大湖省的經濟觸角最好深入到北非各國。”

“你們省是國家區域協調發展大戰略的重要支點,同時肩負着對接北非乃至歐洲貿易的重要陸地交通支點地位。”

當初,東非政府設置環北大湖工業區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爲了帶動東非北方地區的發展,而北大湖省又在大湖區的最北端,所以北大湖省的工業發展,對於東非全國經濟發展有着重大意義。

不僅如此,北大湖省還是事實上的東北和西北陸地連接點,多條國家幹線鐵路在北大湖省交匯,就比如蒙巴薩,摩加迪沙等東非東海岸城市和利伯維爾(加蓬),杜阿拉(喀麥隆)等西海岸城市的交流,就必須經過北大湖省。

日後,如果東非和埃及等北非國家進行陸地貿易的話,北大湖省同樣是重要的起點地區,雖然尼羅河行省距離更有優勢,但是尼羅河行省的工業過於薄弱,而且經濟體量也小,不足以完全承擔重任。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尼羅河盆地的自然條件太差,不具備大規模開發的條件,光是其溼熱的氣候,就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因素,要知道尼羅河盆地內部比東非沿海平原地區還要悶熱,畢竟沿海地區好歹還能吹吹風,而尼羅河盆地因爲地形封閉的原因,氣流流動性都很差。

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844章 魯道夫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546章 許可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239章 兵變第1223章 “療養”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404章 警告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552章 過往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766章 集結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145章 機遇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556章 氣吐血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367章 鐵甲艦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62章 後續第523章 旱情第50章 教育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1475章 鋼鐵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1章 衣錦還鄉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223章 “療養”第75章 大逃亡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092章 菜市場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615章 交流電第168章 餐具第735章 廓爾喀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349章 犧牲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61章 分贓第446章 災情第782章 近衛師第555章 羞辱第182章 抉擇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30章 漢薩省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299章 預判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444章 到家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91章 抵達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865章 高原省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
第415章 在的裡雅斯特第928章 軍隊讓路第663章 混亂西非第730章 拉穆灣海戰第844章 魯道夫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728章 索馬里海戰第546章 許可第720章 東非軍事工業發展第1118章 巴爾幹危機第481章 配合演出第376章 作戰會議第561章 海軍抵達第1239章 兵變第1223章 “療養”第1078章 海軍南美行第1404章 警告第181章 武裝使團第1202章 家電廚具第552章 過往第309章 私人特工組織第766章 集結第248章 海因裡希第1295章 巴拉諾夫大使第689章 心態失衡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1145章 機遇第565章 海軍合作第556章 氣吐血第946章 那勒斯日記第1244章 英法調停第1476章 經濟危機爆發第788章 俘虜的“覺悟”第1405章 產業轉移第935章 扶持西班牙第106章 《東非與莫桑比克互不侵犯條約》第1163章 重提巴士達鐵路第367章 鐵甲艦第993章 東方省的強省會戰略第425章 擴大市場第165章 拉斯坎坡裡貿易市場的發展第312章 劍指阿比西尼亞帝國第1523章 電氣化鐵路比例第886章 落後產業轉移第862章 後續第523章 旱情第50章 教育第1464章 鐵血暴君第1475章 鋼鐵第650章 牛糞經濟第41章 衣錦還鄉第52章 的裡雅斯特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1462章 甘托克密談第1223章 “療養”第75章 大逃亡第569章 以下犯上第1092章 菜市場第365章 詐騙式移民第615章 交流電第168章 餐具第735章 廓爾喀第67章 大臣路線第423章 軍工推銷第1349章 犧牲第1306章 美國參戰第861章 分贓第446章 災情第782章 近衛師第555章 羞辱第182章 抉擇第905章 “阿司匹林”第930章 漢薩省第666章 卡爾彼得斯第533章 危若累卵第877章 合作辦學第1419章 東非人的優越性第1339章 相互吹捧第299章 預判第1524章 整合資源第1124章 軍隊家底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768章 無謂的抵抗第444章 到家第1491章 文化入侵第1528章 養寇自重第283章 特雷西亞軍事指揮學院第247章 黑興根旅第115章 聖誕節後第490章 奇葩指揮官第341章 民主選舉第1545章 低風險的威尼斯第991章 抵達第880章 安哥拉農業第322章 視察多多馬市。第638章 利益交換第805章 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第1294章 俄國變天第865章 高原省第741章 殺戮機器“馬克沁”